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玉英
贫民
贫民
  • UID20186332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46
1170楼#
发布于:2015-12-16 23:2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梁玉英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6日《针灸大成》第48课心得:
1,头临泣、目窗穴与风池穴         a头临泣再跨过来一寸,就是本神。病人躺着面朝上,从上面看病人的眼睛,看他眼珠一条线,从这到发际一寸半的地方,一摸就有一个骨缝。是头临泣。头临泣和目窗,治风泪,风一吹就流泪。这两个都是眼科的大穴及近取穴,近取穴治疗不分虚实的。                                        b从头临泣直直往后一寸半就是目窗,                                 c目窗再往后一寸半,沿着下来就是正营,再过来是承灵,再过来是脑空,再过来就是风池。治疗头痛、头昏、眩的穴道。胆经有络,络到眼睛的上方。治疗眼睛疾病。胃经只到头维,最上面是督脉,再过来膀胱经,再来是胆经,再过来是三焦经。大筋和脑后骨,下方最凹的地方,是风池。两个大筋的中间是风府穴。风池穴下针手法很重要。在颈边,扎到动脉很危险。下针时,先让病人趴倒,头摆正,下风池。风池下针,先用一只手按到颧髎,另一个手按风池,假想一条线。下右边风池,针是对着左边的颧髎,下左风池的时候,是对右边的颧髎。顺这个方向下过去,血管就不会踫到。风池、风府、膀胱经的风门穴,第一椎陶道外开一寸半是风门穴。受风的地方。治疗鼻窦炎、鼻子不通时,风池穴很好用。针一下去,鼻子就通。下左边的风池,右边的鼻孔通,下右边,左边的鼻孔就通了。
风池穴和风府、风门还可拔火罐。项强拔罐
2,肩井穴(解血瘀胸中)在肩膀上方,正好在肌肉最高的地方,按下,在两片肌肉的中间。针肩井穴,不能深针,下针要下得很浅。针肩井穴,引气,在对侧的足三里再下一针。扎左肩井再配合右边的足三里下针。扎到肩井,胸部的气会很强,没有扎足三里,气会闷在胸腔里面,病人会晕倒。扎右肩井要扎左边的足三里。治疗胸腔受到重击、撞伤,跌打损伤的时候,肩井是非常有名的大穴。病人肩项强硬、脖子酸,最常用的穴道是后溪,后溪主督脉。申脉是在膀胱经上面,主阳蹻。后溪跟申脉两个穴道同时用,所有肩项病的症通可治疗。在外踝裸下五分是申脉穴。治疗昼发癫痫,白天发癫痫,灸。后溪管督脉、申脉管阳蹻脉,针了后溪、申脉以后,痛就去了一大半。若还痛,下肩井,再下足三里、肩膀痛可治。脑震荡,脑部受到伤害,在然谷放血。胸腔受到跌打损伤、踢伤、家暴打伤,用肩井穴。胸腔有瘀血,喘不过气来。在肩井下针,再下足三里,气就回来了。孕妇不可下肩井穴,会落胎。
3,渊液、辄筋穴                   a从肩井穴下来以后,直接环绕一直下来,就到了手的下方,在极泉正下方三寸的渊液。渊液是属于胆经的穴道,不灸,多汗的地方,灸的话不容易收口,容易化脓。                                       b再来就是辄筋穴。辄筋是在渊液往前一寸,是近取穴,治吐酸、呕吐。极泉下三寸这地方痛,是胆经,再下三寸就是大包
4,日月穴与京门穴(腰酸、耳鸣)日月穴才是胆经的募穴,胆募日月。从心蔽骨下来到肚脐正中点是中脘,心蔽骨到中脘的正中间叫巨阙。巨阙是心脏的募穴,心募巨阙。从巨阙旁开四寸,到两个肋骨中间,是期门穴。期门穴是肝的募穴。跟着期门往下一寸,跳过一个肋骨,在两个骨头中间。期门穴往下走到了肋间,是日月穴。日月穴是胆的募穴。俞募治疗法,募是开门、俞是运输。胆汁不通、胆结石,可扎背后的胆俞,扎正面的日月。俞就是输通,募是开门,门打开,开门后输通,是俞募治疗。穴道一定是找两个肋骨中间才有穴道,在肋骨上没有穴道。京门穴是肾的募穴。手肘靠着肋骨,胸肋
程晓平
新手
新手
  • UID20186214
  • 粉丝2
  • 关注3
  • 发帖数79
1171楼#
发布于:2015-12-16 23:3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程晓平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16日《针灸大成》第48课心得
 
十四、足少阳胆经
(一)完骨、本神与阳白穴
1.完骨:脑后骨头的上文约五分处。
2.阳白:眉毛与发际的中间,瞳孔上方。阳白透鱼腰:皮肤拉起来,从阳白进针,透到鱼腰。治:眼科病(如:近视,视物不明,眼睛痛,内障等)。
3.本神:阳白向头部方向,与头临泣齐平(头临泣向外开1寸),经络走向上在阳白之前。
4.头部经络走向:从攒竹(眉头,膀胱经)向上入发际约五分是眉冲穴(膀胱经),眉冲向内旁开0.5寸,是神庭(督脉),向外侧旁开0.5寸,是曲差(膀胱经),曲差向脑后距督脉1寸,为膀胱经;曲差再向外侧旁开约0.5寸,是头临泣(胆经),由头临泣向后侧、外侧均为胆经。足阳明胃经的第一个穴位是头维,与本神、头临泣齐平,由头维向下经过脸部,所以后脑痛,就可以排除胃经上的问题。
(六)头临泣、目窗穴与风池穴
胆经上,偏后的穴位大多治疗头痛、头昏、眩晕等;偏前的空位主要治疗眼科,因为胆经直接络到眼睛的上方,如阳白穴。
1.头临泣:瞳孔直上,入发际0.5寸处。下针手法:面朝上平躺,瞳孔直上,入发际0.5寸处的骨缝中。
2.目窗:头临泣直后1.5寸。
头临泣和目窗:眼科大穴,治风泪。近取穴,不分虚实。
3.正营:目窗直后1.5寸。
4.风池:脑后大筋与脑后骨的下方最凹处。(风府:在两条大筋的中间。)治:鼻窦炎、鼻子不通等。对称治疗。
下针手法:很重要,病人趴着,头正,一手按面部的颧髎穴,另一手按对侧风池,下右边风池,针对着左边的颧髎,反之亦然,这样不会碰到血管。
5.风池、风府、风门是受风的地方,一受到风寒,就会项强,后颈强硬。可针、火罐。
(七)肩井穴(解血瘀胸中)
肩井:肩膀正上方肌肉最高处的两块肌肉中间。治:胸腔伤科,如胸腔受重击等(脑部伤科,如脑震荡等,然谷放血);孕妇不可针,会落胎。肩井穴很浅,但力量非常强,所以下针要很浅,1寸针下0.5寸,太深会使人昏迷。手法:先针肩井,引到气后,再针对侧的足三里;因为肩井下针后,胸部的气会很强,气闷在胸腔中人会晕倒。肩井配合足三里,可以活血化瘀,治疗血胸、胸腔瘀血,针后病人会便黑便。
肩项强硬、脖子酸、后脑酸,取后溪(主督脉);后溪配合申脉(外踝下五分,膀胱经,主阳蹻-灸治昼发癫痫),几乎可治所有的肩项病;后溪配申脉后,还有余痛,针肩井配足三里,几乎治所有肩膀痛。
(八)渊液、辄筋穴
1.渊液:极泉(腋正下)正下方3寸。
2.辄筋:渊液向前1寸。近取穴。治:吐酸、呕吐等。很少用。
(九)日月穴与京门穴(腰酸、耳鸣)
1.日月:期门(巨阙旁开4寸)往下一个肋骨间,约1寸。胆之募。俞募治疗(无所谓虚实):针背部的胆俞,胸部的日月,治疗胆汁不通、胆结石。下针手法:由身体内侧刺向外侧方向。
