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琴歆
侠客
侠客
  • UID20183087
  • 粉丝5
  • 关注6
  • 发帖数136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215楼#
发布于:2016-02-02 22:3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管琴歆申请签到
2016年0202日《黄帝内经》第4课心得
1. 阴阳脉诊寸关尺以关(手掌处高骨)为线,寸在上为阳上焦9分
为阳的极限尺在下为阴下焦,1寸位为阴的极限,主吸。阴太盛阳会溢出,比9分长的叫溢脉;阴虚会下沉,比一寸还长叫复脉。溢脉和复脉都是胃气已无的脉。吸入肝肾(阴)对应尺,呼出心肺(阳)对应寸,脾胃对应关
2. 生气通天论
人和自然是相通的。呼吸的过程:吸气从鼻子入顺着督脉从上往下走,到命门处假想一直线到关元呼气从关元沿着任脉往上走,再从鼻子吐气。
3. 如里寒很盛之时,阳气不能固表;如里太热,肺里的津液不够了,人就会
表现得话多,出现阳明症。因为里面是纯热状态,纯热伤及阳明的大肠和胃。
4. 伤及阳气的原因
1)因于寒 心和小肠的火不够,里寒盛阳气不能固表卫外,神气就会浮动。
 (2)因于暑 如果太热,肺里面的津液不够会出现纯热症,病在阳明经上,就是阳明症。
 (3)因于湿
久坐温病,阳气受到湿伤,伤到头的督阳和肌肉。
 (4)因于气 脉气受伤,人的形就会变臃肿。形受伤了也会伤到气。

有阳气所有五官才能正常运作
5. 湿热与疣当汗流出来应当尽快用干毛巾擦干,不要让汗在皮肤停留太久
与外面的空气里的湿气相遇太久会产生疣(皮肤病)皮肤病,红疹,青春痘都是受湿受寒所致。人阳气很精纯时,能养人之元神生命,柔和时能养全身之筋。开合不好,寒气侵之。
6. 早做运动晚不宜运动。褥疮是因阳气不行阴累积所致。阳气包括卫(指气
脉外)、营(指血,脉里)。摸脉的感觉像摸葱,脉实是葱白处的感觉,脉虚是葱叶处的感觉
 
薛绍展
侠客
侠客
  • UID20187774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53
1216楼#
发布于:2016-02-03 01:4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薛绍展申请签到
2016年2月2日、《黄帝内经》第4课心得:
   脉诊:正常人从手腕突起关节处分,上面是寸脉,下面为尺脉,寸脉九分,为阳,过则为阳盛,不足为阳虚;尺脉为一寸,为阴,如过关脉溢向寸脉离心向掌侧为阴盛,称为溢脉,如尺脉向心延伸距离超过1寸则为阴虚。称为覆脉。无论摸到溢脉还是覆脉,均为胃气已无的脉。
吸入肝肾为阴,吐出心肺为阳。呼吸之间为关脉即脾胃主谷味。受纳腐熟五谷。阴阳脉,浮沉滑涩。
生气通天论第三
人生天地上下阴阳六合之内。人与自然相通。故人要顺应自然。邪气伤人决定人寿夭。吸气沿督脉走至命门到关元。吐气走任脉,形成一个小周天。天阳(氧气)产生热,此即肾阳为先天之本。
阳气如天之太阳,阳从上卫外。
1.因于寒者(心与小肠火衰)里寒太盛则阳气不会走表卫外,此即起居如惊,神气浮动。因于寒;
2.因于暑者(心与小肠火太旺)太热伤津则寒咳。此即起居如惊,神气浮动。体如燔炭,汗出而散。话比较多,病在阳明(胃经与大肠经),属纯热。
3.因于湿者(久居湿地或者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工作),湿盛入体伤到头面部阳气的,病人头重如裹,像有紧箍咒。湿气一除,阳气即回头了。若湿热相兼而不得排除,则伤害大小诸筋,而出现挛缩或弛纵,短缩的造成拘挛肌肉萎缩,弛纵的造成痿弱。
4.因于气者 阳气伤了。病人出现肿胀。气伤分为脉伤(脉道不通先肿胀)与形伤(撞伤先痛后肿)。脉(气伤到),形肿。形伤到(撞到肿)再伤到气。
阳气受到损伤,则目不能视(补肝阳气),耳不能闻(补肾阳气)。人的阳气,在大怒时就会上逆阳气全部往头上冲,血随气升入头而淤积于上,与身体其他部位阻隔不通,使人发生中风昏厥。阳气不足则筋纵而不收。看到形完好但不能控制它说明阳气不足。汗出使人偏枯意为阳气不足肌肉萎缩时易汗出不止。
湿热与疣 阳气之开合
皮肤病多为出汗时遇到外邪。汗出见湿(汗出遇湿)则生疣(痤疿),阳气(卫),阴血(营),摸脉,脉外是气,脉内是血,柔和最好。
胡林波
贫民
贫民
  • UID20177526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92
1217楼#
发布于:2016-02-03 08:1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胡林波申请签到
2016年2月2日《针灸大成》第4课心得

                脉诊看阴阳
难经第二难
        高骨上为关,关上为寸,关下为尺,寸为阳,尺为阴,寸是九分,尺为一寸,此为阴阳之极限。
       太长为过,太少阳不及,太过则阳太盛。
       阴脉太盛时,顶到阳,阳会往外走,超过九分为溢脉。阴太虚时,脉会加长,尺脉超过一寸距离以上,称为覆脉。溢脉往上走,覆脉往下走,都是胃气已绝的脉像。
      人的呼吸,吸入是因为肝肾,是阴,吐出是因为心肺,是阳。寸脉的地方是阳,查心肺都是上焦,尺部指下焦阴的地方,呼和吸中间是脾,主谷味。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时,从脉上可以摸出过与不及,溢或覆。

                  生气通天论第三
       生之本,生于天地阴阳,六合。所以五脏六腑经络跟天气相通,人与自然是相通的,人要顺乎自然,邪气伤人可决定人长寿或短命。
为什么要通天气
        吸气时气顺着督脉往下到命门,命门到关元假想条线,这是吸,吐时,从任脉出去。所以是小腹在振动。天阳进来时在小腹会产生热,所以肾为先天之本,才能生气。
阳气就像太阳,失了阳气人就会折寿,所以天运当以日月光明。
        食物入胃,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因有很多火(来自心脏),心之火能入小肠是因肺在管,食物的水会进入大肠,回到肺。肺为气之所在,肺主皮毛,全身上下的津液来自肺,肺里面的气来自大肠,大肠里的水是来自食物的水。

