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5楼#
发布于:2015-11-24 06:2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吴泳茵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3日《黄帝内经》第20课笔记:
肺痹:面色苍白而且脉浮无力,喘患不止,为下实上虚之症状,上气不足,因血无法灌入胸,有忽冷忽热,其病因在大醉之后强力入房而产生的。 肝痹:面色青,脉像琴弦一样劲急,脉象呈长条状(以正常的关为点,上寸为9分下尺为1寸,以1寸9分为基准,若过之为长脉,若短之为短脉)。气血不通,病因在久居寒湿的地方,下焦寒而且湿,病人会腰痛足冷头痛。 厥疝:面黄且脉出现大而中虚空,气血阻滞停聚少腹内,造成寒气停留,也会造成妇科问题(妇人腹寒不易受孕),会四肢沉重倦怠,其病因在于大汗后当风, 风邪入肌肉所致。 肾痹:面黑且脉盛大,按之脉上跳有力粗大,因气血停滞于小腹与会阴,其病因是冷水沐浴后立刻卧床睡觉至而致。 五种颜色是五种营养来分别养五脏。有光泽的脸色才是健康的色。重病一定要先看有没有胃气,有胃气便还有生机。不管脸色变黄,变红,变黑,变青,变白,不管眼袋反映的是哪个色,只要脸色黄,色黄胃气犹存必还能存之,反之其它色都反映了就没黄色,胃气已绝,命也不长也。 五藏别论篇第十 奇恒之府:人体的脑、髓、骨、脉、胆、女人子宫这六项是地气之生养面产生的,隐藏于阴中,其收藏营养生化而不宣泄,又名奇恒之府。 傅化之府:人身之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这五项是天之阳气所生,是排泄运输为主,不主收藏,又名傅化之府。 五脏:因其能收藏营养之精华,因其功能为藏而不泄,不使精华流出体外,但在不断的让人体消耗和供应,代谢交替下去,正常是满而不实。 六腑:其能一边消化吸收食物,一边把残渣排出体外,正常是实而永不满。 寸口之脉主五脏之气,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藏气。寸口位为手太阴肺气,肺部是胃肠吸收营养交给五脏所需必经的地方,所以五脏气在寸口。 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子必有病也。治病时先问一下大小便如何,适度谨慎的查脉,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以顺应病人的心意来行医,信医者可增加疗效,若抗拒的也不必强人所难。 在这个情况下,男女的阴阳是相反的,同样是给撞了,头肿了,女人这是危及生命的,男人还不算大问题。同样是脚肿了,女人这不算大问题,而男人这个却危及生命。 |
|
1246楼#
发布于:2015-11-24 06:31
中医经典魔鬼魔鬼特训1班秦战强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23日第20课 1、脸稍微有一点带亮泽的颜色为正常,颜色发暗,代表内脏有问题,人吃得食物进入内脏,五个颜色为五中营养,进入内脏,很强也为病色,脸上有颜色是因为内脏有问题无法收纳营养,面色发青,脉长而左右弹,左右弹代表有积气在胸下也就是胃,会有腰痛,脚冰冷。头痛的症状,气色发黄,脉大而虚,脉摸上去没有力量,黄色代表脾胃是少腹,说明肚子里有东西堵住,有寒气,少腹正常的应该是热,有寒气会痛,女孩子有这种问题也就是腹冷,女孩腹冷除了腹痛还会造成不孕,最忌汗当风,脸色是暗色摸到脉时坚而大,有积气在少腹中,肾脉是长脉,是沉脉为正常,肾有问题脉会浮上来,肾痹的愿因是洗完冷水澡就去睡觉造成的,脸上的气色是胃在管,当脸上有一点黄色,眼袋周围是青色的黑色的,白色的脸色是黄色的是胃气还在,其他怎么变人也不死,因为有胃气,胃气足病人就不会死,病在表,在阳,在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感冒发烧时恢复胃气是在白天太阳当旺的时候,治内科时一般胃气恢复是在半夜,两点多,如果胃气没了,脸色发青是肝出了问题,面色发红是心脏的问题,脸色发青眼睛周围是黑的脸是黑的眼周围是白色的,脸是红的眼周围是青的都是死,病重时只要有胃气就能治好,食物消化以后五脏的浊气,也会累计在肠胃,由肠胃来排,肺和大肠相表里大肠主表,肺主里有东西时,在治疗时会进入大肠,治疗肝脏的问题时,肝是木大肠是金肝的代谢物除了,进入胆,以外,肝还有个血管和大肠相连,全身上下只有这一个血管没有瓣膜,金克木一下会把肝脏的血压倒大肠,大肠可以排便,肝的浊物,可以利用大肠排出来,所以治肝一定会治大肠,不治大肠肝的浊物不会代谢排出来,就会进入心脏,正常的肝是清,肝脏要保证给心脏供干净的血,如果肝脏输送大量浊血,心脏就会有问题,脏是精气满不能使,所有的腑可以实但是不能满,随时要宣泄掉,新的东西取代旧的东西,手上的脉在肺经的地方,是金经,脾胃是土,土生金,金气在肺上时,表现在肺的是气脉,肺的气脉,由脾土胃气化生而来,所以他可以代表五脏的气脉所在,用手的脉可以诊断五脏的气脉的兴衰,气讲阳味讲阴,五味就是酸苦甘辛咸,五味入口,藏在味来养五脏,五脏的脏气从这里来,五脏六腑的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天的五气入鼻子,春夏秋冬长夏藏于心肺中间,心肺有病而鼻之不利,肺管鼻子,鼻子有病在肺上治疗 |
