1155楼#
发布于:2015-12-29 14:0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周喜平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8号《针灸大成》60课学习心得:
引气针刺法 五脏交经法(青龙摆尾扎本穴)。如强心脏,胆是心和小肠的母。在临泣穴下针(平补平泻不够,就要在本穴上加强)。痞块,硬块,积块,痛经就在三阴交下针立即就止痛了,但子宫里有肿瘤那就要增强就用青龙摆尾。 通关交经。骨头有断裂,或关节有脱臼。就在关节周围取穴,若关节本身有受伤,扎对侧,用通关交经加强。用赤凤摇头来通关交经。赤凤摇头是一个泻的手法。 膈角交经。当病人有心脏病时,应先去治金, 金强起来了病就不会恶化。然后再去治本病。 这就叫膈角。做补泻的手法要,看它相克还是相生。 呼吸补泻法:使用在肉比较多的地方是临床用得最多,效果最强的方法。所有脏腑的俞穴,如正面的腑会中脘、 脏会章门、小肠的募穴关元、膀胱的募穴中极、背后肝胆脾胃三焦肾、心,做的时候,先引气(气到了有酸麻的感觉),让病人用鼻子吸气,口吐气—补。如针在足三里,病人用鼻吸气的同时把针提起来,吐气时针不动,气吐完后立即把针插下去,这种做法不伤(紧按慢提)—补法 鼻吐气口吸气,这就是所谓的泻,是紧提慢按。 做法与补法相反。 补就是想办法把气补充。泻就是想办法把气推出体外。 子午捣臼法九入六出治水胀:子午补泻、子午捣臼用在水病。 肚子有积水。治疗水病有水分、水道、关元、中极、还有三皇、阴陵泉、地机、三阴交。(三交气不通时水会累积)在下阴陵泉、地机、三阴交的时候,用九入六出插提法,这是专门退水用的。一般在阴陵泉上做。进针的时候,只要一寸的距离,九刺的进,一定要慢慢的提起来,再很快的进去,这就是补。那很快的提起来,慢慢、慢慢的进去,就是泻。所以九次补做完以后,再做六次的泻。 三焦行阳,行九入六出阳气会很旺。十二经络的病,阴阳平衡,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寒则留之,热则疾之。疾之就是热症的时候,针下去就出来。一般不留针。寒症留针。如果肿瘤凹陷下去,就用灸。当没有办法区分虚实的时候,就取经穴。不虚不实的时候,就扎经穴。 下针八法 揣—先用指甲戳一戳,针下去时下的深一点,扎到血脉旁边。 爪—也是用指甲把血脉掐开一点,针再下进去。 搓就是左右捻转。 弹就是补,就是用手指头弹针柄,弹一弹气就来了。 摇针是摇动针头—泻。比如下足三里,引到气以后提一点,让气有个地方待着,这个时候用弹一弹来补, 摇一摇就是泻,这是最浅的补泻手法。循和捻(左右捻转)就是迎随法。 五俞穴治疗与原络治疗:“井—主心下满”、“荣—主身热”、“俞—主体重结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泻”。乳癌,有乳房硬块、溃烂流脓、身热。不管身热,不管是发炎、 溃烂,还是高烧的热,一样取胃经的荣穴内庭穴。如感冒了关节疼痛,在后颈的地方, 后颈是膀胱经络到,胆经也有络过。下膀胱经的俞穴跟胆经的俞穴,就可专门治疗体重节痛。针下去采平补平泻,针下去,捻转 一下。 喘咳寒热、气喘就用合穴。合主逆气而泻,逆气而泻就是有人嗝逆、上吐下泻、 打嗝不断、放屁都可以用。 原络治疗。在主经上取原穴,表或里取络穴,称之为原络治疗。阴经没有原穴。当病发在阴经时,就取阴经的俞穴。除了内科治症以外,这个原络治疗在经络上也可以用。如果治疗内脏病的时候,不用分左右,两边都下。在原络上下针的时候,没有特殊的补泻,就是捻针,引到气就好。 |
