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楼#
发布于:2015-11-11 00:0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柳州-陈文洁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0日《针灸大成》第3、4课心得:
一、针灸的原则:“痛灸到不痛止,不痛灸到痛止”。 二、针灸的急救方法: 任何昏迷, 1.第一针:人中针刺。人中在鼻子下方嘴唇的上方,分三段,取上面的三分之一处下针,针斜刺往上。当时如若没有针,就用大拇指指甲掐,掐了往上推。 2.若人仍然未醒,接着下第二针:十宣(手指尖)放血,要迅速,一次性抓住患者5个手指快速刺完后,5个手指一起往外挤血。 3.第三针:若人还未醒,脚十宣放血。 4.第四针:还不醒,就在涌泉下针。人字纹的纹头就是穴位,一寸半的针下进去。 5.第五针:还没醒,就百会穴(以鼻子为中央从额头到头顶与两耳尖直上相交的一点再往后半寸,摸到一个凹洞,即为百会穴)放血。百会穴一般是放血,不下针。放血时,让病人躺下头靠着床沿往下垂,当是患者觉得一阵清凉到眼睛,人眼睛就睁开了。清凉到嘴巴,人就可以讲话了,凉到手脚,手脚就可以活动了。 三、火罐的使用:火罐可以用来吸脓或者淤血。 急性扭伤的时候用的很多,在扭伤的地方上火罐。痔疮:先放血针刺后,用火罐把血吸出来。乳头、腋下、头部等不上罐。 针灸的丈量方法:患者中指手指弯起来,两个横纹头之间为一寸。三个手指并拢为两寸,四个手指并拢为三寸。测量的是患者的手,不是自己的手。胸腹部和背部有另外的独立丈量方法。 1、针刺的深浅:受季节影响,一般春夏的时候比较浅,秋冬的时候下针下的比较深。如果病在在肌肉,下针在肌肉,如果在血脉,下针在脉的旁边,如果病在肾脏,我们从皮肤上边下针在骨头的旁边。依据病情在哪里,决定我们下针的深浅。 2、一般针刺入穴方法:过去医书如《针灸大成》提到入针的方式,下针的时候,要病人咳嗽一下,针就同时下去了。要知道穴位,知道大概的位置,针怎么进去,这是有原则的。你要用手去摸质感,这是皮肤上的感觉,一般穴道绝对不会在肌肉上面,你摸两个肌肉中间穴位永远在肌肉、筋旁,你摸上去有两条,就在缝隙上下针,绝对不会在肌肉上面,没有这种穴道,穴道都在两条肌肉中,或者是肌肉和骨之间。“腹深似井,背薄似饼。”指的针刺的深浅,腹部可深针,背上不可深针,否则会扎到内脏。 3、成人与幼儿不同的下针方法:成人留针,幼儿单刺。 留针20分钟留针后会做补泻,像中风的病人,留针20、30、40分钟,留针一到两个小时都没有关系。 起针的时候很重要,拔针的时候,指头放在那,慢慢的拔出来,出毛孔的时候,稍微停一下,停30秒,再慢慢出来,这样一滴血也没有。 小儿发烧感冒,拉肚子,下针效果很快,针进去捻针就拔出来了,不留针。十四岁以下单刺不留针,十四岁以上方可留针。下针时,病人需采取卧位。 晕针解决方式:急救方法,先下人中。一般是姿势不对,不要让病人站着或者坐着,最好采取卧位。 4、常用针的概念:现在我们常用的针,比如说3215,32是针号,数目字越大,越细,一号,二号,三号四号,很粗就像螺丝刀一样,32号已经很细了,15是一寸半,号码小,粗一点,有2815,平常多用32。也会需要28号针。一寸半的针,肌肉、四肢、身上都可用。手指通常用一寸针扎。三寸针用来透穴。针灸做的好的,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做的不好,没感觉,也没坏处。身上有很多穴位都可以透穴。透的时候非但不伤筋,不伤血脉,连一滴血都看不到。像脚伤、腕骨痛,针一下去,当场痛就去除。 四、十二经纳天干歌: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三焦亦向壬中寄,心包同归入癸水。 五、十二经纳地支歌: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
|
121楼#
发布于:2015-11-11 00:1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聂君芝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0日《针灸大成》3.4课学习心得
一.当有人发病昏迷,无论什么原因第一针“人中”,若没醒,第二“十宣”放血,还没醒再放十个脚趾头,若还不醒就下“涌泉”最后用“百会”放血。
二.1.火罐可以吸脓,吸瘀血,身上有扭伤时我们可以痛点放血,然后用火罐吸瘀血,痔疮也可以用放血针刺,刺完后用火罐把它吸出来。 2.有的地方不能拔罐,列如:乳中,多汗的地方,头部也不能用火罐。 三.针灸穴位丈量方法 同身寸(1)中指同身寸,把中指弯起来,这两个横纹头跟这个点之间我们定义为一寸。(2)横指同身寸,三个指头拿起来,这是两寸,四个指头是三寸,以连接手掌的指端长度为标准,我们看一个病人的时候要看病人的手,因为每个人尺寸不一样。 四.针刺深浅讨论 (1)受季节影响,春夏下针较浅,秋冬下针较深。 (2)中医认为肺管皮毛,脾管肌肉,心脏管血脉,肾管骨,所以下针,病在皮毛,针就下在皮毛。在肌肉就下针在肌肉,在血脉就扎在脉旁边,如果在肾脏,我们下针到骨头旁边去。过去有句话叫做“腹深似井背薄似饼”,是用来形容进针深浅的。 五针刺入穴法 一般穴位都是在血管旁或在筋与筋之间,筋和肌之间,筋与骨中间,不会在骨上面,所以,针刺不会在肌肉上,骨头上,筋上面。 六成人与幼儿的不同入穴方式 成人一般留针,十四岁以下都称为幼儿,一般都不留针。 有的病人针后出现晕针现象,若病人产生此种现象,起完针病人会感觉效果很好,可是,有一种晕针是由于病人姿势不对产生的,此种晕针急救,先叫病人平躺,将胸膛扣子打开,让空气流通就会醒过来。 七,常用针号 比如,3215,32是针号,数目越大针也细,15是一寸半,一寸半的针较多用,一般肌肉四肢都可用,进针地方比较硬的一般选用28号针。 八十二经纳天干地支。 天干歌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巳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葵肾脏,三焦亦向壬中寄,心包同归入葵水。 地支歌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膀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干支配属五行,甲乙寅卯为木,丙丁巳午为火,戊巳辰戌丑未为土,庚辛申酉为金,壬癸亥子属水 |