|
1247楼#
发布于:2015-11-24 08:4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冯慧申请签到,2015年11.23第20课
1.赤脉之至也,喘而坚,积气在中,时害于食。外疾思虑而心虚,故邪从之。心痹。饮食太过有两种,一种是吃东西的时候吃太多了,但是很开心,另外一种,是吃东西的时候没有专心在吃。 2.五色在外面只是看到一点光泽这是正常。当你内脏出现问题得时候,也是病的很强烈的时候,就是所谓的病色。 3.青脉之至,长而左右弹。正常脉的长度是一寸九分。左右弹代表有积气在心下。支怯名曰肝痹。得之寒湿,与疝同法。心下就是胃。女孩子如果腹冷的话除了肠,肚子疼以外,腹部太寒的话,不会怀孕的。可以灸关元中极。 4.脸上基本上是黄色的。病在表,在阳,在浮。都是在中午得时候,正中午的时候回来。这时候胃气恢复代表肚子饿了。一般内科病得时候,病人在半夜两点多胃气才会回来胃气回来把脏病,内脏功能回来了。 5.病色和灾色,同样是气色,但是呢,如果大小便通常吃喝拉撒睡都很正常的话,如果找不出毛病,那就是灾色。 6.所以我们在治病的时候诊断得时候再重的病先去查胃气,有胃气一定生没有问题。没有胃气一定死。 7.脑,髓,骨,脉,胆,女子胞,为奇恒之府。藏而不泻。女人脚肿可以,头肿不行。男人是头肿可以脚肿不好@深圳-娄北京 |
|
1248楼#
发布于:2015-11-24 09:0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郑永丽报道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郑永丽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23日《黄帝内经》第20课学习心得: 五色在外面只是看到一点光泽,当内脏出问题时,颜色变的很强烈时就是病色。例如:一点点红可以,太红了就是心脏问题。太白了,枯骨一样,盐白一样是肺的问题,白要透要有亮光。像碳黑就是病色,是肾的问题 ,黑漆一样要带亮色。青,看到脸是蓝青的没有亮色是病色是肝的问题。看到暗黄,枯黄是脾脏的颜色,病色,鲜黄很亮的是常色。 肺主萧降,肺里的营养进入肾脏(金生水)如果不能萧降,就会停在上焦里面形成气喘,上虚下实。 病人面色苍白,脉浮又无力,喘患不止而虚弱,此为下实上虚之症,上气不足,病人易惊,此名叫肺痺,因血无法灌入胸中产生的,有忽冷忽热之状,病因是大醉后强行入房而产生的。 病人面黄,脉大而中空必气少腹寒,病名为厥疝,,女人的话会造成妇科问题,腹部太寒了不会受孕,得此病者必四肢沉重倦怠,乃肇因大污后当风,风邪入肌肉所致。 病人面色黑且脉按上去有力又粗大,此必气血停滞于小腹与会阴之所,是肾痺,因冷水沐浴后立刻睡觉造成的。 病人面色青,脉如琴这弦一样劲急,像长条状且重按时左右弹出不止,此乃气血不通积滞于臀部及胸肋位,病名肝痺,此因久居寒湿之地,此与疝病同类,病人必腰痛足冷头痛。 太阳主开,中医最禁忌是汗出当风,一流汗的时候开了是太阳开了,当流汗时有风邪进入(少阳在管主合),刚开始是在经络上,慢慢会进入肾脏。 面色黄眼目发青、发赤红、白色、发黑只要胃气在都不会死。中医治症时下处方如果病在表就是阳在病人胃气回来的时候一般在中午,中午就会有饥饿感,在治脏病的时候病会在半夜2点多钟胃气回来,如果胃气没回来说明处当有问题。 面青眼袋赤,整个脸是青色的肝出问题了。面赤红眼袋白脸是赤色的心脏出问题了。面青色眼袋白,面色赤眼周围呈青色这些情况胃气已绝,是必死之症。灾色,脸是青色的,吃喝拉撒都很正常,灾色一般应节气来说,灾色出现一般2周左右会出意外。 再重的病也要去看胃气又没有,胃气有则生,胃气没有则死。 五藏别论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是正常,奇恒之府主阴,如果藏而泻或不藏就是有问题(胞子有脑瘤或积液就会不藏)。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皆渲泻而不收藏,名日传化之府主阳。肠胃里不单单是食物残渣在里面,食物链里脏腑里的浊气也会通过肠胃排掉。 肝是清,肝要保证提供给心脏有品质的血,好的血,如果提供混浊的血就会出问题。 魄门就是肛门宣泄的管道,把所有累积的浊物排泻掉。藏是精气所在,满而不能实,精完美无缺的东西纯营养不需要过滤,藏在里面不会坏了。如果说有浊物在里面就会造成实,摸脉如果是满的脉像水管一样很饱满,如果像水管冰冻一样硬棒棒的就是实。藏可以满不可以实,因为是藏精气的所在。腑浊物的所在,可以实但不能满,随时要宣泄掉旧的东西足进新陈代谢。因比之故,一旦饮水食物自口中入,首先是胃中充实而肠中空虚,食物经胃磨碎后进入小肠,则呈现出肠中满而胃中空虚状依此规律,故说实而不满是腑,满而不实是藏。 为什么我们手上的脉气口可以渗透五脏,手上的脉在手太阴肺经地方,金经,胃脾土,土生金,所以胃经气在脉上就会表现在肺的气脉上,因为这个肺的气脉是由脾土胃气化生而来的,所以可代表五脏的脏气所在。 气是阳,味是阴,五味为酸,苦,甘,辛,咸,五为入口后藏在胃来养五脏,天气的春夏秋冬也藏于肺中间,肺管胃,所以治病时要查其大小便,再看脉,并细细观察病人的情志所在。 |
