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0楼#
发布于:2015-12-23 20:1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黄旭红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3日《针灸大成》第55课心得
阳维脉把所有阳经维在里面,维在经络上面,骨头上面。外关管阳维。所有的腑都跟阳维是互通声息的。阳维脉是管外面胸腔这一圈,沿肋骨外面。如病人腰痛,胸痛下外关,足临泣。阴维脉是维在里面的,维在内脏上面,它跟内脏随时在沟通。内关管阴维脉,肋骨内的胸痛下内关。 一 呼吸引气法 下针后,要等气到了,再做补泻~下针侯看到有圈粉红色,就表示气到了,如果看到一圈青色就是扎到血管了~若病人很虚弱,就需要用自己的气把病人的气引出来,握针时,轻握,关节放松,丹田慢慢的吸气,然后吐气,吐气时就是灌气(肺属金,所以要用金属针导气)。 还有,下针如碰到动脉血管,一拔后,表皮肿起来一个大包,用手掌轻轻的按住包,大概六呼,就平掉了。 最常用的引气法是针左~右捻转,病人感到酸~麻~胀就是气到了。 若捻转针也引不到气,在上下穴道,用手戳它,慢慢推,气就来了,再开始捻转,如果还是不行,就用呼吸法引气,让病人吸气,就拔针,呼气,进针,动作要慢,跟着病人的呼吸做,如果病人感到酸~胀,就是气到了。如果还是没反应,那就不要用针了,用灸比较好。 二 烧山火与透天凉 烧山火即大补,用于里寒很盛的症状;透天凉,治疗热症,为大泄。烧山火的手法是:气到后,开始把针提到皮肤表面,差不多一寸的距离,这一寸分三段,是为天~地~人,从天部开始,每一部紧按慢提,快速下去,慢慢拉回来,每部做九次,此谓烧山火。例:胃的寒症~胃酸~胃痛,(脸色青,不喜喝水~喜热),就在足三里上做烧山火,要找肉多的穴位上做,做完后艾灸,对身体很好。 透天凉,下针引气后,先扎到底,从地部开始做,快提慢按,每部数数做六次。做到天部的时候小心不要一下把针提出来了,万一提出来,就用扪针法,(烧山火是把针按住,不让气跑掉)就让气往外走。病人燥渴~大渴~发烧,都可用透天凉,尺泽上治疗发烧咳漱效果就很好。 三 阳中引阴与阴中养阳 病人先寒后热,跟先热后寒就补泻先后的问题。病人寒多热少,或酸多痛少,为虚症,那么就先补后泄,若热多寒少,或痛多酸少,为实症,就先泄后补。如病人背痛,酸多痛少,用委中大补,再束骨泄,或者一个穴道补泄,络穴,原穴都可以。如果脚断无束骨,就扎飞扬,要灵活运用。 四 留气法~烧针与报刺法 留气法是治疗痞块~硬块~肿瘤用的,下针是行纯阳的数 |
|
1321楼#
发布于:2015-12-23 20:2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 张鑫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23号《针灸大成》第55课心得
1.维:就是把五脏六腑、经络围起来。阴维:维在里面、维在内脏上面,与脏互通声息,由内关管;阳维:维在骨头、经络上面,与腑互通声息,有外关管。内关透外关:搭生死桥、调节阴阳,阴阳分离时用,或者胸痛分不清内还是外痛。 2.引气:下针后,使用引气法,病人感到酸麻胀或者下针的地方有一圈粉红色(青色就扎到血管了),气就引到了。病人严重嘘弱时施气者要把气打到对方身上(方法:手轻轻握针,关节放松丹田慢慢吸气,然后慢慢吐气,吐气时想着气从针传到病人身上,必须用金属的针) 3.常用引气法是左右捻针。 4.呼吸引气法:病人吸气,针拔出来(拔到皮肤),病人吐气,针慢慢推进去,直到气至。 5.如果扎到动脉,拔针后血肿,则用手掌轻轻按那住包,(阳气在手上,血随阳气行走),六呼,包慢慢平掉了。 6.烧山火:大补手法,方法:先下针引到气,再把针拔到皮肤,想针下面有约一寸距离,分三段,从上到下依次是天、人、地。先进针到天部,紧按慢提9次,然后进针到人部,紧按慢提9次、再到地部,紧按慢提9次。 胃寒、胃痛、呕酸,脸色青,无食欲、针中脘,瘦人针足三里。在肉多的地方做。脚冷针三阴交。烧山火是最强的补法。 7.透天凉:大泻手法,方法:先下针引到气,然后针到达地部,先在底部紧提慢按6次,然后人部紧提慢按6次,再天部紧提慢按6次,发烧咳嗽针尺泽,胃热针中脘、足三里。 8.扪法:当不小心将针拔出皮肤表面时,如果要补就按针眼,如果要泻不用管。 9.阴中引阳:病人先寒后热,实际就是先泻后补(热多寒少,痛多酸少)。阳中引阴:病人先热后寒,实际是先补后泻(寒多热少,酸多痛少)。 如背痛酸多痛少时先针委中穴补,再针束骨穴、飞扬穴泻。 10.留气法:用于治痞块、硬块、肿瘤。 |
|
1322楼#
发布于:2015-12-23 20:4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刘凌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3日《针灸大成》第55集心得。
27.维脉,有阳维和阴维 28.阳维脉把所有阳经维在里面 29.维在经络上面、骨头上面的就是阳维。阳维脉是外关穴在管.所有的腑都跟阳维是互通声息的 30.阴维脉是跟内脏随时在沟通的。所以,阴维脉是内关在管。阳维是外关在管。 31.外关和内关下针时,你从外关引到气,再透到内关去的时侯,阴阳脉生死桥打开了 32.后溪管督脉与申脉成一组,是专治项强、脖子僵硬的穴道。 33.外关、临泣为一组,列缺、照海一起 34.痛在肋骨外面,还是肋骨里面。里面是阴维,外面是阳维。 3)呼吸法引气法 1.下针以后,要等气到了,再去做补泻 2.针下去以后,仅是平补平泻,就是捻捻针放在那边,过几分钟。你就会看到下针的地方,有一圈粉红色,就表示气来了 3.引气的手法: 一、在病人严重虚弱的情形之下,引不到气,施气的人要把气打到对方的身上。握针时,要轻轻握着,不要重握,重握气就不传。我们的气在身上,不知要通过多少关节,才能到身上去。所以,关节要放松,丹田慢慢的吸气,然后吐气。当你吐气的时后,就是灌气的时候。吐气的时候,心里面要想,气从针那穿过去到病人身上。五行里面肺是金,所以金可以导气。(下针时,如果碰到动脉血管。比如说,有时太阳透率谷,拔针太阳穴肿起来、肿成很大一个包,用手掌,轻轻的按着那个包。因你的阳气在手上面,阳气一行,血就跟着行。大概六呼,慢慢的整个都平掉了) 二、引对方的气:最常用的方法,是针左、右捻转,左右捻转一下,病人有针感,感觉到酸、麻,胀,如果病人只是感觉到痛,可是你看到了粉红色,也是气来了;如果捻转以后没有气到,没有粉红色,那就针上下戳二下,这个针会有被吸入的感觉。气到了以后,你会感到针很沉,会有吸入的感觉。还是引不到气在上下的穴道,用手去戳它,稍微推它一下,慢慢推,一推它,你的气会跟他的气感应到,因为气在表,所以你不用去按摩得很重,皮肤上戳它一下,气就来了。用呼吸法来引气,我们叫呼吸引气:让病人吸气,就拔针,拔出来,他吸气的时候你拔针,就好像让气就到,一把气引到这。吐气,慢慢进针。你的进针、出针都跟着他的呼气定(针在皮层里面,不要整个拔出来,在皮层里面做)。 4)烧山火与透天凉 1.烧山火,还有透天凉,是大补和大泻的手法 2.病人大热的时候,我们用透天凉的手法。病人里寒很盛的时候我就用烧山火的手法。 3.。烧山火的做法:你针扎到皮层以后,在皮层引不到气,就扎深点,气一到,皮肤表面一圈会比较红,或病人感觉酸麻胀。