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风琴
贫民
贫民
  • UID20188482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2
105楼#
发布于:2015-11-09 23:4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柏风琴申请签到,2015年11月9日《针灸大成》第1、2集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柏风琴申请签到,2015年11月9日《针灸大成》第1、2集心得。
一、 针灸的使用时机
1. 不下针的情况:气血大虚、重病、失血过多、病患完全没有元气的时候,房事以后,剧烈运动后,大汗后,体力不支时以及醉酒后(醒酒,可以在耳垂中央用针刺醒酒)。
2.针灸几乎可以治所有的病,从感冒、头痛,到肌体酸痛,再到癌症,艾灸几乎均可治疗,且被临床证实有效。
3. 灸时必须用艾绒,这和艾的特性有关:艾有向下功能:古代在户外的时候,可以利用艾向下的功能来寻找水源;把艾草在地上点燃,从地面冒烟的地方就是水源之处。这个道理运用到身体上,运用艾向下的特性自动找病患处,找到身体的寒淤,通过发热去掉寒气,从而有通经脉的功能。
4. 人纪: 人纪:人之纲纪,指立身处世的道德规范。《书·伊训》:“先王肇修人纪。” 孔传:“言汤始修为人纲纪。”而在此可以也和中医整体观和辩证施治去对待每一位患者。同时也可以联想到我们做人应该如艾般为人处世方面应低调谦虚。
5. 针和灸是两个概念,但是又可以互补。针力不及的时候,会用到灸,气血大虚的可以用灸。
6. 艾灸方法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今天倪老师着重讲的是间接灸,包括:隔姜、盐、蒜灸和米粒灸,还有一个临床上常用的隔附子灸。
7.那么在分别在什么情况下用姜,盐,蒜呢?他们又有什么工作原理呢? 什么前情况要用姜灸?
    中医上姜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隔姜灸一般用于寒症;盐在五味里面为咸走肾经,隔盐灸具有补肾的作用;大蒜具有杀菌散壅的作用,隔蒜灸多用于痈、疽、疮、疖、疣及腹中积块。
    隔姜灸是用姜片做隔垫物的一种灸法。生姜,辛温无毒,升发宣散,调和营卫,驱寒发表,通经活络,将新鲜姜和艾结合起来施灸,既能避免直接灸分寸掌握不好容易起泡、遗留疤痕的缺点,又能和生姜发挥协同作用。
临床操作:将鲜姜片切成半径约一厘米,厚约0.3厘米的片,太厚热力不易穿透,太薄容易灼伤皮肤。在中心处用牙签扎数孔,置施灸穴位上,以适量大小的艾柱施灸。待很烫时,可以移动姜片。一般每次施灸5状左右。
       ①.隔姜灸可适应一切虚寒病症,尤其对呕吐、腹痛、泄泻、遗精、阳痿、早泄、不孕、痛经、面瘫、麻木、萎症及风寒湿痹等,疗效可靠。
②.隔蒜灸:隔蒜灸是用蒜做间隔物而施灸的一种灸法。大蒜辛温喜散,有消肿化结,拔毒止痛之功。
隔蒜灸最早见于《肘后备急方》:“灸肿令消法,取独头蒜,横截厚一分,按肿头上。上置艾柱,灸至痛者不痛。主要用于疮疡、肿胀、痈、疽、无名肿毒、肺痨、腹中积块、蛇蝎毒虫所伤。
    ③.隔盐灸 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 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
    ④.米粒灸:艾绒,捏成米粒一样大,用凡士林涂在要灸的穴位,然后把艾绒放上去,用香来点,治疗鼻
         ⑤.隔附子饼灸 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到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多用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敛等症。
8.针灸过程中,会有病进和病退的对应反应,当病进时,是从四肢往身上走;说明病情加重,那么也需要更换治疗处方。而病退时,是从身上往四肢走。此时处方、针的穴位不能改,直到病好。
9. 随后倪老师又提到了疱疹、腰蛇:在疱疹的头尾隔姜灸,疱疹就不会延伸,过两天会变短,继续头尾灸。另法,用蜘蛛网,薄薄铺在疱疹上 ,用火烧,烧完后,五天到一个礼拜,疱疹就好了。疱疹如比米粒小,粉红色,很痛,可以用干棉花(无酒精),要薄,放点凡士林,烧。或者用全蝎,烤成金黄色,或者到药房买全蝎粉,放到胶囊里,吃8-10粒,疱疹很快治好。
10.另外热症不灸。感冒发烧,不灸,流汗多的地方不灸,手掌汗多不灸,津液多不灸,眼睛不灸,阴部不灸,痔疮不灸。
11. 中医古书记载“一针、二灸、三服药”这一法则,而且对“针之不到,药之不及”病症,用“必须灸之”.但古人同时又强调 “针而勿灸灸勿针,针经为此常叮咛。庸医针灸一齐施,徒施患者炮烙刑。”针和灸是两个概念,两种治疗方法,不可同时使用。
16. 左病右治,右病左治。对称治法,这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这也是中医针灸疗法中的一个精髓。例如四穴歌中有一句“头面合谷收”意思是头,弯面部,耳朵,牙齿等出现问题,合谷穴是治疗特效穴,而这里又强调若是左边颜面部有问题,我们则针刺右边合谷穴,反之,右边颜面部出现问题,针刺左边手上合谷穴。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1、2掌骨之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梁玉英
贫民
贫民
  • UID20186332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46
106楼#
发布于:2015-11-09 23:52
@教官-南京-李宁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 梁玉英 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09日<<针灸大成>>第一,二集学习心得
一、 针灸的使用
1. 不宜针灸:气血大虚、重病、失血、病患没有元气,做爱,运动过后,大汗,喝酒,体力不够等
2.艾灸广泛使用:治疗从感冒到癌症。针力不及的时候,会用到灸,气血大虚的用灸。灸还用寒症,慢性病,毒虫叮咬,蛇毒疱疹等。艾灸膏肓百壮,可"包治百病"
4灸法四种:a隔姜灸、b隔盐灸、c隔蒜灸和d米粒灸
a. 隔姜灸:取鲜姜切片约1厘米,戳洞4到5个,将艾绒搓成金字塔状,放在姜片上,灸的时候,  温热可换一壮,艾是纯阳要灸单数。                      
b隔盐灸:把盐巴(炒熟的青盐,放凉,不可用精盐)填满神阙,用艾绒灸。可广泛使用
c隔蒜灸:取蒜切片,将艾绒放蒜上,施灸。用于久咳,毒蛇蜘蛛蝎子破伤风等
d米粒灸:取艾绒,捏成米粒,用凡士林涂在欲灸的穴道,把它放上,用香点燃,可治疗鼻窦炎、鸡眼。痛灸到不痛,不痛灸到痛。是艾灸的原则。
二灸法不宜:a热症不施法  b已感冒发烧  c流汗多 d手掌汗多  e津液多  f眼睛g阴部h痔疮
三针灸禁忌:“针而勿灸灸勿针,针经为此常叮咛。庸医针灸一齐施,徒施患者炮烙刑。”
四灸出水泡处理,消毒针头,刺破水泡把水排出,洒上硫磺粉或大黄粉即可
五<<针灸大成>>施灸讲:左病右治,右病左治,对称治疗。针是针,灸是灸,分开使用
王芬
侠客
侠客
  • UID20187618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11
107楼#
发布于:2015-11-09 23:56
@教官-南京-李宁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王芬申请签到,2015年11月9日《针灸大成》第1、2心得 一、针灸使用之时机: 1、病人气血大虚不针,元气虚不针,行房事后不针、剧烈运动后不针、酒醉后不宜下针(醒酒在扎耳洞的地方放血) 2、治病时,针可能用在所有的疾病,如:感冒、胃痛、内科疾病、癌症都可用针灸 。 二、介绍艾灸有几种方法 灸,就是“久”下加一个“火”字。用灸时就必须用艾绒,为什么要用这个艾草,在古代,部队的中医利用艾草向下的特性去找水。将艾草堆在土里烧,看到地面有烟冒出来的地方,那个地方下面就有水。 1、隔姜灸: 用新鲜的生姜切成片,上面用牙签扎洞,然后将艾绒一撮,把它用手掌搓成一根小柱状,放在生姜上面烧,称为一壮。灸时生姜不用换,用火点燃艾柱慢慢灸,艾柱烧至温热感就可以将它取掉换另外一壮。一般是灸单数(3.5.7.9......),单数是纯阳。重病者灸膏盲穴,当束手无策时可以灸这个穴位灸至口干舌燥都没事。如果生姜干了另换一片生姜继续.皮肤灸起水泡,可以拿消毒后的针沿皮肤刺破,把泡里面的水挤掉,撒硫磺粉或大黄粉即可. 2、隔盐灸 灸神阙穴,肚脐凹下去的地方。用海盐或青盐,加工后的精盐则不用。将海盐或青盐,炒到有点变红色的时候,待它温凉后就可以用它填满肚脐,然后再在上面点灸,下痢不止的病人隔盐灸,寒痢症用的较多。寒痢:不消化,大便不臭,热痢:腥臭 3、隔蒜灸 独头蒜去皮切片,肺的问题久咳是比较有用。将舌头伸出来蒜放在上面灸,蒜是白色的,色白入肺,辛辣入肺,所以可以治久咳。 它可以治毒蛇咬伤、蝎子、蜘蛛、破伤风以及还可以治疱疹。 热症不灸、发烧不灸、多汗地方不灸、眼睛不灸、嘴、阴部、液下等不灸、痣疮不灸。 病进:沿四肢未梢向身体上走 病退:身上往四肢走,病退时处方及针不可改,继续退尽方可。 疱疹:带奖头尾放姜灸,古法蜘蛛网平摊烧,5~7天可痊愈。现在可用干棉花代替蜘蛛网.并用全蝎烤干磨粉口服.现在药店有全蝎粉胶囊. 4、针灸禁忌:针而勿灸,灸勿针,针经为此常叮咛,针灸并施,徒施患者炮烙刑。   <针灸大成>左病右治,右病左治 5、米粒灸: 把艾绒搓成米粒大小,用凡士林放在施灸穴位上灸,治鸡眼,鼻窦炎.
王进
贫民
贫民
  • UID20185696
  • 粉丝0
  • 关注1
  • 发帖数9
108楼#
发布于:2015-11-10 00:09
针灸大成第一 二课学习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王进申请签到,2015年11月9日《针灸大成》第1 . 2课学习心得。
 