|
1250楼#
发布于:2015-11-24 16:03
中医经典特训1班郑其赛报到
中医经典特训1班郑其赛报到 2015.11.24黄帝内经21课学习心得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黄帝问道:医生医疗疾病,同病而采取各种不同的治疗方法,但结果都能痊愈,这是什麽道理?岐伯回答说:这是因为地理条件不同,而治法各有所宜的缘故。 例如东方的天地始生之气,气候温和,是盛产鱼和盐的地方。由于地处海滨而接近于水,所以该地方的人们多吃鱼类而喜欢咸味,他们安居在这个地方,以鱼盐为美食。但由于多吃鱼类,鱼性属火会使人热积于中,过多的吃盐,因为咸能走血,又会耗伤血液,所以该地的人们,大都皮肤色黑,肌理松疏,该地多发痈疡之类的疾病。对其治疗,大都宜用砭石刺法。因此,砭石的治病方法,也是从东方传来的。 西方地区,是多山旷野,盛产金玉,遍地沙石,这里的自然环境,象秋令之气,有一种收敛引急的现象。该地的人们,依山陵而住,其地多风,水土的性质又属刚强,而他们的生活,不堪考究衣服,穿毛巾,睡草席,但饮食都是鲜美酥酪骨肉之类,因此体肥,外邪不容易侵犯他们的形体,他们发病,大都属于内伤类疾病。对其治疗,宜用药物。所以药物疗法,是从西方传来的。 北方地区,自然气候如同冬天的闭藏气象,地形较高。人们依山陵而居住,经常处在风寒冰冽的环境中。该地的人们,喜好游牧生活,四野临时住宿,吃的是牛羊乳汁,因此内脏受寒,易生胀满的疾病。对其治疗,宜用艾火炙灼。所以艾火炙灼的治疗方法,是从北方传来的。 南方地区,象自然界万物长养的气候,阳气最盛的地方,地势低下,水土薄弱,因此雾露经常聚集。该地的人们,喜欢吃酸类和腐熟发酵的食品,其皮肤腠理致密而带红色,易发生筋脉拘急、麻木不仁等疾病。对其治疗,宜用微针针刺。所以九针的治病方法,是从南方传来的。 中央之地,地形平坦而多潮湿,物产丰富,所以人们的食物种类很多获取容易,生活比较安逸少操劳,这里发生的疾病,多是痿弱、厥逆、寒热等病,这些病的治疗,宜用导引按跷的方法。所以导引按跷的治法,是从中央地区推广出去的。 从以上情况来看,一个高明的医生,是能够将这许多治病方法综合起来,根据具体情况,随机应变,灵活运用,使患者得到适宜治疗。所以治法尽管各有不同,而结果是疾病都能痊愈。这是由于医生能够了解病情,并掌握了治疗原则大法(因时因地人而有针对性)的缘故。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黄帝问道:我听说古时治病,只要对病人移易精神和改变气的运行,用一种“祝由”的方法,病就可以好了。现在医病,要用药物治其内,针石治其外,疾病还是有好、有不好,这是什麽缘故呢?岐伯回答说:古时候的人们,生活简单,巢穴居处,在禽兽之间追逐生存,寒冷到了,多活动生热以除寒冷;暑热来了,就到阴凉的地方避免暑气,在内没有眷恋羡慕的情志牵挂,在外没有奔走求官的劳累形役,他们处在一个安静淡薄、不谋势利、精神内守的意境里,邪气是不可能深入侵犯的。所以既不须要药物治其内,也不须要针石治其外。即使有疾病的发生,亦只要对病人移易精神和改变气的运行(精神安慰之术),用一种祝由的方法,病就可以好了。现代人内心常为忧患所牵累,外则为劳苦所形役,又不能顺从四时气候的变化,常常遭受到“虚邪贼风”的侵袭,正气先馁,外邪乘虚而客袭之,内犯五脏骨髓,外伤孔窍肌肤,这样轻病必重,重病必死,此时单独用祝由的方法就不能医好疾病了。 黄帝道:很好!我想要临诊病人,能够察其死生,决断疑惑,掌握要领,如同日月之光一样的心中明了,这种诊法可以讲给我听吗?岐伯曰:在诊法上,色和脉的诊察方法,是上帝所珍重,先师所传授的。上古有位名医叫僦货季,他研究色和脉的道理,通达神明,能够联系到金木水火土以及四时、八风、六合,从正常的规律和异常的变化,来综合分析,观察它的变化奥妙,从而知道其中的要领。 肝青弦 心赤洪 脾黄缓 肺白浮 肾黑沉 春天面带青色为常色脉弦为正脉 如果面色惨白则为贼邪。 我们如果要能懂得这些要领,就只有研究色脉。气色是象太阳而有阴晴,脉息是象月亮而有盈亏,从色脉中得其要领,正是诊病的重要关键。而气色的变化,与四时的脉象是相应的,这是上古帝王所十分珍重的,若能明白原理,心领神会,便可运用无穷。所以他能从这些观察中间,掌握情况,知道去回避死亡而达到生命的安全。要能够做到这样就可以长寿,而人们亦将称奉你为“圣王”了。 中古时代的医生治病,多在疾病一发生就能及时治疗,先用汤液十天,以祛除“八风”、“五痹”的病邪。如果十天不愈,再用草药根茎果实之汤剂外洗内服综合治疗。医生还能掌握病情,处理得当,所以邪气就被征服,疾病也就痊愈。 至于今世的医生治病,就不是这样了,治病不能根据春夏秋冬四时的变化,不知道日月阴阳色脉的关系,不去细察病人生活环境作息起居之状况,也不能够辨别病情的顺逆,等到疾病已经形成了,才想用微针治其外,汤液治其内。