|
122楼#
发布于:2015-11-11 00:2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浙江-叶爱国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0日《针灸大成》第3, 4课心得
针灸的急救: 心脑血管,中风,心脏病等各种原因引起的晕厥都可进行急救: 1:针人中。没有针在手上,可用大拇指掐人中.2:十宣穴放血,放血时注意五个指头一齐放血挤血。3:足十宣放血。4:涌泉穴放血,涌泉也称急救穴,放血时把脚握起,在人字统头刺血。5:百会放血,百会穴是放血穴,不下针,要求病人躺着头靠床边下垂,放血后病人会有一股清凉感觉后会慢慢清醒。 火罐的使用及禁忌: 火罐不但可以活血活瘀,还可吸脓排毒。禁忌:乳中,乳头。多汗的地方,多汗处,头部不拔火罐 针灸丈量法: 每个人体结构不同,不能用自己的寸丈量患者的寸,以病人的手寸为基准。 丈量方法:1:用同身寸,中指头弯起来,其中两个横纹头,点跟点之间我们定义为一寸。大拇指一横指也为一寸。三指并拢为两下,四指并拢为三下。这就是同身寸。 同身寸大部分用在四肢上面,还有经络之间的寸。2:骨度分寸法:人体骨长度不一样,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穴位标准的方法,取穴作为折算的标准。如两乳间为8寸,如腕横纹到肘横纹为12寸。 针刺的深浅: 肺管皮毛,病在皮毛,针下在皮毛。脾管肌肉病在肌肉,下针在肌肉。心管血脉针在脉旁。骨主骨,针下骨旁.另外背浅腑深,胖瘦不同,病情不同,季节不同,下针深浅不同。 针刺方法: 进针是有原则的,穴位都在两条肌肉之间,筋和骨之间,筋和肌肉之间,筋和筋之间。绝不会在肌肉,筋上面,也不会在骨头上面。 下针成人与幼儿不同:成留针20分钟。幼儿儿童不留针针进入稍捻下就出针(称单刺),一般14岁以下均采用此法,14岁以上可以留针。出针要慢慢拔出,出毛孔时稍停一下慢慢出来,防止出血。不要斜着出针。 晕针处理:下针时病人采用卧姿,以免晕针,如果出现晕针,按照我们之前的下针人中,叫患者平躺,解开衣扣敞开胸,流通空气清新下,慢慢就会醒来。 常用的针号: 型号3215,2815等,数字越大,针越细。 歌诀: 十二经纳天干地支与十二正经井荣俞原经合。 十二经纳天干歌 :甲胆乙肝丙小肠 .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三焦亦向壬中寄.心包同归入癸水。 注解: 次序不重要.心包就是癸.三焦就是壬.甲是胆.乙是肝.丙是小肠。 十二经纳地支歌 :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已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属性:木火土金水。 五行的属性:甲乙是木.丙丁是火.脾胃是土.庚辛属金。 阴阳五行: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五行有相生相克的关系。 十个天干数: 木代表肝.心脏是火.脾脏是土.肺脏是金.水是肾脏。 脏为收藏是为阴, 腑为消化系统是为阳,阴木是肝,阳木是胆,阴火就是心,阳火就是小肠,火有两个:心脏和小肠.脾土为阴,脾是内脏,和阳土相对,就是胃,肺是阴脏,肺为阴,阳是大肠,水就有阳水跟阴水,脏是阴,腑是阳,肾脏是阴,膀胱是阳 |
|
123楼#
发布于:2015-11-11 00:5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周旸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0日《针灸大成》第3.4节课心得
针灸的急救法 1,针人中(不管什么原因先针人中) 2,十宣放血 3,足十宣放血 4,针涌泉 5,百会放血 百会,从额头往上到头顶,再由耳尖直上,两线相交的一点,再往后半寸,凹陷中。放血时,病人需躺下头靠着床沿往下垂。 6,嘴对嘴呼吸 火罐的使用时机 针灸的器具还有火罐,竹罐。 火罐的使用 火罐有不同的尺寸,用真空来吸。火罐可以吸脓,活血化瘀。比如,我们在痛点放血,用火罐放血的时候看颜色,由黑变淡,就起罐。外科急性扭伤用火罐。痔疮,放血针放学以后用火罐。 乳中,多汗的地方,头部,不用火罐。 针灸穴位丈量方法 1,同身寸 同身寸,中指弯曲,两个横纹头的连线。三个指头,两寸,四个指头,三寸。每个人的同身寸不一样,要根据病人自己手来丈量。同身寸大部分用在四肢上,经络之间。 针刺的深浅 1,受季节影响,比如春天下针浅,秋冬深。 2,看病情在什么地方。肺主皮毛,脾主肌肉,心主血脉,肾主骨。病在皮毛,针在皮毛。病在肌肉,针在肌肉。病在血脉,针在脉的旁边。病在肾脏,针在骨头旁边。 3,“腹深似井,背似薄饼”,腹部上扎针深,背上浅。 4,肥胖者深,瘦弱者浅。 一般针刺入穴方法 下针位置取舍 1,两条肌肉中 2,肌肉和骨之间 3,肌肉和筋之间 4,筋与筋之间 5,血管旁边 6,筋与骨之间 成人与幼儿的不同取穴方式 成人要留针,幼儿不留针。幼儿下针,叫单刺。幼儿的定义以十四岁为标准。十四岁以下不留针,十四岁以上,留针。 下针时,病人采取卧资。 起针方式,中指头按住,慢慢拔出,出毛孔时,稍停30s左右,再慢慢拔出。 晕针现象 《后汉书》:“药不瞑眩疾弗缪”,这是一种治疗方式。没有产生瞑眩,病不会好。 因姿势不良产生的晕针。(先叫病人躺平,将胸腔的扣子打开,空气流通。再不行,就针人中。如果性急,就十宣放血。) 现代常用的针号概念 1.5寸的针使用普遍,常用于肌肉、四肢、躯干。 1寸的针常用薄的地方,比如手指头。 3寸用透穴 28号针常用于有血块或者开刀后伤口变硬的地方。 放血针 黄帝时代九针型 十二经纳天干歌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三焦亦向壬中寄,心包同归入癸水。 十二经纳地支歌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天干十个,地支十二个,干支合在一起,有六十个,这成一甲子循环。 五行属性,木火土金水。纳天干就是取五行。五藏收藏,为阴。腑是消化系统,为阳。 阳木,胆, 阴木,肝。 阴水,肾 阳火,小肠 阴火,心 阳水, ,膀胱 阴,肺 阳土,胃 阳,大肠。 阴土,脾 |
