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楼#
发布于:2015-11-26 22:0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南阳-李欣2015--11-26《针灸大成》第二十八课学习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南阳-李欣申请签到2015-11-26《针灸大成》第28课学习心得 一、手太阴脾经续:13、天溪穴治乳房肿块,早期肿块治疗速度最快,脾经的肿块,无论虚实寒热都可用天溪,不可下直针,要在旁开五分处斜刺下到天溪处。 14、周荣与胸乡:周荣在中府在一肋骨处,胸乡在周荣下一肋骨处,若有肿块在中府云门,就在肺经治疗,如果在脾经的胸乡周荣,就在脾经治疗。早期的肿块灸比针好,因为艾绒性向下,找水,表面看烟向上,但气是往下的,热能化掉硬块,灸一定要在天应上,天应就是找到硬块处,加按摩。 15、全身脉络之主管:大包:极泉下六寸,极泉下三寸是渊液,大包穴总统全身大络,主干道是经,络是次干道,大包是武家攻击的地方,击打到大包,会造成对方全身瘫痪,大包是脾之大络,可以平衡脏腑之间的平衡,协调五脏六腑,统管阳经和阴经的络。小肠消化吸收后把营养转到脾,脾就会把五色送到五脏,黑至肾,白至肺,红入心,青入肝,黄入脾,病人脸色发黄就是肝胆导致的脾胃问题;脸色发黑就是肾脏的问题。绷紧为实,松弛为虚,大包穴虚实皆可,中风的人,手不能拉平找大包,不能握拳还找大包中医中庸之道,过与不及都可以治。 二、手太阴心经: 1、中午11点到1点,心属火,为阴火,心为君主之官,不受病,心脏的病都在心包上,心脏管月经的问题,所以调经重在强心,平心静气。心主藏神,少生气就会定气安神,整个晚上不能睡就是心脏问题,精神病人吃安眠药伤心脏,然后就会失神,所以要想调睡眠,必须要强心。因为心与小肠相表里,心脏的大血管把血导入小肠,小肠温度够的时候,体重腰围就不会超标,所以管人体重腰围的是心脏,帮病人减肥也要先强心!西医的减肥药伤害心脏。 非置入性治疗清除动脉血管阻塞: 五音中心脏发“喝”音,练撞墙功的同时发“喝”音,就可以把心脏动脉血管阻塞处打通,打架的时候可击打巨阙,心募巨阙,再打大包,大包管全身大络,全身经络不通,对方就完蛋了!撞墙功要一脚前一脚后,保持平稳,找钢筋水泥墙,隔三寸距离,用两个肩胛去撞,撞到三四五六七胸椎,碰的时候要全身放松,吸气后撞上去的同时,大力的把气吐出来,吐气同时发出“喝”音,就能打通心脏动脉血管阻塞,胸闷胸痛都撞开了,就可以排出心脏之毒。 心主喜,恐能胜喜,恐是水,肾属水,木火土金水,心是火,水是肾,水可火,肾管情志,就是恐,当一个人过喜的时候,就用恐来治它,范进中举太喜发疯,就找到他最怕的人,立马就醒了,用的就是恐胜喜,水克火。 |
|
106楼#
发布于:2015-11-26 22:2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许宏俊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6日《针灸大成》第28课心得
八、手少阴心经(续) 2、极泉穴与青灵穴。心经有九个穴道。第一个叫极泉。腋下的地方,正上方是肩井。只可帮助我们诊断用。第二个穴道是青灵。在手肘上三寸。一般很少用。 3、母穴:少海穴。 少海是很大的穴道。 心经的井荣俞经合属性是合穴,阴经是木火土金水,少海属性是“水”。心经的井穴属木,木生火,正好是心经的母穴。如果母穴刚好是它的井穴时,就在合穴上治疗。所谓补井当补合,泻井当泻荣。因此少海穴是心经的母穴,像心脏的虚症,就取它的母,当心气太过而不能睡觉,心气不足也不能睡觉。心脏是其华在面,就是脸上的气色。两颊这边就是心脏管的部分。当它红色的时候,就是壮热,就是心实。
实症壮热时,我们病人就感到热,这种是赤红色、鲜红色。因为心脏本身有东西堵到,当从 脾送营养给心脏时,心脏有东西堵到,造成心脏本身不收来自脾脏的营养,而这个红色的营养就会反应到脸上,这种情形出现就是实症。 反过来是虚症。像这脸色很苍白。苍白没有血色就是虚症。心脏的虚症,可以取它的合穴,在少海穴下针。 4、灵道、通里、阴郄、神门穴。 手掌下面很粗的筋内侧,跟手掌横纹交接的地方,称为神门。
神门再上半寸,就是阴郄。阴郄穴再上半寸,就是通里。通里穴再上半寸,就是灵道。这几个穴位是连在一起,各差半寸。灵道是阴经的经穴,阴经的经穴就是金。通里是阴经的络穴。阴郄顾名思义是心经的郄穴。神门是心经的子穴。 5、少府与少冲穴。 握拳,手第四指和第五指指头到的地方,在第四指掌骨跟第五指掌骨中间,叫少府穴。旁边是劳宫穴。在小指的内侧指甲旁,这是心经的最后一个穴道,叫少冲。少冲穴是井穴。少府穴是荣穴。神门穴就是俞穴。灵道是经穴。少海穴就是合穴,这是井荣俞经合穴。这几个穴道,下针的方向,单取的时候,这三个是直针。但神门是对着少府下针,向手掌的方向下进去的,沿着心
经的方向下针。也可以从灵道、通里、阴郄到神门,这样子刺过去,因为是心经,所以对失眠一定会有效。 神门这个穴道常用在治疗失眠,惊悸,心脏动悸,用的很多。对心脏方面,情志方面,
情绪不稳的,像动辄生气,还有心神不守的,常常见鬼发笑的,我们都可以下神门,神门 是可让他的心定下来的。由于神门是子穴,所以心脏发生的实症,可以在神门上下针。 “心脏其脏坚固,不能容邪,容邪则死”。心脏得
到病就会死,所以一般的病都是在心包,包络着君主心脏,病都在心脏的周围,心脏本身根 本就不受病,也不能受病。一旦受病就是死,这也是《内经》的定义。少府穴是心经的本穴,是心脏病的急救大穴。少府又名手解穴。上半身的解穴是少府穴。少府可以治阴痛,因为心经跟小肠表里,所以下焦的病我们也可以用到。 少冲穴是手少阴心经井穴,属木。所以书上写“心虚补之”。因为木生火嘛。但我们会
在少海穴上做补泻。若在少冲上做插提、捻转会很辛苦。 心经只有九个穴道,是阴火。小肠经是阳火,而心跟小肠相表里,小肠的问题可以在心
经上面治,同样心的问题可以在小肠经上治,这两个是相对的。 |
|
107楼#
发布于:2015-11-27 12:4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王雅斌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7日《针灸大成》第29课心得