一 针灸使用时机:总的的原则是,体力不够,元气很虚时不针灸。以下情况不用针灸。
1重病之后气血大虚时  2刚刚房事后 3剧烈运动后大汗淋漓时  4醉酒后.但是可以在耳垂打耳耵的地方为解酒穴,针刺可以醒酒。

针灸可治百病,小到感冒 头疼  胃疼,大到癌症都可以用针灸治疗。这就是中医神奇的地方,不用药 用针灸就可以治病。
 
艾的药性向下,古时部队行军找水时,将艾草收集堆在一起燃烧,方圆五里的距离查看有烟冒出的地方就有水。

2在针力不及的地方我们就要用到艾灸,艾灸的方法有以下5种。
  1 隔姜灸最普遍:将新鲜的生姜切成一元硬币大小的片,用牙签戳几个洞,拿艾草一撮放在手掌心用力搓成条状,揪一小段,将一小段的艾草放在生姜上;一个单位为一壮,用火点燃,病人会感觉温热,生姜干了就换一片。灸单不灸双,单数为阳数,艾性为纯阳。
如果灸的皮肤起了水泡,局部消毒,拿针在水泡的底部,与皮肤的水平刺入,轻轻的把水压出。要保护水泡皮的完整,这样就不会留疤痕。
  2 隔盐灸:用于肚脐即神阙穴, 盐巴,采用海盐或青盐,精盐不能用,需要炒过使用,让热量变温后使用,将温热的盐放在肚脐里,将艾草放在盐上燃烧进行灸,一般治疗沥症。

寒沥:只要食物没有消化,吃什么排出来什么就是寒沥;热沥——就是气味很臭。
  3隔蒜灸:灸一个就是一壮,用于肺如咳嗽,采用一整颗就是一个的大蒜,切成片使用。色白、辛辣入肺,放在舌头上灸,舌为心表,把舌往外面伸,心力量就加强,心肺最近,这个时候我们去灸,咳嗽就会好。

   4 米粒灸:将艾绒捏成米粒大小,用凡士林固定于穴位处用香点燃进行灸。用于鼻窦炎 鸡眼。米粒灸的原则是痛灸到不痛,不痛灸到痛。比如肿瘤,在肿瘤痛的地方灸,直到痛的地方不痛就停住。
 