|
1156楼#
发布于:2015-12-29 14:2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廖尹萍 申请签到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廖尹萍 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22日《针灸大成》第54课心得
五里穴与阴廉穴:阴廉跟五里差一寸,都是求子穴,因为动脉很多,大部分做灸用,用隔姜灸接近腹腔的地方 章门穴:脏会章门,也是脾的募穴,五脏是肝心脾肺肾,章门穴都可以治,这个穴很重要,不能用力打 期门穴:肝经最后一个穴道,是肝经的募穴。肝病可在这治疗。肝有问题的时候。先刺期门,用俞募治疗,再扎后面的肝俞,一定要先补土,病情才不会恶化,看一些赏心悦目的或悲伤的电视等,这对肝很好。肝主酸,病人呕酸、吐酸都是肝脏的问题,都可以用灸的。 补充:病有由外而内,内而外之分 由外到内,风寒暑湿燥热,这种来自节气上的侵袭,络感受到,再传到经上面,在传到经后,再会传到腑上面,应变不及时,容易生病,所以常常运动、活动,让四肢、经脉、经络,非常的强,这样就不会生病。 由内而外的部分,我们的情志,喜、怒、忧、思、悲、恐这些情志也会造成人生病。过喜、过怒、过忧、过思、过悲、过恐都不好,还有来自饮食 人们认为中医的观念认为第一个脏是肾脏,全身十二正经全部的根都来自肾脏,肾脏管先天,长寿之本固肾。 |
|
|
1157楼#
发布于:2015-12-29 14:51
中医魔鬼特训6班-成都-周旸申请签到,2015.12.25日《针灸大成》第57节课心得:
冷麻,里虚,经脉是扁的。 中气法:针下去以后做阴数6→把针提起来,用逆方向,即跟病的位置相反方向。 丰隆祛痰:病人平躺,进针、引气→把针提至皮表→对着病灶方向下针(引动痰气)→45度斜刺进针→逆针而转做泻法阴数6→把针提至皮表→45度对着下方进针(把寒往下引) 天干歌,本穴治疗。 甲胆 (临泣) 乙肝 (行间) 丙小肠 (阳谷) 丁心 (少府) 戊胃(足三里) 己脾(太白) 庚大肠(二间) 辛肺(经渠) 壬膀胱(通谷) 癸肾(阴谷) ↓ ↓ ↓ ↓ ↓ 土 金 水 木 火 五门。1,在该经的本穴做子母经的补泻。 2,两个穴道加在一起,可以强化五行的力量。 缓治,就是正常的手法。比如肝有问题,先强土,下胆经的临泣、脾经太白。再扎足三里,扎后再灸。壮水,下肝经行间、大肠经的二间。 急治,例如肺有积水,生金是急治。下肝经行间、大肠经二间,左右共4针。 针灸是立竿见影的。用阴阳五行做补泻,平补平泻的手法。无所谓补泻,利用穴性来生土、生金、生木、生水、生火,泻土、泻水、泻木? 飞经引气4种手法,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 青龙摆尾,补法。针进→左右转针、引气,摇针引气,可摇9下。 白虎摇头,泻法。针进→插提“退方进圆”做补泻,针尾成方形慢出,到顶后→圆形进针。 苍龟探穴,补法。针进→左右捻转气至→退针到皮表→再次进针分3次,一次比一次深。 赤峰摇头,泻法。“退方进圆 ”同时在下针时摇动针柄。 补法针孔按到,泻法不按针孔。 在三部一补一泻。龙虎交战,用在镇痛、麻醉,用捻转法。针进气至→捻转将针提在天部,9次补、6次泻→在人部做补泻→在地部做补泻 龙升虎降,用在外科、伤科。关节脱臼、风湿关节肿大,气过不去。用“提插法”针进→气至→提插→提在天部等,让气循环→人部→地部。 |