第四章十二经络与奇经八脉简介 八、手少阴心经 1、君主之官:心脏 脾开巳时,心开午时,午时是早上十一点到下午一点。心经是手少阴心经,心经属火,是阴经,属于阴火。心脏本身是“君主之官”,它本身不受病。心脏会有病,病都在心包上面,都是心包膜生病,心脏本身不会生病。 心藏神,心神很重要,如果神不守,气就不会聚在一起,少气少气,命就会少。中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这是心经开穴的时间。我们整个晚上不能睡,整个晚上不易入眠这都是心脏的问题。如果是专挑时间,十一点到一点不能睡,十二点准时起床,这就是胆有问题,一点到三点醒过来,这是肝有问题,三点到五点醒来,这是肺脏有问题。那 心中有一滴血。这滴血是藏神的地方。 所以心脏要控制很好,睡眠就很好。 心跟小肠是表里的。心脏在管人的体重,管人的腰围。西医不知道是心脏在管,所以过胖是心脏的问题,病人减肥,是强他的心脏。 非置入性治疗清除动脉血管阻塞 在五音,宫、商、角、徵、羽里面,心脏的声音是“徵”。但你在那“徵”半天,心脏还是没有感受。其实在练功的时候,我们发的声音是“喝”,这个“喝”的声音,就是徵音。 撞墙。历代的武术名家,都要练撞墙的动作。 撞墙的动作,同时发出来的声音是“喝”,就可以把心脏动脉血管的堵塞打通。而且通的速度非常快。 撞的时候不是用后脑袋瓜去撞,不是练铁头功。撞的时候是用后面两个肩胛骨去撞,刚好走三、四、五、六、七椎这个地方。碰的时候,要全身放松。吸气后撞上去的时候,大力的把气吐出来。功夫做最深的时候,是刚好在撞的同时,把气吐光。另外在吐气的同时,要发出“喝”的音,这就是徵音。 练功夫的人,一开始用五脏声音,把毒排掉,这是练功之前的基本的动作。 中医说恐能胜喜。恐是水,恐是肾脏在管。我们的木火土金水,心是火,水能治火,水就是肾,肾脏管的情志,就是恐。当一个人过喜的时候,就用恐来治它。 2、极泉穴与青灵穴 心经有九个穴道。 第一个穴道叫极泉。这个腋下的地方,正上方是我们的肩井,下面是极泉。平时极泉不会下针,也不会去灸, 第二个穴道是青灵。青灵在手肘上三寸。所谓手肘上三寸的定义,是我们手弯起来,手肘弯起来外侧是曲池,这弯起来内侧叫少海。从少海上三寸,是青灵。 3、母穴:少海穴 少海是很大的穴道。 心经是阴经,井荣俞经合属性是合穴,阴经是木火土金水,“合水”马上想出来啦,他的属性是“水”。 心经是阴经,井穴是属木。阴经是木火土金水,心脏是火,木生火。心经的井穴,正好是心经的母穴。补井当补合,如果母穴刚好是它的井穴时,我们就在合穴上治疗。 补井当补合,泻井当泻荣,所以当正好遇到心经的井穴,这里的井穴穴性是木,心经是火,因为木跟火,变成母穴是井穴。而母穴遇到井穴,要取合穴。少海穴是心经的母穴,像心脏的虚症,就取它的母,当心气太过而不能睡觉,心气不足也不能睡觉。 心脏是其华在面。其华在面,就是脸上的气色。两颊这边就是心脏管的部分。当它红色的时候,就是壮热,就是心实。反过来是虚症。像这脸色很苍白。苍白没有血色就是虚症。心脏的虚症,我们可以取它 的合穴,在少海穴下针。 少海穴的穴性,本身是水,但由于是井穴的关系,我们用合穴来取代它。 4、灵道 通里 阴郄 神门穴 手掌下面这个地方,有很粗的筋在这个地方,在这筋的内侧,跟手掌横纹交接的地方,这个穴道称为神门。 神门再上半寸,就是阴郄。阴郄穴再上半寸,就是通里。通里穴再上半寸,就是灵道。灵道是阴经的经穴,阴经的经穴就是金。通里是阴经的络穴。阴郄顾名思义是心经的郄穴。神门是心经的子穴。 5、少府与少冲穴 你叫病人握拳,手第四指和第五指指头到的地方,这个点就叫少府穴。旁边是劳宫穴。 少府取穴的方法这样的,实际就是在第四指掌骨跟第五指掌骨中间。在小指的内侧指甲旁,这是心经的最后一个穴道,我们叫少冲。 少冲穴是井穴。少府穴是荣穴。神门穴就是俞穴。这个灵道是经穴。少海穴就是合穴,这是井荣俞经合穴。 神门这个穴道常用在治疗失眠 ,惊悸 ,心脏动悸,用的很多。对心脏方面,情志方面,情绪不稳的,像动辄生气 ,还有心神不守 的,常常见鬼发笑的,我们都可以下神门,神门是可让他的心定下来的。 由于神门是子穴,所以心脏发生的实症,可以在神门上下针。 简单来讲,就是心脏不受癌症。所以要以强心为主,这是个基本常识。 再来是少府穴。少府穴是心经的本穴,因为井穴是木,它的荣穴是火,心经是火经,它又是属火,属性相同。 当这个穴道跟该经属性相同的时候,我们就称之为本穴。 少府穴是心脏病的急救大穴。心脏停止跳动 的时候,你就下关元,巨阙,少府。 少府又名手解穴。 本穴治疗,每条经都有它的本穴,我们利用本穴来调它的木火土金水。让它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等等,那就正常。若生病,有病态出现,就是木克土。 相生的定义就是正常,正常的人就是相生。 那不正常就是相克,相克就变成木克土,土去克水。肝脏有病的人,结果把脾胃堵到了,脾胃一堵到了,胃口就没有了。脾管水,脾是统水的,脾脏有问题时,胃口都没了,就克到水,那水灾就开始泛滥了。肾脏开始衰弱了,这个水就慢慢把心脏的火浇熄了。心脏火被浇 熄了,肺脏就没有心脏的支持,结果死亡就是心肺衰竭。这就是克的现象。 很多人肺癌移转肝癌。所谓相克,就是病态。我们在治症上面,我们不管它是什么病,当一开始知道肝有问题时,就先去强土,不要再让它克到土了。 少冲穴是手少阴心经井穴,属木。“心虚补之”。因为木生火。 心经只有九个穴道,是阴火。小肠经是阳火,而心跟小肠相表里,小肠的问题可以在心经上面治,同样心的问题可以在小肠经上治,这两个是相对的。 |
|
108楼#
发布于:2015-11-27 19:5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李水华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7日《针灸大成》第29课心得