阳气受损的原因:
1.因于寒
里寒盛是,也就是小肠的火不够,阳气不能走表,因阳不能固表,神气会浮动。
2,因于暑(热)
太热时,津液伤到,肺里面津液不够,热太重,出现多话,这就是阳明经症,津液受伤,是纯热症。病在阳明,因于热,把干燥的食物残渣清掉后,津液就会回来。
3,因于湿
久居湿地等,伤阳后先伤头,会头重如裹,大筋会缩短拘挛,肌肉会萎缩。
4,因于气
会产生肿。脉气(循行速度)受伤后,人会形体改变,变肿。形受伤后伤到气,是先痛后肿,好端端的肿起来是气伤到了,用补阳药让水发散掉。

阳气受损后的主要症状:
        阳气本身行的速度很快,耗损过度,阳气不够时,人阳气会累积在身体,阳气不相接,会使人昏厥。
       所有官窍如耳能听,目能视,口能言,鼻可闻香臭,都是因有阳,阳受伤不行。五官会出现问题,是阳被阻隔掉,能让阳气回复就好。
        生气大怒时,会耗很多元气,阳气往上冲,会昏厥。阳气不够,伤到筋,手会抖等症状出现。
        阳气受损时,汗不断流出来,肌肉会萎缩,流汗时又遇到湿气停留于皮表一段时间后,会产生疣。遇到寒气会产生红疹,疱等。皮肤病通通是流汗时遇到湿气或寒气,所以流汗时一定要擦干。吃太好的食物,脚生疔疮,脓疡。

阳气练的很纯精,就会有神。要早上运动,晚上不要做运动。
阳气该开时不开,该合时不合,就会屈偻。当阳气不守时,邪气传到身体,如果传到脏里,传为善畏,惊骇。
阳气即卫气,摸脉时,脉外是气,脉内是血,好像摸到葱白是实,像摸到葱管是虚。
阴阳是平行的,所以肌肉里产生的痈疽,褥疮等,是因阳气不行,阴气累积,湿气多,引起化脓。
郝文慧
侠客
侠客
  • UID20187371
  • 粉丝1
  • 关注1
  • 发帖数160
1218楼#
发布于:2016-02-03 16:3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郝文慧申请签到
2016年2月3日《黄帝内经》第5课心得
2.5阳气开合——风为百病之始
2.5.1阳气不行
背后俞穴走阳气,前面募穴走阴气,阴阳互相制衡。
如果毛孔闭塞,俞穴的气不能行,即阳气不行,就发为风疟。
风就是动,本来应该不动,现在在动,就是风的症状,如发抖。要使用祛风的药。
2.5.2风为百病之首
(1) 风为病之始:所有的病最初都由外面的风引起,如果一开始就把风治好就不会生后面的病;
(2) 风为病之终:当脏腑病治到有风症(表证)时,代表病要退、痊愈。
如果人保持心情愉悦,阳气就会把人封闭起来,外邪就不会伤害到人体。风邪伤肝;再吃太饱就会生痔疮;过度饮酒肺气上逆而气喘;过度提举重物,伤肾脏。
2.6阳气与脏腑宣泄
腑,主宣泻,为阳;脏,主收藏,为阴。
阴积,阴会累积,因为阳不行。阳是无形的,不会累积。当阳气受阻时必用泻法速治。
宣泄和收藏都是依靠阳气运行,五脏六腑需要宣泄,每天大便都是阳气在运行。阳是一种动能,阳气很正时,浊物全部排掉,好的营养全部收藏。阳气受阻不行时,宣泻不正常,没有动能推动,好的坏的全部累积起来。中医认为24小时是一个周天循环,吃下去的食物应该离开身体,阳气受阻时,食物不能离开,在24h内食物本来是好的东西,待得太久就变成浊物。肿瘤就是因为阳气不行使阴累积所致,所以行阳很重要。
2.7四象
2.7.1一日中阳气的变化
阳气者,白天固守人体之外侧。清晨日出时,阳气由里走表,至正午时阳气盛旺至极, 日落西山时阳气亦衰弱于表而内敛,毛孔闭锁, 固阳于内不使外溢。此阳气之道,因日暮而内敛不出,不在夜间运动筋骨逼阳气与汗出,不与外在之寒露相触,此乃养阳气之正道。如违逆之,阳气必损,以致人之外形必可日见薄弱多病。
2.7.2四象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午时阳最盛,阴开始生,是少阴;从酉时到子时是太阴;子时,阴极,阳开始生;子到卯时,是少阳;卯时到午时,是太阳。
阴阳之间时慢慢转化的,人体随之慢慢变化,完成24h的人体循环。
2.8阴阳失衡

阴阳平衡使筋脉柔和,骨髓坚固强壮,气血流畅无阻,体之内外协调均匀,病终不生害。耳聪目明,即使无志,仍可维持正常之机能。阴阳平衡之重点在不可过饮、过饱、过劳、过于暴露于外在不良之环境中,一切适中,生活规律,心情平静,则阳能固外,阴安于内。一旦两者失和,就如同大自然中有春无秋,有冬无夏之反常现象。阴阳一旦不容而分离,营养无法供入体内人必死。
阴阳协调,阴平阳密,阴气能平和发展于体内,阳气能固守体外,使邪不入侵,百病不生,神釆飞扬。
如果阴阳不平衡,则:
2.8.1阴不胜阳
阴无法及时供养,造成阴不足而阳亢,此时人必生狂乱而血脉加速。
2.8.2阳不胜阴
阳不足无法接收阴之精气而造成阴过盛时五脏会互相争引过盛之阴精,因吸收过量,导致九窍闭塞不通,五脏失调。
脏腑间要协调,阴阳就要相制衡。
2.8.3临床应用
【原则】中医讲究阴阳平衡,当腑发生的问题时,应当联系到相关的脏,使其协调已达到去病的目的。当身体不正常时,先相尽办法让其正常,并保持好的心情。
【案例一】大便不通,晚上1点到3点醒来。
分析:金和木失衡,肝病导致便秘,在通便的同时疏肝。
【案例二】大便不通,晚上3点到5点醒来,
分析:肺病导致便秘,在通便的同时补肺气。
2.9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