气到了以后,开始把针提到皮肤表面。心想,底下差不多一寸的距离,把一寸分三段。从皮层到骨的方向分为天、人、地三段。在天部的时候紧按慢提(是很快速的下去,然后慢慢、慢慢的起来),做九次,是补。再把针扎到人部,在人部又是三分之一寸的地方,再做九次。再到地部,在这个地部再做九次。 4.胃家的寒症、胃痛、呕酸(脸色青)。那你在中脘上可以做烧山火。如果人很瘦,肚子是平的,中脘就不适当,你就在足三里,胃经的本穴做,你要找肉多的地方做 5.病人脚是冰冷的,找三阴交,这是三条阴经的交汇,三阴交肉又很多。不要在所有的井穴上做烧山火 6.肾家的寒症,肾本来是黑的,看病人脸都黑的,然后手脚冰冷,这是肾的寒。那我们在肾的母穴复溜上,做烧山火。 7.所谓的一寸,并不是真正的一寸,是指你针下去从皮肤到骨头的距离 8.透天凉的做法:针先引到气以后,先扎到底下。因为要泻出去,所以从底部开始做,先从地部开始做。数是六。用插提法。泻的手法就是紧提,很快的提起来,慢按,推针进去时是慢慢、慢慢的推。让气往上走。那病气、邪气在底下,你把它从地部提到人部,到人部时,再做六次,做完以后,到天部,再做六次。所以,三六是十八次。在天部做时要小心,不要一提,针就出来了。如果不幸,提针出来了,那你就不要按针孔,先让气不断的往外走 9.扪法:就是针起来的时候,把针孔按到,不要让气跑掉。泻的时候,不要去按它,让它气往外走。 4)阳中引阴与阴中引阳 1.寒多热少,酸多痛少,先补后泻。热多寒少,痛多酸少,先泻后补 |
|
1323楼#
发布于:2015-12-23 21:4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游南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23日《针灸大成》第55课心得
一、维脉 1、阳维脉:维在经络、骨头上面的是阳维,阳维外关在管,所以腑和阳维互通声息; 2,阴维脉:维在里面、内脏的上面是阴维,阴维内关在管,与内脏随时在沟通; 3、我们在外关和内关下针时,从外关引到气,再透到内关时,生死桥就打开,阴阳交合在一起;所以,阴阳分离时可用外关透内关; 4、由于阳维脉管外面胸腔一圈(沿骨外面),下焦一圈是带脉在管;所以若有病人腰痛、胸痛,就下外关、临泣; 5、申脉管阳蹻,后溪管督脉;两穴专治项强、脖子僵硬; 二、呼吸法引气法 1、引气:下针后平补平泻或捻捻放在那边,几分钟后,下针处一圈粉红色,就是气来了;如果一圈青色就是扎到血管; 2、五行里肺属金,金可导气;用金属针,要把气导到对方的身体的情形; 3、下针时,碰到动脉血管,一拔肿起大包,用手轻轻按大包,因为阳气在手上面,阳气一行,血就跟行,大概六个呼吸,大包就慢慢平了; 4、引对方气的方法:①下针后左右捻转,病人感酸、麻、胀,有针感;②另一种天生体质没有酸、麻、胀感,看到一圈粉红色就是气来了;气到后才能进行补泻; 5、呼吸法引气法:下针后,让病人吸气,就拔针(在皮层里面作),吐气,慢慢进针,用病人呼吸来引气的动作;直至病人感到酸、麻、胀,就引到气了;病人如果引不到气就用灸; 三、烧山火与透天凉 1、烧山火,大补;透天凉(治热症),大泻; 2、烧山火的做法:下针后引到气(皮表一圈粉红色或病人感酸、麻、胀),开始把针提到皮表,如下针一寸距离,把一寸分三段:天、人、地;当在天部进针时,数九,用补(补是紧按慢提)九次做完,再把针扎到人部,再做九次,在扎到地部做九次;如胃的寒症、胃痛、呕酸,可在中脘、足三里(胃经本穴)做烧山火,找肉多的地方做; 3、脚冰冷,找三阴交做烧山火; 4、烧山火是强补,完后再灸效果更好; 5、透天凉:大泻,做泻法动作相反,下针引到气后,扎到底下,从地部开始做,数六;做提插法泻(紧提慢按),邪气、病气在底部,先从地部六次,再人部六次,再天部六次;如果不幸,在天部针提出来,不要按针孔,让气不断的往外走; 6、扪法:就是针起来时,把针孔按到,不要让气跑掉;泻时,不要去按它,让气往外走; 7、透天凉:壮热时用; 证,在尺泽做, 四、阳中引阴,阴中引阳 1、阳中引阴:先寒后热,就是先泻后补;阴中引阳:先热后寒,就是先补后泻; 2、寒多热少,酸多痛少:先补后泻; 3、热多寒少,痛多酸少:先泻后补; 4、实症是痛,虚症久病是算;背痛酸多痛少,先扎委中穴补,再下束骨穴泻它; 5、有时一个穴位可以补、泻通用;原穴、络穴补泻皆可做,如飞扬; 五、留针法 留针法:治疗痞块,硬块,肿瘤,消痞块的方法通通用留气法; |
|
1324楼#
发布于:2015-12-23 21:4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游南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23日《针灸大成》第55课心得
一、维脉 1、阳维脉:维在经络、骨头上面的是阳维,阳维外关在管,所以腑和阳维互通声息; 2,阴维脉:维在里面、内脏的上面是阴维,阴维内关在管,与内脏随时在沟通; 3、我们在外关和内关下针时,从外关引到气,再透到内关时,生死桥就打开,阴阳交合在一起;所以,阴阳分离时可用外关透内关; 4、由于阳维脉管外面胸腔一圈(沿骨外面),下焦一圈是带脉在管;所以若有病人腰痛、胸痛,就下外关、临泣; 5、申脉管阳蹻,后溪管督脉;两穴专治项强、脖子僵硬; 二、呼吸法引气法 1、引气:下针后平补平泻或捻捻放在那边,几分钟后,下针处一圈粉红色,就是气来了;如果一圈青色就是扎到血管; 2、五行里肺属金,金可导气;用金属针,要把气导到对方的身体的情形; 3、下针时,碰到动脉血管,一拔肿起大包,用手轻轻按大包,因为阳气在手上面,阳气一行,血就跟行,大概六个呼吸,大包就慢慢平了; 4、引对方气的方法:①下针后左右捻转,病人感酸、麻、胀,有针感;②另一种天生体质没有酸、麻、胀感,看到一圈粉红色就是气来了;气到后才能进行补泻; 5、呼吸法引气法:下针后,让病人吸气,就拔针(在皮层里面作),吐气,慢慢进针,用病人呼吸来引气的动作;直至病人感到酸、麻、胀,就引到气了;病人如果引不到气就用灸; 三、烧山火与透天凉 1、烧山火,大补;透天凉(治热症),大泻; 2、烧山火的做法:下针后引到气(皮表一圈粉红色或病人感酸、麻、胀),开始把针提到皮表,如下针一寸距离,把一寸分三段:天、人、地;当在天部进针时,数九,用补(补是紧按慢提)九次做完,再把针扎到人部,再做九次,在扎到地部做九次;如胃的寒症、胃痛、呕酸,可在中脘、足三里(胃经本穴)做烧山火,找肉多的地方做; 3、脚冰冷,找三阴交做烧山火; 4、烧山火是强补,完后再灸效果更好; 5、透天凉:大泻,做泻法动作相反,下针引到气后,扎到底下,从地部开始做,数六;做提插法泻(紧提慢按),邪气、病气在底部,先从地部六次,再人部六次,再天部六次;如果不幸,在天部针提出来,不要按针孔,让气不断的往外走; 6、扪法:就是针起来时,把针孔按到,不要让气跑掉;泻时,不要去按它,让气往外走; 7、透天凉:壮热时用; 四、阳中引阴,阴中引阳 1、阳中引阴:先寒后热,就是先泻后补;阴中引阳:先热后寒,就是先补后泻; 2、寒多热少,酸多痛少:先补后泻; 3、热多寒少,痛多酸少:先泻后补; 4、实症是痛,虚症久病是算;背痛酸多痛少,先扎委中穴补,再下束骨穴泻它; 5、有时一个穴位可以补、泻通用;原穴、络穴补泻皆可做,如飞扬; 五、留气法 留气法:治疗痞块,硬块,肿瘤,消痞块的方法通通用留气法; |