|
1159楼#
发布于:2015-12-29 16:56
2015年12月23日《针灸大成》第55课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廖尹萍 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23日《针灸大成》第55课心得 呼吸法引气法:补泻之前先要引气,什么叫引来了气?就是下针的地方,有一圈粉红色,就表示气来了。下针时,若病人气没有到,就要用自己的气把病人的气引出来,施气的人要把气打到对方的身上。当我们握针时,要轻轻握着,不要重握,重握气就不传,我们的气在身上,要通过很多关节,才能到身上去。所以,关节要放松,丹田慢慢的吸气,然后吐气。当吐气的时后,就是灌气的时候,吐气的时候,心里面要想,气从针那穿过去到病人身上,针要用金属的,这样才能引过去气,如果下针碰到动脉血管,鼓起来一个包,用手掌,轻轻的按着那个包就可以了 烧山火:大补手法,病人里寒很盛的时候比如胃家的寒症、胃痛、呕酸脸色青的时候就用烧山火的手法,在天、人、地三个部分各下针九次要紧按慢提将气引去,在中脘上做烧山火,如果人很瘦,肚子是平的,中脘就不适当,就在足三里,胃经的本穴做,总之在肉多的地方下针才好。烧山火完后,再灸,对身体很好 透天凉:大泄手法,燥渴、大渴、病人发烧,都可用透天凉,不管什么手法要先引气,做泻的时候,动作是相反的。一样针先引到气以后,先扎到底。先从地部开始做,数是六,用插提法。在天部做时要小心,不要一提,针就出来了。如果不幸,提针出来了,那你就不要按针孔,先让气不断的往外走,我们会有扪法。所谓扪法是什么?就是针起来的时候,把针孔按到,不要让气跑掉。泻的时候,不要去按它,让它气往外走。这是扪。这是地部先做,再到人部,再到天部。也是要找肉多的地方做 |
|
|
1160楼#
发布于:2015-12-29 17:24
中医魔鬼特训6班-成都-周旸申请签到,2015.12.28日《针灸大成》第60节课心得:
五脏交经法(青龙摆尾于本穴) 五脏交经法,就是在本穴上做补泻,把力量打到内脏去。针对腹部有痞块、硬块、积块。比如月经痛,下三阴交、血海。 通关经络。一般来说在关节周围来做。赤峰摇头来通关经络。 隔角交经,用相生相克来确定做补泻。针刺目的是不让病情恶化。 呼吸补泻法 呼吸补泻,用在肉比较多的地方。先引气,再做鼻戏。吸气时提针,一边吸一边提至皮层,补法。再吐气,吐气时针不动,等一直把气吐完,很快把针拉到皮层下。 呼吸补泻补法,紧按慢提。呼吸补泻泻法,紧提慢按。 子午捣臼法(九入六出治水胀) 治疗鼓胀,肚子有积水。治疗水病针水分、水道、关元、中极、三皇。用九入六出插提法,专门退水。 在同一穴道做补泻,是为了引动三焦的气。三焦行阳,“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三焦气不通,水会累积。中医观念认为,阴和阳能够平衡、调和,是正常。 十二经络的病,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寒则留之,热则疾之。热症一般不留针,寒症留针。凹陷下去,比如肿瘤凹陷下去,用灸。分不清虚实,下经穴。 下针八法 病在气分,在表,下针不伤血。病在荣,在血,下针不伤气。下针气至后用八法。 1,揣,用指甲戳一戳,扎到血脉旁边。 2,爪,用指甲跟揣一样。