2.9.1受风过量
肝相木,是风脏,风吹的时候树木就会受到影响。受风过量而损人之阳,则无法正常吸收营养之精华,肝脏必生病变。
2.9.2过饱
暴饮暴食,造成消化系统过量负荷,经脉输送力量不够,使筋脉弛缓,不消化之食物在体内生变而成下痢或生痔。
2.9.3大量饮酒
大量饮酒,胃必受损而气反逆不降生呕。大量饮酒时呼吸会短促。
2.9.4过度提举重物
人出力抬东西,靠的是肾脏。背上有大杼,腿上有承山、绝骨,承山之所以能够承山就是因为有骨会大杼。所以抬重物是依靠骨头的力量,而非肌肉。抬不动硬要抬,强力运作的时候,就会伤到肾气和腰椎。
脊柱在腰椎处最大,称为高骨。
2.10四季的影响

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痎疟。秋伤于湿,上逆而欬,发为痿厥。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在春季受伤于汗出当风,病邪流连不去,夏季易生汗流不止或下痢。夏日过炎而受暑热所伤,即令尝时不病,秋季来临时因环境改变病机立发造成咳嗽不止,皆因夏日过炎伤津肺津不足,至秋日引发。如于秋季时,久坐卧于湿地,湿入里与脾湿应合阻于中焦,气机不下反逆成咳,肌肉无充足之营养供应受制于湿,造成肌肉萎缩无力。冬季来临时不知不可任意发汗,因不正常之劳汗过量,寒邪趁此进入毛孔,即使当时不病,到了春天必然发生因体内津液不足而造成不见恶寒之热性病也。
【临床应用】春季温病的前提条件是冬伤于寒。小孩子冬天在外面玩,汗出当风,很冷会伤于寒,到了春天就发温病。表面上的热证是由于有里寒,不能使用寒凉的药。如果使用寒凉的药,当时会有效果,但是病情会反复,不会断根,里寒没有去掉,比如发烧。
寒有两种:①从里面发出来的,大部分是因为饮食不节,如喝酒;②从外面受的寒,如冬天冷。
2.11五味之伤

人阴之生,在于饮食营养之酸、苦、甘、辛、咸五味之中,而伤阴也因于此五味之中。中医认为过与不及都不好,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流畅,肌肉毛孔密合。平时饮食要注意五味调和,入药时要味厚。
五脏五味无色:肝心脾肺肾,酸苦甘辛咸,青赤黄白黑。
过酸,肝中津液过盛,脾因而受损;
过咸,肾气过大,会伤到骨骼,气劳(肝肾主吸入)短肌,心脏受到压制;
过甘,心气喘满,肾气受制;肾脏受影响时,黑色营养会向外散,黑而不亮;
过苦,脾脏无法运化营养,肌肉因之衰退,但胃口过盛,造成恶性循环;
过辛,筋脉会失去力量,变为弛缓,精神变差。
案例:东南沿海嗜食酸,都没有胆结石。西部苦寒,喜欢味厚,吃青盐,都没有肾结石。海盐不能预防肾结石。
罗红梅
侠客
侠客
  • UID20181765
  • 粉丝3
  • 关注6
  • 发帖数162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219楼#
发布于:2016-02-03 17:0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罗红梅申请签到2016年2月3日《黄帝内经》第5课心得:

1.风为百病之始
背后俞穴走阳气,前面募穴走阴气,阴阳互相制衡。如果俞穴的气不足,即阳气不足,就产生风,风就是动,风为百病之始。
风为百病之始的理解:1)所有的病最初都是由风引起;2)当病治到有风症时,代表病要痊愈。
如果人保持心情愉悦,阳气就会把人封闭起来,外邪就不会伤害到人体。。
风邪伤肝;再吃太饱就会生痔疮;过度饮酒肺气上逆而气喘;过度提举重物,伤肾脏。
人要健康,必须阴阳协调,才能阴平阳密。
春天受风邪,夏天泄泻;夏天受暑邪,秋天得疟疾;秋天受湿邪,冬天引发咳嗽;冬天受寒邪,春天生温病。

2.腑,宣泻,为阳;脏,收藏,为阴。阳气受阻时,宣泻不正常,就会有累积。阳气行,阴就不会累积。正常人体代谢时间24小时。

3.四象: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午时阳最盛,阴开始生,是少阴;从酉时到子时是太阴;子时,阴极,阳开始生;子到卯时,是少阳;卯时到午时,是太阳。

4.阴不胜阳,就会发狂;阳不胜阴,五脏失调。脏腑间要协调,阴阳要制衡。
由腑发生的问题联系到与其对应的脏也会有问题,是他们的不协调才产生的病症。
【原理】金和木互相制衡,
【病例1】大便不通,晚上1点到3点醒来。
【原因】肝的原因导致便秘,在通便的同时疏肝
【病例2】大便不通,晚上3点到5点醒来,
【原因】肺的原因导致便秘,在通便的同时补肺气

5.五味之伤:
过酸,肝气盛,克脾脏;
过咸,骨质受伤,心气抑郁;
过甜,心烦气喘,肾气受制;
过苦,脾气受伤;
过辛,伤筋伤神。
*五味调和,气血充盈,肌肉丰满,身体健康。
吃青盐不会得肾结石,常食酸不会得胆结石。
管琴歆
侠客
侠客
  • UID20183087
  • 粉丝5
  • 关注6
  • 发帖数136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220楼#
发布于:2016-02-03 17:0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管琴歆申请签到
20160203日《黄帝內经》第5课心得
1.肺藏魄,肝藏魂,心藏神。心(神)管魂和魄。白天看到鬼是魄不守,是肺的问题。俞穴走阳气,募穴走阴气,阴阳互相制衡。如果俞穴的气(阳气)不足产生风疟,风是动的。风为百病之始。
2.人保持心情安宁,腑主宣泻,脏主收藏,泻和藏都是靠阳气行的,阳气充足,浊物可以排掉,好的营养可以收藏起来;一天24小时是一个周天循环,阳气受阻,本来好的营养在身体内呆太久了,也会变成不好的东西,浊物就排不出去,肿瘤、病变就是这样形成的。阳不行,阴累积。阳气蓄积,郁阻不通时,也会致死。