2.京门:从章门(屈肘,肘尖平到肋骨最下端的点)向后,凸出的肋骨上。肾之募。俞募治疗(无所谓虚实):肾俞、京门,治疗耳鸣、腰酸、水肿、肾脏问题如肾结石、肾癌、肾阳虚、阴虚等,最常用在腰酸、耳鸣。直针,1寸。
(十)带脉、五枢与维道穴
奇经八脉之带脉,只有3个穴位:带脉、五枢、维道。
1.带脉:章门下1.8寸处,与脐相平。
2.五枢:与关元相平。
3.维道:与中极相平。
带脉病:下半身好象坐在冷水里的感觉。
坐骨神经痛:按经络取穴,针膀胱经的委中。
(十一)华佗夹脊(足三里+临泣穴)
华佗夹脊:督脉旁开五分。华佗夹脊痛:足三里+临泣。
(十二)居髎穴与环跳穴(骨之始)
1.居髎:章门直下8.5寸左右。很少用。
王芬
侠客
侠客
  • UID20187618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11
1172楼#
发布于:2015-12-16 23:39
@助教-中山-吴泳茵; @教官-南京-李宁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王芬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6日《针灸大成》第48课心得:十四、足少阳胆经7、肩井穴(解血瘀胸中)肩井穴:在肩膀上方,正好在肌肉最高的地方,在两片肌肉的中间。可以下针,不要下太深,下针要下得很浅。平常是用一寸的针,针下去五分,因为肩井穴这个穴道很浅,但力量非常的强。针肩井穴,引到气以后,一般都在对侧的足三里再下一针。治疗胸腔里面有受到重击、撞伤,跌打损伤的时候,肩井是非常有名的大穴。当病人肩项强硬、脖子酸,有很多人后脑、后项这边酸,最常用的穴道是后溪,后溪主督脉!申脉是在膀胱经上面,同时也主阳蹻。所以后溪跟申脉两个穴道同时用的时候,所有肩项病的症通通可以治疗。若还有一点,下肩井。再下足三里、几乎没有什么肩膀痛去不掉的。这是非常好的穴道可治疗肩项强痛。脑震荡,脑部受到伤害的时候,在然谷放血.胸腔受到跌打损伤、用肩井穴。孕妇不可以下肩井穴,下肩井会落胎。 8、渊液、辄筋穴渊液:在极泉正下方三寸的渊液。多汗的地方,我们都不灸。辄筋穴:辄筋是在渊液往前一寸,近取穴,治吐酸、呕吐。实际在临床上很少下针,也很少灸。9、日月穴与京门穴(腰酸、耳鸣)日月:日月穴是胆经的募穴,胆募日月。巨阙旁开四寸,到两个肋骨中间,这个穴道叫期门穴。期门往下一寸,跳过一个肋间,这个穴道叫日月。日月穴是胆的募穴。京门穴:京门穴是肾的募穴。手肘靠着肋骨,胸肋骨最下面的那个点。也正好是平我们的手肘尖,这个穴道叫章门穴。从章门穴,也就是肋骨最下端,往后摸,刚好有一个肋骨从后面凸出。正在这肋骨头上面,就是京门穴。治肾脏虚症;或实症的时候,用俞募治疗并无所谓虚实。肾结石、肾脏癌、肾阳虚、阴虚,耳鸣,都没有关系。我们扎肾俞以后,再扎京门,这就是俞募治疗。针直接下进去,因为你扎进去会扎到骨头,不要太深差不多一寸。  10、带脉、五枢与维道穴带脉:就是带脉、五枢、维道三个连续的穴道。治症就是女子带下、白带、赤白带,还有包括带脉的痛。带脉它像皮带一样,环腰一圈。手肘弯到肋骨底边,这是章门穴。从章门穴往下走一寸八分的地方,找两个肌肉中间,找到肌肉缝。这个穴道就称之为带脉。五枢穴要从水道穴找,关元外开二寸就是水道,水道在足阳明胃经上。从水道再走五寸半,横过来,这个穴道就是五枢穴。关元下一寸是任脉的中极穴。从中极穴外开八寸的距离就是维道穴。11、华陀夹脊(足三里十临泣穴)督脉旁开五分的地方,叫华陀夹脊。
华陀夹脊也是治腰痛的一种。有两个穴道可以治疗它,足三里加上临泣。临泣加足三里同时一起用的时候,专治华陀夹脊。
戴春蓉
贫民
贫民
  • UID20184485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47
1173楼#
发布于:2015-12-16 23:4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戴春蓉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6日《针灸大成》第48课学习心得
胃经通通在脸的前面,只要痛到后面,就把胃经删掉。

头临泣、目窗穴与风池穴
与眼珠一条线从这到发际一寸半的地方,有个骨缝,那就是头临泣。
头临泣跟本神相差一寸。
临泣直直往后一寸就是目窗。
目窗再往后一寸半是正营,再过来是承灵,再过来是脑空,再过来是风池,这些穴位后面的大部分是治疗头痛,头昏,眩的穴道。头临泣和目窗是眼科大穴及近取穴,不分虚实,治风泪(风一吹就流泪)因为胆经有络到上面,络到眼睛的上方。
风池:脑空往后一寸半,大筋和脑后骨下方最凹的地方。
下针手法:下针时,先让病人趴倒,头摆正,用一只手按到颧髎,另一个手按风池,假想一条线。下右边风池,针对着左边的颧髎,下左风池,针对着右边的颧髎。顺这个方向下过去,血管就不会踫到。风池、风府、风门(膀胱经),这些穴道都是后脑容易受风的地方。所以一受到风寒就项强后面颈子强硬。除了下针以外,还可拔火罐、刮痧。过去刮痧时,先用米酒在膀胱经上面洒上去,再用汤匙在上面刮,刮红红的一条,不要刮到皮肤都破掉,来解除脖子强硬的病痛。
治疗鼻窦炎、鼻子不通时,风池穴很好用,左病右治,对侧下针.
肩井穴(解血瘀胸中)
肩井:正在肩膀上方,在肌肉最高的地方,两片肌肉的中间,肩膀跟脖子中间位置。过去武术家重击肩井穴会把人打昏。下针不要下太深,下太深会使病人昏迷,用一寸的针下五分,因为肩井穴这个穴道很浅,但力量非常的强。针肩井穴,引到气以后,一般都在对侧的足三里再下一针。如扎左肩井再配合右边的足三里下针, 扎右肩井就要扎左边的足三里。因为扎到肩井,胸部的气会很强,如果没有扎足三里的话,气会闷在胸腔里面,病人就会晕倒。 当病人肩项强硬、脖子酸、后脑、后项酸,最常用的穴道是后溪,申脉是在膀胱经上面,外踝裸下五分,同时也主阳蹻。所以后溪跟申脉两个穴道同时用,可以治疗所有肩项的病症。灸申脉穴平常用在治疗昼发癫痫。后溪管督脉、申脉管阳蹻脉,针了后溪、申脉以后,痛就去了一大半。若还有一点痛,就下肩井,再下足三里、几乎没有什么肩膀痛去不掉的。
血胸、胸腔受到铁打损伤、踢伤、家暴打伤,就用肩井穴。因为胸腔有瘀血,病人很痛,会喘不过气来,此时就在肩井下针,再下足三里,气就回来了。绝对不要深针,因为扎太深会把肺刺穿。本来呼吸短促已经有内出血了,不要再雪上加霜。孕妇不可以下肩井穴,下肩井会落胎,因为肩井穴气非常的强,对胎儿不好。

 渊液、辄筋穴
渊液位于极泉正下方三寸。多汗不灸,灸的话不容易收口,且容易化脓。
辄筋在渊液往前一寸,极泉和大包中间。近取穴,治吐酸、呕吐。少针少灸。

 日月穴与京门穴
日月是胆经的募穴,期门穴往下一寸,跳过一个肋间就是日月。下针的针刺方向:由中心向外斜刺。一定要摸到两骨之间下针。
胆经俞募治疗:募是开门、开口的地方,俞就是运输。胆汁不通、胆结石,扎正面的日月、背后胆俞。门打开,开门以后让它输通。俞募治疗没有虚实之说。
 京门是肾的募穴,手肘靠着肋骨,胸肋骨最下面的那个点。手肘尖章门穴(肝经)肋骨最下端往后,有一个从后面凸出的肋骨头上。可治肾脏虚症或实症,肾结石、肾脏癌、肾阳虚、阴虚、耳鸣。京门穴常常配合在肚脐正后方第十四椎骨命门旁开一寸半的肾俞。京门跟肾俞,每次扎针都会一起使用。扎肾俞以后,再扎京门,针直接下京门不要扎太深,因为会扎到骨头,差不多一寸就到了。治症耳鸣、腰酸、肾脏等问题或水肿,最常用在腰酸及耳鸣。