接上节手少阴心经: 非置入性的治疗用于清除动脉血管阻塞可用五音,宫、商、角、徵、羽里面,心脏的声音是“徵”。但在练习时发的声音是“喝”(就是徵音)。 强心方法:双脚前后错开(这样比较稳),背靠墙并离墙一点距离,后背部用力撞击墙体,并发出“喝”的音,这样可以把心脏动脉血管的堵塞打通。,练时,先轻轻的撞,等习惯后不会撞到后脑勺时再开始大力撞。 心主喜,肾脏(属水)管的情志就是恐。当一个人过喜的时候,就用恐来治它,因为恐能胜喜 极泉穴:手臂抬起来腋下的地方就是极泉穴,极泉穴正上方是肩井。 不针也不灸,用于诊断。例如乳房硬块出现在极泉穴,就知道是心经,就可以在心经上治疗。 青灵穴:青灵在手肘上三寸。从少海上三寸,是青灵。 少海穴:手弯起来,手肘弯起来外侧是曲池,弯起来内侧少海,是心经的母穴,心脏的虚症,在少海穴下针。心脏的实症,在神门下针,心脏虚和实表现,心脏是其华在面(就是脸上的气色)。脸颊两边就是心脏管的部分。若呈红色(赤红色、鲜红色),就是壮热,就是心实。实症壮热时,病人就感到热。出现红色的原因:心脏被堵不能吸收脾送来的营养,红色就反应到了脸色,就是实症。虚症:脸色很苍白没有血色就是虚症。 神门穴:手掌正面,在手腕横纹下面可以摸到一根粗筋,在这筋的内侧。神门是心经的子穴,心脏的实症,在神门下针。例如摸病人的脉非常壮热,神门下针是对着手掌的方向,沿着心经的方向下针。也可以从灵道、通里、阴郄到神门。神门穴治症常用于治疗失眠,惊悸,心脏动悸。情志方面,情绪不稳的,如动辄生气,心神不守。 阴郄穴:神门再上半寸是阴郄。阴郄是心经的郄穴 通里穴:阴郄穴再上半寸是通里。通里是阴经的络穴 灵道穴:通里穴再上半寸是灵道。灵道是阴经的经穴,属金。下针的方向是直针。 少府穴: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小拇指和无名指之间),握拳时当小指间处。 是荣穴,是心脏病的急救大穴。心脏停止跳动的时候,下关元,巨阙,少府。若少府针下去,心脏还没有动,那这人也差不多了。。涌泉、公孙,都可以治心脏病,都是用在急救方面。少府又名手解穴,若打到大包,可下少府穴解回来。 少府可以治阴痛,因为心经跟小肠表里,所以下焦的病也可以用少府穴。 少冲穴:在小指的内侧指甲旁。 是手少阴心经井穴,属木。因为木生火,所以 “心虚补之”一般在少海穴上做补泻。 手太阳小肠经 :小肠是“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肠是赤肠,胃之下口。 手太阳小肠经,流注的时间13:00-15:00。若在这个时辰感觉很累,昏昏沉沉,时辰过后又精神了,说明小肠有问题。这里的小肠有问题,不一定是病,而是小肠比较虚弱一点,这时取俞穴,荣穴也可以,但荣穴会比较痛。 |
|
109楼#
发布于:2015-11-27 23:3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郭玉斐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7日《针灸大成》第29课心得
非置入性治疗清除动脉血管阻塞 撞墙术:一脚前一脚后,背距墙约三寸,用后面两个肩胛骨,刚好三至七椎的地方去撞,碰的时候全身放松,吸气后撞上去的时候,大力地把气吐出来。功夫深后,刚好撞时把气吐光,吐气的同时发出“呵”的音,这个声音力量很大,一发出来,胸闷胸痛都撞开了,越撞越轻松。 心经是身上穴道最少的经,心主喜,恐能胜喜,恐是肾在管,肾是水,心是火,水能灭火。 2、极泉穴与青灵穴 心经有九个穴道。第一个叫极泉,正腋下,不针不灸,帮助诊断用。 第二个穴叫青灵,手肘弯起叫少海,上三寸是青灵。少海是很大的穴道,很少用青灵。 心经的井穴为母穴。补井当补合,母穴为井穴时,要取合穴。少海为合穴,当心经的母穴用,心脏的虚症治此。心脏其华在面,两颊为心脏管的部分,赤红、鲜红时为心实,反过来为虚,脸色苍白没血色,虚症取合穴,在下海下针,顺经气方向快转慢回为补,补单数,补九次后再提一点点,诊断效果看脸色。 4、灵道、通里、阴郄、神门穴 手腕内侧腕横纹与筋交接的地方为神门,神门上半寸为阴郄,阴郄上半寸为通里,通里上半寸为灵道。灵道为经穴,属金,通里为络穴,阴郄为郄穴,神门是心经的子穴。 5、少府与少冲穴 手握拳,第四、五指所到的中间为少府穴,第三、四指所到中间为劳宫穴。 少府取穴在第四指掌骨和第五指掌骨中间。在小指的内侧指甲旁为少冲,心经的最后一个穴道。少冲为井穴,少府为荣穴,神门是俞穴,灵道是经穴,少海是合穴。 下针方向,单取时,灵道、通里、阴郄为直针,神门对着少府的方向沿心经下针,也可由灵道、通里、阴郄一路刺过去,对失眠很有帮助。 神门常用在治疗失眠、心悸、情绪不稳、动辄生气、心神不守、见鬼发笑,神门可以让心定下来。神门是子穴,实症在神门上下针。 “心脏其脏坚固,不能容邪,容邪则死”。心脏得病会死,一般的病都在心包。 少府是心经的本穴,是心脏病的急救大穴,心脏停止跳动,下关元、巨阙、少府,涌泉、公孙都可治心脏病,在急救方面。 少府又名手解穴,如打到大包,下下府解回来。 少府可治阴痛,心经与小肠相表里,下焦的病可以用到。 本穴治疗,用来调五行,让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叫相生,病态出现时,就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最后就是心肺衰竭。所有肝有问题,先去强土,不让木克到土,再想办法强水,想办法五行回到相生的轨道上。 少冲为井穴,属木,心虚补之,在少海上作补泻。 心经为阴火,小肠经为阳火,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的问题可以在心经上治,同样心经的问题可以在小肠上治。 九、手太阳小肠经 小肠是“受盛之官,化物出焉”,流注时间为下午一点至三点,对时辰发的病取俞穴或荣穴。 |
|
110楼#
发布于:2015-11-28 00:4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许宏俊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8日《针灸大成》第29课心得
九、手太阳小肠经(4-01:30:58) 《内经》说,小肠是“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肠是赤肠,
胃之下口等。 手太阳小肠经,流注时间为13:00-15:00。吃完中餐就很累,到三点多以后精神又来了,这就是小肠比较虚弱。依《针灸甲乙经》,取俞穴,荣穴也可以。 1、受盛之官:小肠。 小肠在肚脐少腹,属火,阳火,阳火来自阴火心脏。《内经》说,心脏遗热给小肠,水谷于是分焉。小肠消化食物和营养以后变成水和残渣,残渣