|
124楼#
发布于:2015-11-11 00:5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学习心得成都-唐榕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唐榕申请签到 2105-11-10《针灸大成》第三,四节课学习心得 灸的大原则是痛灸到不痛,如果不痛呢要灸到痛为止,这是原则。什么意思呢?比如说现在有些病人,现在手上生个脂肪瘤不大,不想开刀,我们就用隔姜灸,生姜放在瘤上面,然后灸,他本来不痛,一直灸,灸到他患处,他就开始痛了,这就叫不痛灸到痛;同样,脓疱或者肿瘤,他本来就痛,我们一直灸,灸到他好的皮肤时,他就不痛了,这就叫痛灸到不痛 。 好的医生把病治好了,不伤元气。 针灸的急救方式:1.针人中;2.十字放血;3.足十宣;4.涌泉;5.百会放血 火罐的用法:1.吸脓;2.淤血;3.外科的急性扭伤;4.痔疮 腋下不上火罐,头部也不上火罐。 人纪系列-针灸第二篇 一.针灸穴位的丈量法则:同身寸; 二.针刺的深浅讨论:春夏的时候下针浅,秋冬的时候下针深,背薄似饼,腹深似井; 三.一般针刺入穴方法:如果病在皮毛,下针在皮毛。如果病在肌肉,下针就在肌肉。如果病在肾,下针一直要下到肾。一般穴位永远都在1.两条肌肉之间;2.肌肉与骨头之间;3.肌肉与筋之间;4.筋与筋之间;5.筋与骨头之间; 四.成人与幼儿的不同:成人留针,起针的时候很重要。幼儿单刺,14岁以下不留针,14岁以上可以。晕针,中医有句话“药不暝眩,阙疾弗廖”,卧姿才扎,站着,坐着都不扎; 五.现代常用的针号慨念:数字越大的针越细; 六.黄帝时代的九针型式 人纪系列-针灸第三篇 一. 十二经纳天干歌:“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 二. 十二经纳地支歌“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 申膀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木火土金水”对应“肝心脾肺肾”。臓所谓收藏,就是阴。腑是消化系统,就是阳。阴木是肝,阳木是胆。阴火就是心,阳火就是小肠。脾土是阴土,胃是阳土。肺是阴燥,金阳位地方就是大肠。肾脏的肾就是阴,阳水的话就是膀胱,阳水阴水; 西医都是在看形,没有神,中医是在看神。中医重在悟。中医找到温度,速度,压力就可以计算出来。 心和小肠是表里关系。肺是在心和小肠之间。 三. 十二正经之井荣俞原经合穴; 四. 井-病在藏者取之; 五. 荣-病变于色者取之 |
|
125楼#
发布于:2015-11-11 01:0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周旸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0日《针灸大成》第3.4节课心得
针灸的急救法 1,针人中(不管什么原因先针人中) 2,十宣放血 3,足十宣放血 4,针涌泉 5,百会放血 百会,从额头往上到头顶,再由耳尖直上,两线相交的一点,再往后半寸,凹陷中。放血时,病人需躺下头靠着床沿往下垂。 6,嘴对嘴呼吸 火罐的使用时机 针灸的器具还有火罐,竹罐。 火罐的使用 火罐有不同的尺寸,用真空来吸。火罐可以吸脓,活血化瘀。比如,我们在痛点放血,用火罐放血的时候看颜色,由黑变淡,就起罐。外科急性扭伤用火罐。痔疮,放血针放学以后用火罐。 乳中,多汗的地方,头部,不用火罐。 针灸穴位丈量方法 1,同身寸 同身寸,中指弯曲,两个横纹头的连线。三个指头,两寸,四个指头,三寸。每个人的同身寸不一样,要根据病人自己手来丈量。同身寸大部分用在四肢上,经络之间。 针刺的深浅 1,受季节影响,比如春天下针浅,秋冬深。 2,看病情在什么地方。肺主皮毛,脾主肌肉,心主血脉,肾主骨。病在皮毛,针在皮毛。病在肌肉,针在肌肉。病在血脉,针在脉的旁边。病在肾脏,针在骨头旁边。 3,“腹深似井,背似薄饼”,腹部上扎针深,背上浅。 4,肥胖者深,瘦弱者浅。 一般针刺入穴方法 下针位置取舍 1,两条肌肉中 2,肌肉和骨之间 3,肌肉和筋之间 4,筋与筋之间 5,血管旁边 6,筋与骨之间 成人与幼儿的不同取穴方式 成人要留针,幼儿不留针。幼儿下针,叫单刺。幼儿的定义以十四岁为标准。十四岁以下不留针,十四岁以上,留针。 下针时,病人采取卧资。 起针方式,中指头按住,慢慢拔出,出毛孔时,稍停30s左右,再慢慢拔出。 晕针现象 《后汉书》:“药不瞑眩疾弗缪”,这是一种治疗方式。没有产生瞑眩,病不会好。 因姿势不良产生的晕针。(先叫病人躺平,将胸腔的扣子打开,空气流通。再不行,就针人中。如果性急,就十宣放血。) 现代常用的针号概念 1.5寸的针使用普遍,常用于肌肉、四肢、躯干。 1寸的针常用薄的地方,比如手指头。 3寸用透穴 28号针常用于有血块或者开刀后伤口变硬的地方。 放血针 黄帝时代九针型 十二经纳天干歌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三焦亦向壬中寄,心包同归入癸水。 十二经纳地支歌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天干十个,地支十二个,干支合在一起,有六十个,这成一甲子循环。 五行属性,木火土金水。纳天干就是取五行。五藏收藏,为阴。腑是消化系统,为阳。 正常人的心脏和小肠是一样的速度,一样的温度,一样的压力。中医就是物理医学。中医就是按照时间、速度、温度还有压力。中医可以站在外面看里面。 |