医术浅薄、工作粗枝大叶的医生,还认为可以任意使用攻法,不知病已形成,非攻可愈,以至原来的疾病没有痊愈,又因为治疗的错误,产生了新的疾病。 黄帝道:我愿听听有关临证方面的重要道理。岐伯说:诊治疾病极重要的关键在于不要搞错色脉,能够运用色脉而没有丝毫疑惑,这是临证诊治的最关键原则。假使色脉的诊法掌握,则对病情的顺逆无从理解,而处理亦将有倒行逆施的危险。医生的认识与病情不能取得一致,这样去治病,会损害病人的精神,若用以治国,是要使国家灭亡的!因此今世的医生,赶紧丢掉过时的简陋知识,对崭新的色脉学问要钻研,努力进取,是可以达到上古真人的地步的。黄帝道:我已听到你讲的这些重要道理,你说的主要精神是不离色脉,这是我已知道的。岐伯说:诊治疾病的关键因素精于至简只有一个。看病人有无神气。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关好门窗,与病人取得信任,耐心细致的询问病情,务使病人毫无顾虑,尽情倾诉,从而得知其中的真情,并观察病人的神色。有神气的,预后良好;没有神气的,预后不良。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黄帝问道:用五谷来做成医病疗疾之汤液及醪醴,应该怎样做呢?岐伯回答说:必须要用糯稻米作原料,以稻杆作燃料,因为稻米之气完备,稻杆又很坚劲。黄帝问道:何以见得?岐伯说:稻禀天地之和气(稻谷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完全合于天地四时之顺序,其身首向阳,根在水中,是水火调和之物,本身又具五味中之甘味,营养丰富),生长于高下适宜的地方,所以得气最完整;收割在秋时,故其杆坚实。以天地万物之象观人也,东方人吃水稻体毛短,西方人吃小麦体毛长。 (湖北-郑其赛) |
|
1251楼#
发布于:2015-11-24 16:48
中医经典特训11班张兴平报到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张兴平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24日《黄帝内经》第二十一课学习心得: 医生治病,同样的病有各种不同的治法,都可以制好。因为地域不一样。
东方: 天地出生的地方,是鱼盐之地,海边,靠水,喜欢吃鱼,吃咸味。鱼者,使人热中,热中的定义是: 阴不足,阳有余。如果吃鱼多,就是阴不足,阳有余。假如有人阴太盛,阳不足,就可以多吃鱼,因为鱼的性就是吃了全热。但吃盐不能太过。海边的人皮肤比较黑,得的病就都是化脓,痈阳的病。因为热中,湿热比较重,这些病我们可以用针灸来治疗,所以针食就是从东方来的。 西方: 是沙石的地方,是金玉之城,这里风雨比较多,水土很刚强,这里的人们都穿皮毛的衣服,都是吃肉类,很丰盛的食物。因为气候的关系,所以,当地人表都非常的強,生病都从内发,內发的病要治以毒药,所以毒药者都从西方来。 我们治发表的药都不用毒药,治疗内病才用毒药。用毒药的技巧,剂量者很重要,中医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剂量,还有时机的问题。我们用毒药就是一剂药。要恰到好处,才能把浊排掉,病人就会恢复很快。 北方: 是住在高山上面,风寒冰列,非常地冷,人们多吃乳制品。脏也比较寒,所以生寒症,我们多用灸法。 南方: 是天地所长阳,南方是长的所在,阳之所盛之处,人们比较喜欢吃酸,和一些食物发酵过的东西。住在南方的人们,皮肤都比较细腻,因为太阳比较多,一般这里的人都容易发生痉挛,麻痹的病,这时可用围针。所以九针也是从南方过来的时候。在热的地方针灸用的很多。 中央: 在中央是土,因土生万物,什么东西都长,取的食物太容易了,这里的人劳动不多,病比较多是寒热,因为运动不多,多用导引。多炼工夫,做运动。 所以,真正好的医生是着情行治病的,如果诊所开在北方,多用灸。要因地方的不一样,医生使用的方法也不一样。这样治病就会好。做为医生,要因时,因地而治宜。 黄帝问: 古时,法师念念咒语就能把病治好,现在的病,毒药治其内,针治其外,有的能治好,有的还治不好。为什么上古的人跟现代的人还不一样呢?岐伯说: 因为古人以前都住在禽兽之间,森林之间。天气冷了都靠运动来取暖,夏天太热就在树阴下面。心里沒有什么野心,什么贪恋,人非常的淡薄名利,心里没有忧思悲恐,所以邪不能进入体内,只要身体上有一点点病,只要精神上有一点点安慰,病就好了。 而现代人就不一样了,有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压力,沒办法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来保养自己,这时身体的为量就不够了。 我们要如何做个好医生?一定要学会分辨色脉,"色”讲的是望诊,"脉"是脉诊,再配合金,木,水,火,土五行,五运,四时,八风,六合的春夏秋冬,还有东,南,西,北等都要按照常的道理来看,我们了解什么是正常,就知道什么是不正常了。做为一个医生,都不了解常人,当你把病治好了,都不知道病是怎么好的。"色脉",‘色以应日,脉以应月"。在讲色脉的时候,肝(青弦),心(赤,洪),脾(黄,缓)肺(白,浮),肾(黑,沉),只要纪住这些就行了。 