会到大肠。小肠火在大肠下面烧,水在上面煮,这水会回流到肺脏,就是口中唾液的 来源。小便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西医认为的,是从肾脏经输尿管传到膀胱里面。中医认为三焦是水道。三焦是脏腑之间的油网,跟膀胱连在一起。当小肠跟膀胱贴在一起的时候,尿液累积在膀胱里面的时候,因为小肠很热,所以这个尿液是 紧贴在火边,水就气化了,膀胱就膨胀,会有很多小孔出现,小孔会排出来干净的水,流到肝脏,帮清肝脏,所以中医叫水生木。如果小肠冷了,这个水就变冷的,膀胱也就是冷的,水气就无法气化进入三焦系统。如果没有变汗流掉,肺的津液,因金会生水,慢慢成入肾,进入肾后再排到膀胱出去,所以叫金生水。 同样的,肾再排到膀胱以后,会经过第二次的气化,好的水会再回到肝脏,而浊水则会排到体外去。膀胱有上口也有下口,上口就是三焦进入膀胱。 2、少泽穴与前谷穴。 小肠经一共有十九个穴道。
第一个穴道叫少泽。小肠经是阳经,它的井荣俞经合,属性是金水木火土。所以,第一个少泽穴是井穴,以左手来说的话,左手的小指甲旁边后面。他的穴性因阳经的关系是火,所以少泽穴是小肠经的本穴,因属性相同就是本穴嘛。平常井穴是下针放血,放血用的。 那第二个穴道前谷是荣穴,后面导引用。手握拳,这个横纹头,就是前谷穴。
下针的时候呢,要压一下肉,尽量下在骨和肉的中间。 3、后溪穴。再过来这个横纹头的穴道就是后溪。前谷后溪都是要握手取,像二间三间也是。前谷穴是心经的荣穴,穴性是水,用在很多地方,像妇人奶水不够。 荣穴也可以用在时症,下午一点到三点可以用。扎前谷穴比较痛,所以我们常用在俞穴后溪穴上治。后溪穴主督脉,身上的督脉是后溪在管。任脉是列缺。后溪是小肠经的俞穴,它属木,小肠经是火,木生火,溪穴又是小肠经的母穴,小肠经的虚症在这治疗。
所以,当病人说,他整个脊椎骨痛。一看是督脉,就下后溪。那小肠经的虚症,肩膀痛, 一看是小肠经的经络,同样是下后溪,都是用同样的穴道,所以我们常常一个穴道可以治很多症状。针督脉时候没有虚实,反正是一个穴道在管,但小肠经就有虚实。如果是小肠经 的初痛,用小肠经的子穴。后溪穴是一个大穴。 4、腕骨穴与阳谷穴。 手握拳,手这边有个骨头,叫小天星骨。小天星骨跟
第五掌骨中间,就是腕骨穴。腕骨是小肠 经的经穴,本身是相火的,是小肠经的原穴,原穴无所谓实症、虚症,两个都可以治。阳经都有原穴,阴经没有原穴。 阳谷穴是经穴,属火,是小肠经的本穴。手握拳,这个骨头跟掌骨的中间有个大筋,筋的下方就是阳谷穴,在关节和筋的中间。阳谷穴要下很浅,一寸针。 5、养老穴(手不能扭毛巾)。 要手按着这凸起弱骨头反过来,
才有养老穴。平常下针的时候,我们手指去按它,再把它反过来,要从这个角度才可以找到养老穴, 别的角度都不行。 养老穴不是养老的病都可以扎。可治老年人眼睛不好。这也是我们第一个教到的治眼睛
的穴道,在治眼科的穴道中,养老穴很有名。养老可治视物不明 ,白内障、近视眼 都可 以。养老穴要下浅,且要把手转过来下针,用一寸针,半寸就下到,这是针养老的方法。养老穴是小肠经的郄穴,很有名的“养老透间使”。用透穴的方法,专治手肘 扭伤、手不能扭毛巾。 养老下来是支正。支正在手腕后五寸,从阳谷穴上五寸是支正。支正是小肠经的络穴,无所谓虚实,它们虚实都可以治。 6、手上有三个奇穴:肠关、肝关、心关。 手腕骨上三寸,肠关,再上三寸叫肝关,再上三寸叫心关。
下针的时候,是在骨头的后方,所以在骨头的上方是小肠经,在骨头下方这边有三个穴 道。病人躺在病床上的时候,手要平着摆。肠关呢,顾名思义,就是把肠关掉,比如找不到厕所,内急,男左女右,这左手是肠关,拿右手压肠关,压到时心里同时要想我不想上厕所,大概想三次,便意就没有了,就不会想上厕所了。也可以下针,用来防止下利。少腹的痛,像肠绞痛,三阴交下去,因三阴交主腹啊。如果三阴交下去,公孙,关元,中极也下去,但腹部还痛。 就下肠关,肠关下去,痛当场就去掉了,就是那么快。 再上三寸叫肝关。像肝癌到后来非常的疼痛,西医会开吗啡止痛,如果痛右边,就下左
边的肝关,针下去平补平泻,痛就慢慢去掉了。如果是右边的痛,可能是被马踢到、摔到等 等,或肋间痛,我们都可以在对侧的肝关下针。正好在胸胁的地方,都可以下肝关。肝病 也 可以下肝关。因为是经外奇穴,所以无所谓补泻,平补平泻。心关呢?就是治心脏病 的, 也无所谓虚实,不管是心脏的虚症或心脏的实症,都可在心关下针。 |
|
111楼#
发布于:2015-11-28 01:4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南阳-李欣2015-11-27《针灸大成》第二十九课学习心得
@李焕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南阳-李欣申请签到2015-11-27《针灸大成》第二十九课学习心得 手少阴心经续: 2、极泉穴与青灵穴:极泉就在腋下中心处,正上方是肩髃穴,极泉不灸不针,只用来判断经络走向,辅助治疗乳房硬块。青灵:青灵在手肘少海穴上三寸。 3、母穴:少海穴,手少阴心经,少海在井荣俞经合的属性是合穴,阴经五行是木火土金水,所以少海是“合水”,属水,心经是阴经,井穴属木,木火土金水,心脏是火,木生火,所以心经的井穴是心经的母穴,补井当补合,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取心经的母穴少海穴,治心脏的虚症。心脏其华在面,指脸上的气色,当两颊壮热时就是实热,呈赤红色,鲜红色,显示心脏有淤堵,心脏收不到脾脏的营养,反应到脸上就是红色,实症;虚症相反,脸很苍白,没有血色,心脏的虚症可下少海穴。 4、灵道 通里 阴郗穴 神门穴 神门在手掌下大筋内侧,跟手掌横纹交接处即神门,神门上半寸就是阴郄,要再上半寸是通里,再上半寸是灵道,灵道是心经的经穴,属金;通里是阴经络穴,阴郄是心经的郄穴,神门是心经子穴。 5、少府与少冲穴:手握拳,第四指与第五指到的地方,就是少府穴,小指内侧指甲旁,就是少冲,少冲是井穴,少府是荣穴,神门是俞穴,灵道是经穴,少海是合穴,即井荣俞经合。灵道通里阴郄神门,一针透四穴,对失眠少府是心经的本穴,很有用!神门常治失眠惊悸,心脏神门穴可让病人心定安神,治心脏情志方面的问题。 心脏不会得病,都心包生病了,所有的心脏问题,都要以强心为主。少府穴是心脏病的急救大穴,心脏停止跳动时,可下关元巨阙少府,涌泉公孙都是心脏病的急救穴。少府又名手解穴,脚解穴在膝盖外侧直角骨上一寸,可解上身及下身之穴。少府可治阴痛,因为心经跟小肠经相表里,所以少府可以治下焦的病。我们用本穴治疗法,每条经都有它的本穴,利用本穴来调它的木火土金水,让它相生,即为正常,若生病,有病态,就会相克。中医治病,就是想办法把病去掉,想办法让他木火土金水相生,回到正常。少冲穴是手少阴心经的井穴,属木,所以“心虚补之”,因为木生火,补井当补合,我们会在少海上做补泻。心经九个穴道,是阴火,小肠经是阳火,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的问题可以在心经上治,心经的问题也可以在小肠上治。 |