灸的用途非常广泛,比如毒蛇 蝎子 蜈蚣咬伤任何的毒物咬伤,比如破伤风这些都可以灸。
有两种方法可以指导我们怎么去灸,怎么判断病人的病情是越来越好还是越来越坏。

病进:病沿着四肢的末梢向躯干、心脏走;病退:病从心脏、躯干走向四肢的末梢。
病进说明方法不对,就要想办法解决。病退时说明病情在好转,原方法不变直到病好。

带状泡疹:头尾隔姜灸,古代用蜘蛛网盖住泡疹用火烧,一周左右愈,现在可用干绵花代替蜘蛛网,用凡士林固定点火, 全蝎烤干打成粉放入胶囊里吃8-9粒。

二 针灸的禁忌:
针而不灸,灸勿针,针经为此常叮咛,针灸并施徒试患者炮烙刑。
热症不灸:如感冒、发烧、痔疮。多汗、津液的地方不灸:头、脖、腋下、手掌、眼睛、阴部。
 针灸大全:左病右治,右病左治。左右对称治疗。
张文杰
贫民
贫民
  • UID20188061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97
  • 社区居民
109楼#
发布于:2015-11-10 07:55
中医魔鬼特训8班张文杰2015年11月9日申请签到,《针灸大成》第1,2课心得
  一针灸使用的时机:
     1.不能针灸的状态:气血大虚(重病初愈);行房事后,运动过后(如跑步后,大汗淋漓).总之,机体虚弱,元气不够不宜针灸。
     2.除以上之外的各种病,小到头痛感冒,大到各种疑难杂症。
     3.艾的特性纯阳,但是燃烧后向下找水,找水后上升,也就是站到外面,能看到里面(人纪)
二.艾灸的方法分为四类:隔姜灸,隔盐灸,隔蒜灸,米粒灸
    1.隔姜灸,温热作用强,具体方法:鲜生姜切片,上面扎小孔,(如灸膏肓灸到口干舌燥)
     2.隔蒜灸,蒜白,辛辣入肺,适应于咳嗽等肺部疾病
     3.隔盐灸,适应于灸神阙穴,來治疗各种胃肠道等疾病。具体方法:用青盐,最好是青海的盐炒到大约为红色,等不烫时放入神阙穴,上面再放制好的艾绒。
     4.米粒灸:在灸的穴位上涂凡士林,再把艾绒制成米粒大小,用香点燃,依照病位深浅确定灸的次数。适应于鸡眼,鼻窦炎等……
     5注意:燃烧后的艾绒要放到乘水的碗里,不然会把碗烧坏
三.针灸之用途广泛如蛇蝎,蜘蛛所伤,破伤风,疱疹,其原则是:其方向心,则表示病进;其方向离心,则表示病退。所注意的就是容易出汗的地方不灸,如头,腋下,手掌等地方.还有就是针和灸一般不同时使用
     针而勿灸,灸勿针;右病左治,左病右治
灸大夫
管理员
管理员
  • UID20183055
  • 粉丝10
  • 关注9
  • 发帖数899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原创写手
110楼#
发布于:2015-11-10 09:28
8班同学要努力哦~~有望靠前了哦~
沈莉红
新手
新手
  • UID20187376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84
111楼#
发布于:2015-11-10 15:51
@教官-南京-李宁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 沈莉红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0日《针灸大成》第3、4课心得
一、 针灸的急救方法
当有人发病、昏迷、心脏病、中风、溺水。不管什么原因
1、 第一个先针“人中”,在鼻子下方、嘴唇上方的水沟处,把它分三段,上三分之一处斜刺往上,若没有针在手上,掐人中,朝上推掐。
2、 若未醒,“十宣”放血,可以五个手指一起针刺,一起挤放血。
3、 若仍未醒,在讲脚的十个脚趾头放血
4、 若还没醒,就再下针涌泉穴,用1.5寸针
5、 还不醒,再百会放血,当病人整个脸都呈现红色时,就是刚中风,让病人头靠床沿下垂,地下放一个桶,百会放血后,病人会感到一阵清凉,凉到嘴巴可以说话,凉到手脚,手脚可以动了。
二、 火罐的使用时机
针灸的器具还有火罐,过去用竹子,过去的郎中用各式火罐,里面有蚂蟥,来吸血吸脓,还可以麻醉。
三、 火罐的使用
1、 可以吸水吸脓
2、 吸淤血,如膝盖扭伤 ,可以在痛点放血,痔疮也可以放血,用罐吸出来。
3、 有些地方不能拔火罐,如乳中、汗多的地方(腋下)头部。
第二章 针灸穴位的丈量方法
第一个叫同身寸法
所谓同身寸,就是用病人自己的手来丈量尺寸。
1、 一寸是中指头弯起来,连两个横纹头,点到点的之间定义为一寸。
2、 三个手指的宽度是2寸
3、 四个手指的宽度是3寸。
同身寸大部分用在四肢和经络之间。腹部和胸部,另外有独立的丈量方式,基本以同身寸为主。
一、 针刺的深浅
1、 季节影响:春天下针浅,秋冬下针深
2、 中医认为肺主皮毛、脾主肌肉、心主血脉、肾主骨,所以病在哪一层,针灸下在哪一层,根据病情决定下针的深浅。
3、 古话“腹深似井,背薄似饼”,指的针刺的深浅,但也要有度。
4、 胖瘦下针的深浅也不一样。
二、 针刺入穴的方法
用手去摸质感,一般穴位会在
1、 肌肉与肌肉之间
2、 肌肉和骨之间
3、 肌肉和筋之间
4、 筋与筋之间
5、 筋与骨之间
三、 成人与幼儿的不同入穴方式
1、 成人留针,14岁以下幼儿不留针
2、 成人留着20分钟,留针后可做补泻,但象中风病人,可留1、2小时没关系,幼儿单刺即可,针进去捻一捻就出来
3、 出针处毛孔是稍停留,再出针,没有血。
4、 病人针灸尽量取卧位,如遇晕针,先叫病人躺下,将胸腔扣子打开,空气流通就会醒过来。
四、 现代常用的针号概念
一般1.5寸、3寸以及放血针常用。
下针不用全部下去,留一些,以免断针。
第三章 十二经纳天干地支与十二正经井荣俞原经合
一、 十二经纳天干歌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葵属肾,三焦亦向壬中寄,心包同归入葵水。
二、 十二地纳地支歌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天干十个,地支十二个,干支合在一起是六十个,一个甲子循环。甲乙是木,丙丁是火,戊己是脾,庚辛是肺。每一行中再分阴阳。五个脏,收藏是阴,腑是消化系统,是阳。心脏的火上炎到肺,相互克制,火下行到小肠,对食物进行消化,因为有了这个热。
张丽
新手
新手
  • UID20183028
  • 粉丝2
  • 关注1
  • 发帖数88
112楼#
发布于:2015-11-10 16:58
@教官-南京-李宁
@教官-南京-李宁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张丽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0日《针灸大成》第3、4课心得。

艾灸,痛灸到不痛,指从病灶位置灸到好的地方后就自然不痛了,比如肿瘤。不痛灸到痛,是指从好的地方灸到病患处自然就会痛了。比如脂肪粒。               针灸用于急救之方式。                用于很多地方,心脏病,中风,溺水,其他原因引起的昏迷。当人工呼吸,腹腔挤压不管用时,可用针灸。                         1,针人中,位于鼻和嘴之间凹处水沟,分三段,从下往上取3分之一斜刺。没针时掐人中,往头顶部用力,没醒。                            2,十宣放血,十宣十个指头尖,抓住五个指头,用放血针扎五下用力挤出血。再没醒。十个脚趾放血。                               3,足十穴。再没醒。           4,针涌泉,脚底人字型头端处。再没醒。                          5,百会放血,两耳尖直上头顶凹陷处,躺下颈椎位于床沿,头部往后斜,下放桶,三陵针刺人,会感觉一阵清凉之气往下,到眼时眼睁,到嘴时能语,到四肢能动,即醒。                         火罐之用法。                             以前用竹罐多,杯口圆,吸力紧。吸,古时大夫罐里用蚂蝗,它天性喜吸食腐烂的食物唾液还能麻醉。现在用真空罐很方便,以前用的玻璃管。抽,淤血,扭伤在附近痛的点放血,看颜色从黑到变淡变鲜红即可。有些地方不能上火罐,乳中,多汗,头部。火罐外科用得多,急性扭伤可用。痔疮用放血针,西医用的好用。                                2,针灸穴位的丈量法则。1,同身寸,中指弯曲中间两横纹之间为一寸,3个指宽为两寸,四指宽为三寸,多用于四肢,看病人的手 ,筋络之间的寸都用于同身寸。                               针刺的深浅讨论。天热春夏时下针浅,天冷秋冬下针深,皮毛在肺,肌肉在在脾,血脉在心,骨在肾,病在哪扎到哪。背薄似饼,腹深似井。胖瘦不同,深浅不同。                                一般针刺入穴方法。             穴位在 ,肌肉间,肌骨之间,肌与筋之间,筋与筋之间,筋与骨之间。    成人与幼儿的不同。                                   成人留针,留20分,重症更长时间,幼儿单刺 。取针很重要,拔针时中指头固定,拇指食指拔针到皮肤表皮停三四秒拔出不留一滴血。平直进去。幼儿单刺进去捻一下就出。14岁以下为幼儿。晕针,药不瞑眩疾弗缪。躺着扎针。晕针时躺平扣子打开能呼吸,休息5,十分钟就好。现代常用的针號概念。3215,32很细15是一寸半,一寸针居多。3寸针用于透针透穴,立杆见影,放血针。                       黄帝时代的九针型式。                 最广的豪针,火针治肿瘤用。                 3,十二经纳天干歌。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葵属肾,三焦亦向壬中寄,心包同归入葵水。                      十二经纳地支歌。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天干十个,地支十二个,干支合在一起是六十个,一个甲子循环。甲乙是木,丙丁是火,戊己是脾,庚辛是肺。中医分五行,木主肝,肾主水,肺主金,脾主土,心主火这都是阴,藏者藏也属阴。腑者消化属阳  ,胆阳木,小肠阳火,胃阳土,大肠阳金,膀胱阳水。属于表里关系,井-病在藏者取之。荣-病变于色者取之。心脏的火上炎到肺,相互克制,火下行到小肠,对食物进行消化,因为有了这个温度热。
刘凌
新手
新手
  • UID20184209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74
113楼#
发布于:2015-11-10 17:1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刘凌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0日《针灸大成》第3、4集心得。
原则:不痛灸到痛止,痛灸到不痛止 -----一直灸到当你碰到患部病根的时候,开始产生疼痛,表示到了,在痛的地方一直灸,直到不痛的地方停住,说明到了好的地方。
高明的医生,病治好了,不伤病人元气。