|
126楼#
发布于:2015-11-11 01:5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 林晶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0日《针灸大成》第3、4课心得。 1.灸的大原则 :“痛灸到不痛,不痛灸到痛”。 痛灸到不痛:痛的时候灸,艾灸力量向下行抵达健康部位表现出的不痛。 不痛灸到痛:不痛时灸,艾灸的力量向下抵达患部根处时产生的痛。 灸的好处:病治好了,不伤病人的元气。 2.针灸的急救法 1).针人中 人中穴位于鼻孔下方到上唇间的下三分之一处。晕倒时可用针向上斜刺人中,或者用大拇指向脑门方向掐。 2).十宣放血 十宣位于十个手指头的指尖。一般一把抓五个指头,用针刺后挤血。 3).足十宣放血 方法同手十宣。 4).针涌泉 涌泉穴位于弯曲脚底时形成的“人”字顶端。 5).百会放血 百会穴位于两耳连线的中点。放血时,患者平躺在床上,头后仰,超出床头,三棱针放血。 3.火罐的用法 火罐原理:驱赶罐内的空气产生负压,吸附在人体的皮肤上。 火罐可用于外科急性扭伤、海胆刺伤、痔疮放血后。 火罐的不宜用于乳中、多汗部位和头部 。 4.穴位的丈量方法 同身寸为主。中指弯曲,两横纹头之间为一寸; 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后的中节宽度为二寸;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拢后的指根宽度为三寸。同身寸多用于四肢、经络之间。 5.针刺的深浅 1).春夏浅刺,秋冬深刺。 2).因为肺主管皮毛、脾主管肌肉、心主管血脉、肾主骨,所以病在皮毛针在皮毛,病在肌肉针在肌肉,病在血脉针在脉旁,病在肾脏则针从皮肤直下骨头旁。 3).腹部扎针可深针,背部扎针不可深针(易扎入肺)。有些穴位穴道比较浅,不能深刺。 6.穴位一般分布于肌肉之间间、肌和骨之间、肌和筋之间、筋与筋之间、筋与骨之间,不直接分布在血管、肌肉、筋、骨上。 7.成人与幼儿的入穴方式 成人一般留针10-20分,中风病人可留30-40分钟甚至更久。 出针为垂直出针,方式为:慢慢拔出,出至毛孔时停留30秒,再迅速撤出。 而幼儿采用单刺,针入即出的方式,一般为14岁以下的儿童。 站姿和坐姿容易晕针,卧姿扎针效果最好。出现晕针可直掐人中处理。 8、十二经纳天干歌: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三焦亦向壬中寄,心包同归入癸水。 十二经纳地支歌: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五行木、火、土、金、水,对应五脏肝、心、脾、肺、肾。 五行中每一行又分阴阳。所以有阴木、阳木,阴火、阳火,阴土、阳土,阴金、阳金,阴水、阳水。 而脏(收藏)属阴,腑(消化)属阳。所以阴木对应肝、阳木对应胆,阴火对应心、阳火对应小肠,阴土对应脾、阳土对应胃,阴金肺、阳金对应大肠,阴水对应肾、阳水对应膀胱。 |
|
127楼#
发布于:2015-11-11 07:16
14岁以上留针,14岁以下单刺。
七,晕针,有的人会出现晕针,故多采用卧位下针,如出现,则釆用急救法。 八拔罐,现代人采用真空的原理拔罐,治疗血瘀病和拔脓。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王锡兰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0《针灸大 成》第3、4课心得:一针灸急救法1,刺人中,即鼻唇沟上三分之一处,采用斜刺手法。2,十宣,即将十个手指并拢刺破放血。3,足十宣。4涌泉,即足底人字头针刺法;5,百会穴,采用浅刺法放血,对中风有效。 二,针的选取,常用针,号越大针越细。 三,选穴,釆用的丈量法一同身寸,即根据个人身高,手指的长短不同而灵活运用。一寸,将其中指弯起来,两个横纹之间的长度。二寸,将食、中、无名指三指并拢的宽度。三寸,将四个手指并拢的宽度。而同身寸大多用于四肢穴位的丈量。 四,穴位多在两条肌肉之间,肌肉与骨之间,肌肉与筋之间,筋与筋之间,筋与骨之间。 五,下针深浅,"背 薄似饼,腹深似井"指背部下针要浅,以防伤内脏,腹部下针宜深。而各个部位它代表脏腑各异,如皮毛一肺,肌肉一脾,血脉一心,骨一肾,肝一筋。 六,成人与幼儿的不同,成人留针20分钟或更多,幼儿釆用单刺法。而他们的分界点为14岁,14岁以上留针,14岁以下单刺七,晕针,有的人会出现晕针,故多采用卧位下针,如出现,则釆用急救法。八拔罐,现代人采用真空的原理拔罐,治疗血瘀病和拔脓。 十二经纳天干歌,甲胆乙肝丙小肠,丁个戌胃乙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三脏亦向壬中寄,心包同归入癸水,十二经纳地支歌,肺寅大卯胃辰宫,脾乙心午小未中,申膀西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它提示出人体是一个循环的整体,它们相生相克,互为表里,阴阳中的可再分性。如肝一胆,脾一胃,肺一大肠,心一小肠,肾一膀胱。心包一三焦。肺一寅,大肠一卯,胃一辰等,五行,木一肝,火一心,土一脾,金一肺,水一肾。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的循环中。它们又 再分阴阳,如阴木,阳木,阴火,阳火,阴土,阳土,阴金,阳金,阴水,阳水。 |
|
129楼#
发布于:2015-11-11 11:0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孙煜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孙煜申请签到