3.人身的阳气,白天主司体表:清晨阳气上升,中午阳气最盛,阳极生阴,阴开始生,进入少阴,太阳偏西时,体表的阳气减弱,进入太阴,子时阴极,阴极生阳,阳开始生,进入少阳,卯时阳气开始活跃,进入太阳。顺着24小时运作阴阳转换,阴不能掌控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所以圣人使阴阳平衡,从而达到筋脉调和,骨髓坚固,血气畅顺。如金(大肠)和木(肝)互相制衡,如果大便不通,晚上一点到三点醒来,则木和金不和;三点到五点醒来,则此便秘和肺有关系。中医是从腑的症状可以看到脏的问题,站在外面可以看到里面。
心情保持好,不要乱发脾气。肝是风脏,风邪伤肝;吃太饱就会生痔疮;过度饮酒肺气上逆而气喘;过度提举重物,伤肾脏。
4.由于雾露风寒之邪的侵犯,就会发生寒热。春天伤于风邪,留而不去,会发生急骤的泄泻。夏天伤于暑邪,到秋天会发生疟疾病。秋天伤于湿邪,邪气上逆,会发生咳嗽,并且可能发展为痿厥病。冬天伤于寒气,到来年的春天,就要发生温病。四时的邪气,交替伤害人的五脏。
5.储藏阴精的五脏会因五味而受伤
过食酸味,会使肝气淫溢而亢盛,从而导致脾气的衰竭;
过食咸味会使骨骼损伤,肌肉短缩,心气抑郁;
过食甜味,会使心气满闷,气逆作喘,颜面发黑,肾气失于平衡;
过食苦味,会使脾气过燥而不濡润,从而使胃气积滞;
过食辛味,会使筋脉败坏,发生弛纵,精神受损。因此谨慎地调和五味,会使骨骼强健,筋脉柔和,气血通畅,腠理致密,这样,骨气就精强有力。所以重视养生之道,并且依照正确的方法加以实行,就会长期保有天赋的生命力。
东南沿海如江浙人喜食酸味,无人得胆结石;西方青海吃青盐,天冷饮食厚味无人得肾结石。
罗飞燕
新手
新手
  • UID20182212
  • 粉丝2
  • 关注4
  • 发帖数97
1221楼#
发布于:2016-02-03 17:4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罗飞燕申请签到

2016年2月3日《黄帝内经》第5课心得

1.肺藏魄,肝藏魂,心藏神。神管魂和魄。魄:白天看到鬼;魄汗讲的就是肺里的汗。膀胱经的俞穴都是阳气走的地方,募穴是阴气走的地方。当阳气不行时,会有风虐。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始。最早病是来自外面。《伤寒》《金匮》认为,所有的病都是来自伤风,来自外在。当我们治疗脏或腑的病时,治到后面出现风症,这也是病开始好的表现。

2.阳气和阴气的定义:身上有很多脏(收藏)和腑(宣泄),宣泄和收藏都需靠阳气。阳气正,浊物排掉,好的营养收藏起来,阳不行时,好坏都会被吸收,身体上会累积很多东西,肿瘤病变来源于此,阳气行就不会有这些问题。中医认为,24小时是一个周天循环。每天正常大便,是阳气在走。阴积是因为阳不行。诊断和治疗都是这个法则。

3.以一天为例,中午阳气盛(阴开始升),阴开始升,日落时,阳气衰,半夜阴气盛(阳开始升)。阳盛-少阴-太阴-阴盛-少阳-太阳-阳盛,形成四相循环。

4.阴不胜阳,是说阴没有办法去控制阳,以夫妻为例:太太管不了先生。阳不胜阴,五脏气争。真正的阴阳平衡,脏腑之间要协调。举例:肝脏(木)和大肠(金),这两个应该是互相制衡,互相合作的,有个病人,大便不通,便秘。中医认为脏为阴,腑为阳,当阳气不通,会有很多原因造成便秘,肝脏在右肋,凌晨3-5点(肺经当令)醒来,木和金不合。当看到腑的问题时,要想到脏,脏腑是相联的,所以可以通过腑来看里面的问题。保养之道:身体稍微不正常时,想尽办法保持正常,心情保持愉快。

5.中医把天气之间的风,肝(木)是风脏;如果吃太饱,经脉输送力量不够,容易生痔疮;如果喝酒喝太多,气逆,呼吸会短促;人出力抬东西靠的是肾脏。骨会大杼,髓会绝骨,承山是因为肩膀上有大杼,抬东西是用骨头的力量,强行去抬东西会伤到肾。

6.阳强要密,不耗阴。阴阳在身上是互相牵制的。阴阳绝离,是很危险的状态。人生于寒热,因为身体暴露在风气之下,外来之病。

7.温病的定义:冬伤于寒。表面的热症是里面有寒。有2钟寒:从里面发出来:比如吃坏东西;从外面受的。冬天不要出大汗。

8.五脏对五色和五味:肝(酸,青)-心(苦,赤)-脾(甘,黄)-肺(辛,白)-肾(咸,黑),饮食上,五味不能太过,过犹不及。过食酸味会伤到脾脏,太咸会伤到骨,影响心脏,吃太甜伤到肾,脸色会呈现黑色。吃太苦,会影响到肺。五味要平均。