|
1325楼#
发布于:2015-12-23 22:17
@教官-南京-李宁@助教-中山-吴泳茵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刘人中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3日《针灸大成》第55课心得 维脉有阴维和阳维,维在里面的就是阴维,维在内脏上面。维在经络上、骨头上的就是阳维。阳维脉外关在管,阴维脉内关在管。所有的腑跟阳维互通声息。在外关和内关下针时,在外关引到气,再透到内关去,阴阳脉生死桥打开,阴阳就交合在一起。所以阴阳分离时用外关透内关。阳维脉管外面胸腔一圈,下焦一圈带脉在管,如有病人腰痛、胸痛,下外关和临泣。列缺、照海一组,治疗喉咙所有问题。申脉管阳跷脉,后溪管督脉,专治相强,脖子僵硬。病人胸痛,痛在肋骨外面就是阳维,里面是阴维。 呼吸引气法 什么叫引气,我们下针以后,要等气到了,再去做补泻。没有补泄时,一圈粉红色说明气到了。若病人气不到,用自己的气引出来,施气者关节放松,丹田慢慢的吸气,然后吐气,吐气时就是灌气。吐气时想气从针穿过去到病人身上。肺是进,金属为金,金可导气。如果不小心碰到动脉血管,拔针后肿,用手掌轻轻按那包,因阳气在手上,阳气一行,血跟着行。大概六呼,慢慢平掉。引气常用方法,针左右碾转,病人觉得酸麻胀,就是。如果病人气脉很弱,,一针下去引不到气,针上下提插,针有被吸入的感觉,气到了。如果还引不到,就用手在上下穴道轻推,你的气会跟他的气感应到。,气在表,然后开始碾转、气就到了。用你身上的气去导引他的气,就是引气的方法。呼吸引气,吸气时出针,呼气时进针,如果病人还是没有气,做灸。复溜穴是肾经的母穴。我要去补肾,就针下复溜穴,去固先天。所以,灸复溜很舒服。 烧山火与透天凉 烧山火怎么做?你针扎到皮层以后,因在皮层引不到气,你就把针扎深一点,还引不到气,你就再深一点。所以,第一个先引气。气一到,皮肤表面一圈会比较红,或病人感觉酸麻胀。气到了以后,开始把针提到皮肤表面。心想,底下差不多一寸的距离,针扎到这个点,这是一寸的距离,从这个一寸分三段。就是天、人、地。当你在天部的时候进针,我们数是九烧山火是大补,治寒症。透天凉是大泄,治热症。如病人胃寒、胃痛、呕酸,脸色青,不欲饮,可以中脘。若瘦,可以足三里做。总之找肉多的地方做。脚冷可以三阴交做。烧山火是强补,没有比这更强的。透天凉就是大泄。同样先用针引到气,然后一针先到地部,紧提慢按,6次,接着人部六次,再最后天部六次,如果不小心针提出皮肤表面,补要按针眼,泄不用按,就是扪法。发烧咳嗽就在尺泽,胃热在中脘、足三里。阳中引引,阴中引阳 阳中引阴,就是病人先寒后热,阴中引阳,就是先热后寒。寒比较多热比较少就先补后泄,酸多痛少也是先补后泄。反之先泄后补。如果病人背痛,酸多痛少,委中大补,束骨泄,或者一个穴道补泄,络穴,原穴都可以。如果脚断无束骨,就扎飞扬,灵活。针刺手法有留气法、运气法、提气法,中气法、还有什么苍龙摆尾,赤凤摇头,这是我们历代相传的针刺手法。留气法、烧针与报刺法留气法是我们治疗痞块、硬块、肿瘤用的。不管肿瘤是生在乳房,子宫,腹部的硬块、皮肤表面上的积瘤、脂肪瘤 等等。只要有硬块,我们通通用留气法,这是消痞块的方法。 |
|
1326楼#
发布于:2015-12-23 22:1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钱蔚宏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3日《针灸大成》第55课心得:
维脉,有阳维和阴维。阳维脉把所有阳经维在里面。因为有维脉,所以可以控制、可以维持。 维在里面的就是阴维,维在内脏上面。维在经络上面、骨头上面的就是阳维。 阳维脉是外关穴在管,所有的腑都跟阳维是互通声息的。阴维脉是内关在管,阴维脉是跟内脏随时在沟通的。所以在外关和内关下针时,从外关引到气,再透到内关去的时侯,阴阳脉生死桥打开了,阴阳就交合在一起。所以阴阳分离的时候可以用外关透内关。 由于阳维脉是管外面胸腔沿肋骨外面这一圈,而下焦这一圈是带脉在管。所以若有病人腰痛、胸痛,就下外关临泣。外关、临泣为一组,列缺、照海一起。后溪管督脉与申脉是阳蹻脉成一组,是专治项强、脖子僵硬的穴道。阴维围绕着内脏,控制内脏里面的协调,内关穴管阴维。 [胸痛]痛在肋骨外面是阳维,痛在肋骨是阴维。若不清楚,就外关透内关。 针刺手法 【引气法】 针下去以后,还没有补泻,仅是平补平泻,就是捻捻针放在那边,过几分钟,就会看到下针的地方,有一圈粉红色,就表示气来了。如果看到一圈青色,就是扎到血管了。没有看到粉红色,就是气没到。一定要把气引到才有效果。 下针若病人气没有到,就要用自己的气把病人的气引出来,这是用在病人严重虚弱的情形之下,施气的人要把气打到对方的身上。当我们握到针时,要轻轻握着,不要重握,重握气就不传。我们的气在身上,不知要通过多少关节,才能到身上去。所以,关节要放松,丹田慢慢的吸气,然后吐气。当你吐气的时候,就是灌气的时候。吐气的时候,心里面要想,气从针那穿过去到病人身上。五行里面肺是金,所以金可以导气,要用金属的针。 在下针时,如果碰到动脉血管。比如说,有时太阳透率谷,一拔后太阳穴肿起来、肿成很大一个包,就用手掌轻轻的按着那个包,因你的阳气在手上面,阳气一行,血就跟着行。大概六呼,慢慢的整个都平掉了。 引对方的气最常用的方法,是针左右捻转一下,病人有针感,感觉到酸、麻、胀,就是气到了。针上下戳二下,气到了以后会感到针很沉,针会有被吸入的感觉。如果捻转了,气还是不到,就表示这个人气脉很弱。病人没有气了,所以引不到气,整个白白的,没有粉红色。在上下的穴道,用手去戳它,稍微推它一下,慢慢推,一推它,你的气会跟他的气感应到,因为气在表,所以不用去按摩得很重,皮肤上戳它一下,气就来了。气来了以后,再开始捻转,气就到了。用自己身上的气去导引病人的气,这就是引气的方法。如果引了半天气还是没到,就表示这个人大虚,那就用呼吸法。 【呼吸法】呼吸引气。让病人吸气的时候你慢慢拔针,把气引到这;吐气的时候慢慢进针,要很缓。进针、出针都跟着病人的呼气定,都皮层里面做,不要整个拔出来。 如果用呼吸法,病人还是没有气,那不用针,用灸,因病人元气大伤,重病的时候,就引不到气。 【烧山火】大补的手法。病人里寒很盛的时候,就用烧山火的手法。 第一先引气。针扎到皮层以后,因在皮层引不到气,就把针扎深一点,还引不到气,就再深一点。气一到,皮肤表面一圈会比较红,或病人感觉酸麻胀。气到了以后,开始把针提到皮肤表面。针尖离底下骨头差不多一寸的距离,从这个一寸分三段,从上而下就是天、人、地。当在天部的时候进针数九,补就是紧按慢提。紧按慢提就是很快速的下去,然后慢慢起来,就像打气。在天部做九次,再把针扎到人部再做九次,再到地部再做九次,共27次。 比如,胃的寒症、胃痛、呕酸,脸色青,口不渴,要喝热水。在中脘上可以做烧山火。如果人很瘦,肚子是平的,中脘就不适当,就在足三里,胃经的本穴做,要找肉多的地方做,整个胃都会热起来,病人会感觉到里面好热。病人脚冰冷,要在三阴交做,三阴交肉很多。如果是肾的寒症,肾本来是黑的,看病人脸都黑的,然后手脚冰冷,在肾的母穴复溜上做烧山火,病人会感到有人在按摩他的肾脏,在肾俞上做也可以。 所谓的一寸,并不是真正的一寸,有人很瘦,是指针下去从皮肤到骨头的距离。所以假想这段距离,分三段。 不要在所有的井穴上做烧山火。要灵活的运用! 