一、针灸的急救 针灸的急救可用于 (1) 当有人发病,昏迷过去时,他可能是心脏病,也可能是中风,溺水。我们不管是什么原因,第一个先针“人中”,就是鼻子下方、嘴唇上方的水沟处,把它分三段,取上面三分之一处下针,下针时,针要斜刺往上,若没有针在手上呢,掐人中。 (2) “十宣”放血。为什么叫“十宣”呢?就是在十只手指头的指尖放血。比较没有常识的人呢,都是一个一个手指尖放。一个一个下,太慢了,我们可以一次捉五个手指,针拿起来,一、二、三、四、五,一下子就刺完,五只指头一起挤放血。这是老师傅的手法。 (3) 若仍未醒,再将脚的十个趾头尖放血。若还没醒,就再下“涌泉”穴。将脚掌一握起来,会看到“人”字纹,人字纹的纹头就是穴道。这是我们的急救大穴,你不要拿一个三寸针下去。 (4) 若还不醒,就在“百会”放血。“百会穴”一般是放血用。我们不下针。当病人整个脸都是呈现红色时,就是刚中风,就在百会放血。 百会穴从额头往上到顶,再由两耳尖直上,两线相交的一点,再往后半寸,会摸到一个凹洞,就是百会穴。放血时,让病人躺下头靠着床沿往下垂,在百会放血后,病人会感到一阵清凉,凉到嘴巴,就可以讲话,凉到手脚,手脚就可以活动了。 二、火罐的使用 火罐除了可以吸脓,还有瘀血,我们在活血化瘀的时候,比如膝盖扭伤,我们会在痛点放血,用火罐放血的时候看颜色,由黑变淡,就起罐。被竹子刺到或海胆刺到,都可以抽出来。有些地方不能拔火罐,例如乳中,否则乳头会流黄水出来。多汗的地方不上火罐,头部也不用火罐。火罐在外科急性扭伤的时候用的很多,受伤时马上在扭到的地方上火罐。还有痔疮,还可以用放血针,刺完以后,用火罐把它吸出来。西医的放血针做得很好,针尖呈三角形,很锐利,放完后就可以直接丢掉。 三、针灸穴位丈量方法 知道穴道丈量的方法,才不会找不到穴道。那我们丈量的方法,第一个我们叫同身寸。所谓同身寸,因为每个人的高矮体格都不一样。所以你不能用我的寸来量他的,每一个人的寸都不一样。怎么量这个寸,把中指头弯起来,这两个横纹头,点跟这个点之间我们定义为一寸,这是同身寸。你看的时候要看病人的手,不能看你的手,大概就可以了。小孩子要看小孩子的手。所以每个人的寸都不一样,这是同身寸。同身寸大部分用在四肢上面,还有经络之间的寸。 四、针刺深浅 下针有深有浅,如春天下针要比较浅,秋冬的时候,针下的就比较深,这就好像我们钓鱼一样。冬天的时候,鱼都在比较深的地方,针就要下到骨髓去,春夏的时候,天气比较热,所以针下的比较浅,这是一个观念。 中医认为,皮毛是肺在管,肌肉是脾脏在管,血脉是心脏在管,骨是肾脏在管。所以,一般下针的时候,如果病在皮毛,我们针就下在皮毛,如果病在肌肉,我们下在肌肉,病如果是在血脉上面,我们就扎在脉的旁边,如果病是在肾脏,我们会从皮肤上面下针下在骨头的旁边去。看这个病情在那里,决定我们下针的深浅。 过去我们有一句话,叫做“腹深似井,背薄似饼”。这指的就是针刺的深浅。腹部上扎针的时候,可深针,背上扎针,就不可以深针,否则会扎到内脏。扎到肺会引起肺气肿,但也不能说腹深似井,就扎那么深,不能乱搞。还有,胖子瘦子下针的深浅也不一样。 五、一般针刺入穴的方法 一般穴道绝对不会在肌肉上面,你摸两个肌肉中间穴位永远在肌肉、筋旁,你摸上去有两条,就在缝隙上下针。穴道都在两条肌肉中,或者是肌肉和骨之间。下脚上的针,都下在骨头旁边,一定是在肌肉和骨旁边,穴道或者是在肌肉和筋之间,身上有很多筋,穴道也不会在筋上面,一定在筋和肌肉中间,或者是在筋与筋之间,绝对不会在筋上面。。所以说,穴道一定在筋和骨之间。筋骨之间的穴道我们常碰到,像脚踝的地方,都是筋骨之间,当你们穴道位置找到以后,就用摸的,就知道哪个是正确的,针下进去就对了。 六、、成人与幼儿的不同入穴方式 (1)成人与幼儿有非常大的不同,成人要留针,幼儿不留针,幼儿我们有一个特别的名称,我们叫单刺。 (2)留针,要留二十分钟,留针之后会做补泻,像中风的病人,留二十、三十、四十分钟、一个小时两个小时都没关系。 (3)起针,起针的时候很重要,拔针的时候,指头放在那,慢慢的拔出来,出毛孔的时候,稍停一下,停个三十秒,再慢慢出来,这样一滴血都没有。因针头很利,不能用挑勾出力的方式,会把血带上来。这是起针的方式。也不要一直用力拔出来。 (4)什么叫单刺?针进去捻一捻就出来了,根本不留针。哪些穴道可以单刺?十四岁以下,单剌不留针,十四岁以上,就留针。下针时,叫病人采用卧姿。 (5)晕针。中医有一句话“药不瞑眩疾弗缪”。就是说一种治疗方式,没有产生瞑眩的话,这个病不会好。所以,我们每次扎针,若病人产生晕针的现象,起完针,病人会感觉效果很好。有一种晕针的现象,是因为病人的姿势不对。姿势不对会产生的晕针,所以我们要病人采卧姿。让他躺倒,扎针最好不要让他站着扎,或坐着扎,都容易晕针,躺着扎最好。 七、现代常用的针号概念 现在我们常用的针,比如说 3215,32 是针号,数目字越大,越细,一号,二号,三号四号,很粗就像螺丝刀一样,32 号已经很细了,15 是一寸半,号码小,粗一点,有 2815,平常多用 32。也会需要 28 号针。一寸半的针用得最多,通常用在肌肉、四肢、身上都可以扎。用3230,32 号三寸针来透穴。有些地方会用到透穴,当场透就好了。针灸做得好是立竿见影的。做得不好,就没有感觉,但也不会坏事。除非,是你扎得太深了。 一、十二经纳天干歌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三焦亦向壬中寄,心包同归入癸水。 二、十二经纳地支歌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天干有十个,地支有十二个,干支合在一起,有六十个,成一甲子循环。我们会用纳天干,就是取它的五行。 [灸友45619于2015-11-11 13:57编辑了帖子]
|
|
130楼#
发布于:2015-11-11 14:1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周喜平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0曰《针灸大成》3,4课心得