在东南沿海一地人,喜欢吃醋,酸(肝),东南沿海这带人不生胆结石;青海地区,天气冷,味厚,吃青盐,这带人不生肾结石。不想得胆结石,多吃酸,不想得肾结石,多吃青盐。
陈丽娟
侠客
侠客
  • UID20187695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7
1222楼#
发布于:2016-02-03 20:1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陈丽娟申请签到
2016年02月03日 《黄帝内经》第5课心得
三、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9. “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
a. 肺藏魄,肝藏魂,心藏神,心在管魄和魂。白天看到鬼就是魄不守。
b. 肺里的汗该流而没有流尽时,就会出现形体变弱,很干燥。背后的俞穴(是阳气所走的地方)就会闭塞,会导致风疟。
10. “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
a. 风为百病之始:也就是病最早是来自外面的伤风,是伤寒金匮的基础。当病从脏腑到表时代表病将好。
b. 当人保持心情清静时,就算节气变化也不能害到你。
11. “故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良医勿为。故阳畜积病死,而阳气当隔,隔者当泻,不亟正治,粗乃败之。”
a. 隔即阻碍的意思。当阳气产生阻隔时,一定要即时将其泻出,否则就会出问题。
b. 腑为宣泄,脏为收藏,泄与藏均是因为阳气在行。当阳气很正时,浊物会被排出,好的营养将会被吸收。当阳气不足时,好的坏的均会累积起来。正常人要在一个循环周天(即24小时)需要完成循环。当食物营养在身体里呆24小时之内为好的,超过24小时将变成对身体不利。这也是生成肿瘤、硬块的原因。所以行阳很重要,行阳不会产生阴积。
12.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a. 阳气随24小时的变化:阳气白天主外,清晨时阳气开始升,正午时阳气最旺,太阳西下时阳气开始衰。当阳最胜时开始生阴,到日簿西山时阳气已经很弱,阴开始盛。到半夜时阴最盛时,开始生阳。到卯时阳开始盛。道家将此演绎成两翼四象。
b. 阴阳的变化是逐渐转变的过程,人体的变化也是如此,在24小时内完成一个循环。
13. “岐伯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阴者,则五藏气争,九窍不通。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a. “阴不胜其阳”指阴很低没有办法来控制阳。“阳不胜其阴”时,阴主五脏,则五脏开始相争。
b. 腑脏之间一定要非常协调的。以大肠和肝的关系为例,肝为阴木,大肠为阳金。当出现便秘时,可能会是很多原因。肝脏位于右肋处,当夜里1:00-3:00时醒来,则此便秘和肝有关。如果是3:00-5:00时醒来,是肺导致的便秘。
c. 保养之道时,当身体稍有不正常时,一定要想办法先使其正常,保持心情好。
14.“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因而大饮,则气逆。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为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a. 肝木象,有风都会动,所以将肝为风脏。当吃太饱时,筋脉输送力量不够就容易生痔疮。当饮很多酒时,会出现短气(呼吸急促)的现象;当使强力抬东西时就会伤到肾气。
b. 高骨指腰椎处的骨头。
c. 阳强到能把阴密住。阴阳在身体里是相互牵制的,缺一不可。当阴受伤时阳将无法守,当阳受伤时阴会耗散掉。阴阳分离会非常危险。
15. “因于露风,乃生寒热。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痎疟;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a. 生寒热病是因为身体暴露在风吹、节气的改变,是外来的。
b.“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是因为冬伤于寒。温病本不存在,都是因为冬天受寒而致,表面的热症是因为里寒所致,吃寒凉的药不合适,当时可解决,还会反复。里寒多是因为饮食不节,还有就是来自外部的寒。
16. “四时之气,更伤五藏。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所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a. 肝主酸,心主苦,脾主甘,肺主辛,肾主咸。
b. 过食酸味,肝的津液会增加太多,会克到土做得到脾脏;过食咸味,会克到火影响到心脏,同时肾主吸入导致呼吸短促;过食甜味,会克到水伤到肾(导致肾的营养色黑色无法进入肾而浮于体表)因而会看到黑色但不亮。
c.食物分为两种,一种是平常吃的食物,味道比较淡;另一种是入药用的,味会很厚重。蔬菜原味微苦。
d. 大陆东南沿海地区嗜食酸,比如江浙菜,入肝,很少有胆结石的问题;西部青海沿岸地区人多食青海盐,厚味,此地区的人没有得肾结石,海盐没有这个效果。
e. 不能过食,比如海南岛的五指山上的果农与海边的渔民交换食物都得盲肠炎,均是过食的原故。
孙钦粉
侠客
侠客
  • UID2018490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6
1223楼#
发布于:2016-02-03 21:50

201623日《黄帝内经》第5课心得:
生气通天大论(二)
肺藏魄,肝藏魂,心藏神。心神管魂和魄。白天看到鬼是魄不守,是肺的问题。背后俞穴走阳气,前面募穴走阴气,阴阳互相连贯制衡。如果俞穴的气(阳气)不足发生风疟,风就是动。处方开祛风的药。风为百病之始。风最早来自外面表症,治病治到倒过来时五脏到表,代表快治愈。腑主宣泻,脏主收藏,泻和藏都是靠阳气行的,阳气很正,浊物可以排掉,好的营养可以收藏起来,这是正常人。人一天24小时是一个循环,阳气受阻时本来好的营养在身体内呆太久了,也会变成不好的东西,浊物就排不出去,肿瘤病变就是这样形成的。阳不行,阴累积。隔则当泻。

以一天为例,白天主司体表:清晨阳气上升,中午阳气最盛,阳极生阴,阴开始生,进入少阴,体表的阳气减弱,进入太阴,子时阴极,阴极生阳,阳开始生,进入少阳,卯时阳气开始盛,进入太阳。如果顺着24小时运作阴阳转换,人体也是慢慢转变。阴不能掌控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如同夫妻关系,阳不胜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所以圣人阴阳平衡,从而达到筋脉调和,骨髓坚固,血气畅顺。

如金大肠和木肝互相制衡合作,互不干扰,大便不通了,所有腑为阳,阳有问题,肝脏晚上一点到三点醒来,则木和金不和,如果三点到五点醒来,则便秘和肺有关系。中医可以从腑的症状可以看到脏的问题,站在外面可以看到里面。保养方法,先使他正常,心情保持好,不要乱发脾气。肝是风脏,风邪伤肝,吃太饱就会生痔疮;如果过度饮酒肺气上逆而气喘;过度强力举重物的时候,靠肾脏,伤肾。不合的时候就像只有春天没有夏天。阴和阳在身体上是相互牵制。

人会生于寒热,由于雾露风寒之邪的侵犯,就会发生寒热。夏天伤于暑邪,到秋天会发生咳疟疾病。秋天伤于湿邪,邪气上逆,会发生咳嗽,并且可能发展为痿厥病。冬天伤到寒气,春天就要发温病。本身没有温病,冬天伤到寒,才会有温病。伤到寒分两种,一是饮食不节,一是外来伤寒。

饮食上不能太过,过与不及,五脏会因五味受伤。
过食酸会伤到脾的衰竭,过食咸味,会使骨骼损伤,引气痨;
过食甜味,会使心气满闷,气逆作喘,面色发黑,肾气失于平衡;
吃东西味道要调和,使骨骼强健,筋脉柔和,气血通畅,腠理致密,骨气就精强有力。
东南沿海喜欢吃酸味,没有发现胆结石,西方青海吃青盐,天气很冷,喜欢厚味,不得肾结石。不想得肾结石吃青盐。
赖惠平
侠客
侠客
  • UID20190150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1
1224楼#
发布于:2016-02-03 22:3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惠州-赖惠平2016年2月3日《黄帝内经》第5课心得:

“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
 肺藏魄,肝藏魂,心藏神,心在管魄和魂。肺里的汗该流而没有流尽时,就会出现形体变弱,很干燥。背后的俞穴(是阳气所走的地方)就会闭塞,会导致风疟。
“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阳气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
风为百病之始:也就是病最早是来自外面的伤风,是伤寒金匮的基础。当病从脏腑到表时代表病将好。当人保持心情清静时,就算节气变化也不能害到你。
“故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良医弗为。故阳畜积病死,而阳气当隔,隔者当泻,不亟正治,粗乃败亡。”
隔即阻碍的意思。当阳气产生阻隔时,一定要即时将其泻出,否则就会出问题。腑为宣泄,脏为收藏,泄与藏均是因为阳气在行。当阳气很正时,浊物会被排出,好的营养将会被吸收。当阳气不足时,好的坏的均会累积起来。正常人要在24小时完成循环。当食物营养在身体里呆24小时之内为好的,超过24小时将变成对身体不利。这也是生成肿瘤、硬块的原因。所以行阳很重要,行阳不会产生阴积。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阳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阳气随24小时的变化:阳气白天主外,清晨时阳气开始升,正午时阳气最旺,太阳西下时阳气开始衰。当阳最胜时开始生阴,到日簿西山时阳气已经很弱,阴开始盛。到半夜时阴最盛时,开始生阳。到卯时阳开始盛。道家将此演绎成两翼四象而生八卦。阴阳的变化是逐渐转变的过程,人体的变化也是如此,在24小时内完成一个循环。
“岐伯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阴者,则五藏气争,九窍不通。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阴不胜其阳”指阴很低没有办法来控制阳。“阳不胜其阴”时,阴主五脏,则五脏开始相争。腑脏之间一定要非常协调的。以大肠和肝的关系为例,肝为阴木,大肠为阳金。当出现便秘时,可能会是很多原因,可以根据内脏流注时间来区别,如有便秘同时夜里1:00-3:00时失眠,则此便秘和肝有关。如果是3:00-5:00时失眠,则是肺导致的便秘。
“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因而大饮,则气逆。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
肝属木,木怕风,所以风邪入侵伤肝。当吃太饱时,筋脉输送力量不够就容易生痔疮。当饮很多酒时,会出现短气(呼吸急促)的现象;当使强力抬东西时就会伤到肾气,腰椎损伤。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阳强到能把阴密住。阴阳在身体里是相互牵制的,缺一不可。当阴受伤时阳将无法守,当阳受伤时阴会耗散掉。阴阳分离会非常危险。
“因于露风,乃生寒热。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痎疟;秋伤于湿,冬逆而咳,发为痿厥;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四时之气,更伤五脏”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是因为冬天受寒到春天表现为温病,表面的热症是因为里寒所致,吃寒凉的药不合适,当时可解决,还会反复。所以冬天不宜出汗。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所喘满,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肝主酸,心主苦,脾主甘,肺主辛,肾主咸。过食酸
灸友刘炳环
侠客
侠客
  • UID20187358
  • 粉丝3
  • 关注1
  • 发帖数154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225楼#
发布于:2016-02-03 23:0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刘炳环申请签到
 2016年02月03号,《黄帝内经》第05课心得
 生气通天论二
 “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
 肺藏魄,肝藏魂,心藏神,神管着魂和魄,白天看到鬼是魄不守,是肺的问题。
 魄汗就是肺里面的汗,该流汗时汗未流尽,就会出现形体变弱,很干燥,俞穴走阳气,募穴走阴气,阴阳互相制衡,如果俞穴的气(阳气)不足产生风疟,风是动,风(来自外面的风)为百病之始,也是病之终。如果开始就把风就治好,后面就不会有其他的病,反过来说,在治脏病或者腑病时,到最后都会出现风病的现象,这就代表病已由里到表,即将去。
 人保持心情安宁,那阳气必和,人的固表能力强盛,即使遇到恶劣的环境,也不会受到伤害。
 腑主宣泻,脏主收藏,泻和藏都是靠阳气行的,阳气充足,浊物可以排掉,好的营养可以收藏起来,阳气不足,则不管好坏都会留下。一天24小时是一个周天循环,阳气受阻,本来好的营养在身体内呆太久了,也会变成不好的东西,浊物就排不出去,肿瘤、病变就是这样形成的,阳不行,阴(实)累积,阳气被阻滞时,也会致死,当阳气受阻时必用泻法速治或许可以解救,晚了就会失治。
 阳气,白天主外,在表,清晨阳气上升,中午阳气最盛,阳极生阴,阴开始生,进入少阴,太阳偏西时,体表的阳气减弱,进入太阴,子时(凌晨)阴极,阴极生阳,阳开始生,进入少阳,卯时,阳气开始活跃,进入太阳(此即道家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顺着24小时运作阴阳转换,阴不能掌控阳,不能平衡时,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所以,圣人使阴阳平衡,从而达到筋脉调和,骨髓坚固,血气畅顺。脏和腑之间一定是相互协调的,如大肠()和肝()互相制衡,病人大便不通,如果晚上一点到三点醒来,则木和金不和;如果晚上三点到五点醒来,则此便秘和肺有关系,中医是从腑的症状可以看到脏的问题,站在外面可以看到里面。
保养之道,当不正常时,首先要想办法把不正常变成正常,心情保持好,不要乱发脾气。
 肝(木,受风则动)是风脏,风邪伤肝;吃太饱且经脉输送能力又不足,就会生痔疮;过度饮酒,会肺气上逆而气喘;过度提举重物(靠肾脏),伤肾脏。
 如果阴阳不和就好比只有春天没有夏天,只有冬天没有夏天。阳强要密,要密住,不会耗阴,不够强就会耗阴,阴耗掉或者阴阳分隔,就很危险了。
 由于雾露风寒之邪的侵犯,就会发生寒热,病因为外来,春天伤于风邪,留而不去,会发生急骤的泄泻;夏天伤于暑邪,到秋天会发生疟疾病;秋天伤于湿邪,邪气上逆,会发生咳嗽,并且可能发展为痿厥病;冬天伤于寒气,到来年的春天,就要发生温病,表面看来是温热症,实际是寒症,尤其是小孩子,如果使用寒性的药,热症当场会去掉,但是一般还会在短时内复发,因为存积于体内的寒没有去掉,所以冬天时尽量不要出汗,
 四时的邪气,交替伤害人的五脏,储藏阴精的五脏会因五味而受伤。
 过食酸味,伤肝(肝为青),会使肝气淫溢而亢盛,从而导致脾气的衰竭(木克土);
 过食咸味,伤肾(肾为黑),肾气过大,会气劳(肝肾主吸入),使骨骼损伤,肌肉短缩,心气抑郁(水克火);
 过食甜味,伤脾(脾为黄),会使心气满闷,气逆作喘,颜面发黑(肾为黑),肾气失于平衡(土克水);
 过食苦味,会使脾气过燥而不濡润,从而使胃气积滞;
 过食辛味,会使筋脉败坏,发生弛纵,精神受损。
 因此谨慎地调和五味,会使骨骼强健,筋脉柔和,气血通畅,腠理致密,这样,骨气就精强有力,所以重视养生之道,并且依照正确的方法加以实行,就会长期保有天赋的生命力。
 东南沿海一带,嗜食酸,如江浙人喜食酸味,无人得胆结石;西方,如青海吃青盐,天冷,饮食味重,无人得肾结石,青盐有此效果,海盐不行,不能预防肾结石。
薛绍展
侠客
侠客
  • UID20187774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53
1226楼#
发布于:2016-02-04 01:2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薛绍展申请签到
2016年2月3日、《黄帝内经》第5课心得:
    肺藏魄,肝藏魂,心藏神,神管魂和魄。
     背后膀胱经有一大票俞穴,俞穴是阳气走的地方,前面的募穴是阴气走的地方,所以俞募治疗可以让阴阳平衡,如俞气不及,阳气不行的时候,风动。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始,也是百病之终。治疗时可以用这个来判别治症思路是否正确。
     我们身体的腑和脏,腑是泻,脏是收藏,这两个都要靠阳气行才能够生养收藏。阳气很正的时候,浊物才能通通排掉,好的菅养会收藏起来。人体24小时是一个循环周期,在这个周期內,如阳不行,人身体的浊物就沒办法排出。身体就开始产生病了。就会产生阴积。
     清晨阳气开始升,日气当中时阳气最旺,太阳开始西下时,阳气开始哀,这时是少阴,到全是阴时就是太阴。过了子时就是少阳,过卯时是太阳,道家说是四象,这是一天的循环。如果阳不盛阴,內脏开始作乱了。
     我们出大力抬东西时是靠肾脏,肾主骨,抬太重了会伤肾气。所以会觉得腰疼。
     我们在饮食上都有酸,苦,甘,辛,咸。不能太过与不及,过食酸,酸入肝,肝太盛,会克土,伤脾,过食盐,会伤心脏,过食甘,念伤肾。五色对应五脏,肝青,心赤,脾黄,肺白,肾黑,这些都是藏在体内的,如果受伤,营养就往外散,我们吃东西味口要调和,不能太过与不及。吃酸可以预防胆结石,吃青盐可预防肾结石。
胡林波
贫民
贫民
  • UID20177526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92
1227楼#
发布于:2016-02-04 07:0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胡林波申请签到
2016年2月3日《黄帝内经》第5课心得