|
112楼#
发布于:2015-11-28 12:3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郭玉斐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8日《针灸大成》第30课心得
1、受盛之官:小肠 小肠为阳火,阳火来自阴火,心脏遗热给小肠,运化过程:小肠消化食物营养后变成水和残渣,进入大肠,大肠在小肠外,小肠的热使大肠的水气化到肺,成为口中唾液的来源。心主汗,心脏功能正常就会流汗,汗多了,不便自然就少了。小便的来源有二:一是从肾脏经输尿管传到膀胱;二是中医认为三焦是水道,跟膀胱连在一起,小肠跟膀胱贴在一起,尿液积累在膀胱里,小肠的热使其气化,膀胱膨胀,毛孔打开,干净的水从毛孔排出流到肝脏,帮肋肝脏排毒,叫水生木。肺受热,会变成汗排掉,如果没有肺的津液慢慢进入肾脏,再排 到膀胱出去,叫金生水。膀胱的水经过第二次气化,好水回到肝脏,浊水排到体外。 2、少泽穴与前谷穴 小肠经共有十九个穴道,第一个叫少泽,为井穴,属金,位于左手小指外侧下,井穴下针放血用。 第二个前谷为荣穴,手握拳,小指根横纹头,下针时压一下肉,下在骨与肉的中间,下针时手握拳,不要握太紧。穴性属水,奶水不足用产。荣穴也可用在时症,下午一点到三点,也可用在俞穴后溪上,会不太痛。 3、后溪穴 前谷下一个横纹头为后溪,俞穴属木,后溪主督脉,列缺主任脉,又是小肠经的母穴,虚症治此,督脉、小肠经治此。肩颈有问题,大部分是后溪,针督脉无所谓虚实,小肠经有虚实,初痛用子穴,久病用母穴。 4、腕骨与阳谷穴 手侧边有个骨头叫小天星骨,与第五掌骨中间是腕骨穴,练劈掌用的是小天星骨。 腕骨是小肠经的原穴,原穴虚实皆可。心主汗,根据病人的出汗情况判断病情。 阳谷是经穴,属火,是小肠的本穴,握拳手腕筋的下方,关节与筋中间,下针要浅,一寸针。 5、养老穴(手不能扭毛巾) 手翻过来,腕骨裂开的骨缝处为养老穴,治眼睛的穴道,治视物不明、白内障、近视眼。下针要浅,用一寸针下半寸,为小肠经的郄穴,“养老透间使”专治手肘扭伤、手不能扭毛巾,间使穴在心包经上,手腕里正中上三寸,下针从养老到间使,针不要透出来,左右捻捻,平补平泻,不留针马上抽针,当场就好。 养老下来是支正,阳谷上五寸,是小肠的络穴,原穴是腕骨,原络无所谓虚实。 6、奇穴:肠关、肝关、心关 手腕骨上三寸为肠关,再上三寸为肝关,再上三寸叫心关。骨头的上方为小肠经,下针时在骨头的后方。 |
|
113楼#
发布于:2015-11-28 18:31
中医经典魔鬼培训15班李水华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8日《针灸大成》第30课心得
手太阳小肠经:一共19个穴位 因小肠是阳火,火来自心脏,《皇帝内经》讲遗热于小肠。小肠吸收食物营养后,就变成水和残渣,水气化回流到肺脏,变成津液。因心主汗,所以心脏功能强,就能在运动时很好的排汗。 少泽穴:是井穴,一般用来放血用的。 前谷穴:是荣穴,找穴和针灸的时候手掌略弯,穴性属水,妇人奶水不足可以用。 后溪穴 :后溪主督脉,列缺主任脉。后溪是小肠经的俞穴,属木,是母穴,虚症都在上面治疗。肩项有问题也可以在后溪治疗。 腕骨穴:小肠经的原穴,没有虚实之分。 阳谷:是经穴,也是本穴,针灸时浅。 养老穴:可治疗老人视物不清、白内障、近视眼。养老透间使,治疗手不能拧毛巾,扎同侧。 支正:小肠经的络穴 奇穴:肠关、肝关、心关 手腕上三寸为肠关、再上三寸肝关,再上三寸心关。 |
|
114楼#
发布于:2015-11-28 18:4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王雅斌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8日《针灸大成》第30课心得
第四章十二经络与奇经八脉简介 九、手太阳小肠经 小肠是“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肠是赤肠,胃之下口等。 手太阳小肠经,它流注的时间为下午一点到三点。越靠近四肢末梢就越痛,这是正常现象。 1、受盛之官:小肠 小肠一样属火,属阳火,阳火来自阴火,来自心脏。心脏在上面,心脏产生的热能传给小肠,心脏的下方就是动脉血管,血管里面除了血以外,还带着热。 《黄帝内经》说,心脏移热给小肠。心跟小肠两个是表里经,他们两个相表里。 “水谷于是分焉”小肠消化食物和营养以后变成水和残渣,残渣会到大肠。小肠的火在大肠下面烧,水在上面煮,所以这水会回流到肺脏,就是口中唾液的来源。心主汗,我们全身会流汗,心脏功能很正常就会流汗,所以当你运动时会流汗,这汗是来自心,因为心脏正常。 小便的来源有两个。中医认为三焦是水道。这个三焦是脏腑之间的油网,三焦跟膀胱是连在一起。当我们小肠跟膀胱贴在一起的时候,尿液累积在膀胱里面的时候,因为小肠很热,所以这个尿液是紧贴在火边,水就气化了,水一气化起来,膀胱就膨胀,膨胀起来后,就好像毛孔遇热打开一样,膀胱也是一样。平常不遇热,毛孔是不会打开的,所以当膀胱一气化以后,膀胱会有很多小孔出现,这个小孔会排出来干净的水出来,这水会流到肝脏,帮肝脏来清肝脏,所以中医叫水生木。 如果小肠冷了,这个水就变冷的,膀胱也就是冷的,水气就无法气化进入三焦系统。 2、少泽穴与前谷穴 小肠经一共有十九个穴道,用到地方非常多。 第一个穴道我们叫少泽。小肠经是阳经,穴道的井荣俞经合,因小肠经是阳经,它的属性是金水木火土。少泽穴是小肠经的本穴,因属性相同本穴。平常井穴是下针放血,放血用的。 第二个穴道前谷是荣穴,有沟谷山林的穴道名称,握拳的时候,这个横纹头,就是我们的前谷穴。 下针时也是手握拳,不要握太紧。 3、后溪穴 前谷穴是心经的荣穴,穴性是水,用在很多地方,像妇人奶水 不够,用前谷穴。 荣穴也可以用在时症,下午一点到三点可以用。 俞穴后溪穴上治。