 带脉、五枢与维道穴
奇经有一条叫带脉,就是带脉,五枢,维道三个连续的穴道。治症就是女子带下,白带,赤白带,还有包括带
梁海霞
会员
会员
  • UID20147664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98
1174楼#
发布于:2015-12-16 23:4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梁海霞申请
2015年12月16日《针灸大成》第四十八课学习心得
头临泣、目窗穴与风池
头临泣再跨过来一寸,就是本神,从发际一寸半的地方一摸,就有一个缝,就是头临泣,直往后一寸半是目窗,头临泣和目窗,治疗风泪,它们都是治疗眼科的大穴及近取穴治。目窗再往后一寸半,沿下来就是正营,再过来承灵,再过来脑空,再过来就是风池。从这头中间后面大部分是治疗头痛,头昏眩晕的穴道,前面是治眼科的穴,因为胆经有络到上面,络到眼睛的上方,风池,从大筋和后骨下方最凹的地方,就是风池。后面两个大筋的中间就是风府穴。风池下针手法重要,在颈边,扎到动脉里面很危险,突际上下针时,在病人趴倒,头摆还,再下风池时,先用一只手按到颧髎穴,顺着这个方向下过去,血管就不是硑到,风池治疗鼻窦炎,鼻子不通。下左边下风池,右边的鼻子就通,下右边,左边鼻子就通了。
风池,风府,风门,可拔罐,可下针,可刮痧来解除脖子强硬病痛。
肩井穴(解血瘀胸中)
肩膀上方,正好在肌肉最高的地方是肩井,下针不要太深,下针太深会使病人昏迷,用一寸的针,下五分。扎肩井,引到气后。在对侧的足三里下针。左肩再配合右边足里下针,因为扎到肩井,胸部的气会很强,如果没扎足里的治,气会闷在胸腔里,病人会晕倒。治疗摔伤胸部血瘀,是具有活血化瘀。下针不要下得太深。治疗病人项强硬,脖子酸,后脑后项酸,用后溪穴,后溪是主脉,申脉在膀胱经同时也主阳蹻,所以后溪跟申脉同时用,所有肩项的病通通可以治疗。外踝祼下五分是申脉,昼夜癫痫病用灸,后溪管督脉,申脉管阳蹻。痛就去了一半,若有还有一点下肩井,下肩井再下足里,几乎没有痛,就好了。治疗肩颈强痛,治脑震荡在然谷穴放血。胸腔受到铁打损伤,家暴打伤用肩井穴,孕妇不可以下肩井,会落胎,肩井气会很强,对胎儿不好。
渊液,辄筋穴
在极泉正下方三寸渊液,属于胆经穴道,多汗禁灸。辄筋是在渊液穴往前寸,近取穴,治吐酸,呕吐,再三寸是大包。
日月穴与京门穴(腰酸、耳鸣)
日月穴才是胆经的募穴,胆募日月,从心蔽骨下来到肚脐正中点中脘,心蔽骨到中脘的正中间叫巨厥,巨阙是心脏的募穴,心募巨阙,从正阙旁开四寸,到两个肋骨中间,这个穴道叫期门穴,期门穴是肝募穴,跟着期门往下一寸,跳过一个肋骨,在骨头没有穴道,俞募治疗法,募是开门,开口的地方,俞就是运输。胆汁不通,胆结石,扎背后的胆俞,扎正面日月。
京门欠是肾的募穴,你手肘靠着肋骨,胸肋骨最下面的那个点,正好平我们的手肘尖,这个穴道叫章门穴,京门是肾经的募穴,治肾脏虚实症。
京门穴胁骨最下端,往后摸,刚好有一个肋骨从后正在这肋骨上面,就是京门穴,京门穴是肾经的募穴,治疗肾脏虚实症,用俞募治疗,治疗肾结实,肾脏癌,肾阳虚,阴虚,耳鸣,腰酸,扎肾俞再扎京门,这是下针直刺,不要下得太深,差不多一寸。
带脉,五枢与维道穴
奇经有一条带脉,就是带脉,五枢,维道三个连续穴道。带脉它像皮带一样,环腰一圈。手肘弯到肋骨底边,这是章门,从章门穴往下走一寸八分的地方。找两个肌肉中几间,找到骨肌肉缝这个穴道称为带脉,因为一穴道一定在两肌肉中间不会在骨上,筋上或肌肉上,带脉再过来是五枢,维道,从小道再走五寸半,从横过来,这穴道外开八寸的距离就是维道。带脉,五枢维道属于人的带脉。治疗好带下,白带,赤白带,包括带痛。
华陀夹脊(足三里十临泣穴)
有一条经在督脉膀开五分的地方叫华陀夹脊。治腰痛,足三里加临泣。
张文杰
贫民
贫民
  • UID20188061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97
  • 社区居民
1175楼#
发布于:2015-12-16 23:5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 张文杰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16日《针灸大成》第48课心得:
1.本神:阳白之前,头临泣跨过来1寸就是本神,
2.头临泣:经瞳孔做一条垂线,到发际1.5寸地方有一个骨缝就是头临泣,头临泣往后1.5寸就是目窗,
   头临泣和目窗治疗迎风流泪最好
    头临泣再往后1.5寸为正营,接下来就是正营,承灵,脑空,风池
  头中间到后面大部分用来治疗头痛,头昏
  胃经只到头维护,正中间是督脉,然后旁边是膀胱经,再过来是胆经
3.风池:大筋和脑后骨下方最凹的地方就是风池,脑后两条大筋外侧,左边风池最右边的颧髎,右边相反,顺着这个方向下针,血管就不容易碰到。所以受寒寒后脖子就会强硬,
    治疗鼻窦炎,鼻子不通效果好,而且是左治右,右治左
    风池,风府,风门,除了下针,还可以拔罐,也可以刮痧
4.肩井:肩膀正上方肌肉最高的地方,在两片肌肉中间
   这个地方不能深针最多下5分,配合对侧的足三里治疗,外伤引起的胸腔有瘀血,胸腔有内伤
   病人脖子强硬,脖子酸最常用的还是后溪。申脉属于膀胱经,同时也主阳跷脉,
申脉加后溪治疗肩项病,然后再下肩井和足三里效果更好
   脑部受伤在然谷放血,胸腔受到外伤就用肩井,
  肩井的气非常强,孕妇针的话会堕胎
5.渊液,辄筋
  渊液在极泉正下方3寸,不灸
   辄筋:就在渊液往前1寸  治疗吐酸,呕吐,但是临床很少用
  知道这两个穴位和经脉走向就行了
6.日月与京门
  日月是胆经的募穴巨阙旁开4寸为为期门(肝的募穴),往下跳两个肋间就是日月。募就是开门,开口的意思
    如果胆汁不通,胆结石,就下胆俞加日月(俞募治疗法),下针在两骨中间
         京门:肾的募穴
手肘靠着肋骨,肘尖靠住的这个穴位叫章门(肋骨最下端)往后摸,刚好有个肋骨从后面凸出,正在这个肋骨上面就是京门
     肾虚或者肾病的实证如:肾结石,肾癌,肾阳虚,阴虚,耳鸣。扎针1寸即可
   京门常常配合肾俞同时使用,俞募治疗法,用于耳鸣,腰酸,肾脏问题,水肿等
7.带脉,五枢与维道
     带脉:治疗女子带下,白带,环腰一圈。
章门穴往下1寸8分地方,两个肌肉中间找到肌肉缝,这个穴位就叫带脉
    五枢:关元旁开2寸为水道,水道再横过来走5寸半就是五枢穴。关元下1寸就是中极,中极旁开8寸就是维道
   这三个穴主要用于治疗下半身好像泡到水里,腰痛环绕一周
8.华佗夹脊
  有一条经脉在带脉旁边5分,这条筋叫做华佗夹脊
   用足三里加临泣(胆经本穴),带脉,五枢维道,这下来都是足少阳,带脉二脉之会
9.居髎,环跳(骨之始)
章门直下8.3或8.5寸,摸到两肌肉中间
韩玲
会员
会员
  • UID20188706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56
1176楼#
发布于:2015-12-16 23:52