                  生气通天论续
肺藏魄,肝藏魂,心藏神。魂和魄都归神来管,因心为君主之官。
魄汗指肺里的汗,该汗而不流汗时,形弱而气数,会很干燥。
俞穴以闭,膀胱经的俞穴是阳气走的地方,前面的募穴是阴气走的地方,阴阳是相互制衡的,阳气不行时,发为风疟,阳气本身要发散的,毛孔闭塞,阳气不能行。风就是动,人会抖就是风的症状。
风为百病之始,《金匮》《伤寒》认为所有的病都来自风,一开始就把风治好就行,或者把病治到出现风症时,病就到表,说明病就快好了。
人如果保持心静安和时,节气再改变都不能伤到你。
如果病太久,再好的医生都没有办法。
腑是宣泻,脏为收藏,泻和藏都需要阳气。阳气正,浊物排,营养收藏,这是常人。阳气不行时,好坏都收藏。24h是一个周天循环,浊物应该排泄。
肿瘤病变都是阳不行,阴气累积是因阳不行,隔者当泻。
白天主外,清晨开始生,中午阳气最旺,太阳西下时,阳气开始衰。
阳气最旺时,阴开始生,阴稍生一点为少阴,阴盛时为太阴。到半夜时阴到了极限,阳开始一点点生,此为少阳,到卯时以后,阳开始盛,为太阳,这就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像。
人体24h完成一个循环。
阴和阳是平衡的,阴很低时阳会外越,阴不胜阳就是阴没办法控制阳了,阳不制阴,五脏气争,所以圣人沉阴阳。
 肝是木,大肠是金,本身应该互相制衡的,病人便秘,腑有问题,这是阳。阳有问题时,阳气不通。很多原因造成便秘,肝有问题,晚1一3点醒来,这是木和金之间不和。晚3一5点醒来,这是肺与大肠有问题。
阴阳就是说,当你看到一个腑的症状时,腑和脏是相连的,所以可以用腑来看到里面的问题。当逆知道不正常时,想办法让他正常,心情要保持好。
肝是风脏,邪伤肝也。
吃太饱,经脉输送的力量不够,就易生疮疡,大饮会气逆,强力运作时(人出力是肾脏),抬重物是用骨的力量,所以出问题在肾脏。硬要抬,肾气乃伤。
阴阳不和,就好像只有春天没有秋天,有冬天没有夏天一样。
阳气要密,阴气要绝。阴平阳秘,精神乃至。
阴阳互相牵制,缺一不可,阴伤到了,会影响到阳,阳伤到了,阴会耗散掉。如果阴阳隔离,是很危险的状态。
人会生寒热,因于露风,这种病是外来的。
春伤于风,邪气留恋,发为洞泄。春天是风的节气。
夏伤于暑,秋为咳疟,秋天本身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温病本身不存在,一定要冬天伤到寒,才会产生温病,如冬天小孩爱动,汗出当风,冬伤于寒,到春天时发病,就是温病。
痰有两种:一种是从里面发出来的,大部分是由于饮食不洁造成的。
临床上看,看起来表面是温热的病,实际上都是寒症,用寒凉的药不会断根。
所以冬天不要出汗。
饮食上有酸苦甘辛咸,不可太过,过与不及都不好。过食酸味,肝的津液增加,木克土会伤脾。咸味太重,会伤到骨骼,咸味太重,会影响到心脏,心气会抑制。
?吃的太甜,会伤到肾,肾受到会看到黑色,常人色应存在脏内,当肾受到影响,肾储存的营养呆不住了,往外散,肾色就会显现出来。病色是黑如碳,没有光泽。肾功能受损,真正的营养要进去肾脏进不了,反逆出来,就是黑色。
食物有两种,平时饮食要清淡,入药时要味厚。调和五味身体就不会病。
多食酸,不易的胆结石。多食青盐,不易得肾结石。@教官-徐州-杨诚
黄萍
贫民
贫民
  • UID20182741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164
1228楼#
发布于:2016-02-04 07:3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黄萍申请签到
2016年2月3日《黄帝内经》第5课心得
1肺藏魄,肝藏魂,心藏神。神管魂和魄。魄:白天看到鬼;魄汗讲的就是肺里的汗。膀胱经的俞穴都是阳气走的地方,募穴是阴气走的地方。当阳气不行时,会有风虐。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始。最早病是来自外面。《伤寒》《金匮》认为,所有的病都是来自伤风,来自外在。当我们治疗脏或腑的病时,治到后面出现风症,这也是病开始好的表现。
2.阳气和阴气的定义:身上有很多脏(收藏)和腑,宣泄和收藏都需靠阳气。阳气正,浊物排掉,好的营养收藏起来,阳不行时,好坏都会被吸收,身体上会累积很多东西,肿瘤病变来源于此,阳气行就不会有这些问题。中医认为,24小时是一个周天循环。每天正常大便,是阳气在走。阴积是因为阳不行。诊断和治疗都是这个法则。
3.以一天为例,中午阳气盛(阴开始升),阴开始升,日落时,阳气衰,半夜阴气盛(阳开始升)。阳盛-少阴-太阴-阴盛-少阳-太阳-阳盛,形成四相循环。阴不胜阳,是说阴没有办法去控制阳,以夫妻为例:太太管不了先生。阳不胜阴,五脏气争。真正的阴阳平衡,脏腑之间要协调。举例:肝脏(木)和大肠(金),这两个应该是互相制衡,互相合作的,有个病人,大便不通,便秘。中医认为脏为阴,腑为阳,当阳气不通,会有很多原因造成便秘,肝脏在右肋,凌晨3-5点(肺经当令)醒来,木和金不合。当看到腑的问题时,要想到脏,脏腑是相联的,所以可以通过腑来看里面的问题。保养之道:身体稍微不正常时,想尽办法保持正常,心情保持愉快。
4中医把天气之间的风,肝(木)是风脏;如果吃太饱,经脉输送力量不够,容易生痔疮;如果喝酒喝太多,气逆,呼吸会短促;人出力抬东西靠的是肾脏。骨会大杼,髓会绝骨,承山是因为肩膀上有大杼,抬东西是用骨头的力量,强行去抬东西会伤到肾。
5阳强要密,不耗阴。阴阳在身上是互相牵制的。阴阳绝离,是很危险的状态。人生于寒热,因为身体暴露在风气之下,外来之病。
6温病的定义:冬伤于寒。表面的热症是里面有寒。有2钟寒:从里面发出来:比如吃坏东西;从外面受的。冬天不要出大汗。
7五脏对五色和五味:肝(酸,青)-心(苦,赤)-脾(甘,肺(辛,白)
-肾(咸,黑),饮食上,五味不能太过,过犹不及。过食酸味会伤到脾脏,太咸会伤到骨,影响心脏,吃太甜伤到肾,脸色会呈现黑色。吃太苦,会影响到肺。五味要平均。东南沿海一地人,喜欢吃醋,酸,东南沿海这带人不生胆结石;青海地区,天气冷,味厚,吃青盐,这带人不生肾结石。不想得胆结石,多吃酸,不想得肾结石,多吃青盐。
@教官-徐州-杨诚
罗飞燕
新手
新手
  • UID20182212
  • 粉丝2
  • 关注4
  • 发帖数97
1229楼#
发布于:2016-02-04 08:3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罗飞燕申请签到