后溪穴主督脉,身上的督脉是后溪在管。 督脉是后溪,任脉是列缺。奇经八脉,每一个奇经都有一个穴道在管。当然后面会有冲脉、带脉、阴蹻、阳蹻、阴维、阳维。后溪本身是小肠经的俞穴,它属木,小肠经是火经,本身属火,木生火,所以就变成后溪穴除了管督脉以外,本身又是小肠经的母穴,因为是母穴,所以小肠经的虚症在这治疗。 脊椎骨痛一看是督脉,就下后溪。那小肠经的虚症,肩膀痛,一看是小肠经的经络,同样是下后溪。 后溪管整个督脉,而小肠经有绕过后面的肩膀。所以肩、项有问题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后溪。针督脉时候没有虚实,反正是一个穴道在管,小肠经就有虚实。如果是小肠经的初痛,用小肠经的子穴。久病就用它的母穴。通常很少用子穴,病人几乎都拖到用后溪了。如果以后全世界大家都只用子穴,表示我们赢了。 4、腕骨穴与阳谷穴 小天星骨跟第五掌骨中间就是腕骨穴。这个小天星骨,是武术名家在练劈掌的时候用的,劈掌不是用手侧面,而是在小天星骨这边,小天星这个骨头非常强硬。 腕骨是小肠经的经穴,本身是相火的。腕骨穴是小肠经的原穴,原穴无所谓实症、虚症,两个都可以治。这是小肠的原穴。 阳经都有原穴,阴经没有原穴。 阳谷穴是我们的经穴,属火,阳谷也是小肠经的本穴。 阳谷穴就是小肠经的本穴,本穴就是属性相同的穴。 5、养老穴 手要翻起来,转过来,才有养老穴。 养老穴不是养老的病都可以扎。可治老年人眼睛不好,养老穴很有名。养老可治视物不明 ,白内障 、近视眼 都可养老穴要下浅,且要把手转过来下针,用一寸针,半寸就下到,这是针养老的方法。养 老穴,本身是小肠经的郄穴。有名的“养老透间使”。用透穴的方法,专治手肘扭伤 、手不能扭毛巾。 间使穴在心包经上面,由这个叫大陵的地方再上三寸,它在两筋中间。 养老下来是支正。支正在手腕后五寸,从阳谷穴上五寸是支正。支正是小肠经的络穴,原穴是腕骨,络穴是支正。原穴和络穴都无所谓虚实,它们虚实都可以治。阳经是在手肘的上面,下面都是阴经。也要记得三个横手指是三寸,两个横手指是二寸。 6、奇穴:肠关 肝关 心关 手上有三个奇穴。手腕骨上三寸,有个穴名叫肠关,再上三寸叫肝关从这个地方再上三寸,这个穴道叫心关。 肠关,可以下针,用来防止下利 。少腹的痛,像肠绞痛 ,三阴交下去,因三阴交主腹啊。如果三阴交下去,公孙,关元,中极也下去,但腹部还痛。就下肠关,肠关下去,痛当场就去掉了,就是那么快。 肝关,肝病也可以下肝关。因为是经外奇穴,所以无所谓补泻,平补平泻。 心关就是治心脏病 的,也无所谓虚实,不管是心脏的虚症或心脏的实症,都可在心关下针。 |
|
115楼#
发布于:2015-11-28 23:2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许宏俊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9日《针灸大成》第30课心得
九、手太阳小肠经(续) 7、支正穴与小海穴。支正穴在阳谷穴上五寸的地方,在骨头的外侧。支正是小肠经的络穴。虚实都可以用,你看第二行,实则节弛肘废,手臂没有力气,泻之。虚则生疣,生了很多疣在皮肤表面上,都可用支正。 小海穴是小肠经的合穴,也就是子穴。小海压会很麻,也是小肠经的子穴,子穴顾名思义,小肠经的
实症在上面治,像身上生疣,就可以用。就是小肠经的实症,都可以用小海来治。 8、肩贞穴与臑腧。先找臑腧,再从臑腧下三寸找肩贞穴。看身体那边痛,我们再扎对侧。这些穴道虽很少用,但大都可以帮助你
辨证。臑腧是手太阳、阳维脉、阳蹻脉的会穴。 9、天宗穴至秉风穴。肩胛骨的正中间,就是天宗穴。天宗很少用,肩胛骨旁边的痛,都属于小肠经。大肠经在前面,小肠经在后面,中间三焦
经。 曲垣跟秉风怎么找?我们先找肩井,从肩井穴往后,直下三寸,就是曲垣。从曲垣再旁开两寸,就是秉风。秉风和曲垣都很少用,如果病人说肩井上痛,就是胆经,后面这边痛,痛到三寸的地方就是小肠经。在三寸跟肩井中间就是三焦经。 10、肩外俞与肩中俞。 督脉是从上面下来,第一
椎大椎。第一椎下叫陶道。肩外俞是从陶道外开四寸。肩中俞是从大椎开二寸。左边右边都有。 肩中俞,下针的方向是从身体内侧对身体外侧方向下针,呈八字形。在背后下针的手法都是这样子,所以很整齐。顾名思义,肩中俞和肩外俞,这些是肩膀酸痛的近取穴。斜刺的时候,如这是四寸,你要从三寸的地方斜刺透到四寸,在四寸的地 方就正好碰到穴道。 要在前一寸或半寸,要看你针的长短,一般都是这样子。我们把针画个剖面图,针斜刺
下去的时候,大约是三十度角。不是四十五度,也不是七十五度,大概三十度针刺到身体里 面。这是穴位,我们知道穴位在这里,从前面的半寸,有的是一寸,看针多长。下针斜刺到 底下,刚好在两个肋骨中间。针柄在这,针尖在这,要刚好扎到穴道。你只要是扎到穴道, 穴道周围都可以看到一圈粉红色在穴道四周。 11、天窗、天容与颧髎穴。 从人迎横开三寸,就是天窗。天窗穴在小肠经上面,可以治疗喉咙的问题。小肠经很多穴道,过去有人是认为痔疮是湿热下注小肠造成的,但效果不好。 天容在耳朵的下方。下针的时候都要先用指甲切它,从指甲旁边下进去,这样就不会针到动脉血管。像脖子的甲状腺肿,脖子里面有肿瘤,硬块,天容通通可以治。眼睛的后方有个凹谷叫做瞳子髎即太阳穴,下三寸,就是颧髎,很少下针。偶尔会用到治上牙痛。 12、听宫穴(耳鸣耳脓中耳炎)。 在耳朵前面有一个像山峰的东西,叫耳屏。前面有个骨缝,要张口才能找到。先闭口,再嘴张开,就有一个骨缝跑出来。分上中下,上面叫耳门,中间是听宫,下面是听会。有三条经,三焦经、小肠经、胆经经过我们耳朵里面。正中间是听宫穴,就是小肠
经的经过。耳门听宫听会,都是治疗耳朵化脓、发炎、耳鸣、通通可以下听宫。下听宫的时候,病人嘴巴要张开来,针直接进去,,可以找个东西塞在嘴巴里面。不要留针很久,起针后,耳朵的耳鸣就好了,但是牙关会开始痛,因为牙开太久了。大概是五分,十分钟就可以了。针进去时,直接下一寸那么深。这穴道可以左右捻捻,平补平泻,插提都可以,都不会 伤到,无所谓补泻,补泻都可以用。一般来说耳朵流脓,黄色的、腥臭味,这些都是实症, 用泻的手法。那耳朵听力很差,常有耳鸣,或火车的声音,鸡叫的声音,什么声音都有,那你不用管它,耳鸣、耳朵痛,耳朵流脓,通通可以下。有化脓,一定要保持干燥,炎症就不会再生。 十、足太阳膀胱经。 1、州都之官:膀胱。 膀胱后面是小肠,小肠属火,膀胱是水。水有