点头针。 3,搓,左右捻转。轻补,可以在子母穴或者本穴上做。 4,弹,用指头弹针,补法。 5,摇,摇动针头,不要动针柄。 6,循。7,捻。迎随法。 8,扪针。 五俞穴治疗与原络治法 五俞穴,井荣俞经合。井主心下满,荣主身热,俞主体重结痛,经主咳喘寒热,合主逆气而泻。五俞穴的治疗是每一家经。井穴与荣穴大部分在冬天下针,春夏大部分俞、经、合下针。 主客治疗,原络治疗。主,病变经,取原穴。客,表或者里经,取络穴。阳经是由三焦脉络在管,阴经是俞穴代替原穴。原络治疗治内科病症,也可用在经络上。原络治疗没有特殊补泻,左右捻针,引到气即可。 |
|
1161楼#
发布于:2015-12-29 17:28
2015年12月24日《针灸大成》第56课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廖尹萍 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24日《针灸大成》第56课心得 阳中引阴与阴中引阳,两个是相对的,阳中引阴就是指病人先寒后热,阴中引阳指先热后寒,一个先补后泻,另一个先泻后补,如何知道寒多热少或热多寒少?需详细了解病人情况,如果是先补后泻,可以扎委中大补他一下。扎完委中补完后,再下束骨穴去泻它。有时候,一个穴道可以同时补泻完。飞扬,络穴原穴也可以用,一针两个穴道,同时可以做两边。 留气法:是治疗痞块、硬块、肿瘤用的,这是消痞块的方法。先阳后阴,你只要记得阳就是九,阴就是六,下针的时候,行纯阳的数九次插提,可以一边捻转、一边插提更好。采紧按慢提。做完了以后,把它提起来,稍微提上来一点,针放那边不要动。再做完九次以后,把针再提起来一点,让它再等个五分钟,我们再取阴数六,行阴数六,因为强补,气冲上去的时候,力量很强,会冲到胸部去将痞块冲开来,冲开来以后,用泻,再把气导引出来,在同一个穴位行六数。烧针。第二个,用报刺法。当这个痞块是良性的,摸上去皮肤是滑滑的。如脂肪瘤是滑滑的,良性的才这样做。硬的像岩石,就不用这种方法 烧针:第一,一般用在脂肪瘤、黑痣、良性的痞(摸痞块表面的时候,会成圆滑状,非常的光滑,即使会长,也没关系)、良性的肿瘤;第二,当里面有化脓 的时候,脓血很多,我们先用火罐,把脓头抽出来。如果伤口很大,我们就用大的罐子,我们的罐子有不同的大小尺寸,抽出来以后再用烧针。如果化脓的比较大,我们是直接烧针,如果是治脓的话,这倒无所谓补泻 烧的方式就是斜烧,所谓斜烧,就是针斜下来,直接在针上面烧,会看麻油滴下去。一般我是烧三次,这针烧过了很烫,下针的时候速度很快,一下子就进去了,上面一针,下面一针 |
|
|
1162楼#
发布于:2015-12-29 18:36
中医魔鬼特训6班-刘本红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9日《针灸大成》第61课学习心得
俞募治疗与会郄治疗 俞募治疗专治内科病,俞募治疗都在背上,胸前。所有的经都有它的俞穴。每个内脏都有它的募穴。如肺气肿、气喘扎肺俞,在扎对面的中府穴斜透到云门,中府穴是肺的募穴,这就是俞募治疗。热症:如嘴巴燥渴,喜喝冰水、舌胎黄,脸赤红,大便下利或便秘,小便黄,用下针。寒症:食物不消化,舌苔白,脸色白,病人不口渴,倦怠,声音沒力,用灸。 会郄治疗,在止痛的时候用。如痔疮出血,内痔先血后便不痛,外痔先便后血痛;大肠发炎时下大肠经郄穴温溜,再下中脘,腑的会穴。这两个穴同时使用就是会郄治疗。 九针之使用时机:1饞针,专门刺热用,就是点刺放血。