二、针灸的急救法
1. 第一针人中:从鼻子最下方到嘴唇上面分三段,针从下面的一段斜向上扎到鼻子底部的位置,如果没有针,用手指按住人中的下半部往上顶;
2. 若仍未醒,第二个是“十宣”放血:即十个指尖放血,一次性抓住5个手指,迅速扎5个手指,然后一起挤5个手指一起放血
3. 第三个,若还没醒过来,十个脚趾头放血。
4. 第四个涌泉穴:脚掌握起来,看到人字纹的顶端,用一寸半的针扎进去,两个脚都要扎,急救大穴。
5. 还不醒,百会放血。取穴:从鼻子往上到头顶,两耳尖往上,两条线交点往后半寸,会有个凹洞,就是百会穴。病人躺下,头靠床沿往下垂,在百会放血,病人会觉得清凉,清凉到眼睛,可以睁开眼睛,清凉到嘴巴,可以说话,清凉到四肢,四肢可以活动

三、火罐的使用时机
火罐,把杯子用活烧一下,罩在要拔的地方。
如果人得了疡,可以在火罐里面放蚂蝗,蚂蝗天性喜欢吃腐肉,会吸脓,还有麻醉作用

四、火罐的使用
1. 可以用吸真空拔火罐,火罐除了可以吸脓,还可以吸淤血,在活血化瘀的时候,比如膝盖扭伤,在痛点放血,用火罐放血的时候看颜色,由黑变鲜红,就起罐;被竹子或者海胆刺到,可以用火罐抽出来;
2. 不能火罐:乳中,吸了会出黄水,容易腐烂;多汗的地方,头部都不可用火罐;
3. 经常用火罐:外科急性扭伤,受伤后马上在扭伤的地方上火罐;痔疮,用放血针刺破,火罐一拔,痔疮会抽出来。

第二章 针灸穴位丈量方法

针灸穴位的丈量法则
1. 同身寸:每个人的高矮胖瘦体格不同,每个人的寸就不同。中指弯起来,两个横纹头之间的距离就是一寸;三个手指并排就是两寸;四个手指并排,低端就是三寸
2. 同身寸的应用:大部分用在四肢上,经络之间的寸;
3. 而腹部和胸部,另外有独立的丈量方式

一、 针刺的深浅讨论
下针有深浅,受季节影响。春夏下针浅,秋冬的时候下针深。
肺管皮毛,脾脏管肌肉,心脏管血脉,肾脏管骨。病情在哪里,针就下到哪里,皮毛有病,扎到皮毛;肌肉有病,就扎到肌肉;血脉有病,扎到脉旁边;骨头有病,从皮肤一直扎到骨头旁边。
“腹深似井,背薄四饼”

二、一般针刺入穴方法
知道大概的穴位位置,扎针是有原则的,用手去摸质感,穴道不会在肌肉上,穴位在肌肉之间,肌骨之间,肌和筋中间,筋与筋之间,筋与骨之间,在缝隙之间下针
三、成人与幼儿的不同入穴方式
1. 成人要留针,幼儿不留针---单刺
2. 成人留针20分钟,中风病人,留针一个小时两个小时都没关系
3. 起针很重要,指头放在针的旁边,慢慢拔出来,出毛孔的时候停留三四秒钟,再慢慢出来,不会有血。因为针头很锋利,不能用勾挑的方式,会带血出来。
4. 小孩单刺:针捻捻就出来了;14岁以下单刺不留针,14岁以上留针;
5. 下针时,病人采用卧姿
6晕针:“药不瞑眩疾弗缪”意思是治疗方式没有产生瞑眩病不会好。若病人产生晕针现象,起完针,会感觉好。另一种晕针是因为姿势不对引起的,比如站立或者坐着会晕针,最好躺着扎

四、现代常用的针号概念
1. 比如3215,32是针号,针号越大越细,15是一寸半;平常多欧诺个32号针,也用28号针,主要用于开刀后伤口变硬或脚肿,有淤血块。 一寸半针用得最多,肌肉四肢身上都可以扎,手指用一寸针扎,三寸针用来透穴
2. 扎针不能太深