中医在治病的时候,一定是很确定的,不会随便去攻它的,要把病人的问诊,望,闻,问,切很清楚。我们才下手的,现在治疗不以四季生长收藏的季节来治病,不管阴阳的嬴亏,不查病人的生活起居状况的,大都是西医。 我们在治病的时候,决对不要以为病人给你说了很多病情而忘了"色脉",一定要看他的色,脉。所以,我们要把不正确的医学删掉,要留下好的。 就是要看病人的“神",在望诊的时候,一眼望去,看病人有沒有袖,如果有神,过个病就好治,无神,就不好治。在看病的时候要保护好病人的隐私,医生要跟病人单独在一个房间看病,才能看好病。要得神。要真正知道病情的发展,要让病人一五一十地把病告诉你,你才能够帮他治病。 我们以粳米(即糯米),酿酒最好,用于烧火稻梗最好糯米的味道最完整,因为这个米得到天地之合,高下之时宁,故能制完,非常的完整,因为稻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完全按照季节走的,所以非常完整。 ‘ |
|
1252楼#
发布于:2015-11-24 16:5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韩辉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4日《黄帝内经》第21课学习心得:
第十二篇 异法方宜论 1、同样的病用不同的方法都可以治好。因为地方地域不同。 a、东方是日出之地,是天地阴阳始生之地,近海边,为鱼盐生产之地。居民喜欢吃鱼,且喜咸味,鱼类食物能使人焦气热,咸味能使血变粘稠,因而人民过食鱼类与咸味,会造成皮肤纹理粗糙,易得痈疡之类的病症,用针灸效果好。针灸的技术来自东方。 b、西方出产金属和玉器,砂石居多,是日落之地,也是天阳地阴收隐之所人民居住在山陵之上,多吹风,土质水分少而坚硬,人民不穿细丝绸做的衣服,穿皮毛之衣坐地上。人民喜食肉类与舒酪等物,造成脂肪层较厚,所以邪气自外入侵身体内的病较少,体内发生的病较多,此时治病之药宜用较强烈且带有毒性的汤药。强烈的毒药皆自西域传来。 中医的毒药和西医的毒药不一样。内脏的病用毒药好,但中医的毒药要掌握好剂量和时机。西医的毒药非常毒,破坏力很大,下去控制不了。 c、北方,是天寒地冻之所,天阳地阴所闭藏的地方。地势较高,处处山陵,因日光较少,天寒地冻,人民乐于居住帐篷中,处野地上,而以奶油脂类食物较多,人们常因寒气深入体内,面呈胀满之病,此时治病以艾灸热熏方有效。艾灸热敷自北方传来。 寒证用灸很好,热证针好。 d、南方地域是天阳高广,万物茂盛之地,该地区处于水分多,且地势低洼之处,土质柔软且湿润,常年多雾及露水,人民食酸味及发酵后之食物较多,所以居民大多出现皮肤纹理细密,皮呈红色之日晒现象,因此易多发痉挛麻痹的病症,较适合细针治疗。世传九针之术来自南方。 南方人喜吃酸。 e、位居中央地区的人民,因地势平坦,湿气适中,物产丰富,是天地交气最和之地,故物产也而复杂,人民居此因食物较杂,劳动较少,所以多出现肌肉萎缩、往来寒热之病症,宜用呼吸导引四肢等功夫方法。导引术及按蹻功夫自此生。练功夫,运动之类。 得此因,混合各地之方法用以治疗,视病人状况各取所宜,所以有治疗方法不同而病却痊愈的现象。因此看病时,要了解病人的生活状况,饮食起居,再采用合适的方法。因时因地制宜! 第十三篇 移精变气论 1、古人,住在禽兽之间,运动避寒,居阴暗避暑。情志没有贪恋、思虑过劳之状,淡泊名利,泻不会深入。如果内服强烈汤药,外施用针治,实多余少。祭祀祈福让病人安定,病邪就能退出。 2、现在的人住在钢筋水泥之间,需要上班挣钱,照顾小孩,患得患失,功名利禄,生活压力大,不能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养身,因此人一旦生病,病邪至,必无抵御之力,随时病邪都能入侵身体,深入时可至五脏和骨髓之中,外部则入居疏散肌肉之间。因此一得小病也很严重,大病一至必死无灸。所以祭祀祈福是不够的。 3、知晓面上的气色和脉状是最合乎自然的诊断方法。色与脉的规律配合自然且能明确的诊查,把木、火、土、金、水五行与四季春、夏、秋、冬,及八方吹来的风,和上、下、左、右、前、后方的六合,用于色脉的诊断中,再知其正常的规律,就能仔细观察出其间变化之奥妙,观色与脉是择其重点。 人的气色对应于日属阳,脉之变化对应于月属阴。气色于面之变化配合于四季寒暑之脉形,是天地至尊之法, 肝心脾肺肾,青赤黄白黑,弦洪缓浮沉。金克木,春天本应是青色的,但是惨白的,则不符。心脏本应是洪脉,但是缓脉,则不符,是脾影响肝脏。 3、中古时期, 是等发病以后再下手,吃十天的汤药可治风邪入皮肤肌肉麻痹之病。如十日汤药不能治,就药之根茎果实炖成汤药内服,发挥药力作用,使病邪受制而痊愈。若吃不进汤药,就把药放鼻子旁边让病人闻药味。 但现在人的病则不能这样治,因其病不依四季生长收藏的定律,不知日月之盈亏,不去观察病人的生活起居,使病情一再延误,用针灸或药会造成后果更严重。一定要先望闻问切,把病情诊断清楚再下手。医治病人一定要观察面色和脉象,并依此法则,不能为病情所困惑。 4、眼睛无神是病或愚笨,如色有灾色和病色。诊断病情,不要有旁人。问诊时不要一味地听信病人,抓住重点,自己分析。 第十四篇 汤液醪醴论 要制造所说的汤液和酒,最适合的是粳米(糯米),取火燃烧的材料直接用稻草。因为糯米的毂味最完整,而稻梗是很竖硬的,适合燃烧来用。稻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完全按照季节走。其身首向阳,根在水中,是水火调和之物,本身又具有五味中之甘味,营养丰富,于秋季收割,梗于冬季时受寒霜浸结,所以是至坚之物。 |