2圆针,用于措摩分肉,如两个筋的中间用这个圆的针,不是扎进去,而是在两个筋的中间去消导,顺着经搓是补,逆着经是泻,1)怕针的人,2)元气虚,没有力气了就用这个针来导气。3銀针,较长,一般透穴用,如养老透间使、太阳透率谷、阴陵泉透阳陵泉、绝骨透三阴交等。4蜂针,就是三棱针,用于放血、放脓用。饞针用在头面上,蜂针用在四肢末稍放血。5铍针,扁平像刀一样,治疗脓疱用。6圆利针,常用,治疗痛及酸痛时用。7毫针,细像毫毛一样,一般治内科,用在病比较深的时候。8长针,长七寸,当下半身麻痹时从脊椎骨旁边透下,专治脊椎骨病。9火针,比较粗一点,治疗痞病。 梅花针,有七支针在前面,1)皮肤病,可用梅花针在委中放血,再下针(合谷、曲池、三阴交、血海、筑宾等)。2)麻痹,就是手脚沒感觉,就用梅花针放血,它能活血,针头短又不会伤元气。 |
|
1163楼#
发布于:2015-12-29 21:3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6班王亚娜申请签到。《针灸大成》2015年12月29号61课学习心得。
五俞穴治疗与原络治疗。五俞穴治疗,井荣俞经合,井主心下满、荣主身热、俞主体重结痛、经主咳喘寒热、合主逆气而泻,五俞穴无论阴经和阳经都有井荣俞给合。如心下满,乳房痛、硬块在胸口旁,就下井穴。临床上井荣大部分冬季下针,高烧头昏是太阳症下针荣穴通里。当经病变辨经治疗。如乳癌、硬块、化脓溃疡,取胃经内庭。感冒关节痛,在后项痛,是膀胱经所在,就下膀胱经和胆经俞穴。 关节肿、风湿性关节炎指关节痛、痛风,在肺经上下肺经俞穴平补平泻。咳喘寒热用合穴。逆气而泻也用合穴。主客治疗也叫原络治疗,是治疗法则,在主经上取原穴,客时取络穴,阳经有原穴,阴经没有原穴,用俞穴代替。如足太阴脾经取太白穴,手太阴肺经取太渊。灵活取穴主客表里即可。 俞募治疗与会郄治疗。俞募治疗法是主客治法,专治内科病,都在背上胸前和背后,如肺气肿、气喘扎俞穴,中府斜透云门,胃痛扎中脘、胃俞。 会郄治疗法,内脏痛、便血、痔疮、肠炎,扎大肠郄穴温溜、中脘。肺部所有疾病,扎腑会章门、肺经郄穴孔最。 九针使用时机。眼红肿、角膜炎,扎攒竹、丝竹空、瞳子髎、耳尘放血,用镵针放血。圆针用来措摩分肉用,如肌内中间、筋骨中间。鍉针是透针用, 如养老透间使、太阳透率谷、阳陵透阴陵、绝骨透三阴交。蜂针就是三棱针放血,四肢末梢放血。铍针用来治疗脓疱。圆利针用来治疗酸痛及痛。毫针治内科病。长针7寸用来透,治疗半身麻痹,是专治脊椎骨用。火针用来治痞。子午流注和灵龟八法,按照节气开穴治疗。 梅花针治皮肤麻痹症。治疗皮肤病,梅花针像榔头形状,用作,拍击放血,牛角最好,钢的敲着痛,像牛皮廯,委中放血,在下针,比如合谷,曲池,三阴交,血海,筑宾,下针都可以。麻痹,手脚没感觉,梅花针放血,不伤元气,放血达到活血目的。 头部与脑瘤治症。全头疼,近取穴百会,在下涌泉。 偏头痛在胆经上,下对侧合谷,本侧太阳头率谷,,如果还有恶心,呕吐扎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都可以 耳后疼,只有三焦经经过,初疼扎天井,久痛扎三焦经的中渎穴。 |
|
1164楼#