五、黄帝时代九针形式
各种针的形状,各有不同的方向
针身跟针柄结合处最容易断,下针要留一点针身在外面。万一断针,两指同时压旁边的肉,针就出来。

第三章 十二经纳天干地支与十二正经井荣俞原经合

一、 十二经纳天干
1.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三焦亦向壬中寄,心包同归入癸水。
2. 心包—癸;三焦—壬;胆—甲;肝—乙;小肠—丙
二、 十二经纳地支歌
1.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2. 天干10个,地支12个,干支合起来,60个,成一甲子循环。
3. 属性:木火土金水,五行属性。甲乙—木,丙丁—火,脾胃—土,庚辛—金
4. 在每一个行的中间,我们再分阴阳。阳木,还有阴木,阳火,阴火,阳土阴土,木火土金水刚好都有分阴阳。所以有十个天干数,代表十个天干。木代表肝,心脏是火,脾脏是土,肺脏是金,水是肾脏,同样的,水又分阴阳,五行都有阴阳的现象。
5. 五个脏,就是收藏,就是阴。腑是消化系统,就是所谓的阳,阴木=肝,阳木=胆,阴火=心,阳火=小肠,阴土=脾,阳土=胃。肺=阴脏,大肠=阳,水就有阳水跟阴水。肾脏=阴水,膀胱=阳水。
6. 心脏搏动,产生体温,------火
7. 小肠跟心脏是表里关系。表=腑,里=脏。心脏产生热,往上升,遇到肺,让热气往下走,来到小肠,热源来自心脏,正常人的心脏和小肠是一样的速度、温度、压力。
柏风琴
贫民
贫民
  • UID20188482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2
114楼#
发布于:2015-11-10 17:36
针灸的急救法
² 1、针人中(嘴唇至鼻,三分之一处,从下向上倾斜剌入);2、手十宣放血(大把抓住病人的手,快速针刺指尖放血);3、足十宣放血;4、双脚涌泉(针斜入一寸半);5、百会放血(清凉之感,凉到眼睛可睁眼,凉到嘴巴可说话)。
火罐的使用时机
² 蚂蝗吸血排毒。
² 用火罐:1、溃疡(化脓);2、淤血;3、关节扭伤,在痛的地方放血。放血从暗黑色放到颜色变淡。
² 不上火罐:腋下、乳房、头部、痔疮,刺破后火罐吸出。
针灸穴位的丈量法则
² 同身寸(对方中指弯曲,两横纹间为一寸;三指并拢为两寸;四指并拢为三寸),一般用于四肢上或经络之间;胸腹有独立的丈量方法——均等法。
针刺的深浅讨论
² 下针注重节气:春夏下针浅,秋冬下针较深。
²; 病在肺刺皮毛,在肾刺入骨边。中医认为:皮毛——由肺来管理;肌肉——由脾来管理;血
脉——由心来管理;骨——由肾来管理。
² 背薄似饼,腹深似井。
一般针刺入穴方法
² 穴位的位置:肌肉间,肌骨间,肌筋间,筋筋间,筋骨间,
成人与幼儿的不同
² 成人与幼儿不同的入穴方式1.成人留针(留针20分钟左右);2.幼儿单刺(14岁以下)
² 出针时,中指压于皮肤上,拇指与食指慢慢上提针,快要出针时,停留3-4秒钟,可不出
血。
² 下针的时候要求病人采用卧姿。
² 药不暝眩,疾弗蓼(药不产生暝眩,病不会好)
² 因姿势不好的晕针:可刺激人中。
现代常用的针号概念
² 针号:越小越粗,尺寸号小短。
² 一般用32、28号(硬),(15=一寸半),肌肉、四肢、身体
² 手、脚,用一寸针3210。
² 3230(32号3寸针)用于透穴。
黄帝时代的九针型式(见针灸大全图)
十二经纳天干歌
² 十二經納天干歌: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已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白话:每一个天干代表一个(有的代表两个)脏腑和一条(或两条)经脉。其关系是:甲为胆,乙为肝,丙为小肠,丁为心,戊为胃,己为脾,庚为大肠,辛为肺,壬为膀胱与三焦,癸为肾与心包。
² 甲乙(阴木是肝,阳木是胆)属木,丙丁(阳火是小肠、阴火是心) 属火,戊已(阳土是胃、阴土是脾)属土,庚辛(阳金是大肠、阴金是肺)属金,壬癸(阳水是膀胱、阴水是肾脏)属水。
² 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古人把内脏分为五脏和六腑两大类:五脏(收藏系统为阴)是心、肝、脾、肺、肾;六腑(消化系统为阳)是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三焦。此外还有一个心包络,它是心的外卫,在功能和病态上,都与心脏相互一致,因此,它也是属于脏,五脏和六腑互为表里关系。
² 西医是看形,化学医学;中医(学中医悟最重要)是看神,物理医学(注重:速度、时间、温度、压力)。
² 人的体温的来源是心脏。
² 倪海夏医生健康人的标准:
1、正常的胃口,不會超量吃,也不會沒胃口,飲食津津有味,一日三餐有正常的飽與餓感;
2、每天早上一起床第一件事就是上大號,如果沒有就要注意了;
3、一天小便五到七次,夏天出汗多自然小便就少些,冬天出汗少自然尿就多些,小便顏色呈淡清黃色;
4、每天睡覺一覺到天亮,沒有失眠或無故會半夜醒來等现象;
5: 一年四季無論在北方或是南方,每天晚上睡覺時雙腳必須露在外面,一蓋被就熱的受不了,長年都感覺頭面冷而手足溫熱 ;
6、每天早起時都有陽反應,男人要勃起,女人要感覺雙乳很敏感。
十二经纳地支歌
² 十二经纳地支歌(用于诊断、验证):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白话解】子午流注针法的开穴,分有纳干法、纳支法两种。纳支法又称广义的纳支法,它是以一天中的十二地支时辰配十二经来取穴。寅时(3点到5点)为肺经,卯时(5点到7点)为大肠经,辰时(7点到9点)为胃经,巳时(9点到11点)为脾经,午时(11点到13点)为心经,未时(13点到15点)为小肠经,申时(15点到17点)为膀胱经,酉时(17点到19点)为肾经,戌时(19点到21点)为心包经,亥时(21点到23点)为三焦经,子时(23点到1点)为胆经,丑时(1点到3点)为肝经。
² 肺为白色;心为赤色的——产生手掌的颜色(肚脐以上的地方,肺和心的颜色混合而成,健康为粉红色),肝是心脏的妈妈(木生火),肝病病人的手掌是暗红色。
² 有东西在里面中医成为实;没有东西在里面中医为虚。
² 睡觉到晚上12点就一定醒一般患胆结石,胆发病一般晚上11点1点钟。
十二正经之井荣俞原经合穴
² 十二正经: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分六阳经和六阴经。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
² 下针注意——手不过肘、脚不过膝歌:阳日阳时气在前,血在后兮脉在边,阴日阴时血在前,气在后兮脉归原。阳日阳时针左转,先取阳经俯病看,阴日阴时针右转,行属阴经脏腑痊。
² 阴经五行的排行(属性):木火土金水。
十二正经之井荣俞原经合。
² 阳经五行的排行(属性):金水木火土。
² 经络:每一条经都有它的络穴,阳经比阴经多一个东西—原穴,每一个穴道都有它的属性。
² 岐伯日:病在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荣;病时间时甚者,取之俞;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故命回味主合。是谓五变也。
² 病得越深,下针刺井穴(手脚的末梢),治疗效果很快(心、肝、脾、肺、肾均可采用)——厉兑穴(井穴): 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² 青色主肝,红色主心,脾主黄色,肾主黑色,肺主白色——病有颜色的变化时,下针刺荣穴。
² 病以时间为规律发病,下针刺俞穴。
² 病人的声音发生变化,下针刺经穴。
² 女人面大,音沙,骨粗——孤独到老的相。
² 病在胃,因为饮食没有规律产生(暴饮暴食,喝酒等)的疾病,下针取合穴。
² 保持七、八分饱训练胃气是对胃最佳的状态。
柏风琴
贫民
贫民
  • UID20188482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2
115楼#
发布于:2015-11-10 17:5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柏风琴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1日《针灸大成》学习心得
一 针灸的急救法
 1、针人中(嘴唇至鼻,三分之一处,从下向上倾斜剌入);2、手十宣放血(大把抓住病人的手,快速针刺指尖放血);3、足十宣放血;4、双脚涌泉(针斜入一寸半);5、百会放血(清凉之感,凉到眼睛可睁眼,凉到嘴巴可说话)。
  补充:临床上常用到的十种针灸急救方法:
呕吐:可用中指压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两寸处)来止呕,压至有酸胀感为宜,约一分钟即止呕吐。
呃逆:可用拇指和食指紧压少商穴(位于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处),至有酸痛感为宜,持续半分钟到一分钟,呃逆即止。
肾绞痛:可用大拇指按揉三阴交穴(位于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反复按摩3~5分钟,肾绞痛便可得到缓解。
胃痛:用双手拇指按揉双腿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待有酸麻胀感后坚持3~5分钟,胃痛可明显减轻。
心绞痛:心绞痛发作时常常伴有胸部压迫感、窒息感等。此时可按压至阳穴(位于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处),一般按压3~6分钟,心绞痛即可得到有效缓解。
头痛:可用双手食指分别按压头部双侧太阳穴(位于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一寸凹陷处),压至有胀痛感并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分钟,头痛便可减轻。
降血压:因生气、暴怒、激动、劳累等原因导致血压急剧上升,此时按压劳宫穴(位于手掌心,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可使血压逐渐恢复正常。
晕厥:中暑、中风、虚脱时,病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这时,家人可用大拇指捏压患者合谷穴(位于手背部位,第2掌骨中点,拇指侧),持续2~3分钟,即可缓解。
胆绞痛:胆囊炎、胆结石发作时,右上腹可发生剧烈绞痛。这时可用大拇指持续按摩右小腿的阳陵泉穴(位于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处)两分钟,即可获得良好的止痛效果。
休克:刺激人中穴(位于人体鼻唇沟的中点)具有升高血压、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当中风、中暑、中毒、过敏病患突然出现昏迷、呼吸停止、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情况时,可用大拇指尖按压其人中穴,往往能够起到急救的作用。