神经是在皮下五分的地方,若针下去一点点,反而更痛。所以下针时,一定要胆大心细,不要怕。 烧山火是强补,没有比这更强了。烧山火完再灸,对身体很好。 【透天凉】大泻的手法。病人大热壮热的时候,用透天凉的手法。 同样的,下针一定要先引到气。因为要把它泻出去,引到气以后,先扎到底部开始做,数六,用插提法,就像抽气。泻的手法就是紧提慢按,很快的拔,慢慢放回去,让气往上走。病气邪气在底下,把它从地部提到人部,到人部时再做六次,到天部再做六次,三六十八次。在天部做时要小心,不要一提,针就出来了。如果不幸提针出来了,不要按针孔,先让气不断的往外走,用扪法。 扪法(门法):在补的时候把针提出来了,马上把针孔按住,不要让气跑掉;在泻的时候把针提出来了,不要去按它,让气往外走。就像开门关门一样。 比如,病人胃口非常的强,吃了一百碗饭还是饿,消渴是中消,就下中脘、下足三里,反着做。燥渴、大渴、病人发烧,都可用透天凉。发烧咳嗽是实症,尺泽就是很好的穴道。 原则是要找肉多的地方做。 【阳中引阴】病人先寒后热,先补后泻。寒多热少,酸多痛少,先补后泻。 【阴中引阳】病人先热后寒,先泻后补。热多寒少,痛多酸少,先泻后补。 实症是痛,虚症是久病是酸。 如膀胱经,酸比较多,痛比较少,就先补后泻,先扎委中大补,再下束骨穴去泻。有时候一个穴道可以同时补泻,像络穴飞扬、原穴。一针两个穴道,同时可以做两边。 【留气法】治疗痞块、硬块、肿瘤用的。不管肿瘤是生在乳房,子宫,腹部的硬块、皮肤表面上的积瘤、脂肪瘤等等。只要有硬块,通通用留气法,这是消痞块的方法。 历代相传的针刺手法:留气法、运气法、提气法、中气法、苍龙摆尾、赤凤摇头。。。 |
|
1327楼#
发布于:2015-12-23 22:29
@教官-南京-李宁@助教-中山-吴泳茵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王岩龙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3日《针灸大成》第55课心得:1.呼吸法引气法:①什么叫引气?我们下针以后,要等气到了,再去做补泻。②什么叫气到了?看到下针的地方有一圈粉红色,就表示气来了。下针时,若病人气没有到,就要用自己的气把病人的气引出来。这是用在病人严重虚弱的情形之下。施气的人要把气打到对方的身上。握针时,要轻轻握着,不要重握,重握气就不传,关节要放松,丹田慢慢的吸气,然后吐气。当吐气的时后,就是灌气的时候。吐气的时候,心里面要想,气从针那穿过去到病人身上。要用金属针。③如果碰到动脉血管,出针后穴肿起来、肿成很大一个包,那我们就用手掌,轻轻的按着那个包。因你的阳气在手上面,阳气一行,血就跟着行,大概六呼,慢慢的整个都平掉了。④怎么引对方的气?最常用的方法是针左右捻转一下,病人觉得好酸,病人有针感,感觉到酸麻胀痛就是。若针一下去以后,却引不到气说明病人没有气了,所以引不到气,整个白白的,没有粉红色,那就在针上下搓二下,稍微推它一下,慢慢推,一推它,你的气会跟他的气感应到,因为气在表,所以你不用去按摩得很重,皮肤上搓它一下,气就来了。⑤如果引了半天气还是没到,就表示这个人太虚,那我们就用呼吸法。用呼吸法来引气,我们叫呼吸引气。让病人吸气进的时候入针,吐气的时候出针很慢,针、出针都跟着他的呼气定。病人会“哇,好酸!”就是气就到了。如果病人还是没有气,那就不用针了,用灸比较方便,因病人元气大伤,重病的时候,就引不到气。2.烧山火与透天凉,是我们大补和大泻的手法,是强补跟强泻,原则是要找肉多的地方做。顾名思义,烧山火是补,透天凉是热症。①烧山火法,第一个先引气,气一到,皮肤表面一圈会比较红,或病人感觉酸麻胀。气到了以后,开始把针提到皮肤表面。假想得气点与皮下差不多一寸的距离,把这个一寸分三段,就是天、人、地。当你在天部的时候进针,我们数是九。补就是紧按慢提,在天部这个部分,要做九次。九次做完了以后,再把针扎到人部,在人部又是三分之一寸的地方,再做九次。再到地部,在这个地部再做九次。这是烧山火。胃家的寒症、胃痛、呕酸,在中脘上可以做烧山火。如果人很瘦,肚子是平的,中脘就不适当,就在足三里,胃经的本穴做,要找肉多的地方做。若这个人脚是冰冷的,我们脚就有一票经,找三阴交!这是三条阴经的交汇,三阴交肉又很多。如果是肾家的寒症,肾本来是黑的,看病人脸都黑的,然后手脚冰冷,这是肾的寒,那我们在肾的母穴复溜上做烧山火,在肾俞上做也可以。烧山火是强补,没有比这更强了。烧山火完后,再给它灸,对身体很好。②透天凉是大泻,同样的下针一定要先引到气,泻的手法是紧提慢按,从底下开始做。每部做六次,总计三六十八次。在天部做时要小心,不要一提,针就出来了。③所谓扪法就是针起来的时候,把针孔按到,不要让气跑掉,这是补法。泻的时候,不要去按它,让它气往外走。3.阳中引阴与阴中引阳:所谓阳中引阴的意思,就是病人先寒后热。那阴中引阳呢?先热后寒。所谓的先热后寒跟先寒后热,实际上就是先补后泻和先泻后补。寒多热少或者酸多痛少是先补后泻;热多寒少或者是痛多酸少就先泻后补。如何知道寒多热少或热多寒少,问他就晓得了,他会告诉你。为什要提这两个?因为可能是发在表症,比如感冒发烧是经络的痛。例如病人说:“我背痛”。是膀胱经的实症就下束骨,膀胱经的虚症就下委中。实症是痛,虚症是久病是酸。如果都有,酸多痛少,就先补后泻,先扎委中大补他一下,扎完委中补完后再下束骨穴去泻它。有时候,一个穴道可以同时补泻完。像飞扬,络穴可以用,原穴也可以用,一针两个
|
|
1328楼#
发布于:2015-12-23 22:5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丁敏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23日《针灸大成》第55课心得
1 奇经八脉 维脉,有阳维和阴维。阳维脉把所有阳经维在里面。维在里面的就是阴维,维在内脏上面。维在经络上面、骨头上面的就是阳维。这是维脉的观念。阳维脉是外关穴在管。所以,所有的腑都跟阳维是互通声息的。阴维脉是跟内脏随时在沟通的。所以,阴维脉是内关在管。阳维是外关在管。所以,我们在外关和内关下针时,你从外关引到气,再透到内关去的时侯,阴阳脉生死桥打开了。阴阳就交合在一起。所以,阴阳分离的时候可以用外关透内关。 由于阳维脉它是管外面胸腔这一圈,沿肋骨外面。而下焦这边一圈是带脉在管。所以,若有病人腰痛、胸痛,你就下外关临泣,对不对。外关、临泣为一组,列缺、照海一起。申脉是阳蹻脉,阳蹻脉一直往上走。后溪管督脉与申脉成一组,是专治项强、脖子僵硬的穴道。阴维它围绕着阴脏,就是我们的内脏。阴维脉在控制内脏里面的协调。内关穴管阴维,阴维脉有问题时,我们就下内关。所以,有时病人胸痛,我们会问你是痛在肋骨外面,还是肋骨里面。里面是阴维,外面是阳维。若讲不清楚,就外关透内关。这是我们治症的来源。。阴维脉就是由内关穴来管。这就是我们的奇经八脉。主要是一个穴道管一条脉。 2呼吸法引气法 引气:下针后平补平泻或捻捻放在那边,几分钟后,下针处一圈粉红色,就是气来了;如果一圈青色就是扎到血管。下针时,若病人气没有到,就要用自己的气把病人的气引出来。这是用在病人严重虚弱的情形之下。施气的人要把气打到对方的身上。当我们握到针时,要轻轻握着,不要重握,重握气就不传。我们的气在身上,不知要通过多少关节,才能到身上去。所以,关节要放松,丹田慢慢的吸气,然后吐气。当你吐气的时后,就是灌气的时候。吐气的时候,心里面要想,气从针那穿过去到病人身上。 