急救的几个大穴,人中穴,在鼻与上唇之间分三段,针斜刺第二段处。十宣穴,手指尖,急救时把五指合拢扎针,再用力挤出血。足十宣,足指尖。涌泉穴,脚底正中与前脚掌交界处。百会穴,两耳连线与鼻部延线垂直交界处。 火罐用法,吸脓,瘀血。 乳头,汗多的地方,头部,不宜拔罐。 针灸穴位丈量法,同身法,用患者自己的手量。手指节两个横纹之间为一寸,三个指头并拢为两寸,四个指头并拢为三寸。 针刺原则,春夏浅,秋冬深。皮毛—肺,肌肉—脾,血脉—心,骨为肾。穴位存在于肌肉与筋之间,肌肉与骨之间,肌肉之间,筋之间。 针刺穴位方法,针刺时采用卧位,最好仰卧。14岁以上为成人,可留针20分钟,14岁以下为幼儿,不留针。 现代常用针号,数字越大针越细,数字越小针越粗。 十二经纳天干地支与十二正经井荣俞原经合 十二经纳天干歌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已脾乡; 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葵肾脏; 三焦亦向壬中寄,心包同归入葵水。 (注:心包是葵,三焦是壬,甲是胆,乙是肝,丙是小肠) 十二经纳地支歌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已心午小未中, 申胱酉肾心胞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天干有十个,地支有十二个,干支合在一起有六十个,成一甲子循环。 木—肝,心脏—火,脾—土,肺—金,肾—水,脏属阴,腑属阳。 |
|
131楼#
发布于:2015-11-11 15:0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包小花 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1日《针灸大成》第5、6课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包小花 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1日《针灸大成》第5、6课心得
1. 地支歌
按照地支歌,就是时间或时机,时机很重要。当中医能掌握住时机,可以帮我们诊断、帮我们治疗、验证。 2. 五行
3. 健康的标准 西医:两个阶段,指标以上,健康;指标以下,病 中医:三个阶段,正常人----经过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个阶段,进入病。 一、十二正经之井荣俞原经合穴 正经有十二条:有六阳经、六阴经 十二正经中,所有的阳经及所有的阴经,都会介绍到井荣俞经合。井荣俞经合都是手不过肘,足不过膝。下针的时候,在手肘以下,膝盖以下下针 奇经有八条:有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阳蹻,阴蹻、阳维、阴维 1. 病在脏取井穴:井就是病在越深的地方,我们要在指头末稍,井穴通通在手指头或脚趾头的末稍,非常的敏感。 2. 病变于色取荣穴:遇有颜色出现,选取穴道的时候用荣穴。 3. 病在时间者取俞穴:治时间的病。每一条经都有他的俞穴所在。凡按照时间发病的,如每天晚上十二点起来,病是发在胆经上,取胆经的俞穴。按地支歌去判断。 4. 病变于音者取经穴:经穴,病变于音者。如果是感冒,声音变了,就用经穴来治疗,每一条经都有它的经穴,声音是从那器官发出来。 5. 病起于饮食取合穴:当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有胀满的病,大部分选用合穴来治疗。七、八分饱可以样不断训练你的胃气。 6. 五脏不平衡时用原穴:,原穴是安五脏的,五脏不平衡时用的。阳经都有原穴。 7. 井荣俞原经合穴与四季的关系 A. 井荣俞经合五穴,都在手肘以下或膝盖以下。 B. 井穴主冬天,脏主冬,冬天的时候刺井穴。 C. 夏天,取俞穴, 声音主长夏 D. 春和夏交接的前后两个礼拜,春天取两个礼拜,夏天取两个礼拜,把它合并成一个月,叫长夏。春夏交接一个月、夏秋交接一个月,秋冬交接又一个月,冬天和春天交接又一个月,这是我们长夏的位置 E. 合穴,《针灸甲乙经》指出,味主秋,常有人味道有问题,包括嗅觉,只要有味道的问题治在合穴,主秋,秋天。 F. 阴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所谓春天夏天要养阳,秋冬主收敛要养阴。要随着节气定,春夏要多运动,不是秋冬不用运动,而是要收敛,包括房事要节制。 G. 阴就是有形的。无形的(如力量)是阳 H. 按照节气走,不违逆节气,寿命会延长,就不会生病。生病的人是反着走的。 二、五行:五行相生相克 正常人:五行相生 病人:当器官有病变时,相克 第四章 十二经络与奇经八脉简介 一、任脉与督脉 A. 任脉:任,女子妊也,女人会怀孕是靠任脉。。找穴道要从任、督二脉为基准。任脉是所有阴汇积的地方. 任脉有三八二十四个穴道,任脉三八起会阴穴. 急救的时,用会阴,比如溺水,,让病人采用趴着的姿式,小腿跪着,用三寸长针,针进入会阴时要对着心脏的方向下针,一下针病人水会喷出去。对称治疗,百会跟会阴正好是相通的,会阴痛时下百会治疗。 B. 督脉是诸阳之会!全身的动能,能量,都在督脉上面。,无论如何不要让别人碰你的脊椎骨,督脉不能碰. 任督二脉交会在鼻子人中, ,讲话时任督二脉是开的. ,舌头顶到上颚的时候,任督二脉是通的。 |
|||||||||||||||||||||||||||||||||||||||||||||||||||||||
132楼#
发布于:2015-11-11 15:1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杨志磊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1日《针灸大成》5.6课心得