@教官-南京-李宁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韩玲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16日《针灸大成》第47课心得:
1听会穴和上关穴:瞳子髎之后,在耳朵前骨缝最下端是听会,耳门,听会,听宫都是张口取穴。下针直下,不捻针,用上下插提法。治疗耳鸣时候,要问清楚耳鸣发生的原因。外来造成的耳鸣,回到原来的环境中去,比如潜水上浮过快的耳鸣,那再次上浮就慢慢上来,耳鸣会好。音乐音量大造成的耳鸣,同样方法也会好的。潜水,音乐都很好治,就是人叫很难治。身体虚造成的耳鸣,同时在经络取穴,辅助治疗。再来是上关,又叫客主人,上关和下关真好差一个骨头,耳前有个高骨,高骨下的凹洞是下关,跨过高骨的凹洞是上关。是手足少阳阳明的会穴。以最痛点下针治疗,这是阿是穴的精神所在,是选择下针的原则。
2颔厌穴与率谷穴:从上关上一直到颔厌,就是在足阳明胃经的第一个穴道头维穴下一寸是颔厌。耳朵旁边一圈的,耳朵后是三焦经,再外开一圈这一整侧都是属于胆经。从正面看,头部正中央是督脉,旁开一寸半是膀胱经,再开一寸半,都是胆经。要连到三焦经的时候,就在耳朵后面。曲鬓和耳朵接近,在这上面有个动脉,在发际这边有个动脉,这两个穴道找到后分成三等份,上面是悬颅,第二个是悬厘,都是治疗头痛。越靠近耳朵的穴道,越可以治疗耳朵疾病。越靠近上方,越能治疗偏头痛。找压痛点下针。若有个凹缝就下骨缝中间,遇到血管的时候,不要扎到血管上,用指甲把血管切开再下针。耳尖最高的尖端往上一寸半是率谷。治疗偏头痛最有名的针法是太阳透率谷。就是从瞳子髎一针透到率谷穴,针先扎瞳子髎,捻捻针,用三寸针,扎到瞳子髎捻一捻再把针提到皮层,然后手摸到率谷,把针倒下来,把皮拉起来,一点点透过去。用这个针法之前,先在针侧下一针合谷,有麻醉效果。因为面口合谷收。用这手法,最好的时机是病人痛的时候。
3完骨,本穴与阳白穴:完骨穴在天柱穴与天荣穴的中央,在大筋的后方。阳白穴在眉毛跟发际的中间,正在眼眉毛的上方,常下针,下法是把皮肤拉起来,从阳白刺进去,刺到眉毛的中间,叫阳白透鱼腰。是治疗眼睛近视,视物不明,或是眼睛痛,或有白内障的地方。在阳白穴之前是本神。足阳明胃经并没有到后面,都在脸前面,所以面脸的问题,都是在胃经,后面痛,就把胃经删掉。
4头临泣,目窗穴与风池穴:从眼珠到到发际一寸半的地方,一摸有个骨缝,就是头临穴,和目窗治疗风泪,风一吹就流泪,这两个都是眼科的大穴及近取穴,在近取穴的时候是不分虚实的,都可以用。从头临泣直直往后一寸半就是目窗,目窗再往后一寸半,沿着下来就是正营,再过来是承灵,再过来是脑空,再过来就是风池,从这头中间,后面大部分是治疗头痛,头昏,眩的穴道。用的最多的穴道是风池,下针时从大筋和脑后骨下方最凹的地方,以度骨法为准,在颈边,让病人趴倒,头摆正,再下针,先用一只手按到颧髎,另一个手按风池,下右边风池,针是对着左边的颧髎,下左风池的时候是对右边的颧髎。顺着这个方向下过去,不会碰到血管。治疗鼻窦炎,鼻子不通时,风池很好用。风池穴和风府,风门除了下针以外可以拔火罐。项强的时候在这拔火罐,还有刮痧。
5肩井穴(解血瘀胸中):肩井穴在肩膀上方,真好在肌肉最高的地方,按下去,在两片肌肉中间,可以下针,不要下的太深,下深的话会使病人昏迷。用一寸的针,下五分。下针引到气以后,一般都在対侧的足三里再下一针,因为扎到肩颈,胸部的气会很强,如果没有扎足三里的话,气会闷在胸腔里面,病人就会昏倒。当病人肩项强硬,脖子酸,有很多人后脑,后项算酸,常用的穴道是后溪,后溪主督脉,申脉在膀胱经上,同时也主阳蹻,所以后溪
张丽
新手
新手
  • UID20183028
  • 粉丝2
  • 关注1
  • 发帖数88
1177楼#
发布于:2015-12-17 01:19
@教官-南京-李宁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张丽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6日《针灸大成》第48课学习心得


完骨、本神与阳白穴                  阳白穴之前叫本神。攒竹上来到骨头,攒竹穴在这,头在这,眉毛从此而上。往右转到神庭穴时,这段前面是膀胱经,到这边时分开来。这边一寸,再过来约五分是胆经的头临泣。足阳明胃经没有到后面,都在脸前面。面脸问题,胃经在管。痛到后面,把胃经删掉,因胃只到前面.
 头临泣、目窗穴与风池穴         头临泣跨过一寸是本神。扎头临泣时躺着面朝上,从上看病人眼睛,眼珠一条线,心里画条线,从这到发际一寸半,摸有个骨缝是头临泣。头临泣和目窗,治风泪,风吹流泪,这两个是眼科大穴及近取穴,近取穴不分虚实,都可用。头临泣直往后一寸半是目窗,再往后一寸半,沿着下来是正营,再过来是承灵,再过来是脑空,再过来是风池。从头中间,后面是治头痛、头昏、眩的穴道。前面是治眼的穴,因胆经有络到上面,络到眼睛上方。胃经只到头维,最上是督脉,再过来膀胱经,再来胆经,再过来三焦经,都在这边。
大筋和脑后骨,从大筋和脑后骨下方最凹是风池。后面两大筋中间是风府穴。风池穴下针手法很重要。在颈边,扎到动脉里很危险。下针时,趴倒,头摆正,再下风池。风池下针时,一只手按到颧髎,一个手按风池,假想一条线。下右风池,针对着左边颧髎,下左风池时,对右边颧髎。顺方向下过去,血管不会踫到。风池、风府、膀胱经的风门穴,第一椎陶道外开一寸半是风门穴。这些穴道都是风,乃受风之所。受到风寒,就项强,会后颈强硬,因是进风之所。
治鼻窦炎、鼻子不通时,下风池穴。下得好,针一下去,鼻子就通。下时很好玩,下左边风池,右边鼻通了,下右边,左边鼻通。
风池穴和风府、风门,除了下针外,可拔火罐。项强时在这拔火罐。
肩井穴(解血瘀胸中)肩井穴在肩膀上方,肌肉最高之地,按下去,在两片肌肉中间。针肩井穴时,不深针,深针结果很凶,要下得很浅。用一寸针,下五分,因肩井穴很浅,但力量很强。针肩井穴,引到气后,在对侧的足三里再下一针。扎左肩井配合右边足三里下针。因扎到肩井,胸部气会很强,没有扎足三里,气会闷在胸腔里,会晕倒。扎右肩井要扎左足三里。骑马掉下来或被马踢到,造成血胸,胸腔里有瘀血,可活血化瘀。针下后,大便是黑的。治疗胸腔里有受到重击、撞伤,跌打损伤时,肩井是大穴。
肩项强硬、脖子酸,后脑、后项酸,用后溪,后溪主督脉.申脉在膀胱经上,也主阳蹻。后溪跟申脉同时用时,肩项病的症都可治疗。外踝裸下五分是申脉穴。治昼发癫痫,白天发癫痫,用灸。后溪管督脉、申脉管阳蹻脉,针了后溪、申脉后,痛去了大半。还痛,下肩井,再下足三里、肩膀痛都会去掉。可治疗肩项强痛。伤科会用到肩井,脑震荡,脑部受到伤害时,在然谷放血,胸腔受到铁打损伤、踢伤、家暴打伤,用肩井穴。胸腔有瘀血时,喘不过气来在肩井下针,再下足三里,气就回来了。不要深针。孕妇不可以下肩井穴,会落胎,因肩井穴气非常强,对胎儿不好。
4、渊液、辄筋穴。                  肩井穴下来以后,环绕一直下来,到手下方,极泉正下方三寸是渊液。渊液属胆经,多汗不灸,不容易收口,容易化脓。胆的募穴是日月穴。辄筋在渊液往前一寸,是近取穴,治吐酸、呕吐。很少下针,也少灸。从腋下,极泉下三寸痛是胆经,再下三寸是大包.