为什么我们要用金属的针,因为肺是金。五行里面肺是金,所以金可以导气。,我们在下针时,如果碰到动脉血管。比如说,有时太阳透率谷,碰到情敌,一拔后太阳穴肿起来、肿成很大一个包,那怎么办呢?我们用手掌,轻轻的按着那个包。因你的阳气在手上面,阳气一行,血就跟着行。 大概六呼,慢慢的整个都平掉了。引对方的气,要怎么引?最常用的方法,是针左、右捻转,左右捻转一下,病人觉得好酸,病人有针感,感觉到酸、麻,胀,就是。有一种人,他天生的体质,没有酸、麻、胀,你怎么引气他都是痛。其实是他不了解什么叫酸、麻,他形容不出来嘛。虽然他在痛,可是你看到了粉红色,就是气来了。当病人有酸麻胀的时候,你知道气到了,一定要等气到了,你再开始做补泻。如果你捻转了,气还是不到,就表示这个人气脉很弱。比如说,复溜穴,大家都知道复溜穴是肾经的母穴。我要去补肾,就针下复溜穴,去固先天。所以,灸复溜很舒服。我们用生姜在那灸,这是养生的。若针一下去以后,却引不到气。病人没有气了,所以引不到气,整个白白的,没有粉红色,那你就针上下戳二下,这个针会有被吸入的感觉。气到了以后,你会感到针很沉,会有吸入的感觉。待会示范给你看。若捻转法也引不到气,那怎么办?你在上下的穴道,用手去戳它,稍微推它一下,慢慢推,一推它,你的气会跟他的气感应到,因为气在表,所以你不用去按摩得很重,皮肤上戳它一下,气就来了。气来了以后,再开始捻转,这样气就到了。所以,用你身上的气去导引他的气,这就是引气的方法。如果引了半天。气还是没到,就表示这个人太虚,那我们就用呼吸法。 用呼吸法来引气,我们叫呼吸引气。让病人吸气,就拔针,拔出来,他吸气的时候你拔针,就好像让气就到复溜。一把气引到这。吐气,慢慢进针。你的进针、出针都跟着他的呼气定。吸的时候入针,吐气的时候,出针很慢,当然很缓哦。但是,是在皮层里面,你不要整个拔出来,在皮层里面做。用这个病人的呼和吸,来做引气的动作。病人会“哇,好酸!”就是气就到了。如果病人还是没有气,那你不用针了。针把他收好,用灸比较方便,因病人元气大伤,重病的时候,就引不到气。先要学到引气 3烧山火与透天凉 第一个口诀,下针的口诀叫烧山火,第二个我们叫透天凉。这个烧山火,还有透天凉,是我们大补和大泻的手法。顾名思义,烧山火是补,透天凉是热症。所以你要快按下去,慢慢的拉回来。在天部这个部分,要做九次。九次做完了以后,再把针扎到人部,在人部又是三分之一寸的地方,再做九次。再到地部,在这个地部再做九次。这是烧山火。顾名思义,烧山火真的是烧山火,那火很大。比如说,胃家的寒症、胃痛、呕酸。你怎么知道是寒,脸色青,你一望就知道。问病人口渴不口,回答:“不渴”。就算喝也要喝热水,因为里面是冷的。那你在中脘上可以做烧山火。如果人很瘦,肚子是平的,中脘就不适当,你就在足三里,胃经的本穴做,你要找肉多的地方做。 足阳明胃经是属土,按照井荣俞经合五俞穴的话,是金水木火土。所以足阳明的厉兑穴是它的井穴,井穴也是母穴,对不对。那你如果在厉兑上做烧山火,那这是拷问犯人用的刑罚。 我们在做泻的时候,动作是相反的。一样针先引到气以后,先扎到底下。因为要把它泻出去嘛,所以从底部开始做,先从地部开始做。数是六。用插提法。泻的手法就是紧提,很快的提起来,慢按,推针进去时是慢慢、慢慢的推,不要把气打回去了。用观想的想法,不要在底部先做,从底下开始做。很快的提起来,慢慢、慢慢回去,让气往上走。那病气、邪气在底下,你把它从地部提到人部,到人部时,再做六次,做完以后,到天部,再做六次。所以,三六是十八次。在天部做时要小心,不要一提,针就出来了。如果不幸,提针出来了,那你就不要按针孔,先让气不断的往外走,我们会有扪法。所谓扪法是什么?就是针起来的时候,把针孔按到,不要让气跑掉。泻的时候,不要去按它,让它气往外走。这是扪。这是地部先做,再到人部,再到天部。这个数是六,方法是紧提慢按。这是透天凉,壮热的时候用的。比如说,这个人胃口非常的强,吃了一百碗饭还是饿,消渴,是中消对不对?就下中脘、下足三里,反着做。你如果本来胃很强,心里在想要做透天凉,结果做出来的是烧山火,那就会更强。那燥渴、大渴、病人发烧,都可用透天凉。这个发烧咳嗽是实症,那要在哪做呢?尺泽就是很好的穴道。这两个是强补跟强泻。原则是要找肉多的地方做。 4阳中引阴与阴中引阳 所谓阳中引阴的意思,就是病人先寒后热。那阴中引阳呢?先热后寒。所谓的先热后寒跟先寒后热,实际上就是先补后泻和先泻后补。那两个讲了半天,你还是看不懂,那教你一个观念。所以观念很重要。寒比较多,热比较少,先补后泻。酸多痛少,也是先补后泻。当一个人热多寒少,或者是痛多酸少。我们就先泻后补。这 是补泻的手法。如何知道寒多热少或热多寒少。问他就晓得了。他会告诉你,他一下热、一下冷,问:“你觉得热比较多,还是寒比较多?”,回答:“寒比较多!”这病人会讲的很清楚,除非你不知道这样问他。像飞扬啊,络穴可以用啊,原穴也可以用啊!一针两个穴道,同时可以做两边 |
|
1329楼#
发布于:2015-12-23 23:0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戴春蓉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3日《针灸大成》第55集心得。
维脉,有阳维和阴维。阳维脉把所有阳经维在里面。维在经络上面、骨头上面的就是阳维。阳维脉是外关穴在管.所有的腑都跟阳维是互通声息的 维在里面的就是阴维,维在内脏上面。阴维脉是跟内脏随时在沟通的。阴维脉是内关穴在管。。 外关和内关下针时,从外关引到气,再透到内关去的时侯,阴阳脉生死桥打开了,阴阳分离时可外关透内关。 由于阳维脉是管外面胸腔一圈,沿肋骨外面,而下焦这边一圈是带脉在管,所以若有病人腰痛,胸痛,下外关临泣为一组,列缺,照海一起。 后溪管督脉与申脉成一组,是专治项强、脖子僵硬的穴道。 病人肋骨痛,痛在肋骨外面,还是肋骨里面。里面是阴维,外面是阳维。讲不清楚就外关透内关。 呼吸法引气法 针刺方法 引气:下针以后,要等气到了,再去做补泻。针下去以后,仅是平补平泻,就是捻捻针放在那边,过几分钟。你就会看到下针的地方,有一圈粉红色,就表示气来了。要是一圈青色,就是扎到血管。 引气的手法: 在病人严重虚弱的情形之下,引不到气,施气的人要把气打到对方的身上。握针时,要轻轻握着,不要重握,重握气就不传。我们的气在身上,不知要通过多少关节,才能到身上去。所以,关节要放松,丹田慢慢的吸气,然后吐气。当你吐气的时后,就是灌气的时候。吐气的时候,心里面要想,气从针那穿过去到病人身上。 用金属针的原由:五行里面肺是金,所以金可以导气。 下针时,如果碰到动脉血管。比如说,有时太阳透率谷,拔针太阳穴肿起来、肿成很大一个包,用手掌,轻轻的按着那个包。因你的阳气在手上面,阳气一行,血就跟着行。大概六呼,慢慢的整个都平掉。 引对方的气:最常用的方法,是针左、右捻转,左右捻转一下,病人有针感,感觉到酸、麻,胀,就是。有一种特殊天生体质,没有酸,麻,胀。怎么引气都是痛.可是你看到了粉红色,也是气来了;若一针下去,引不到气,整个白白的,没有粉红色,那就针上下戳二下,这个针会有被吸入的感觉。气到了以后,会感到针很沉,会有吸入的感觉。若捻转法也引不到气,在上下的穴道,用手去戳它,稍微推它一下,慢慢推,一推它,你的气会跟他的气感应到,因为气在表,所以你不用去按摩得很重,皮肤上戳它一下,气就来了。要是引半天,气还是没到,表示人太虚,用呼吸法。 用呼吸法来引气,我们叫呼吸引气:让病人吸气,就拔针,拔出来,他吸气的时候你拔针,就好像让气就到,一把气引到这。