两种管道进入膀胱,第一种是从三焦,三焦是油网,泌也,是渗透的意思,水是渗透进去的。 还有一个是西方医学知道的输尿管,从肾脏流进来。肾水是来自肺脏,肺的水下达到肾脏以后,因肾跟小肠靠在一起,水在上面,火在下面烧,肾的水就会气化,气化后会进入命门,顺着督脉,一路跑到脑部,这是第 一次的气化。蒸发后残渣会从肾脏经过输尿管再给膀胱,进入膀胱以后,会再气化第二次,水就顺着三焦油网再进入肝脏。肝是木,水生木,会帮助肝脏的代谢。代谢出来有废物,就进入胆,胆汁等于是肝脏排出去的大便浊物,排出去后再给身体里面消化再送给全身。 当水在膀胱里面累积时,由于膀胱是紧贴着小肠,所以这水被气化以后,整个尿液是全部顶
在膀胱的上面,所以膀胱就像是热气球往上升的状态。因为往上升,所以虽带着很多水,但 却不重,正常人就不感觉到膀胱很重。等到达 400cc 以上,就会感到胀,就会去小便。去小便的时候,因为里面有蒸气,水被气化了。所以,像蒸气机一样,蒸气产生压力,压力产生速度。所以你可以很强的把尿排出去。然后把尿排出去以后,还可以收敛。 当年纪大了,小肠的火不够了,膀胱的水就没有气化了,变成冷水在里面。这个时候,水是停在底下的。所以,只要有一点点累积在下面,就会很胀,很急,就会想上厕所。就变成频尿。我们要让水气化,让水为身体所受用,而病无法受用。如何让膀胱的水气化,因为中极正在上方, 就灸灸中极,对不对!灸就是久火嘛,这火是下去找水的。一开始就用灸,如果膀胱小便无力,光灸就帮助很 大。中极是膀胱之募。那关元可不可以灸?当然可以灸啊!你只要观念正确,选穴时就非常好用。《内经》说,膀胱为“州都之官”,它是第二次气化才到这里来的。水道出焉,这个水道要气化才能出焉。书上写“气化则能出焉”。足太阳膀胱经一共有六十七个穴道。 |
|
116楼#
发布于:2015-11-29 00:3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南阳-李欣2015-11-28《针灸大成》第三十课学习心得
@教官-深圳-李焕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南阳李欣申请签到2015-11-28《针灸大成》第三十课学习心得 手太阳小肠经: 小肠为受盛之官,胃之下口,小肠经流注时间是下午一点到三点,病在时取其俞。 1、受盛之官,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属火,阳火,阳火来自阴火,心脏火为阴火,心脏在上面,产生的热能传达给小肠,心脏血管里除了血,还有热,在生理学,小肠消化食物营养变成水和残渣,残渣进去大肠,水流到肺脏,成唾液,心主汗,心脏功能正常就能能正常排汗。 2少泽与前谷:少泽:小肠经是阳经,井荣俞经合,对应五行金水木火土,所以少泽属金,是小肠经本穴,也放血用。前谷:荣穴,水穴,可下奶用,穴位里有沟谷山林的,可用导引法。前谷下针要在骨与肉之间,握拳时下直针。 3、后溪:俞穴,后溪主督脉,任脉主列缺,属木,小肠经是火经,所以后溪是母穴,可治小肠经虚症。当有人脊椎骨疼,在督脉上,下后溪;小肠经虚症,肩膀痛,在小肠经上,也下后溪,所以后溪可治肩颈问题。小肠经初痛,用子穴,久痛用母穴。 4、腕骨:手握拳,小天星骨即是腕骨,此处非常坚硬,是小肠经的经穴。火穴,原穴,虚实皆可。阳谷:经穴,属火,小肠经本穴,属性相同,阳谷在筋于骨之间。 5养老穴:治老人眼睛问题,视物不清,白内障,近视眼等要手转过来下浅针,半寸即可,养老是小肠经郄穴“养老透支沟”,透穴专治手肘扭伤,手不能拧毛巾,主妇手,间使在心包经,大陵上三寸,两筋之间,同侧治疗。手腕后五寸是支正,络穴,虚实皆可。 6、奇穴:肠关肝关心关:肠关在手腕骨上三寸,再上三寸是肝关;再上三寸是心关。男左女右,肠关,把肠关掉,可止便意。下针可防止下利,解少腹疼,当用过三阴交。公孙关元,还痛,就下肠关。肝关:针对侧可解肝癌后期疼,肋间痛。心关:治心脏病,虚实皆可。 |
|
117楼#
发布于:2015-11-29 19:0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李水华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9日《针灸大成》第31课心得:
接上节: 支正:阳谷穴上五寸,为小肠经之络穴,虚实可用,可用于治疣,可用补法。 小海穴: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中,为小肠经子穴,用于实证,也可治疣。 肩贞穴:肩关节后下方,腋后纹头上一寸。 臑腧:肩贞穴上三寸,阳维脉和阳跷脉的会穴。 天宗穴:冈下窝中央凹陷中,平第四胸椎。 曲垣:臑俞与第二胸椎棘突连线的中点处。 秉风: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肩外俞:陶道穴外开四寸。 肩中俞:为天椎旁开二寸。 肩外俞与肩中俞治疗一般为近取穴。可治肩疼,项强等且都是浅刺,由身体内侧斜刺向身体外侧。 天窗:人迎穴横开三寸。 天容:下颌角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可治甲状腺肿。 颧髎:瞳子髎下三寸,可治上牙痛。 听宫穴:耳屏前,张口凹陷处,可治疗耳鸣,耳痛,中耳炎。下针时病人必须一直张口,针下一寸,无谓补泻,在下针之时,可同时吹一些燥湿药进去,保持耳道干燥。 |
|
118楼#
发布于:2015-11-29 19:4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王雅斌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9日《针灸大成》第31课心得