日月穴与京门穴(腰酸、耳鸣)日月穴才是胆经的募穴,胆募日月。期门穴还没学.心蔽骨下来到肚脐正中点是中脘,心蔽骨到中脘的正中间是巨阙。巨阙是心脏的募穴,心募巨阙,从巨阙旁开四寸两个肋骨中间叫期门穴。期门穴是肝的募暮穴。期门往下一寸,跳过一个肋间,骨头上没穴道,在两个骨头中间。期门穴往下走到肋间叫日月。日月穴是胆的募穴。俞募治疗法,募是开门、开口之地,俞是运输。胆汁不通、胆结石,可扎背后胆俞,扎正面的日月。正面的日月、背后胆俞。俞就是输通,募是开门,门打开,开门后让它输通,是俞募治疗。下针针剌方向,是从这往那刺,两个肋骨中间才有穴道。京门穴是肾的募穴。京门穴在手肘靠着肋骨,胸肋骨最下面那个点。平手肘尖叫章门穴。在肝经上。章门穴,肋骨最下端,往后摸,有个肋骨从后面凸出。正在肋骨头上是京门穴。京门穴是肾经的募穴,治肾脏虚症或实症时,用俞募治疗无虚实。肾结石、肾脏癌、肾阳虚、阴虚,耳鸣,扎肾俞后,扎京门,是俞募治疗。针直下去,扎进去会扎到骨头,不要太深一寸就好,是京门穴。京门穴常配合肚脐正后方第十四椎骨的命门,在第十四椎外开一寸半是肾俞。京门穴跟肾俞,一起使用。是俞募治疗法。像耳鸣、腰酸、肾脏问题或水肿,都可用。常用在腰酸及耳鸣。
带脉、五枢与维道穴。           奇经有一条叫带脉,是带脉、五枢、维道三个连续穴道。奇经八脉,最后是带脉。治女子带下、白带、赤白带,带脉痛。带脉像皮带一样,环腰一圈。手肘弯到肋骨底边是章门穴。从章门穴往下走一寸八分之地,两个肌肉中间的肌肉缝称之为带脉。因穴道一定在两个肌肉中间,两个骨,两个筋中间,不会在骨头、筋或肌肉上。带脉过来是五枢、维道。五枢穴要从水道穴找。是任脉的关元,关元外开二寸是水道,水道在足阳明胃经上。水道走五寸半,横过来是五枢穴。关元下一寸是任脉的中极穴。中极穴外开八寸是维道穴。带脉、五枢、维道,属于带脉。带脉症状,下半身像泡在水里。洗澡放冷水,屁股坐下,到腰部,是带脉的症状。下半身像坐在冷水里,有时还会听到水声是带脉病。
背两边上下痛,痛在膀胱经上。中间是督脉痛。在腰上,环腰一圈是带脉痛。带脉病,治带脉,膀胱经痛治膀胱经。腰痛没不能治的。中医认为,督脉外开一寸半是膀胱经。西方认为,脊椎骨中间的骨质增生、尾椎盘凸出会压到神经,引起坐骨神经痛。膀胱经从头到脚,是西医的坐骨神经痛。椎间盘凸出是长骨头,不管椎间盘凸出,只下针膀胱经的委中,痛就去掉了。
华陀夹脊(足三里十临泣穴)。            有条经在督脉旁开五分叫华陀夹脊。有两个穴道可治它,足三里加临泣。胆经的本穴临泣加足三里一起用时专治华陀夹脊。
居髎穴与环跳穴(骨之始)。               居髎穴从章门穴直下八点三寸或八点五寸,直下下来后,摸到肌肉中间或在肌肉跟骨头中间,人瘦可看到在肌肉跟骨头中间是居髎,下针不多。这里痛,它属胆经的。居髎过来到环跳穴,下针环跳时腿弯起来。弯起来后,摸整个大腿骨,到骨头的尽端,如骨头到这边,手碰到骨头。握拳,下去后,对着骨头,大拇指指尖到处是穴。是环跳穴。环跳是骨之始,骨头开始成长之地。环跳痛时,可能不是经络痛,有骨癌,骨癌也从这开始,骨头有损伤,骨头被破坏。下针,扎一次,痛就去了,那是单纯的神经痛。若扎了一次、二次痛还痛,骨髓可能病了。最刚开始是在环跳。穿两条牛仔裤,像穿个盔甲,环跳痛下针很麻烦,可下对侧的肩髃,是上肢的末端,环跳是下肢的末端,肩髃对环跳。肩髃痛就扎对侧的环跳。如是骨癌,或骨病,其它的问题时,痛去不掉。可依这个来诊断,骨头有病。治到环跳不痛,代表骨病好了。
环跳是中风非常有名之穴。半身不遂可在环跳下针。
叶好华
贫民
贫民
  • UID2018763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45
  • 忠实会员
1178楼#
发布于:2015-12-17 04:2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叶好华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6日《针灸大成》第48课心得
十四、足少阳胆经
6、头临泣、目窗穴与风池穴
头临泣再跨过来一寸,就是本神。
头临泣:病人面朝上,我看他眼珠一条线,在心里画一条线,从这到发际一寸半的地方,一摸就有一个骨缝。那就是头临泣。
目窗:从头临泣直直往后一寸半。
头临泣和目窗,尤其是治风泪,风一吹就流泪。这两个都是眼科的大穴及近取穴,在近取穴的时候是不分虚实的,通通可以用。
正营:目窗再往后一寸半。
沿着下来就是正营,再过来是承灵,再过来是脑空,再过来就是风池。
从这头中间,后面大部分是治疗头痛、头昏、眩的穴道。前面是治眼科的穴,因为胆经有络到上面,络到眼睛的上方。胃经只到头维,最上面是督脉,再过来膀胱经,再来是胆经,再过来是三焦经,都在这边。
风池:大筋和脑后骨,从这大筋和脑后骨下方最凹的地方。以度骨法为准,骨头在这,这是大筋,有一条大筋在这。在两条大筋的中间是风府。一般风池穴,就下在这凹下去的地方。
下针手法:就在颈边,扎到动脉里面很危险。下针时,先让病人趴倒,头摆正,我们再下风池。我们风池下针的时候,先用一只手按到颧髎,另一个手按风池,假想一条线。下右边风池,针是对着左边的颧髎,下左风池的时候,是对右边的颧髎。
风池、风府、膀胱经的风门穴,这些穴道都是我们受风的地方。所以一受到风寒,就项强,就会后面颈子强硬。
治疗鼻窦炎、鼻子不通时,风池穴很好用。你下得很好的话,针一下去,鼻子就通了。你下左边的风池,右边的鼻孔就通了,你下右边,左边的鼻孔就通了。
风池穴和风府、风门,除了下针以外,还可拔火罐。项强的时候在这拔火罐,过去还有刮痧,先用米酒在膀胱经上面洒上去,再用汤匙在上面刮,刮红红的一条,来解除脖子强硬的病痛。不要太用力。
7、肩井穴(解血瘀胸中)
肩井穴:就正在肩膀上方,正好在肌肉最高的地方,在两片肌肉的中间。
可以下针,下针要下得很浅。平常是用一寸的针,针下去五分,因为肩井穴这个穴道很浅,但力量非常的强,下太深的话会使病人昏迷。
针肩井穴,引到气以后,一般都在对侧的足三里再下一针。因为扎到肩井,胸部的气会很强,如果没有扎足三里的话,气会闷在胸腔里面,病人会晕倒。
肩井穴可治疗胸腔里面有受到重击、撞伤,跌打损伤,造成血胸,胸腔里面有瘀血,可活血化瘀,针下去以后,病人大便是黑便。
当病人肩项强硬、后脑、后项这边酸,最常用的穴道是后溪,后溪主督脉。申脉是在膀胱经上面,同时也主阳蹻。在外踝裸下五分是申脉穴。后溪跟申脉两个穴道同时用的时候,所有肩项病的症通通可以治疗。后溪管督脉、申脉管阳蹻脉,针了后溪、申脉以后,痛就去了一大半。若还有一点,这时候我们就下肩井。下了肩井以后,再下足三里、几乎没有什么肩膀痛去不掉的。
伤科的话,脑震荡,脑部受到伤害的时候,在然谷放血。胸腔受到铁打损伤、踢伤、家暴打伤,就在肩井下针,再下足三里,气就回来了。但绝对不要深针,因为扎太深会扎到肺,会把肺刺穿。
孕妇不可以下肩井穴,下肩井会落胎,因为肩井穴气非常的强,对胎儿不好。

8、渊液、辄筋穴
渊液:从肩井穴下来以后,直接环绕一直下来,就到了手的下方,在极泉正下方三寸的。
渊液不灸,灸的话不容易收口,且容易化脓。
辄筋:在渊液往前一寸。日月才是胆的募穴,辄筋并不是胆募。
一般来说是近取穴,治吐酸、呕吐。实际在临床上很少下针,也很少灸。
9、日月穴与京门穴(腰酸、耳鸣)
日月穴才是胆经的募穴,胆募日月。从心蔽骨下来到肚脐正中点是中脘,心蔽骨到中脘的正中间叫巨阙。巨阙是心脏的募穴,从巨阙旁开四寸,到两个肋骨中间,这个穴道叫期门穴。期门穴是肝的募暮穴。跟着期门往下一寸,跳过一个肋间,这个穴道叫日月。
俞募治疗法,募是开门、开口的地方,俞就是运输。门打开,开门以后让它输通,就是俞募治疗了。如果胆汁不通、胆结石,我们可以扎背后的胆俞,扎正面的日月。下针的针剌方向,都是从任脉往身体外面斜刺,一定是找两个肋骨中间才有穴道,在肋骨上没有穴道。