吐气,慢慢进针。你的进针、出针都跟着他的呼气定(针在皮层里面,不要整个拔出来,在皮层里面做)。元气大伤,病重的时候,就引不到气。 烧山火与透天凉 烧山火(大补)寒症 透天凉(大泻)热症 烧山火的做法:你针扎到皮层以后,在皮层引不到气,就扎深点,气一到,皮肤表面一圈会比较红,或病人感觉酸麻胀。气到了以后,开始把针提到皮肤表面。心想,底下差不多一寸的距离,把一寸分三段。从皮层到骨的方向分为天、人、地三段。在天部的时候紧按慢提(是很快速的下去,然后慢慢、慢慢的起来),做九次,是补。再把针扎到人部,在人部又是三分之一寸的地方,再做九次。再到地部,在这个地部再做九次。 案例:胃家的寒症、胃痛、呕酸(脸色青)。那你在中脘上可以做烧山火。如果人很瘦,肚子是平的,中脘就不适当,你就在足三里,胃经的本穴做,你要找肉多的地方做 病人脚是冰冷的,找三阴交,这是三条阴经的交汇,三阴交肉又很多。不要在所有的井穴上做烧山火,因为会痛。 肾家的寒症,肾本来是黑的,看病人脸都黑的,然后手脚冰冷,这是肾的寒。在肾的母穴复溜上,做烧山火。这里的一寸,并不是真正的一寸,是指针下去从 |
|
1330楼#
发布于:2015-12-23 23:0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程晓平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23日《针灸大成》第55课心得 第五章 奇经八脉与针刺法 二、奇经八脉 (四)阳维和阴维 阳维脉把所有阳经维在里面。维脉起控制维持作用。 维在里、内脏是阴维,内脏与阴维相通;维在经络、骨头是阳维,腑与阳维相通。外关主阳维脉,内关主阴维脉。在外关和内关下针时,从外关引到气,再透到内关,阴阳脉生死桥就打开了,阴阳就交合在一起。所以,阴阳分离的时候可以用外关透内关。 阳维脉管肋骨外面胸腔这一圈,带脉管下焦一圈,临泣主带脉,当病人腰痛、胸痛时,下外关、临泣。任脉、阴蹻脉均经过喉咙,故任何的喉病下列缺、照海。申脉主阳蹻脉,阳蹻脉一直往上走,后溪管督脉,后溪与申脉专治项强、脖子僵硬。阴维围绕着阴脏,控制内脏的协调,内关穴管阴维,阴维脉有问题时,我们就下内关。肋骨外面的胸痛,下外关;肋骨里面的胸痛,下内关;分不清里外时,外关透内关。 三、引气法与呼吸法 (一)引气 下针后,一定要等气到了,再做补泻。下针后只左右捻捻是平补平泻。 气至:下针后,捻捻针,过几分钟,下针的地方,有一圈粉红色,表示气到了。如果是一圈青色,就是扎到血管了。一定要把气引到才有效果。 引气:要有引气的手法。一定要用金属的针,肺是金,金可以导气。 1.重病人:下针时,若病人气没有到,在病人严重虚弱的情形之下,就要用自己的气把病人的气引出来。手法:施针者轻轻握针,不要重握,重握气不传,放松关节,丹田慢慢的吸气,然后吐气。吐气时,就是向病人灌气,心中默想:气从针穿过去到病人身上。 2.普通病人: ①下针后左右捻捻,病人感到酸、麻、胀,则是气至。 ②捻转后,病人没有酸、麻、胀的感觉,但下针的地方有一圈粉红色,表示气至。 ③捻转后,气还是没到,说明此病人气脉很弱,将针上下戳二下,针没有被吸入的感觉(气至,针沉,有被吸住的感觉)。此时用施针者的气去导引病人的气,手法:用手轻轻推病人下针处上下的穴位,因为气在表,病人感应到施针者的气,气就来了,再捻转,这样气就到了。 ④导引后,气还是没到,就表示病人太虚,用呼吸法。 注意:下针时如果碰到动脉血管,例:太阳透率谷,拔针后太阳穴肿起来、肿成很大一个包时,施针者用手掌轻轻的按着包,大概六呼,慢慢的整个都平掉了。因阳气在手上面,阳气一行,血就跟着行。 呼吸引气:病人吸气时拔针(拨针时不要整个拔出来);吐气时慢慢进针。 如果呼吸引气仍然引不到气,说明病人元气大伤,重病引不到气,此时改用灸。 四、烧山火与透天凉:一般在肉多的地方做。 1.烧山火:大补,最强补;里寒严重时用。烧山火后再灸,对身体很好。 手法:先引气,气至后,将针提到皮肤表面,皮肤下约一寸的距离(肉少处如小腿则为皮肤与骨之间的距离)分三段,由上到下分别天、人、地,依次在天、人、地部各进九针,快进慢出为补。出针时用扪法,即起针后将针孔按住不让气外泻。 例1:胃寒(脸青、口不渴)导致胃痛、呕酸,可在中脘或足三里(胃经本穴)上烧山火。 例2:脚冰冷,在三阴交上烧山火。 例3:肾寒(脸黑,手脚冰冷),在母穴复溜或肾俞上烧山火。 2.透天凉:大泻。大热如燥渴、发烧时用。 手法:与烧山火动作相反。先引气,气至后,将针扎到底部,依次在地、人、天部各进六针,慢进快出为泻,让气往上走。出针后不要按针孔,让气外泻。 例1:中消,可在中脘或足三里上透天凉。 例2:发烧咳嗽,为实症,可在肺经子穴尺泽上透。 五、阳中引阴与阴中引阳 阳中引阴:寒多热少(表症,如感冒发烧),酸多痛少(经络),先补后泻。 阴中引阳:热多寒少(表症),痛多酸少(经络),先泻后补。 例:膀胱经上的背痛,实症下束骨;虚症下委中;如果有虚有实,当酸多痛少时,先补后泻,先针委中补,再针束骨穴泻。或者也可只用原穴或络穴做补泻。 六、留气法、烧针与报刺法 留气法:治疗痞块、硬块、肿瘤。只要有硬块,通通用留气法,这是消痞块的方法。 |
|
1331楼#
发布于:2015-12-24 09:22
@教官-南京-李宁
@助教-中山-吴泳茵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王芬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3日《针灸大成》第55课心得: 第五章 奇经八脉与针刺法 阴维,维在内脏上面。维在经络上面、骨头上面的就是阳维。维脉的观念。 阳维脉是外关穴在管。腑都跟阳维是互通声息的。 阴维脉是跟内脏随时在沟通的。阴维脉是内关在管。 我们在外关和内关下针时,从外关引到气,再透到内关去的时侯,阴阳脉生死桥打开了。阴阳就交合在一起。所以,阴阳分离的时候可以用外关透内关。 由于阳维脉它是管外面胸腔这一圈,沿肋骨外面。而下焦这边一圈是带脉在管。 病人腰痛、胸痛,下外关临泣,外关、临泣为一组,列缺、照海一起。 申脉是阳蹻脉,阳蹻脉一直往上走。后溪管督脉与申脉成一组,是专治项强、脖子僵硬的穴道。 阴维它围绕着阴脏,就是我们的内脏。阴维脉在控制内脏里面的协调。内关穴管阴维,阴维脉有问题时,下内关。所以,有时病人胸痛,我们会问你是痛在肋骨外面,还是肋骨 里面。里面是阴维,外面是阳维。若讲不清楚,就外关透内关。这是我们治症的来源。 呼吸法引气法 先要有一个观念,什么叫引气? 下针以后,要等气到了,再去做补泻。下针的地方,有一圈粉红色,就表示气来了。一定要把气引到才有效果。 引气的手法。下针时,若病人气没有到,就要用自己的气把病人的气引出来。病人严重虚弱的情形之下。施气的人要把气打到对方的身上。握到针时,要轻轻握着,不要重握,重握气就不传。关节要放松,丹田慢慢的吸气,然后吐气。吐气的时后,就是灌气的时候。吐气的时候,心里面要想,气从针那穿过去到病人身上。 为什么要用金属的针,五行里面肺是金,所以金可以导气。 下针时,碰到动脉血管。比如太阳透率谷,一拔后太阳穴肿起来、我们用手掌,轻轻的按着那个包。因你的阳气在手上面,阳气一行,血就跟着行。大概六呼,慢慢的整个都平掉了。 引对方的气,要怎么引? 最常用的方法,是针左、右捻转,病人觉得好酸,病人有针感,感觉到酸、麻,胀。你看到了粉红色,就是气来了。