第四章十二经络与奇经八脉简介 九、手太阳小肠经 7、支正穴与小海穴 支正穴在阳谷穴上五寸的地方,在骨头的外侧。支正是小肠经的络穴。支正是虚实都可以用。虚则生疣,生了很多疣在皮肤表面上,都可用支正。 小海穴,小海穴是小肠经的合穴,也就是小肠经的子穴。 如果压到小海,压一下,筋就麻了。小海也是小肠经的子穴,子穴顾名思义,小肠经的实症在上面治,像身上生疣 ,就可以用。就是小肠经的实症,都可以用小海来治。 8、肩贞穴与臑腧 手抬平弯起来,肩头凹进去的地方,这是属于大肠经的肩髃穴,从肩腴穴往上走,这有个骨头,走到内侧的骨头这边,有个骨缝,为臑腧。 从臑腧往下走三寸,就是肩贞穴。这个距离是三寸,所以大肠经跟小肠经非常的接近,在大肠跟小肠的中间,就是三焦经。 臑腧是手太阳、阳维脉、阳蹻脉的会穴。 9、天宗穴至秉风穴 肩胛骨的正中间,就是天宗穴。 天宗很少用, 肩膀这有个肌肉,这有个三角形,正上方最顶端,在这个缺盆骨头跟颈部正中间,这有个肩井穴,肩井穴摸都可以摸到。肩井穴正好在肩膀的上方这个地方,肩井不能重击,但可以下针,但不能太深,因为它是肺的上端,下太深会伤到肺造成肺气肿,要特别注意。 找到肩井穴后以,从肩井穴往后,直下三寸,就是曲垣。从曲垣再 旁开两寸,就是秉风。中间差三寸是三焦经经过的地方。 秉风和曲垣都很少用。 原穴是阳经才有,阴经没有原穴。 10、肩外俞与肩中俞 肩外俞是从陶道外开四寸的距离。肩中俞是从大椎开二寸。左边右边都有。 肩中俞,我们扎背针的时候,下针的方向是从身体内侧对身体外侧方向下针,呈八字形。后面膀胱经通通是这样下。 11、天窗、天容与颧髎穴 足阳明胃经进入大迎后下来,进到大筋的内侧这穴道叫人迎,从人 迎这里摸进去,有一个脉,人迎脉在这里。从人迎横开三寸,就是我们的天窗。天窗可以治疗喉咙的问题,那至于书里写的痔瘘,西医 说的痔疮,我们其实是不会扎到这里。 再下来是天容。天容在耳朵的下方。从人的侧面看,耳朵在这边,在耳朵正下方。 一般来说,头部的穴道,我们可以下针,但差不多下五分,下得很浅。下针的时候都要先用指甲切它,从指甲旁边下进去,这样就不会针到动脉血管。像脖子的甲状腺肿 ,脖子里面有肿瘤,硬块,天容通通可以治。 颧髎在眼睛这边,眼睛的后方有个凹谷叫做瞳子髎。瞳子髎就是我们讲的太阳穴。那这瞳子髎下三寸,就是颧髎,知道位置就好了,很少下针。 颧髎偶尔会用到治上牙痛 。 12、听宫穴(耳鸣耳脓中耳炎) 在耳朵前面有一个像山峰的东西,叫耳屏,像个屏风一样嘛。所以叫耳屏。前面有个骨缝,要张口才能找到。先闭口,再嘴张开,就有一个骨缝跑出来。以前面这个骨缝为主,分上中下,上面叫耳门,中间是听宫,下面是听会。 有三条经,三焦经、小肠经、胆经经过我们耳朵里面。耳门听宫听会,都是治疗耳朵化脓 、发炎 、耳鸣 、通通可以下听宫。 一般来说耳朵流脓,黄色的、腥臭味,这些都是实症,用泻的手法。麝香它无孔不入,麝香加一点进去,然后再加矾石,可以保持耳朵干燥。我们还有很多配方可以保持耳朵干燥,只要保持里面干燥的话,里面没有水分了,那发炎就去掉了,炎就好像病毒喜欢待在水里面一样。 |
|
119楼#
发布于:2015-11-29 22:2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许宏俊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9日《针灸大成》第31课心得
十、足太阳膀胱经(续) 2、睛明穴与攒竹穴。 睛明穴下针的时候,要 把眼珠子拨开来,下针在骨和眼球中间。起针时要直进直出。眼睛视力不好、视力模糊、青光眼、白内障,可以在睛明上下针。可针不可灸。第二个穴道攒竹。攒竹穴正在眉头,横的骨缝就是攒竹穴。平时会下攒竹和放血,但是不灸,下针
的时候,就是攒竹透鱼腰,沿皮刺。攒竹穴跟睛明一样,都是近取穴。治我们眼睛的问题。这个放血尤其是角膜炎 、眼红肿 ,当场放血出来,就不痛了,很舒服。用同侧,那两个眼睛都肿,就放两边。 四穴放血:治视力。有四个地方可以放
血,四个穴道,攒竹、眉尾、瞳子髎(太阳穴的)、耳尖(把耳朵一折,最尖的那一点)。那我们放血的手法呢?放血针拿右手,攒竹穴一刺,挤两滴血出来就好,其它也是一样。 3、眉冲穴至玉枕穴。 在曲差和神庭的正中间,就是眉冲。这些穴道,像神庭,上星,眉冲,正好就是
鼻子冲到脑部的地方,很多鼻科病在这里可治。神庭后五分就是上星,上星过来一寸半,就是五处。都是治疗眼科的问题。承光从五处往后面一寸半的距离,承光往后一寸半叫通 天,像有人鼻窦炎,鼻塞,下通天也可以。先下合谷,再来 迎香,再下通天。下通天时像扎百会,用一样的方向,这是通天。 络却在通天后一寸半。络却,像头眩、耳鸣的很多。从络却往后一寸五分是玉枕穴。下针时,一定是在头皮和头骨中间。头部的穴道都有骨缝,一摸
就摸到了。督脉在正中间,督脉外开一寸半,就知道是膀胱经。那再往外是胆经。 4、天柱穴与奇穴:安眠穴。 玉枕、通天、络却用的不多。但天柱用的较多。后脑有两个大筋,大筋跟后脑骨交接的地方叫天柱。天柱是近取穴,后项强痛也可以
下天柱。从天柱外开一寸的地方,在这个骨缝边有一个奇穴,贴在骨边属于经外奇穴,专治失眠,叫安眠。 5、大杼穴(专治骨病)。 大杼穴在陶道穴外开一寸半。大杼穴是骨之会,全身的骨头会在大杼。《难经》、《灵枢》说骨病治此。背后大杼一按,病人大叫一声,表示裂了,没感觉,就是骨头没有裂,检查就结束了。有一种法则叫会郄治疗。郄穴就是消炎,清热,止痛,麻醉穴。现在病人骨头裂开了,伤到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刚刚好是在手阳明大肠经跟手太阴肺经上。如大杼有压痛点,郄穴下针,手阳明大肠经郄穴温溜,手太阴肺经郄穴孔最,下针后都可以止痛,同时骨头也会恢复。我们全身的骨是肾脏在管。全身的骨骼都有个起点,也有终点。从我们的环跳骨,髋关节的地方,这是骨头的起点,到四肢的末梢,是骨头的终点。 所以人在生骨的时候,新骨细胞在这,从这个地方到脚趾头及手指头间,一共要两年。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每两年就有一套全新的骨骼。刚开始有骨病的时候,病人都会有膝盖痛,因为骨头很大,它有痛时,会从膝 盖开始痛,因为你这两个髋骨在这,膝盖在这,所以你骨有问题时,膝盖还不会开始痛,而 是支撑这里的开始痛,绝大多在左膝。 在做会穴治疗,无所谓补泻,引到气就好了。所谓引到气,针下去会酸就好了。膀
胱经下针的方式是这样,用 30 度下针,东垣曰:“五脏气乱,天柱大杼。五脏气乱,不补不泻”。五脏气乱就是一个人从高处跌下来,受了伤害,脉一摸很乱,这时候要把他的五脏给平下来。 我们五脏是这样子,气血不断循环,十二经络上,“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经络是十二个时辰不断的循环。每一时辰的气和血的动向。气和血在 中医观念,认为气走六寸,血才开始走。 那平常灸身柱,又灸大杼,也可以长得高大,骨头也很硬,肋骨也很硬,
身体都会健康强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