1.十二经纳地支歌 寅时3点-5点是手太阴肺经,服用药物效果好, 卯时5点-7点是手阳明大肠经,吃蔬果排便顺, 辰时7点-9点足阳明胃经,胃经旺,早餐正当时, 巳时9点-11点足太阴脾经,禁食辛辣刺激 午时11点-13点手少阴心经,适度午睡佳 未时13点-15点手太阳小肠经,肠胃要休息 申时15点-17点足太阳膀胱经,多喝水利排泄 酉时17点-19点足少阴肾经,任务完毕多休息 戊时19点-21点手厥阴心包经,晚餐别太丰盛 亥时21点-23点手少阳三焦经,少喝水 子时23点-1点足少阳胆经,勿熬夜 丑时1点-3点足厥阴肝经,愉快入睡佳, 木-火-土-金-水 对应的是青-赤-黄-白-黑 正常人的手掌是粉红色的,手掌是在肚脐以上的地方,中医和西医的区别,以健康为中心,向上是正常,中间就是症,向下就是病,举手投足之间,都是医,一模就知道了,地支歌主要是时机和时间,帮助我们去诊断,治疗,和验证, 2.十二正经之井荣俞原经合穴 经络分为,经脉和络脉,经脉又分为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十二经脉又分为,六阴和六阳,分别为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奇经八脉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还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 络脉有十五络脉,浮络,孙络, 俗话说,手不过肘,足不过膝, 井,荣,俞,络,合, 病在脏取井穴。井就是很深的地方,井穴是在手脚的末梢, 病在变取荣穴,看颜色取荣穴, 病在时间取俞穴,治时间的病,每一条经都在它的俞穴所在,按时间发病的,按地支歌去判断,井,任何阴井都是木,任何阳井都是金, 荣,任何阴荣都是火,任何阳荣都是水, 俞,任何阴俞都是土,任何阳俞都是木, 络,任何阴络都是金,任何阳络都是火, 合,任何阴合都是水,任何阳合都是土, 阳比阴多了一个原穴,每条经都有一个络穴,原穴是五脏六腑不平衡用的,冬天刺井穴, 春,夏,长夏,秋,冬,什么是长夏,就是春和夏交接的两个礼拜,这就是长夏的位置,这是节气的转换,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阴都是有形的,阳都是无形的,但都是存在的, 五行里面都是讲生,克,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是相生, 相克的是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克的意思就是越来越坏, 任督二脉,任脉主阴,督脉主阳,三八二十四起于会阴穴,当一个人心脏停止的时候用三寸针扎会阴穴,马上就从嘴里把水吐出,这叫对称治疗, |
|
133楼#
发布于:2015-11-11 15:4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张一萍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1日《针灸大成》第5、6课心得。
地支歌,简单讲,就是寅时开肺,(凌晨三点至五点),大肠开卯时(五点到七点),胃开辰时(七点至九点),脾脏开巳时(九点至十一点),心开午时(十一点到下午一点),小肠是一点到三点,再就是膀胱,是三点到五点,肾脏是五点到七点,心包经呢,七点到九点,晚上九点到十一点是三焦经,九点到十一点再回到胆,胆经是凌晨,十一点到凌晨一点,最后再回到肝经,一点到三点。所以地支歌,就是用时间来诊断治疗。比如你每天晚上一点起来,三点以后才能睡觉,你的身体就已经告诉你,肝脏有问题了。 在阴阳五行木火土金水中,又可分成青赤黄白黑。例如肺是白色的,心是赤色,肺比心脏大很多,很多的白加一点红,就是手掌的颜色粉红色。 中医健康的定义跟西医不一样,西医只有正常和有病,中医分三段:正常、症状、有病。 十二正经之井荣俞原经合穴 正经有十二条,有六阳经、六阴经。奇经有八条奇经八脉有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阳蹻,阴蹻、阳维、阴维。正经十二条。十二正经中,所有的阳经及所有的阴经,都会介绍到井荣俞经合,井荣俞经合都是手不过肘,足不过膝。 阴经有: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经等都有五行木火土金水,任何的阴经,他的井穴通通是木,任何荣穴都是火,每一条阳经都有井荣俞经合,属性是金水木火土。阴经和阳经的每一条经,经上面都有一个络,叫络穴,每一条经都一定要有它的络穴。阳经比阴经多一个东西,就是原穴。穴道都有他的属性,都有它的功能所在。 四、病在脏取井穴(五俞穴的一种,穴位均位于手指或足趾的末端处) 病在脏取井,就是病在越深的地方,我们要在井穴处下针。用一寸针刺一点点即可。身上虽有其它穴道可用,但没有井穴好。 五、病变于色取荣穴(五俞穴的一种,均位于手或足部) 《黄帝内经》指出病变在颜色上,青色为肝,红色主的是心,脾主黄色,肺是白色,肾是黑色。当有颜色的病出现了,一看见到发黄是脾病,发红是心脏病,这个人脸色发黑是肾脏病。遇有颜色出现,我们选取穴道的时候用荣穴。 六、病在时间者取俞穴(五俞穴的一种,均位于手或足部) 俞穴,治时间的病。每一条经都有他的俞穴所在。凡按照时间发病的,如每天晚上十二点起来,病是发在胆经上,取胆经的俞穴。按地支歌去判断。 用俞穴的效果非常好。也可以用荣穴,也有效果。 七、病变于音者取经穴(经穴多布在腕、踝关节附近及臂、胫部) 至于经穴,病变于音者。如果是感冒,声音变了,就用经穴来治疗,每一条经都有它的经穴,声音是从那器官发出来。 八、病起于饮食取合穴(合穴多分布在肘、膝关节附近) 当饮食不节,暴饮暴食就用合穴。真正对身体最好的,是吃完还要有一点饿的感觉,一年四季保持有一点饿,只要七、八分饱就好,因为这样不断训练你的胃气。治病时,只要病人饿,有一点胃气,病人就救回来了。 饮食不节,暴饮暴食的,还有胀满的病,我们大部分选用合穴来治疗。 九、五脏不平衡时用原穴(分布于脚踝关节附近) 原穴是安五脏的,五脏不平衡时用的。阳经都有原穴。 十、与四季的关系 井穴主冬天,脏主冬,冬天的时候刺井穴。井荣俞经合五穴,都在手肘以下或膝盖以下。 时间,若出问题时是夏天,取俞穴。声音主长夏,我们对长夏的定义,是节气在转换或季节的交换,春和夏交接的前后两个礼拜,春天取两个礼拜,夏天取两个礼拜,把它合并成一个月,叫长夏。 至于合穴,味主秋,常有人味道有问题,包括嗅觉,还有人嘴巴发出金属的味道。或甜,或苦,只要有味道的问题治在合穴,主秋,秋天。 中医的观念,春夏养阳、秋冬这个季节是养阴, 看得到的都是阴,阴就是有形的。