如果你捻转了,气还是不到,就表示这个人气脉很弱。 针一下去,却引不到气。病人没有气了,针上下戳二下,这个针会有被吸入的感觉。气到了以后,会感到针很沉,会有吸入的感觉。若捻转法也引不到气,在上下的穴道,用手去戳它,稍微推它一下,慢慢推,一推它,你的气会跟他的气感应到,因为气在表,所以你不用去按摩得很重,皮肤上戳它一下,气就来了。气来了,再开始捻转,这样气就到了。 用你身上的气去导引他的气,这就是引气的方法。 如果引了半天。气还是没到,就表示这个人太虚,那我们就用呼吸法。 用呼吸法来引气,我们叫呼吸引气。让病人吸气,就拔针,拔出来,他吸气的时候你拔 针,吐气,慢慢进针。你的进针、出针都跟着他的呼气定。吸的时候入针,吐气的时候,出针很慢,不要 整个拔出来,在皮层里面做。如果病人还是没有气,不用针了。用灸比较方便,因病人元气大伤,重病的时候,就引不到气。 烧山火与透天凉 第一个口诀,下针的口诀叫烧山火,第二个我们叫透天凉。烧山火,透天凉,是我们大补和大泻的手法。烧山火是补,透天凉是热症。大热用透天凉的手法。病人里寒很盛用烧山火的手法。 烧山火怎么做? 针扎到皮层以后,在皮层引不到气,就把针扎深一点,还引不到气,你就再深一点。所以,第一个 先引气。气一到,皮肤表面一圈会比较红,或病人感觉酸麻胀。气到了以后,把针提到皮肤表面。心想,底下差不多一寸的距离,从这个一寸分三段。就是天、人、地。在天部进针,我们数是九。 什么叫做补呢? 补就是紧按慢提,这就是补。要做九次。九次做完了以后,再把针扎到人部,在人部又是三分之一寸的地方,再做九次。再到地部,在这个地部再做九次。这是烧山火。你要找肉多的地方做。 我们下针的人,一定要胆大心细。下针时,一定要胆大心细,不要怕。这是烧山火,这是强补,烧山火完后,再给它灸,对身体很好。 透天凉,这是大泻。用下针,一定要先引到气,不管是什么补泻。一定要先引到气,烧山火如果在本穴上,例如是胃家的寒症,我们在足三里上做,整个胃都会热起来。病人会感觉到里面好热。如果是肾寒,如果不幸,提针出来了,不要按针孔,先让气不断的往外走,我们会有扪法。针起来的时候,把针孔按到,不要让气跑掉。泻的时候,不要去按它,让它气往外走。这是扪。这是地部先做,再到人部,再到天部。数是六,方法是紧提慢按。这是透天凉,壮热的时候用的 阳中引阴与阴中引阳 阳中引阴,阴中引阳。这两个是相对的,烧山火跟透天凉是一组,阳中引阴、阴中引阳是另一组。 阳中引阴的意思,就是病人先寒后热。 阴中引阳先热后寒。所谓的先热后寒跟先寒后热,实际上就是先补后泻和先泻后补。 寒比较多,热比较少,先补后泻。 酸多痛少,也是先补后泻。 热多寒少,或者是痛多酸少。先泻后补。 |
|
1332楼#
发布于:2015-12-24 09:22
@教官-南京-李宁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张丽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3日《针灸大成》第55课学习心得
维在里面的是阴维,维在内脏上面。维在经络、骨头上面是阳维。 阳维脉是外关穴在管,所有的腑都跟阳维是互通声息的。阴维脉是内关在管,阴维脉跟内脏随时沟通的。在外关和内关下针时,从外关引到气,再透到内关去时,阴阳脉生死桥打开了,阴阳交合在一起。阴阳分离时可用外关透内关。 阳维脉是管外面胸腔沿肋骨外面这圈,下焦这圈是带脉在管。腰痛、胸痛,下外关临泣。外关、临泣为一组,列缺、照海一起。后溪管督脉与申脉是阳蹻脉成一组,专治项强、脖子僵硬之穴。阴维围绕内脏,控制内脏里的协调,内关穴管阴维。 胸痛-痛在肋骨外是阳维,痛在肋骨是阴维。不清楚时就外关透内关。 针刺手法 引气法 针下去后,还没补泻,仅平补平泻,就是捻捻针放在那,过几分钟,会看到下针之地有一圈粉红色,是气来了。如看到一圈青色是扎到血管了。没看到粉红色,是气没到。定要把气引到才有效。 下针若气没到,要以己之气引病人之气,用在严重虚弱情形之下,施气之人要把气打到对方身上。当握针时,要轻轻握,不要重握,重握气不传。气在身上,不知要过多少关节,才到身上。关节要放松,丹田慢慢吸气,吐气。当吐气时,就是灌气时。吐气时,心里要想,气从针穿过去到病人身上。 为什么用金属针,五行里面肺是金,金可导气。在下针时,如碰到动脉血管。如太阳透率谷,碰到情敌,拔后太阳穴肿成很大个包,用手掌,轻轻按着那个包。因阳气在手上,阳气一行,血就跟行。 大概六呼,整个都平掉了。引对方的气,常用之法,是针左右捻转一下,觉得好酸,有针感,感到酸、麻,胀,就对。有种人天生的体质,没酸、麻、胀,怎么引气都是痛。是他不了解什么叫酸、麻,形容不出来。虽在痛,看到了粉红色就是气到了。当有酸麻胀时,是气到了,一定要等气到再开始做补泻。如捻转了,气还未到,说明气脉很弱。如复溜穴,是肾经的母穴。去补肾,针复溜穴,去固先天。灸复溜很舒服。生姜灸是养生的。若针一下去后,却引不到气。没有气了,引不到气,整个白白的,没有粉红色,就针上下戳二下,针会有被吸入感。气到了后,会感到针很沉,有吸入的感觉。若捻转法也引不到气,在上下穴道,用手去戳它,稍微推一下,慢慢推,一推,你的气会跟他的气感应到,因气在表,不用去按摩得很重,皮肤上戳一下,气就来了。气来了后,再开始捻转,气就到了。用你身上的气去导引他的气,是引气之法。如引了半天。气还未到,是这人太虚,就用呼吸法。 用呼吸法来引气叫呼吸引气。病人吸气就拔针,拔出来,吸气时拔针,就像让气到复溜。一把气引到这。吐气,慢慢进针。进针、出针跟着呼气定。吸时入针,吐气时出针很慢,很缓是在皮层里,不要整个拔出,在皮层里做。用这个他的呼和吸,来做引气动作。会好酸就是气到了。如还是没气,不用针了。针收好,用灸方便,因元气大伤,重病时,就引不到气。先要学到引气. 烧山火与透天凉 第一个下针口诀叫烧山火,第二个叫透天凉。烧山火,透天凉,是大补和大泻手法。烧山火是补,透天凉是热症。要快按下去,慢慢的拉回来。在天部时要做九次做完后,针扎到人部,在人部又是三分之一寸之地再做九次。到地部再做九次是烧山火。烧山火真是烧山火,火很大。如胃家的寒症、胃痛、呕酸。寒,脸色青,一望即知。问口渴不答:“不渴”。就算喝也要热水,因里面是冷的。在中脘上可做烧山火。如人很瘦,肚子是平的,中脘就不适当,就在足三里,胃经的本穴做,要找肉多的地方做。 足阳明胃经是属土,按照井荣俞经合五俞穴,是金水木火土。足阳明的厉兑穴是它的井穴,也是母穴.在厉兑上做烧山火,是拷问犯人用的刑罚。 在做泻时,动作是反的。一样针先引到气后,先扎到底下。因要把它泻出去,从底部开始做,数是六。用插提法。泻的手法是紧提,很快提起来,慢按,推针进去时是慢慢的推,不要把气打回去了。用观想之法,不要在底部先做,从底下开始做。很快的提起来,慢慢回去,让气往上走。病气、邪气在底下,把它从地部提到人部再做六次,做完后,到天部再做六次。三六十八次。在天部做时要小心,不要一提针就出来了。如果不小心,提针出来了,不要按针孔,先让气不断的往外走,有扪法。是针起来时,把针孔按到,不要让气跑掉。泻时,不要去按它,让气往外走。这是扪。是地部先做,到人部,到天部,数是六,方法是紧提慢按是透天凉,壮热时用的。比如胃口非常的强,吃了一百碗饭还是饿,消渴,是中消就下中脘、足三里,反着做。如本来胃很强,心想要做透天凉,结果做出烧山火,就会更强。燥渴、大渴、病人发烧,都可用透天凉。发烧咳嗽是实症,下尺泽。这是强补跟强泻。原则是要找肉多之地做。 阳中引阴与阴中引阳 阳中引阴就是病人先寒后热。阴中引阳是先热后寒。先热后寒跟先寒后热,就是先补后泻和先泻后补。观念很重要。寒较多,热较少,先补后泻。酸多痛少,也是先补后泻。热多寒少,或是痛多酸少。就先泻后补。是补泻的手法。如何知寒多热少或热多寒少。问就知晓。会告诉你,一下热、一下冷,问:“觉得热较多,还是寒较多?”,答:“寒比多!”会讲的l很清楚,除非你不知如何问。像飞扬络穴,原穴可用一针两穴道,可同时做两边. 留气法-治痞块、硬块、肿瘤用。肿瘤是生在乳房,子宫,腹部的硬块、皮肤表面上的积瘤、脂肪瘤等。只要是硬块,皆用留气法,是消痞块之法。 历代相传的针刺手法有留气法、运气法、提气法、中气法、苍龙摆尾、赤凤摇头. |