二 .火罐的使用时机
①.蚂蝗吸血排毒。
②.用火罐:1、溃疡(化脓);2、淤血;3、关节扭伤,在痛的地方放血。放血从暗黑色放到颜色变淡。
③.不上火罐:腋下、乳房、头部、痔疮,刺破后火罐吸出。
三 针灸穴位的丈量法则
    嘴馋了哦的就是手指同身寸(对方中指弯曲,两横纹间为一寸;三指并拢为两寸;四指并拢为三寸),一般用于四肢上或经络之间;胸腹有独立的丈量方法——均等法。
      四 针刺的深浅讨论(中医的辩证施治)
 ①.下针注重节气:春夏下针浅,秋冬下针较深。
   ②.病在肺刺皮毛,在肾刺入骨边。中医认为:皮毛——由肺来管理;肌肉——由脾来管理;血
脉——由心来管理;骨——由肾来管理。
     ③.背薄似饼,腹深似井。
五 一般针刺入穴方法
①.穴位的位置:肌肉间,肌骨间,肌筋间,筋筋间,筋骨间,
成人与幼儿的不同
②.成人与幼儿不同的入穴方式1.成人留针(留针20分钟左右);2.幼儿单刺(14岁以下)
③. 出针时,中指压于皮肤上,拇指与食指慢慢上提针,快要出针时,停留3-4秒钟,可不出
血。
④.下针的时候要求病人采用卧姿。
⑤.药不暝眩,疾弗蓼(药不产生暝眩,病不会好)
⑥.因姿势不好的晕针:可刺激人中。
六  现代常用的针号概念
①. 针号:越小越粗,尺寸号小短。
②.一般用32、28号(硬),(15=一寸半),肌肉、四肢、身体
③.手、脚,用一寸针3210。
④.3230(32号3寸针)用于透穴。
    
七 十二经纳天干歌
①. 十二經納天干歌: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已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白话:每一个天干代表一个(有的代表两个)脏腑和一条(或两条)经脉。其关系是:甲为胆,乙为肝,丙为小肠,丁为心,戊为胃,己为脾,庚为大肠,辛为肺,壬为膀胱与三焦,癸为肾与心包。
②. 甲乙(阴木是肝,阳木是胆)属木,丙丁(阳火是小肠、阴火是心) 属火,戊已(阳土是胃、阴土是脾)属土,庚辛(阳金是大肠、阴金是肺)属金,壬癸(阳水是膀胱、阴水是肾脏)属水。
③. 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古人把内脏分为五脏和六腑两大类:五脏(收藏系统为阴)是心、肝、脾、肺、肾;六腑(消化系统为阳)是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三焦。此外还有一个心包络,它是心的外卫,在功能和病态上,都与心脏相互一致,因此,它也是属于脏,五脏和六腑互为表里关系。
④.西医是看形,化学医学;中医(学中医悟最重要)是看神,物理医学(注重:速度、时间、温度、压力)。
⑤.人的体温的来源是心脏。
八 健康的标准
①.正常的胃口,不會超量吃,也不會沒胃口,飲食津津有味,一日三餐有正常的飽與餓感;
②.每天早上一起床第一件事就是上大號,如果沒有就要注意了;
③.一天小便五到七次,夏天出汗多自然小便就少些,冬天出汗少自然尿就多些,小便顏色呈淡清黃色;
④.每天睡覺一覺到天亮,沒有失眠或無故會半夜醒來等现象;
⑤.一年四季無論在北方或是南方,每天晚上睡覺時雙腳必須露在外面,一蓋被就熱的受不了,長年都感覺頭面冷而手足溫熱 ;
⑥.每天早起時都有陽反應,男人要勃起,女人要感覺雙乳很敏感。
九  十二经纳地支歌
①. 十二经纳地支歌(用于诊断、验证):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子午流注针法的开穴,分有纳干法、纳支法两种。纳支法又称广义的纳支法,它是以一天中的十二地支时辰配十二经来取穴。寅时(3点到5点)为肺经,卯时(5点到7点)为大肠经,辰时(7点到9点)为胃经,巳时(9点到11点)为脾经,午时(11点到13点)为心经,未时(13点到15点)为小肠经,申时(15点到17点)为膀胱经,酉时(17点到19点)为肾经,戌时(19点到21点)为心包经,亥时(21点到23点)为三焦经,子时(23点到1点)为胆经,丑时(1点到3点)为肝经。
②.肺为白色;心为赤色的——产生手掌的颜色(肚脐以上的地方,肺和心的颜色混合而成,健康为粉红色),肝是心脏的妈妈(木生火),肝病病人的手掌是暗红色。
③.有东西在里面中医成为实;没有东西在里面中医为虚。
④.睡觉到晚上12点就一定醒一般患胆结石,胆发病一般晚上11点1点钟。
十二正经之井荣俞原经合穴
⑤.十二正经: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分六阳经和六阴经。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
⑥.下针注意——手不过肘、脚不过膝歌:阳日阳时气在前,血在后兮脉在边,阴日阴时血在前,气在后兮脉归原。阳日阳时针左转,先取阳经俯病看,阴日阴时针右转,行属阴经脏腑痊。
⑦.阴经五行的排行(属性):木火土金水。
    十 .十二正经之井荣俞原经合。
①.阳经五行的排行(属性):金水木火土。
②.经络:每一条经都有它的络穴,阳经比阴经多一个东西—原穴,每一个穴道都有它的属性。
③.岐伯日:病在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荣;病时间时甚者,取之俞;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故命回味主合。是谓五变也。
④.病得越深,下针刺井穴(手脚的末梢),治疗效果很快(心、肝、脾、肺、肾均可采用)——厉兑穴(井穴): 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⑤.中医中讲究五色对五脏,分别是青色主肝,红色主心,脾主黄色,肾主黑色,肺主白色——病有颜色的变化时,下针刺荣穴。
⑥.病以时间为规律发病,下针刺俞穴。
⑦.病人的声音发生变化,下针刺经穴。
⑧ .女人面大,音沙,骨粗——孤独到老的相。
⑨.病在胃,因为饮食没有规律产生(暴饮暴食,喝酒等)的疾病,下针取合穴。
⑩ .保持七、八分饱训练胃气是对胃最佳的状态。
黄旭红
会员
会员
  • UID20149616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57
116楼#
发布于:2015-11-10 19:4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 黄旭红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0日《针灸大成》第3、4课心得