京门穴:你手肘靠着肋骨,胸肋骨最下面的那个点。也正好是平我们的手肘尖,这个穴道叫章门穴。章门在肝经上面。从章门穴,也就是肋骨最下端,往后摸,刚好有一个肋骨从后面凸出。正在这肋骨头上面,就是京门穴。
京门穴是肾经的募穴,所以治肾脏虚症或实症的时候,用俞募治疗。
可治疗肾结石、肾脏癌、肾阳虚、阴虚,腰酸,耳鸣。我们扎肾俞以后,再扎京门,这就是俞募治疗。
针直接下进去,因为你扎进去会扎到骨头,不要太深差不多一寸就到了。
10、带脉、五枢与维道穴(6-02:51:29
奇经有一条叫带脉,就是带脉、五枢、维道三个连续的穴道。治症就是女子带下、白带、赤白带,还有包括带脉的痛。带脉它像皮带一样,环腰一圈。
带脉:手肘弯到肋骨底边,这是章门穴。从章门穴往下走一寸八分的地方,找两个肌肉中间,找到肌肉缝处。
五枢穴:从水道再走五寸半,从这横过来,这个穴道就是五枢穴。
维道穴:从中极穴外开八寸的距离。
带脉的症状,病人会陈述,下半身好像泡在水里面。这就是带脉病。
腰痛:如果背两边上下痛,你就知道在膀胱经上。如果是中间,就知道是督脉痛。如果他说在腰上,环腰一圈,就是带脉痛。
西方医学认为,脊椎骨中间的骨质增生、尾椎盘凸出会压到神经,引起坐骨神经痛。膀胱经从头一直到脚,就是西医的坐骨神经痛。只要下针膀胱经的委中,他的痛就去掉了。所以即使它凸出,你都不要动它,他不会痛的。最重要的是脊椎不要给人家动手术。就算刚好穿过第十四椎,经过带脉,是横的,那痛是横的。也不会往下痛。所以如果坐骨神经痛,你按经络来取穴就好。他们的椎间盘凸出造成坐骨神经痛的说法,在中医的经络学来说是不成立的。
11、华陀夹脊(足三里十临泣穴)
有一条经是在督脉旁开五分的地方,叫华陀夹脊。
那华陀夹脊也是治腰痛的一种,只有两个穴道可以治疗它,足三里加上临泣。
任立业
新手
新手
  • UID20187910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58
1179楼#
发布于:2015-12-17 08:23
@教官-南京-李宁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任立业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6号《针灸大成》第48课学习心得
十二正经之足少阳胆经
1、循行路线起于眼外角(瞳子 ),向上达额角部,下行至耳后(风池穴),由颈侧,经肩,进入锁骨上 窝。直行脉再走到腋下,沿胸腹侧面,在髋关节与眼外角支脉会合,然后沿下肢外侧中线下行。经外踝前,沿足背到足第四趾外侧端(窍阴穴)。有三分支;一支从耳(风池穴)穿过耳中,经耳前到眼角外;一支从外眼角分出,下走大迎穴,与手少阳三焦经会合于目眶下,下经颊车和颈部进入锁骨上窝,继续下行胸中,穿过膈肌,络肝属胆,沿胁肋到耻骨上缘阴毛边际(气冲穴),横入髋关节(环跳穴);一支从足背(临泣穴)分出,沿第1~2跖骨间到大拇指甲后(大敦穴),交与足厥阴肝经。
2、本经脉腧穴有:瞳子髎、听会、上关、颌厌、悬颅、悬厘、曲鬓、率谷、天冲、浮白、头窍阴、完骨、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肩井、渊液、辄筋、日月、京门、带脉、五枢、维道、居髎、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阳陵泉、阳交、外丘、光明、阳辅、悬钟、丘墟、足临泣、地五会、侠溪、足窍阴,共44穴,左右合88穴。
3、主要证候寒热,口苦,胁痛,偏头痛,外眼角痛,颈及锁骨上窝肿痛,腋下淋巴结肿大,股、膝、小腿外侧疼痛及第四足趾运动障碍。
4、完骨、本神与阳白穴
完骨穴在天柱穴与天容穴的中央,在大筋的后方。阳白穴在眉毛跟发际的中间,正在眼睛眉毛的上方。阳白穴的下法是把皮肤拉起来,从阳白刺进去,刺到眉毛的中间,这我们叫做阳白透鱼腰。阳白透鱼腰是治疗眼睛近视,视物不明,或是眼睛痛,或有内障。阳白穴之前是本神。从攒竹上来到骨头,往右边转到神庭穴的时候,这一段前面是膀胱经,到这边的时候就分开来。这边是一寸,再过来约五分的距离是胆经的头临泣。
5、头临泣、目窗穴与风池穴
头临泣再跨过来一寸,就是本神。头临泣和目窗,尤其是治风泪,风一吹就流泪,这种症状很多。这两个都是眼科的大穴及近取穴,在近取穴的时候是不分虚实的,通通可以用。从头临泣直直往后一寸半就是目窗,目窗再往后一寸半,沿着下来就是正营,再过来是承灵,再过来是脑空,再过来就是风池。从这头中间,后面大部分是治疗头痛、头昏、眩的穴道,前面是治眼科的穴。枕骨后缘大筋和脑后骨下方最凹的地方,就是我们的风池。风池穴下针手法很重要。先让病人趴倒,头摆正,再下风池。风池下针的时候,先用一只手按到颧髎,另一个手按风池,假想一条线。下右边风池,针是对着左边的颧髎,下左风池的时候,是对右边的颧髎。顺这个方向下过去,血管就不会踫到。治疗鼻窦炎  、鼻子不通、颈项强直及颈项疼痛。也可拔罐和刮痧。
6、肩井穴(解血瘀胸中)
肩井穴非常好找,就正在肩膀上方,正好在肌肉最高的地方。针肩井穴时,不能深针,深针的结果非常凶,下针要下得很浅。平常是用一寸的针,针下去五分,因为肩井穴这个穴道很浅,但力量非常的强。针肩井穴,引到气以后,一般都在对侧的足三里再下一针。扎到肩井,胸部的气会很强,如果没有扎足三里的话,气会闷在胸腔里面,病人会晕倒。同样的,我们扎右肩井就要扎左边的足三里。治疗胸腔里面有受到重击、撞伤,跌打损伤的时候,肩井是非常有名的大穴。 但针不要下太深。当病人肩项强硬、脖子酸,有很多人后脑、后项这边酸。孕妇不可以下肩井穴,下肩井会落胎。
7、渊液、辄筋穴
极泉正下方三寸的渊液。渊液是属于胆经的穴道,一般来说我们不在这里灸,多汗的地方。辄筋是在渊液往前一寸,一般来说是近取穴,治吐酸、呕吐  。实际在临床上很少下针,也很少灸。
8、日月穴与京门穴(腰酸、耳鸣)
期门穴往下
严婷
会员
会员
  • UID2019898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5
1180楼#
发布于:2015-12-17 08:3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严婷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16日《针灸大成》48课学习心得:
9、头临泣前发际上一半寸与瞳孔直上的交点。
10、目窗穴头临泣往后一寸半就是目窗穴。治风泪的症状很多。
10、 风池穴目窗往后一寸半为正营穴我们治疗鼻窦炎、鼻子不通。 我们用到最多的是风池穴,风池穴这个地方,下针手法很重要,因为它就在颈边,扎到动脉里面很危险。我们下针时,先让病人趴着,头摆正,先用一只手按到颧髎,另一只手按风池,再从风池穴对着颧髎的方向下进去,就不会踫到血管。下左边风池时是对着右边的颧髎下,右边风池对左边颧髎。这些以风字命名的穴道,就是我们容易受风的地方,所以一受到风寒就会后颈强硬。
11、肩井穴肩井穴位于肩胛区,第7颈椎棘与肩峰最外侧点连线的中点。正好在肌肉最高的地方。过去武术家重击肩井穴会把人打昏。肩井穴可以下针,但不要下太深,下太深的话会使人昏迷。一般用一寸的针下去五分即可。这个穴道很浅,但力量非常的强。针肩井穴引到气以后,一般都在对侧的足三里再下一针。因为扎到肩井,胸部的气会很强,如果没有扎足三里的话,气会闷在胸腔里面,病人会晕到。肩井配足三里,可以治疗胸腔里面有瘀血,可活血化瘀,针下去以后,病人大便是黑便。 孕妇肩井穴禁针,因为肩井穴气非常的强,对胎儿不好。
12、渊液从肩井穴,直接环绕到手的下方,在极泉正下方三寸
13、辄筋穴 渊液往前一寸为辄筋穴可治疗吐酸、呕吐。临床上很少用到。