|
1253楼#
发布于:2015-11-24 17:14
@深圳-娄北京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冯慧申请签到,2015.11.24黄帝内经21集学习心得
1.东方人食鱼而嗜咸,鱼使人热中,阴部足,阳有余。咸能胜血,。得病多痛疡。发脓发炎。 2.西方人邪不能伤其形体多病生于内。治宜毒药。我们治发表的病都不用毒药,但是治内病一定要用毒药。计量和时机非常重要。 3.北方人,脏寒而生满病,宜灸。南方人,易发生痉挛和麻痹的病。中央者,劳动不多治宜导引。 4.当医生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知道什么是常人,所以色脉特别重要,金克木可以简单理解为摸肝的脉时,居然摸到了肺脉。春天脸色应该发青,但是竟然是惨白。 5.心脏是洪脉,但是你居然摸到了弦脉说明母子的问题。还有脾的问题。 6.汤剂有内服和外洗两种。 7.中医在治病得时候一定是很确定,不会说随便去攻它。 8.粳米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糯米,酿酒最好。因为他是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按照季节走的。 |
|
1254楼#
发布于:2015-11-24 17:1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刘艳娟申请签到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刘艳娟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4日21:怕针灸的,不可以说中医有多好,病人不允许你治的,不要治了。
异法方宜论:医生治同样的病有各种不同的方法都能治好。因为地域不一样。 东方的人居住在海滨,以鱼盐为美食,一般为痈疡的疾病,用针灸就可以了。 西方的人依山陵而居,多风,水土刚强,穿着的是皮毛的衣服,吃的是肉类的食物,邪不能伤其身体,所以病生于内,内发的病要用毒药,所以毒药从西方来。 北方的人经常处在风寒冰冽的环境中,吃是的乳酪制品,脏会比较寒,用艾火灸。 南方是长的所在,喜欢吃酸和发酵过的食物,皮肤比较细腻,容易发生痉挛和麻痹的病,所以用九针治疗。 中央的人住在平坦而潮湿的地方,人们的食物种类比较多,取得食物很容易,劳动不多,练功夫运动为主,所以用导引按蹻来治疗。 所以医生要因时因地制宜治病。 移精变气论:上古之人和现在人不一样:上古人有法师就可以治好病,而现在的人用药物治其内,针石治其外,疾病还有好,有不好;上古人住在禽兽之间,没有暖气,生活简单,处在一个安静淡泊、不谋功利,没有贪念的意境里,邪气不能进入身体内。现在的因为工作呀、劳力呀、又担扰,要出去赚钱,没办法按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来保养自己,这样祝由的力量就不够了。 当个好医生,一定要会分辨色脉,(色:望诊;脉:脉诊。)要配合五行的木火土金水,四时八风六合。颜色的变化来对应四时的脉,肝心脾肺肾对应的脉是弦宏缓浮沉。看到克脉时,金克木,是贼邪,,肝的脉居然摸到肺的脉,春天的时候应该看到青色的,结果看到的是苍白的,跟四季的节气不符。中古的治病发病时才开始下手,给他十天的汤药祛八风五脾之病,如果十天不好,可以用草类根茎类果实类。(汤剂:用于皮肤病;汤药不能入口,从皮肤手孔透进去;内服)。近代治病不按节气来治病,不管阴阳。 治病的方法;病人给你讲很多病情,你不可以忘掉色脉;删掉不正确的医学,留下好的。看病人的神,有神病很好治,无神不好治;看病时只有医生和病人,病人才会把病情告诉你;医生要有耐心。 糯米酿酒最好。稻米刚好经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完全按季节走。易经里的象,用象去看食物,根据形色气味选择中药。毛,稻穂只有一点长,麦穗毛很长,吃麦西方人毛很长。 |
|
1255楼#
发布于:2015-11-24 19:2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李焕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4日《黄帝内经》第21课心得
1、异法方宜论东方日出之地,是天地阴阳始生之地,近海,居民嗜食鱼类、咸味,鱼能使人中焦气热阴不足,阳有余,咸味能使血变粘稠,过食鱼类与咸味,造成皮肤黑且纹理粗糙,得的病大都是痈疡之类,治法靠针灸,所以针灸的技术是从东方发展来的。