第三、四课
一 针灸的急救法
当遇人发病,昏迷,第一个先针人中(在上面的3分之1处斜刺往上下针);不醒,手十宣放血(一把抓住五个指头,一下子刺完,再一起挤放血);不醒,足十宣放血;不醒,涌泉放血;再不醒者,百会放血(当病人整脸呈红色时,就是刚中风,就在百会放血),放血时,让病人平躺,头下垂,放血后,病人会感到一阵清凉,凉到嘴巴,就可以说话了,凉到手脚,手脚就可以活动了。
二 火罐的使用
  火罐除了吸脓,还可去淤血,比如膝盖扭伤,在痛点放血,血逐渐变淡就起罐。被 竹子或海胆刺到,都可以用火罐抽出来。
   乳中、多汗的地方、头部都不能用上火罐,火罐多用于外科急性扭伤的治疗。
三 针刺深浅 春夏季下针较浅,秋冬下针较深。病在皮毛,下针皮毛,病在血脉上面,就下脉旁,病在脏腑,针下骨边。“背薄似饼,腹深似井”这是针刺的深浅,另外,根据胖瘦不同,下针的深浅也不一样。
四 一般针刺入穴的方法  穴道一定在血管旁边或筋与筋之间、筋与肌肉间、筋与骨头间、肌与骨之间。
五 成人与幼儿不同入穴方式
   成人要留针,幼儿不留针(单刺);留针二十分钟,再做补泻。起针很重要,慢慢的拔出毛孔时,稍停一下,停顿三十秒,再慢慢出来,不会滴血出来。
   晕针 (药不瞑眩疾弗缪);还有种晕针就是姿势不正确导致的,可让病人平躺,解开病人胸腔的扣子,运用急救法。躺着扎针最好。
通常用针为一寸半针,一寸针多放血用,透穴一般用三寸针。针身和针柄处易断,所以下针都会留一点针身在外面,若断在里面,两指同时压一下旁边的肉,针就出来了。
十二经纳天干歌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天干十个,地支十二个,干支合在一起是六十个,一个甲子循环。甲乙是木,丙丁是火,戊己是脾,庚辛属金-木火土金水又都分阴阳。
十人天干数 木肝 心火 脾土 肺金 肾水。五个脏,就是收藏,属阴,腑是消化系统,为阳,阳木胆、阳火小肠与心、阳土胃、阳金大肠、阳水膀胱。
 心脏与小肠相表里,中医讲表,讲的是腑。讲里的时候,指的是脏。心脏和小肠通通被定义成火,小肠是第二个心脏;心脏的火往小肠下导,正常人的心脏和小肠是一样的速度、温度、压力。
池钊和
贫民
贫民
  • UID20183635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21
117楼#
发布于:2015-11-10 19:5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 池钊和申请签到,20151110日《针灸大成》第34课心得
一、针灸的急救法
当有人发病,昏迷 过去时,可能是心脏病,中风,溺水。不管是什么原因。
1、针“人中” ,就是鼻子下方、嘴唇上方的水沟处,分三段,取上面三分之一处下针,针要斜刺往上,若没有针在手上掐人中也可以。
2、若仍未醒,“十宣”放血。抓五个手指,针拿起来,一、二、三、四、五,一下子就刺完,五只指头一起挤放血。
3、仍未醒,再将脚的十个趾头尖放血。
4、若还没醒,就再下“涌泉”穴。将脚掌一握起来,人字纹的纹头就是穴道。
5、若还不醒,就在“百会”放血。 “百会穴”一般是放血用。我们不下针。当病人整个脸
都是呈现红色时,就是刚中风,就在百会放血。放血时,让病人躺下头靠着床沿往下垂,在百会放血后,病人会感到一阵清凉,凉到嘴巴,就可以讲话,凉到手脚,手脚就可以活动了。
一、          火罐的使用时机
针灸的器具,还有火罐。过去是用大小不同的竹子,用火烧一下拔。美国也使用消毒过的蚂蝗吸。
二、          火罐的使用
1、              火罐除了可以吸脓,还有瘀血,我们在活血化瘀的时候,比如膝盖扭伤 ,我们
会在痛点放血,用火罐放血的时候看颜色,由黑变淡,就起罐。被竹子刺到或海胆刺到,都可以抽出来。
2、              有些地方不能拔火罐,例如乳中,否则乳头会流黄水出来。多汗的地方不上罐
头部也不用火罐。
3、               在外科急性扭伤的时候用的很多, 受伤时马上在扭到的地方上火罐。 还有
痔疮,现在是用放血针, 刺完以后, 就用火罐把它吸出来。
第二章  针灸穴位丈量方法
穴道丈量的方法。
才不会找不到穴道,否则即使你知道要扎什么
1、同身寸。所谓同身寸, 把病人中指头弯起来, 这两个横纹头点跟这个点之间我们定义为一寸,这是同身寸。
2、三个指头拿起来,这是两寸,四个指头是三寸,以连接手掌的指端为长度标准。
一、针刺的深浅讨论
1、春夏的时候,天气比较热,所以针下的比较浅,秋冬的时候比较冷针下就比较深。
2、皮毛是肺在管,肌肉是脾脏在管,血脉是心脏在管,骨是肾脏在
管。一般下针的时候,如果病在皮毛,我们针就下在皮毛,如果病在肌肉,我们下在肌肉,
病如果是在血脉上面,我们就扎在脉的旁边,如果病是在肾脏,我们会从皮肤上面下针下在
骨头的旁边去。看这个病情在那里,决定我们下针的深浅。
3 “腹深似井,背薄似饼” 。这指的就是针刺的深浅。腹部上扎
针的时候,可深针,背上扎针,就不可以深针,否则会扎到内脏。
4、胖子瘦子下针的深浅也不一样。
5、有的穴道本来就浅,你也不能硬要把它刺过去。
二、一般针刺入穴方法
1、《针灸大成》的九针比较粗,所以扎针比较痛。用咳嗽,一咳,针就下去了,比较不痛。现在有针管直接拍进去。
2、进针找穴道。就是用手去摸质感皮肤上的感觉,一般穴道绝对不会在肌肉上面,摸两个肌肉中间穴位永远在肌肉、筋旁,摸上去有两条,就在缝隙上下针,绝对不会在肌肉上面,穴道都在两条肌肉中,或者是肌肉和骨之间。比如说,我们下脚上的针,都下在骨头旁边,一定是在肌肉和骨旁边,不会说直接扎在骨头上面。穴道或者是在肌肉和筋之间,身上有很多筋,穴道也不会在筋上面,一定在筋和肌肉中间,或者是在筋与筋之间,绝对不会在筋上面。比如说,心包经,我们有两条经把它分开来,从这缝隙下进去,绝对不会下在筋上面,也没有任何穴道在血管上面,一定是在血管旁边。穴道一定在血管旁边或在筋和筋之间、筋和肌之间、筋与骨中间。绝不会在骨上面。所以说,穴道一定在筋和骨之间。筋骨之间的穴道我们常碰到,像脚踝的地方,都是筋骨之间,不要直接扎在肌肉上面,也不要扎在骨头上面,也不要扎在筋上面。 当你们穴道位置找到以后, 就用摸的, 就知道哪个是正确的, 针下进去就对了。
三、成人与幼儿的不同入穴方式
成人与幼儿有非常大的不。
114岁以上要留针20分钟到2个小时之间。
214岁以下幼儿不留针单刺。
3、起针的时候指头放在那, 慢慢的拔出来,出毛孔的时候,稍停一下,停个三十秒,再慢慢出来,这样一滴血都没有。
4、下针时,叫病人采用卧姿。避免晕针。
5、晕针时按前面急救方法处理。
四、现代常用的针号概念
现在我们常用的针,比如说 321532 是针号,数目字越大,越细,一号,二号,三号
四号,很粗就像螺丝刀一样,32 号已经很细了,15 是一寸半。
第三章 十二经纳天干地支与十二正经井荣俞原经合
一、十二经纳天干歌
1、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三焦亦向壬中寄,心包同归入癸水。
2、心包-癸,三焦-壬,甲-胆,乙-肝,丙-小肠。
3、地支: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天干有十个,地支有十二个,干支合在一起,有六十个,成一甲子循环。
4、五行的属性。甲乙是木,丙丁是火,脾胃是土,庚辛属金。就是取它的五行。中医的五行理论木火土金水,仍要用阴阳五行,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在每一个
行的中间,我们再分阴阳。阳木,还有阴木,阳火,阴火,阳土阴土,木火土金水刚好都有
分阴阳。所以有十个天干数,代表十个天干。木代表肝,心脏是火,脾脏是土,肺脏是金,水是肾脏,同样的,水又分阴阳,五行都有阴阳的现象。
6、脏,就好像收藏的藏。五个脏,就是收藏,就是阴。
7、腑是消化系统,就是所谓的阳,这里面阴木就是肝,阳木就是胆,阴火就是心,阳火就是小肠,火有两个东西,心脏是一个,小肠是一个。脾土就是阴,脾是内脏,和阳土相对,就是胃。肺是阴脏,所以肺脏是阴,阳是大肠,水就有阳水跟阴水。如果我们讲脏的话,就是阴,腑的话就是阳,所以肾脏的话,就是阴,阳水就是膀胱。
8、心脏是火,心脏产生的热,往上走。心上面是肺,肺是金,火是克金的,而两个相互制衡。让气就往下走。因此小肠的温度,就变得非常的热。心脏的火往小肠下导,所以,正常人的心脏和小肠是一样的速度、一样的温度、一样的压力。
韩玲
会员
会员
  • UID20188706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56
118楼#
发布于:2015-11-10 20:02
@教官-南京-李宁 @教官-南京-李宁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韩玲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0日《针灸大成》第3、4集心得。一: 1 艾灸的原则是;痛灸到不痛,不痛灸到痛。  2针灸的急救方法;心脏病,中风,溺水,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昏迷都可以用针灸;真人中,鼻子与嘴之间的凹陷处,取下往上三分之一处斜刺,如果没有针,可以用大拇指用力掐,就可醒过来;十宣放血,在十个手指尖,点刺放血 ,挤出血来,如果没有醒过来,可以在十个脚趾放血;3涌泉穴放血 ,两个脚都要放血,急救大穴;4百会放血,从耳尖处向上与头的顶的交点点刺放血,躺下颈椎位于床沿,头部往后斜,三棱针刺入,会感觉有一阵凉气往下,后会睁开眼睛,可以说话,四肢可以动,就可以醒过来。二:1火罐的使用,以前多用竹罐,现在品种很多;吸水吸脓 ,吸淤血;可以吸寒吸湿。三:针灸穴位的丈量方法,1手指同身寸量法,就是用自己的手来丈量,中指弯曲中间部分就是一寸;三个手指就是两寸;四个手指就是三寸;四:针灸的深浅讨论,1春夏下针浅;秋冬下针深。2中医认为肺主皮毛,脾主肌肉,心主血脉,肾主骨,所以根据病情胖瘦再下针,古话“腹深似井,背薄似饼”指的就是针刺的深浅要有度。 3针刺入穴法,穴位在肌肉之间 ;肌骨之间;肌与筋之间,筋与筋之间;筋与骨之间。4成人与幼儿的不同,成人留针20分钟左右,病重的需要更长时间;幼儿扎下去就立刻起针,,14岁以上可以留针。5,现代常用针的型号,3215:32是指针号,15是一寸半。五:十二经纳天干1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三焦亦向壬中寄,心包同归入癸水。
2. 心包—癸;三焦—壬;胆—甲;肝—乙;小肠—丙
二、 十二经纳地支歌
1.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2天干10个,地支12个,干支合起来,60个,成一甲子循环。
钱蔚宏
侠客
侠客
  • UID20183763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201
119楼#
发布于:2015-11-10 20:1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钱蔚宏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0日《针灸大成》第3、4课心得:

米粒灸灸到什么程度,就看病有多深。基本原则:痛灸到不痛止,不痛灸到痛止。
不痛灸到痛止,如鼻窦炎、鸡眼;痛灸到不痛止,如肿瘤,灸到病根才不痛。

针灸用于急救之方法
无论何原因导致的晕倒,需要急救:
1.掐人中或针人中:鼻子下方、嘴唇上方的水沟处,把它分三段,取唇上三分之一处下针,下针时,针要斜往上刺;
2.“十宣”放血:五指齐抓,一下子刺完,五只指头一起挤放血;
3.足“十宣”放血:脚十趾尖放血;
4.“涌泉”放血:将脚掌握起来,人字纹的纹头就是涌泉。涌泉是急救大穴;
5.“百会”放血:“百会穴”一般不下针,当病人整个脸都是呈现红色时,就是刚中风,就在百会放血。放血时,让病人躺下头靠着床沿往下垂,在百会放血后,病人会感到一阵清凉,凉到嘴巴,就可以讲话,凉到手脚,手脚就可以活动了。
百会穴-从额头往上到顶,再由两耳尖直上,两线相交的一点,再往后半寸,会摸到一个凹洞,就是百会穴。

火罐之用法
无论是罐还是杯,杯口一定要圆滑,不会损伤皮肤,因为拔罐的时候力量非常强。
蚂蝗:疡科,利用昆虫喜鲜特性,将伤口中的溃疡吸出。临床:褥疮。

罐有大小,可吸不同部位。从小到大,用于手指、脚趾、手臂、肩、腰等。
罐分吸真空和火燎两种方式,可以用于:
1. 吸脓;
2. 淤血:在痛点放血,放血时要注意看血色变化,血色由黑变红,放血到鲜血即止。
3. 吸刺
4. 痔疮:针刺放血后拔罐
5. 外科、急性扭伤:直接拔痛处
不宜用火罐:乳中(乳头易流黄水、腐烂);多汗处;头部

第二篇
一、针灸穴位的丈量法则
1、同身寸:
每个人的体格不一样(高矮胖瘦),所以每个人的尺寸不一样
一寸:个人中指弯曲,两指横纹末端之间的距离
二寸:个人三指并齐的宽度
三寸:个人四指并齐的宽度
注意:看病时要用病人的手测量同身寸,一般同身寸用于四肢和经络测量,胸腹部用均等法,非同身寸,是比较独特的丈量方法。

2、下针深度
春夏下针浅;秋冬下针深。
五脏相关下针由浅->深:肺(皮毛)-> 脾(肌肉)-> 心(血脉)-> 肾(骨)
原则:“腹深似井,背薄似饼”。背上扎针,就不可以深针,否则会扎到内脏。胖瘦下针的深浅也不一样,还要看穴道的深浅。

二、一般针刺入穴的方法
扎针要靠手摸,要有指感,在肌肉中找穴位。
穴位位置:骨上没有;肌上没有;血管上没有
1、肌肉之间
2、肌骨之间
3、肌筋之间
4、筋筋之间:如心包经,在手上臂两筋之间
5、筋骨之间

三、成人与幼儿的不同入穴方式
幼儿定义:14岁以下
成人:留针,即针下穴道留20分钟或以上,留针之后会做补泻;
幼儿:单刺,即针扎入后,捻一捻拔出,不留针。

起针:在针拔出皮肤前,稍停一下,停个3~4秒,再慢慢出来,这样一滴血都没有。(针尖利)
下针一般采取卧姿,避免晕针。晕针一般为姿势不良引起,如发生晕针,注意休息,保持空气流通即可。
《后汉书》-“药不瞑眩疾弗缪”,就是说治疗没有产生晕眩的话,治疗效果不好。

四、常用的针号概念
一般针号有4位数字:前两位表示针的粗细,数字越小针越粗;后两位表示针的长短,数字越大针越长。
例如:3215针,即32号粗细的1.5寸针;2810针,即28号粗细的1.0寸针...

使用:
1.5寸的针用得最多,通常用在肌肉、四肢、身上都可以扎;
1.0寸的针,通常用来扎手指头旁;
粗针如28号针,用于扎结缔组织,如开刀后伤口,或有淤血、肿块的皮肤。
3230针,32号3.0寸长的针,可以用于透穴。透穴不伤经脉不伤骨,针灸效果好并立竿见影,常用于治疗扭伤、中风等。

针灸做得好,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针柄和针身连接处最容易断,所以扎针的时候要留一部分针身在外面。

黄帝时代九针:为九种针具的总称。出《黄帝内经》。即镵(音蝉)针、员针、鍉(音迪)针、锋针、铍(音披)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和大针。
《灵枢·官针》:“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不得其用,病弗能移。”指出九针的形状、用途各异,据情选用,方可去病。

第三篇
一、十二经纳天干歌与十二经纳地支歌

十二经纳天干歌: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三焦亦向壬中寄,心包同归入癸水。

十二经纳地支歌: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天干有十个,地支有十二个,干支合在一起,有六十个,成一甲子循环。
阴阳五行,相生相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心包   主收藏,属阴,里
六腑: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  三焦   主消化,属阳,表
天干:甲乙  丙丁  戊己  庚辛  壬癸  壬癸?
地支:子丑  午未  辰巳  寅卯  申酉  戌亥

西医看形,中医看神。
中医是物理医学,站在外面可以看到里面。
中医看人的消化过程:健康人,心是火,产生热气上升到肺;肺是金,火克金,相互制衡,让热往下走;热到小肠(心与小肠相表里),消化食物;食物消化以后,进入到大肠,大肠环绕着小肠,大肠的水因为小肠的热而气化;蒸气透过肠壁上升,水会再回到肺里面,变成正常的津液,残渣才会排出来(大肠与肺相表里)。这过程在二十四小时完成。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