|
1333楼#
发布于:2015-12-24 09:3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严婷申请签到 2015.12.23《针灸大成》第55课学习心得
一、维脉 1、阳维脉:维在经络、骨头上面的是阳维,阳维外关在管,所以腑和阳维互通声息。 2,阴维脉:维在里面、内脏的上面是阴维,阴维内关在管,与内脏随时在沟通。 3、在外关和内关下针时,从外关引到气,再透到内关时,生死桥就打开,阴阳交合在一起;所以,阴阳分离时可用外关透内关。 4、由于阳维脉管外面胸腔一圈(沿骨外面),下焦一圈是带脉在管;所以若有病人腰痛、胸痛,就下外关、临泣; 5、申脉管阳蹻,后溪管督脉;两穴专治项强、脖子僵硬。 二、呼吸法引气法 1、引气:下针后平补平泻或捻捻放在那边,几分钟后,下针处一圈粉红色,就是气来了;如果一圈青色就是扎到血管。 2、五行里肺属金,金可导气;用金属针,要把气导到对方的身体的情形。 3、下针时,碰到动脉血管,一拔肿起大包,用手轻轻按大包,因为阳气在手上面,阳气一行,血就跟行,大概六个呼吸,大包就慢慢平了。 4、引对方气的方法:下针后左右捻转,病人感酸、麻、胀,有针感;另一种天生体质没有酸、麻、胀感,看到一圈粉红色就是气来了;气到后才能进行补泻。 5、呼吸法引气法:下针后,让病人吸气,就拔针(在皮层里面作),吐气,慢慢进针,用病人呼吸来引气的动作;直至病人感到酸、麻、胀,就引到气了;病人如果引不到气就用灸。 三、烧山火与透天凉 1、烧山火,大补;透天凉(治热症),大泻。 2、烧山火的做法:下针后引到气(皮表一圈粉红色或病人感酸、麻、胀),开始把针提到皮表,如下针一寸距离,把一寸分三段:天、人、地;当在天部进针时,数九,用补(补是紧按慢提)九次做完,再把针扎到人部,再做九次,在扎到地部做九次;如胃的寒症、胃痛、呕酸,可在中脘、足三里(胃经本穴)做烧山火,找肉多的地方做。 3、脚冰冷,找三阴交做烧山火。 4、烧山火是强补,完后再灸效果更好。 5、透天凉:大泻,做泻法动作相反,下针引到气后,扎到底下,从地部开始做,数六;做提插法泻(紧提慢按),邪气、病气在底部,先从地部六次,再人部六次,再天部六次;如果不幸,在天部针提出来,不要按针孔,让气不断的往外走。 6、扪法:就是针起来时,把针孔按到,不要让气跑掉;泻时,不要去按它,让气往外走。 7、透天凉:壮热时用。 四、阳中引阴,阴中引阳 1、阳中引阴:先寒后热,就是先泻后补;阴中引阳:先热后寒,就是先补后泻。 2、寒多热少,酸多痛少:先补后泻; 3、热多寒少,痛多酸少:先泻后补; 4、实症是痛,虚症久病是算;背痛酸多痛少,先扎委中穴补,再下束骨穴泻它。 5、有时一个穴位可以补、泻通用;原穴、络穴补泻皆可做,如飞扬。 五、留气法 留气法:治疗痞块,硬块,肿瘤,消痞块的方法通通用留气法。 |
|
1334楼#
发布于:2015-12-24 10:0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梁海霞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23日《针灸大成》第五十五课学习心得 维脉,有阳维和阴维,阳维脉把所有阳经维在里面,维在里面的是阴维,维在经络上面,骨头上面的就是阳维这是维脉的观念,阴维脉是内关在管,阳维脉外关在管。所以在外关和内关下针,从外关引到气,再透到内关去时,阴阳脉生死桥打开,阴阳就是交合在一起,阴阳分离时用外关透内关。由于阳维脉它是管外面胸腔这一圈。沿胁骨外面,而下焦这边一圈是带脉在管,病人腰痛,胸痛,下外关临泣穴,外关,临泣穴为一组,列缺,照海为一组。申脉是阳蹻脉,阳蹻脉一直往上走,后溪管督脉与申脉成一组,是专治项强脖子僵硬的穴道。阴维它围绕着阴脏就是内脏,阴维脉在控制内脏里面的协调,内关穴管阴维脉,阴维脉有问题时下内关。如病人胸痛,是痛在胁骨外面,还是胁骨里面,里面是阴维,外面是阳维,若讲不清楚,就外关透内关,这是治症的来源,所以只要懂得穴性,懂得经脉的走向,选择穴道就不会错,阴维脉是内关穴来管,奇经八脉,主要是一个穴道管一条脉。 呼吸法引气法 针刺手法很多,讲究是什么?注意是什么?补泻之前,先要有一个观念,什么叫引气?下针后要等气到了,再去做补泻。有很多方法气到,针下去还没有补泻,平补平泻,捻捻针放在那边,过几分钟,你就会看到下针地方有一圈粉红色,就表示气来了,如果看到一圈青色,你根本就是扎到血管,没看到粉红色,就是气没有到,一定要把气引出来。病人没气,严重虚弱的情形之下,就要用自己的气把病人的气引出来,施气的人要把气打到对方的身上,握到针时,要轻轻握,不要重握,重握就不传气在身上。不知道要通过多少关节,才能到身上,所以关节要放松。丹田慢慢的吸气,然后吐气。用金属针,因肺属金,所以可以导气。 比如,下针硑到动脉血管,太阳透率谷,一拔后,太阳穴肿起来,肿成很大一个包,轻轻按着那包,因阳气在手上面,阳气一行,血就跟着行。针左,右捻转,左右捻转一下,病人觉得好酸,有针感,感觉酸胀麻,有的人没有酸胀麻感,只知道痛,其实是他不了解什么叫酸,麻形容不出来,虽然痛,当看到粉红色就是气来了。当病人有了酸胀麻时,就知道气到了,然后再做补泻,如果捻转,气还是不到,就表示这个人气脉很弱。复溜是肾经母穴,要补肾,下复溜穴,去固先天,所以灸复溜穴很舒服,若针一下后,却引不到气,针上下戳二下,会有被吸入的感觉,气到了后,你会感到针很沉,会吸入的感觉,气还没到,表示这个人太虚,就用呼吸法。让病人吸气,就拔针,拔出来,他吸气时拔针,就让气到复溜,一把气引到这,吐气,慢慢进针,出针都跟他的呼气定。 烧山火与透天凉 第一个口诀叫烧山火,第二个透天凉,就是大补和大泻手法。病人大热症时,用透天凉,病人里寒盛时,用烧山火手法,烧山火怎样做针扎到皮层后,第一个先引气l气到皮肤表面一圈会比较红,痛感酸胀麻,气到后把针提到皮肤表面,扎到一寸的距离,这点分三段就是天,人,地。在天,人,地紧按慢提各九次。 脚冷找复溜穴 透天凉是大泻,不管补泻,一定先引到气,没有引到气,补泻半天也没有效果,烧山火在本穴上,胃寒扎足三里,整个胃经都会热起来,如肾寒在复溜,戓肾俞。泻的手法插提法很快拔,慢按,推针进去时是慢慢推,很快的提起来,慢慢回去,让气往上走,那病气,邪气在底下,从天部做六次,再从地部提到人部,再做六次,做完后,到天部再做六次,所以三六是十八次。 扪法是什么?就是针起来时,把针扎按到,不要让气跑掉,泻时不要去按它,让它气往向走,这是扪,这是地部先再到人部,再到天部,这个数是六。方法是紧提慢按。透天凉,壮热时,糖尿病消渴还是中消,就下中脘,足三里,燥湿,发烧用透天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