力量有多大,那就是阳。要随着节气走,春夏生发要多运动,秋冬是要收敛,包括房事要节制。 针灸的穴道是可以用在保养的,如果按照节气走,我们不违逆节气,寿命会延长,就不会生病。生病的人是反着走的。 十一、五行 再回到五行上,中医所谓的阴阳五行,就是生、克,正常人应该是按照五行走的。当器官有病变时就不是这样走,而是克。 所以,克就是越来越坏的意思。 中医讲求上工治未病, 上工治未病,而不治已病。 先去治未病,先把病停住了,病就不会再进。 十二经络与奇经八脉 一、任脉与督脉 任,女子妊也,女人会怀孕是靠任脉。找穴道要从任、督二脉为基准,找到标准,就可以很快速的找到穴道。任脉是所有阴汇积的地方。而督脉是诸阳之会,脊椎骨上面。全身的动能,能量,都在督脉上面。 任督二脉交会在鼻子人中这边。舌头顶到上颚的时候,任督二脉是通的。 任脉有三八二十四个穴道,任脉三八起会阴。急救时可以用会阴穴。 会阴很少会痛,遇到怎么处理,我们一般是对侧治疗,也可以称为对称治疗。百会跟会阴正好是相通的,会阴痛时下百会治疗,记得对侧法则,临床上会非常的灵活。 下针切入的角度也很多,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制宜。 |
|
134楼#
发布于:2015-11-11 16:0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赵菲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1日《针灸大成》第5、6课学习心得 (接上次课) 第三章 十二经纳天干地支与十二正经井荣俞经合 二、十二经地支歌 食物的消化,先进入小肠后再进入大肠。大肠在小肠的外面,受小肠温度的影响,大肠会把食物中的水分以蒸气的形式上输给肺,大肠与肺相表里。肺会水分变成津液。食物的残渣则会排出体外。消化排泄的过程要在24小时内完成。 中医的癌症没有听说过心脏癌,因为心脏很热,癌细胞不能很好的生存,因此如果把全身从头到脚都变成像心脏一样热,癌细胞就没有了。给我们以顾护阳气的启示。人都会有气,气是热的,中医的观念是热气。 例如:水生木,膀胱在小肠的前面,水在肾脏第一次气化,在小肠第二次气化。小肠的热可以使膀胱变得膨胀,当膀胱的尿的容量达到400cc,排尿,第二次气化时,干净的水交给肝,再把毒排掉,再交给胆,化成胆汁。 地支歌的作用: 1. 帮助诊断疾病:通过手颜色和睡眠来诊断疾病 例如:看到有人脸色黄黄的,手掌暗红色,问一下病人睡眠好不好,病人回答每晚凌晨一点醒来。可以诊断出此病和肝脏有关。分析:中医的心是赤色,肺是白色,手掌的正常颜色是粉色,表示肚脐以上的颜色。木生火,肝脏里的血液供应给心脏。晚上丑时(1-3),肝脏通过排毒将血液中的毒素排出,如果肝功能正常,则血液质量好,自然进入到心脏的血液质量好,手掌颜色自然粉红。晚上凌晨一点醒来,自然是肝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诸如肝硬化疾病,肝脏的功能一部分受阻,手掌颜色自然暗红。所以睡眠质量好与差直接和疾病有密切关系。 2. 帮助治疗疾病:如肝病的病人,本来一点到三点不能睡眠,经过治疗后1-3点可以安然入睡,证明肝病已经治疗有效果。 3. 帮助验证疗效。 中西医评判健康的标准不同: 西医:有个水平,水平以上健康,以下就是疾病。 中医:分成三阶段,有症状的过程,通过三阳、三阴的传变才达到西医所讲的疾病。所以高明的中医,症状一出现就能感知到身体的问题。 因此地支歌很好的描述了气血流注的时间顺序,也为我们自身发现问题和养生保健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三、十二正经之井荥俞经合穴 1.经脉分类 经脉分为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 十二正经:六阴、六阳经。奇经八脉: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2. 井荥俞经合穴 “手不过肘,足不过膝”是穴位分布。十二正经都有自己的井荥俞经合穴。 3.井荥俞经合穴的阴阳属性 阴井木,阳井金。 4. 井荥俞经合穴的主病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病在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甚者,取之俞;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提示我们,疾病在脏腑,用针刺井穴;病变在颜色上,要注意选用荥穴;时间疾病,注意选用俞穴(每天晚上咳嗽发作,取肺经的俞穴治疗);病在声音方面出了问题,采用经穴;病起于饮食,饮食不节、暴饮暴食、胀满的疾病取合穴治疗。 5.原穴 五脏不平衡时多采用原穴。阳经都有原穴。 6.穴位与四季 《难经·七十四难》“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俞,秋刺经,冬刺合。”其中,季夏就是长夏,即季节的转换或者交换。 养身也要顺应四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应四季生活就会长寿,逆之则会生病。 三、五行的概念应用 “上工治未病”是每个中医应该尽力做到的,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将疾病治愈或者阻止疾病的传变,是高明的医生的做法。 利用中医五行生克的关系,来运用到疾病传变的方面,达到治疗未病的效果。例如:当发现肝病的时候,立马去强脾,脾强就阻止了肝病的恶化,原理是木克土,土强不容易遭到木的侵犯。 第四章 十二经络与奇经八脉简介 一、任脉与督脉 任脉:诸阴之会,“阴脉之海”。任诸胞胎。 督脉:阳脉之海。总督一身阳气。 舌顶上颚,任督二脉相交。 任脉首穴-会阴穴:可以急救诗用三寸的针刺入。会阴痛,多采用“对称取穴”原理,针刺百会穴效果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