14、日月穴从心蔽骨下来到肚脐正中点是中脘,心蔽骨到中脘的正中间是巨阙。巨阙旁开四寸到两个肋骨中间这个穴道为期门穴,期门往下一寸,跳过一个肋间为日月。日明穴是胆的募穴。可治疗胆汗不通、胆结石等,可配合背后的胆俞。为俞募治疗法。下针时都是从身体中间往旁边刺。
15、京门穴(腰酸、耳鸣) 手肘靠着肋骨,胸肋骨最下面的那点,正好平我们手肘尖的地方是章门穴,章门穴往后,刚好有。一个肋骨从后面凸出的肋骨头上面就是京门穴。京门穴是肾的募穴。可以治疗肾阳虚、阴虚、耳鸣、腰酸、水肿等,可以用俞募治疗法,下完京门再下肾俞。下针时直针下,针进去一寸左右即可,太深会扎到骨头。
16、带脉从章门往下走一寸八分的地方,两个肌肉中间这个穴道为带脉。带脉可治疗女子带下、白带、赤白带,还有带脉的痛。
17、五枢水道旁开五寸半,为五枢穴
18.维道穴 :
从中极穴外开八寸为维道穴。西医认为,脊椎骨中间的骨质增生、尾椎盘凸出会压到神经,引起坐骨神经痛。中医认为,从督脉外开一寸半是我们的膀胱经,我们的膀胱经从头一直到脚,只要痛在膀胱经的,我们下膀胱经的委中穴,痛就去掉了。与骨质增生无关 。
19、华陀夹脊(足三里十临泣穴) 我们有一条经是在督脉旁开五分的地方,有个特别的名称,叫华陀夹脊。 如有病人背痛,痛既不是在督脉,也不在膀胱经的,而是在督脉跟膀胱经的中间,督脉旁开五分的地方,这一条经我们叫华陀夹脊。华陀夹脊痛时,只有两个穴道可以治疗它,足三里加临泣。
连永刚
贫民
贫民
  • UID2018667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79
1181楼#
发布于:2015-12-17 08:5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连永刚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6日《针灸大成》第48课心得:
1.头临泣   病人面朝上,我看他眼珠一条线,在心里画一条线,从这到发际一寸半的骨缝处。
2.目窗    头临泣直往后一寸半。
头临泣和目窗,治风泪,是眼科的大穴,近取穴,近取穴不分虚实的,通通可以用。
正营  目窗往后一寸半。
头中间,后半部分是治疗头痛、头昏、眩的穴道。前半部分是治眼科的穴,
胃经只到头维,最上面是督脉,再过来膀胱经,再来是胆经,再过来是三焦经。
3.风池穴   大筋和脑后骨下方最凹的地方。下针时,先让病人趴倒,头摆正, 先用一只手按到颧髎,另一个手按风池,假想一条线。下右边风池,针是对着左边的颧髎,下左风池的时候,是对右边的颧髎。治疗鼻窦炎、鼻子不通时,下左边的风池,右边的鼻孔就通了,下右边,左边的鼻孔就通了。
风池、风府、风门,这些穴道都是受风的地方。一受到风寒,就项强,就会后面颈子强硬。除了下针以外,还可拔火罐。
4.肩井穴  肩膀上方,肌肉最高的地方,两片肌肉的中间。可以下针,下针要下得很浅。下去五分,因为肩井穴这个穴道很浅,但力量非常的强,下太深的话会使病人昏迷。
针肩井穴,引到气以后,一般都在对侧的足三里再下一针。因为扎到肩井,胸部的气会很强,如果没有扎足三里的话,气会闷在胸腔里面,病人会晕倒。
肩井穴可治疗胸腔里面有受到重击、撞伤,跌打损伤,造成血胸,胸腔里面有瘀血,可活血化瘀,下针后,病人黑便。
脑震荡,脑部受伤,在然谷放血。胸腔受到铁打损伤、踢伤、家暴打伤,在肩井下针,再下足三里,气就回来了。绝对不要深针,因为扎太深会扎到肺,会把肺刺穿
孕妇不下肩井穴,会落胎,因为肩井穴气非常的强,对胎儿不好。
5.申脉穴   外踝裸下五分。
后溪跟申脉同时用的时候,肩项病都可以治。
6.渊液穴   极泉正下方三寸。多汗不灸,
7.辄筋穴   渊液往前一寸。是近取穴,治吐酸、呕吐。临床上很少下针,也很少灸。
8.日月穴   期门往下一寸,跳过一个肋间,胆经的募穴,
俞募治疗法,募是开门、开口的地方,俞就是运输。门打开,开门以后让它输通,就是俞募治疗了。胆汁不通、胆结石,我们可以扎背后的胆俞,扎正面的日月。下针的针剌方向,都是从任脉往身体外面斜刺。
9. 章门穴   手肘靠着肋骨,胸肋骨最下面的那个点。也正好是平我们的手肘尖,在肝经上面。
10.京门穴   章门穴,也就是肋骨最下端,往后摸,刚好有一个肋骨从后面凸出。在这肋骨头上面,就是京门穴。是肾经的募穴,治肾脏虚症或实症时,用俞募治疗:扎肾俞以后,再扎京门,。 可治疗肾结石、肾脏癌、肾阳虚、阴虚,腰酸,耳鸣。
11.带脉穴  章门穴往下走一寸八分,两个肌肉中间,
12.五枢穴  水道再走五寸半,
13.维道穴  中极穴外开八寸。
带脉有三个穴道带脉、五枢、维道,像皮带一样,环腰一圈。治女子带下、白带、赤白带,带脉痛。带脉的症状,下半身好像泡在水里面。
腰痛:如果背两边上下痛,在膀胱经上。如果是中间,是督脉痛。如果在腰上,环腰一圈,就是带脉痛。
14.华陀夹脊  督脉旁开五分。治华陀夹脊,,只有两个穴道可以治:足三里加上临泣。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连永刚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6日《针灸大成》第48课心得:
1.头临泣   病人面朝上,我看他眼珠一条线,在心里画一条线,从这到发际一寸半的骨缝处。
2.目窗    头临泣直往后一寸半。
头临泣和目窗,治风泪,是眼科的大穴,近取穴,近取穴不分虚实的,通通可以用。
正营  目窗往后一寸半。
头中间,后半部分是治疗头痛、头昏、眩
李丽
贫民
贫民
  • UID20183558
  • 粉丝1
  • 关注1
  • 发帖数94
  • 社区居民
1182楼#
发布于:2015-12-17 09:1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李丽申请签到 2015年
12月16日《针灸大成》第48课心得
(五)完骨本神与阳白穴
1.完骨穴在天柱穴与天容穴中央,在大筋后方。耳后,乳突后下方凹陷处。阳白穴在眉毛和发际的中间,阳白穴下针,把皮肤拉起,刺进去,刺到眉毛的中间,叫做阳白透鱼腰。治疗眼睛近视视物不明,眼睛痛,白内障。本神穴在入前发际0.5寸,督脉神庭穴旁开三寸。目正视,瞳孔直上入前发际0.5寸是头临泣。头临泣直直往后一寸半是目窗,目窗往后一寸半是正营,再下来是承灵,脑空,风池。大部分治疗头痛头昏的,用的最多的是风池穴。风池在大筋和脑后骨下方最凹的地方。风池下针比较危险。下针时,病人趴倒,头摆正,再下针。一只手按到颧髎,一只手按风池,针对着颧髎下。下针右边的风池,针对着左边的颧髎。
2.风池风府风门,这几个穴道,人体容易受风,受风寒脖子会强硬。风池治疗鼻窦炎,鼻子不通,左病右治。
3.风池风府风门,可拔火罐。治疗项强。可刮痧。
(七)肩井穴(解血淤胸中)
1.肩井穴在肩膀上方,肌肉最高地方,两片肌肉中间。可以下针,不能深针,太深会致人昏迷。一寸针下五分。下针引到气,再在对侧足三里下一针。治疗胸腔受到重击撞伤,跌打损伤。
2.后脑后项酸,常用后溪,后溪主督脉。申脉在膀胱经,主阳蹻,申脉和后溪同用,治疗肩项的问题。申脉在外踝裸下五分,治疗昼发的癫痫,灸申脉。后溪督脉下针后,还有痛时,再下肩井。再加足三里。治疗肩膀痛。脑震荡,在然谷放血。胸腔受到打击有淤血,喘不过气,下肩井,再下足三里,气就回来。孕妇不可以扎肩井,会落胎。
(八)渊液 輒筋穴
1.渊液在腋下极泉穴下方三寸,不灸。輒筋穴在渊液往前一寸,近取穴治疗吐酸呕吐。临床很少灸下针。再下三寸是大包。
(九)日月穴与京门穴
1.日月穴是胆经募穴,心蔽骨和肚脐中点是中脘,心蔽骨和中脘中间是巨阙,心募巨阙。巨阙旁开四寸,在肋骨中间是期门穴,是肝的募穴。期门往下一寸,隔一个肋骨是日月。胆汁不通,胆结石,可以扎背后胆俞,日月。