2、西方,是出产金属和玉器,砂石居多,是日落之地,人居在山陵之上,多风吹,土质水份少而坚硬,人穿皮毛之衣而坐在地上。人民喜食肉类与酥酪等物,造成脂肪层较厚,当地人表非常的強,体内发生的病较多,治病之药宜用较强烈且带有毒性的汤药内服,用毒药的技巧剂量者很重要,还有时机很重要。 3、北方,天阳地阴闭藏的地方,天寒地冻,而以奶酪油脂类食物较多,人们常因寒气深入体内,面呈现胀满的病,以艾灸热熏方有效,所以艾灸自北方来。 4、南方,万物茂盛之地,水份多且地势低洼,土质柔软且湿润,人食酸味及发酵后食物较多,所以居民大多皮肤纹理细密,多易发生痉挛麻痹的病症,适合使用细针治疗,所以九针之术,是由南方传入的。 5、中央,因地势平坦,湿气适中,物产丰盛,因食物较杂,劳动较少,所以多出现肌肉痿缩、往来寒热之病症,治法宜用呼吸导引活动四肢。所以说治病时能考虑到病人生活起居、环境状况,对不同病人施用不同之术,就是高明的医师。 6、移精变气论 古时,人民居住在野兽之间,利用运动来避免寒冷,居阴暗的处所来避署热。淡泊名利的世界,故病邪无法深入,仅由祝由的祭祀祈福即可达到安定心情;现代人心患得患失,没有顺从四季节令之生长收藏,一旦有病邪来,无抵御力,所以光靠祝由的祭祀就是绝对不够的。 7、做个好医生,一定要会分辨色脉,色是望诊,脉是脉诊。把木火土金水的五行,与四季春夏秋冬,及八方吹来的风,及上、下、左、右、前、后方的六合,并成于色脉的诊断中,肝心脾肺肾对应颜色青赤黄白黑,对应的脉是弦洪缓浮沉,原则是青色配合弦叫青弦。看到克脉时,金克木,是贼邪,肝脉居然摸到肺脉,春天应该看到脸是青色的,却看到苍白色,色脉跟四时的节气不符。心脏,脸是赤色,是洪脉,居然摸到了弦脉,母子的问题,是虚邪。摸心脉摸到缓脉,脾影响到心脏是实邪。气色,对应于日属阳,脉之变化是对应于月属阴。 8、中古时,发病时才开始下手,利用十日之汤药内攻,可以治疗各种风邪入皮肌肉麻痹之病,如十天不能治,就利用药之根茎果实炖成汤药内服,汤剂分外洗和内服,外洗用于皮肤病,汤药不能入口时,从皮肤手孔透进去。现在人治病不依四季生长收藏的定律来治病。 9、中医在治病的时候,一定是很确定的,不会随便去攻它的,治病之要法,在细察病人之面色与脉象,并依此法则,不为病情所困惑。 10、病人的神很重要,在望诊的时候,如果有神,过个病就好治,无神,就不好治,眼睛无神是病或愚笨。在看病的时候要保护好病人的隐私,门户闭塞,外人不得入,医师直接问于病人,仔细分析病情,观察病人之意识神情,要真正知道病情的发展。 11、汤液醪醴论汤液及酒,最合适的是粳米即糯来,取火材料用稻草,因为糯米的谷味最完整,而稻梗是很竖硬的,适合燃烧来用。稻米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完全按照季节走,易经里的象,用象去看,根据形色气味选择中药。稻穂毛有一点长,麦穗毛很长,所以西方吃麦毛很长。 |
|
1256楼#
发布于:2015-11-24 19:3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杨诚报到
2015年11月24日,《黄帝内经》21课心得: 第十二篇 异法方宜篇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点、得病和治疗方法也不同。 1.【方位】东方 【特点】靠海傍水,盛产鱼盐,像春天升发。 【口味】喜欢吃鱼和咸味,生活安定。 【体质】多吃鱼会使人阴不足、阳有余(如果有人阴太盛、阳不足,可以多吃鱼),吃盐多伤血。当地人皮肤颜色黑,肌肉疏松。 【易病】痈、(化脓)、肿、疮、疡 【治疗】砭石 2.【方位】西方 【特点】盛产金玉,地多沙石,气候干燥,像秋天肃降。 【口味】喜欢吃脂肪多的食物。 【体质】肌肤紧密,外邪不容易入侵。 【易病】由内向外生病 【治疗】药物 3.【方位】北方 【特点】地势高、多丘陵,气候严寒,像冬天闭藏。 【口味】喜欢吃乳类食品。 【体质】 【易病】内脏受寒腹胀满 【治疗】灸法(治寒症最好) 4.【方位】南方 【特点】气候炎热、地势低下。 【口味】喜欢吃酸、发酵食物。 【体质】肌肤紧密色红。 【易病】麻痹 【治疗】微针 5.【方位】中央 【特点】地势平坦、气候湿润,物产丰富,像长夏万物繁茂。 【口味】杂食而劳动少。 【体质】 【易病】痿厥寒热 【治疗】导引按摩 治病要因地、因时、因人制宜。 第十三篇 移精变气论篇
1.怎样保持身体健康: 上古人生活在天地之间,与自然界的动植物和平相处,天冷就活动身体驱寒,天热就在荫凉的地方避暑。心里既没有眷恋思慕的情志,也没有追名逐利的劳碌,身心都很恬静安然,所以外邪不能侵入人体。治疗时药物、针石都不用,只要用祝由的方法就可以。 现在人患得患失伤害情志,追名逐利伤害身体,同时又不能依照四时变化调节自己的生活规律,甚至违反寒暑养生的原则,所以,一些细小的外邪都可能伤害他们的身体,从皮肤向内深入五脏,小病发展成大病,大病变成重病甚至死亡。用祝由的方法根本没用。 2.观色诊脉与自然 肝心脾肺肾,青赤黄白黑,弦洪缓浮沉, 青色+弦脉是肝的色脉,如果在春天看到了惨白的面色,并在肝脉处摸到了肺脉,是贼邪。 赤色+洪脉是心的色脉,如果夏天在心脏处摸到了肝脉,病人脸色是青色,是虚邪; 如果夏天在心脏处摸到了脾脉,病人脸色是黄色,是实邪。 治病时要根据四时的消长、日月的盈亏并结合色脉一起判断。 3.汤剂的用法 外洗:病在表用外洗;汤药没法入口,用外洗使药通过皮肤、呼吸进入体内。 内服:即汤药。 4.诊断的根本是看病人有没有神。 得神:病人准确诉说病情、面色润泽、脉象和平;得神的病人预后良好。 失神:病人语言混乱,面色无华,脉象与四时不协调;失神的病人预后不良。 |