2016年2月4日《黄帝内经》第6课心得

1.吃东西不要过多,过急,容易得急性盲肠炎。

2.八风:正东(婴儿风),东南(弱风),南(大弱风),西南方(谋风),正西(刚风),西北方(折风),北方(大刚风),东北方(凶风)。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肝气因春季正旺,故必先受,其进入身体的管道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要保护好胸肋。西所生于秋,病在肺,要保护好肩背。北风生于东,病在肾,要保护好腰股。

春气病在头,夏气病在脏,秋气病在肩背,冬气病在四肢。

中医认为,脾主少腹,脾在中央,属土,湿。当受到风寒时,阳不足,湿无法固。

冬天不要过多运动,春天就不会有鼻子的问题,春季保护好颈项,夏天胸肋就不会痛,到了长夏季就不生洞泄里寒,到了秋季不会得疟疾,冬天也不会延伸出麻木痹病,下痢而汗失禁不止。

3.人的精华是身体的根本所在。冬天要收藏精气,春季就不生热病。人身之阴阳,背为阳,腹为阴。这个男女是不同的。男人:胸为阴,背为阳。女人:胸为阳,背为阴。颜色淡的属于阳,颜色深的属于阴。河里的尸体:面朝上为女,背朝上为男。五脏为阴,六腑为阳。

4.冬病在阴,夏病为阳,春病为阴,秋病为阳。人的上焦(心,肺)为阳,肝,脾,肾为阴。这两者之间有个隔,横隔膜是分清浊的地方。隔膜以上为清,以下为浊。

5.节气交换的时候为长夏。冬春病在阴,夏秋病在阳。这是区分阴阳受病的时间。横膈以上为阳(心脏和肺脏),以下为阴(肝,脾,肾),心为阳中之阳,肺为阳中之阴,腹部为阴,阴中之阴是肾,阴中之阳为肝,肝里面有一点阳,阴中之至阴属脾。这是中医阴阳表里的概念,身体内于自然相互呼应的现象。

6.以手掌为例,关以上为阳脉,以下为阴脉,阴阳脉相交接的地方属于长夏。

7.五脏对应四季,其间相互吸引,接受的关系是怎样的呢?东方,肝脏,青色;南方,心脏,赤色;西方,肺脏,白色;北方,肾脏,黑色;中央是脾脏,黄色。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