发布于:2015-12-29 21:4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六班方凯申请签到 2015.12.29 《针灸大成》第61课 俞募治疗法 治疗内科病 例 肺气肿,气喘 扎肺的俞穴,中府透云门 有的人胃口不好, 中脘,胃俞 热症 嘴巴干燥,喜欢喝水,舌头黄,全身脸赤红,大便不利或者是便秘,小便是黄的 寒症 吃什么吐什么,舌苔白,病人脸色白,不口渴,声音没力量,尤其是在灸毒蛇咬伤的时候,破伤风的时候。 会郗治疗 一般是病人内脏痛,在止痛的时候用的,也用于炎症 内痔 先血再便 无痛 外痔 先便后血 痛 大肠发炎 血和便合在一起(有时大便一天二十次到三十次) 治症 下郗穴温溜 中脘 眼睛红肿 放血(攒竹,丝竹空太阳穴,耳尖) 图针 措摩分肉用 顺经补 逆经泻用针导气 三棱针 放血化脓 在四肢末梢放血 圆利针 治疗痛及酸痛 七寸长针 从脊椎骨旁边透(两边同时下针) 大椎旁开五分′一路刺法 治脊椎骨 火针 治苤 针灸精神 主流的针灸基础 中医是立证再法则(依据阴阳标记寒热虚实开下针及临床辩证) 梅花针(牛角)皮肤癣 麻痹 头顶痛,全头痛 1.扎百会 2.扎涌泉
|
|
1165楼#
发布于:2015-12-29 22:07
中医魔鬼特训6班—成都-李晓静 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9日《针灸大成》第61课学习心得
一、主客治疗 大肠经有病的时候可以扎大肠经的原穴,肺经的络穴来治疗病症。 二、 俞募治疗与会郄治疗 1、 俞募治疗——专治内科病,俞募治疗都在背上,胸前。所有的经都有它的俞穴。每个内脏都有它的募穴。比如病人肺气肿、气喘,扎肺俞-第三椎外开一寸半,然后再在扎对面的中府穴斜透到云门,中府穴是肺的募穴,这就是俞募治疗。胃口不好,扎胃的中脘,还有背后的胃腧。 热症:如嘴巴燥渴,喜喝冰水、舌胎黄,脸赤红,大便下利或便秘,小便黄,用针。 寒症:吃什么排什么出来,食物不消化,舌苔白,脸色白,病人不口渴,倦怠,声音沒力量,用灸。毒蛇咬伤,针力不及,就用灸。 2、会郄治疗——一般病人兼有内脏的痛症,有止痛的作用。 病人大便便血:1)如痔疮出血,内痔先血后便不痛,外痔先便后血痛; 2)还有一种便血是血和便混合在一起,就是大肠发炎,肚子又痛,便很多次。下针大肠经郄穴温溜,再下中脘——腑的会穴。这两个穴同时使用就是会郄治疗。 如果病人咳嗽,咳的肺痛,带血,但是不是肺癌。下针脏会章门穴,再下针肺的郗穴-孔最穴。 三、九针之使用时机:(九针用的不多,一般是毫针) 1、饞针,专门刺热用,就是点刺放血,不可以留针的。 2、圆针,用于措摩分肉,如两个筋的中间用这个圆的针,不是扎进去,而是在两个筋的中间去消导,顺着经搓是补,逆着经是泻,1)怕针的人,2)元气虚,没有力气了就用这个针来导气。 3、銀针,较长,一般透穴用,如养老透间使、太阳透率谷、阴陵泉透阳陵泉、绝骨透三阴交等,一般气足的才会透,气不足的不能透。看合谷凹陷气就不够,突出来就就够。 4、蜂针,就是三棱针,非常的锐利,用于放血、放脓用。饞针用在头面上,蜂针用在四肢末稍放血。 5、铍针,扁平像刀一样,治疗脓疱用。 6、圆利针,最常用的圆利针还有毫针,治疗痛及酸痛时用。 7、毫针,细像毫毛一样,一般治内科,用在病比较深的时候。 8、长针,长七寸。比如下半身麻痹时从脊椎骨旁边下针,一直沿着脊椎骨刺,一般会刺到膈腧的位置,治疗下半身瘫痪用的,一般不建议用。 9、火针,比较粗一点,治疗痞病。 10、梅花针——有七支针在前面(买牛角的比较好) 1)治疗皮肤病像牛皮癣,可用梅花针在委中放血,再下针(合谷、曲池、三阴交、血海、筑宾等)。 2)麻痹,就是手脚沒感觉,就用梅花针点刺放血,它能活血,针头短又不会伤元气。 四、治症: 1、头部与脑瘤: 1)全头痛:百会穴(近取穴),百会穴下去头还痛,扎涌泉。如果因碰撞造成的头痛也可以下百会穴、涌泉穴。 2)偏头痛:在胆经上面治。首先下对侧的胆经,然后在同侧用太阳透率谷穴。如果病人还有恶心,下针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 3)耳朵后面痛:只有三焦经经过。如果是初痛扎天井穴,久痛扎三焦经的中渚穴。 |