|
1258楼#
发布于:2015-11-24 20:5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贾付民申请签到 11月24日作业请审查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贾付民申请签到2015/11/24 21集学习心得: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1、 热中:阴不足,阳有余。这也鱼的性。阴盛阳不足的人可以多吃鱼。过食咸,血液变得粘稠,易得痈疡,针灸效果好。 2、 内发疾病治疗用具有一定毒性的药,毒药从西方来,中医说的中药的毒和西方的毒有不同,中药在体内可以控制,让其如何走,就会如何走,而西药的毒不可控制,毒性大,用药掌握时机和剂量很重要。 3、 寒症用灸效果好,北方多食肉奶脂类食物,易因寒气侵入体内出现胀满的疾病。南方湿热,多喜食酸味和发酵的食物,多发痉挛麻痹的病症,热病用针相对好。九针从南方来。 4、 中部民食杂,活动少,易得痿厥寒热之症,呼吸导引从中央出。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5、 精神抚慰治病,主要是对没有器质性病变的人,祛除情志郁结,调动体内阳气。 6、 做医生一定要知道什么是常人,正常的人,标准要立起来,才可诊病。病有不同,医生要以色和脉为主,辩症治疗。有神的病人治疗起来容易些,无神的病人治疗起来较难。 7、 做医生要注重保护病人的隐私,这样才可以掌握病人的真实原因,治疗起来方面对症治疗。 8、 汤剂分外洗和内服。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9、醪醴的制作用粳米,因为粳米经过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合于天地四时秩序,是甘味,是水火调和之物营养丰富。 |
|
1259楼#
发布于:2015-11-24 21:0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徐佩凤申请鉴到,2015年11月24曰《黄帝内经》第21课心得:1异法方宜论一医师治病时,同样的病,却有许多不同的方法,有时方法不同,但病人都会痊愈,这是因为各地方环境不同而造成的。如:A东方近海岸边,人民嗜食鱼类且嗜咸味,而鱼类贪物,能使人中焦气热,咸味能使血变粘稠,因此造成他们的皮肤黑且纹理粗糙,所得的病大都是痈疡之类的病症,用针灸就可以治愈。B西域是出产金属和玉器的地方,砂石居多,也是天阳地阴收隐之所。他们只能穿皮毛之衣坐在地上,喜爱食肉类与酥酪等物,造成脂肪层较厚,邪气外侵体内的病少,体内发生的病较多,只能用较强烈且带毒性的汤药内服医治。C北部地区,是天寒地冻,天阳地阴所闭藏的地方,人民乐于居住帐棚中,处野地上,以奶酪油脂类食物较多,人们常因寒气深入体内,面呈现胀满之病,以艾灸热熏方法治之。D南方人由于地势原因常年处在多雾及露水的环境下。食酸味及发酵后之食物较多,居民大多出现皮肤纹理细密,皮呈红色之日哂现象,多易发生痉挛麻痹的病症,用细针治疗比较好。E中央者,由于地平,以湿,天地所生万物也众,人们食杂而不劳,多发痿厥寒热之症,用导引按矫法治疗。所以治病时能考虑到病人生活所居,环境状况,对不同病人施用不同之术,这才是高明医师。2移精变气论:A古代人居住野兽之间,利用运动来避免寒冷,在阴暗的地方避暑热,生活简单,思想单纯,而不过劳,欲望少,因此疾病少,根本不用喝汤药或针治。现代人思想过虑多,因取得生活所需极易,常反逆四季节令生长收藏规律,扺抗力差。病邪易侵体,对外易松散肌肉之间,对内易深入五脏六腑,—旦得小病都易变严重,—旦得大病易死。B最合乎自然的诊断方法是知晓病人面上气色和脉状。就是把木火土金水的五行,与四季春夏秋冬及八风及上下左右前后的六合,并成于色脉的诊断中,再知其正常规律如何,仔细观察出其间变化之奥妙。C中古时期,治疗各种风邪入皮肌肉麻痹之病,是以汤药十日为—个疗程来治,如—个疗程治不好,就利用药之根茎果贲炖成汤药内服,互相协力之下发挥药力作用,使病邪受制而病愈。近世治病不依四季生长收藏之定律,不知日月之盈亏,不去细察病人之生活起居状况,使病情再延误,此时体外用针,体内用汤药来治,任意施用攻法,终致病人旧病未复,新病又起。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细察病人之面色与脉象,并依此法则,不为病情所困惑,这才是治法大要。医生望病人的神时,要与病人单独在—个房间里,直接问于病人,仔细分析病情,观察病人之意识神情,如神足即今病重亦必生,神失则即今病轻亦会死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