2.京门穴是肾的募穴。手肘靠着肋骨,肘尖处是章门穴。章门穴下一条肋骨即12肋骨下际处是京门。扎肾俞再扎京门是俞募疗法,可治肾结石肾脏癌,肾阳虚,阴虚,水肿,耳鸣。下针差不多一寸。最常用在腰酸耳鸣。
(十)带脉五枢维道穴
1.带脉治疗女子带下赤白带。章门穴往下一寸八分是带脉关元外开2寸是水道,水道再走五寸半,是五枢穴。关元下一寸是中极,中极外开八寸是维道穴。带脉有问题时会感觉好像下半身泡在冷水里,有时会有水声,这是带脉病。
3.掌握经络,可以借此判断病人的腰痛是在膀胱经,还是在督脉,还是带脉,由此选择相应的穴道来治疗。
4.腰椎间盘突出,中医认为,督脉外开一寸半是膀胱经,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坐骨神经痛是膀胱经痛,下针膀胱的委中,痛可去。不要做西医的手术。
(十一)华佗夹脊
督脉旁开5分的一条经络叫华佗夹脊。发生在华佗夹脊的腰痛,用胆经的临泣穴夹足三里治疗。

沈莉红
新手
新手
  • UID20187376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84
1183楼#
发布于:2015-12-17 17:28
@教官-南京-李宁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沈莉红申请签到,2015念12月17日《针灸大成》第49课心得
1、居廖穴与环跳穴
居廖穴从章门穴直下八点三寸。针不多。
环跳一般三寸针下,要扎到骨头旁边的关节处,感觉针碰到关节。扎到后,引到气,让病人吸气,吸的时候拔起来,拔到皮肤表面,然后让他吐气,等他吐完,再把针推回去。连续三次,叫做呼吸补泄法。
中医认为环跳是骨之始,我们新的骨细胞是每两年换一套全新的骨骼。病人告诉你环跳痛,不一定是单纯的经络痛,骨癌,骨损伤也会痛。经络痛一般一、二次去掉,若还有,骨髓可能病了。也可以对侧治疗,扎对侧肩隅。
2、风市
在大腿外侧,膝盖交接缝直上七寸,是风市穴。治疗中风、瘫痪的大穴。风市、环跳都是中风大穴。脚、膝盖麻木不仁。膝盖没有力,风市和阴市合并使用。
风市下两寸是中渎穴。中渎穴是少阳的一个别络。增加风市的效果。
3、阳关穴、阳陵泉穴
两个膝盖缝头,就是阳关穴。用一寸针扎,就近取穴,对风湿关节炎效果很好。包括痛风、红肿都可以治。
筋会阳陵。只是中风大穴。任何膝盖痛用膝五针,实际用四针,阳陵泉透阴陵泉效果最好。膝盖不得屈伸,脚抽筋通通可以下阳陵泉。
4、奇穴:胆石点
阳陵泉下一寸是奇穴,胆石点。治疗胆结石的痛,你一下针就去掉了,肾结石在交信和太溪的中间。足三里下一寸是阑尾穴,也是奇穴。胆结石也可以配合胆募日月,背后的胆俞。
5、阳交穴至外丘穴
外踝裸直上7寸是外丘穴,外丘往后一寸是阳交。阳交是阳维脉的欷穴,像发狂奔走、抽筋、脚痛。被疯狗咬了腿,在齿痕上放艾绒,用隔姜灸。然后灸外丘。
6、光明、阳辅与悬钟穴
光明穴外踝裸上五寸,是足少阳的络,别走厥阴。治疗眼科像眼旁的瞳子廖、丝竹空、攒竹、睛明、承泣、四白、养老,还有光明。
外踝上四寸为阳辅,是胆经的经穴。如病人偏头痛,实症,在对侧的阳辅穴扎针。
外踝上三寸,叫绝骨。髓会绝骨。
7、八会穴
骨会大杼,筋会阳陵泉,血会膈俞,气会膻中,脏会太渊、脏会章门,腑会中脘,髓会绝骨。
中风的时候在风市,阳陵泉,绝骨。中风中脏时,所谓中脏,最深的脏。如果中络就会肌肤不仁,因在肌肤表面,下针浅,不能讲话就是中脏,下到骨边,用三寸针,扎风市,阳陵泉透阴陵泉,绝骨透三阴交。筋骨的问题,统统可以绝骨上下针。
韩玲
会员
会员
  • UID20188706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56
1184楼#
发布于:2015-12-17 18:02
@教官-南京-李宁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韩玲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17日《针灸大成》第49课心得:
1渊液,輒筋穴:渊液在腋下极泉穴下方三寸,属于胆经的穴道,不灸。輒筋穴在渊液往前一寸,近取穴,治疗吐酸,呕吐。临床很少灸下针。从腋下,极泉下三寸的地方痛,就是胆经,再下三寸是大包。
2日月穴与京门穴:日月穴是胆经募穴,心蔽骨和肚脐中点是中脘,心蔽骨和中脘中间是巨阙,心脏的募穴巨阙。巨阙旁开四寸,在肋骨中间是期门穴,是肝的募穴。期门往下一寸,隔一个肋骨是日月。胆汁不通,胆结石,可以扎背后胆俞,正面的日月。京门穴是肾的募穴。手肘靠着肋骨,胸肋骨最下面的那个点,肘尖处的穴道是章门穴。肋骨最下端,往后摸,刚好有一个肋骨从后面凸出,在这肋骨头上面是京门,所以治肾脏虚实的时候用俞募疗法先扎肾俞,再扎京门,并无所谓虚实,可治肾结石肾脏癌,肾阳虚,阴虚,水肿,耳鸣。下针差不多一寸。最常用在腰酸,耳鸣。
3带脉,五枢与维道穴:奇经有一条叫带脉,就是带脉,五枢,维道三个连续的穴道。带脉治疗女子带下,白带,赤白带,还有包括带脉的痛。手肘弯到肋骨底边,是章门穴。章门穴往下一寸八分的地方,找两个肌肉中间,找到肌肉缝,这个穴道就是带脉。关元外开2寸是水道,水道在足阳明胃经上。从水道再走五寸半,是五枢穴。关元下一寸是任脉的中极,中极外开八寸是维道穴。带脉有问题时会感觉好像下半身泡在冷水里,有时会有水声,这是带脉病。掌握经络,可以借此判断病人的腰痛是在膀胱经,还是在督脉,还是带脉,由此选择相应的穴道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中医认为,督脉外开一寸半是膀胱经,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坐骨神经痛是膀胱经痛,下针膀胱的委中,痛可去。
4华佗夹脊(足三里十临泣穴):督脉旁开5分的一条经络叫华佗夹脊。发生在华佗夹脊的腰痛,用胆经的临泣穴加足三里治疗。带脉五枢维道,这下来都是足少阳,带脉二脉之会。
5居髎穴与环跳穴(骨之始):居髎穴从章门穴直下八点三寸或八点五寸,很难找。下针少。从居髎穴过来就到了环跳穴,下针要病人腿弯起来,摸从整个大腿骨的尽端手碰到这个骨头,手法是握拳,下去以后,对着这个骨头,大拇指指尖到处是穴,这是环跳穴。一般不留针用三寸针,要下到骨头旁边到关节处,感觉针碰到关节,腿一弯起来才有环跳。大部分用补法。中医的观念里面,认为环跳是骨之始,骨头开始成长的地方。所以骨头开始生病的时候,一定是从环跳开始痛。所以当病人说环跳痛的时候,不能是单纯的经络痛,也有可能是骨癌,也可能不能是骨头有损伤,一般扎一次针痛就掉了。如果环跳痛下针很麻烦,可以下対侧的肩髃,肩髃刚好是上肢的末端,环跳刚好是下肢的末端,所以肩髃对环跳。环跳是中风非常有名的穴道。半身不遂,可以在环跳下针。
6风市穴(中风瘫痪大穴):在大腿外侧,从膝盖交接的缝这里直上七寸是风市穴,是治疗中风,瘫痪的大穴。风市穴,环跳都是中风的大穴,叫,膝盖麻木不仁,都可以下针。下风市的时候采用深针,因为它肉多,从两个肌肉缝下去的时候,都用三寸针,下去碰到骨头才有效。膝盖没有力是没有什么虚实的,在风市7和阴市下针。如果说从风市下二寸是中渎穴,是少阳的一个别络,治症是增加风市的效果。中渎穴可以治的病,风市通通可以治。风市能治的病,中渎穴不见得能治。
7奇穴:胆石点:从阳陵泉正下差不多一寸的距离,这个穴道有个特殊的名称,叫胆石点。胆结石的人,在阳陵泉下一寸一定可以找到痛点。下针从痛治到不痛,胆结石就排出来。不用三寸针透过去因为另一边没有穴道。阳陵泉才要透,一寸半下进去就好,可以配合胆募日月,背后的胆俞。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