|
1166楼#
发布于:2015-12-29 22:2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新乡-冯秀琴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9号《针灸大成》61课学习心得
俞幕治疗法专门治疗内科病。俞募治疗都在胸前和背后,同时使用募穴跟俞穴,就是俞募治疗。十四岁以下不留针,直针进,直针出。 当内科病显现出来是热症的时,如嘴巴燥渴,喜欢喝冰水,舌头是黄的,全身脸赤红,大便是下利或者是便秘,大便很浓臭,便秘排不出来,小便是黄的,这些都是热症,热症时用针。寒症也有下利,就是 食物没有消化,舌苔是白,病人脸色是白的,病人不口渴,倦怠,声音没有力量,这些属寒症、虚症的时候,就用灸。在俞募治疗法时就用灸。针力不及,用灸的最好。这是俞募治疗。 会郄治疗,一般是内脏在止痛的时候用的。比如大肠发炎的时候,大便一天二十次 到三十次都有。肚子又痛。下郄穴,大肠经的郄穴是温溜,大肠是腑,中脘是腑的会穴。会穴和郗穴两个穴道同时用,称为会郄治疗法。会郄治疗法原则上是痛症的时用的,有痛症、炎症时用的。 九针之使用时机:第一个是镵针,看起来头像剑一样,专门刺热用的。所谓刺热就是放血的意思,点刺放血的意思。 第二个针是圆针,措摩分肉用。一是遇到怕针的人。二是病人已经元气虚的时候,就用这个针来导气。 鍉针一般是透针用的。透穴的时候,比如说养老透间使、太阳透率谷,阴陵泉透阳陵泉,绝骨透三阴交。透针的时候,一般是气足的时候才 透,气虚的人不透,透也没有用。因为里面没有气。 蜂针,就是所谓的三棱针。三棱针也是放血、放脓用的。 镵针跟蜂针不一样的是我们用在头面上,所以用剑头,不容易扎很深。三棱针,就很锐利,在四肢末梢放血,或在背后上放血。 铍针扁平的像刀子一样。治疗脓疱的时用的。 圆利针,一般是治疗痛及酸痛时用的。 毫针像毫毛一样。一般是治内科,用在病比较深的时候, 我们用长针。比如说阴陵泉透阳陵泉。 最长的是长针,长七寸。我们用七寸针,扎到他的膈俞,这是治疗下半身瘫痪用。若从督脉,大椎旁开五 分,一路刺下去,两针行平的,是专门治疗脊椎骨用的。 若你就只会针阑尾,你就变成盲肠炎的"x 梅花针:治皮肤病麻痹症。使用时机,第一个,皮肤病 ,用梅花针来拍击放血,因为区域很大,如果用三棱针,有时会扎的太深,有时又太浅,所以可用梅花针 来拍击。 第二种情形是麻痹 ,就是手脚没有感觉。麻痹的时候,用梅花针放血。让它能活血,梅花针的好处是它的针头很短,不会伤到元气,这是主要的使用时机。 头部与脑瘤治症:有一种头痛 ,全头痛,整个头都痛。子母补泻搞不清楚,百会穴下针,就是近取穴。如果百会针下去,头还痛,扎涌泉,头痛马上好。 偏头痛是在胆经上面,下对侧的合谷。同侧,直接太阳透率谷,这是很有名偏头痛的治症。 如果偏头痛的人又有恶心、呕吐,扎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都是可以选择的穴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