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
贫民
贫民
  • UID20183558
  • 粉丝1
  • 关注1
  • 发帖数94
  • 社区居民
1410楼#
发布于:2015-12-27 01:1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李丽申请签到 2015年
12月26日《针灸大成》第58课心得
龙虎交战与龙虎升降
1.龙是纯阳,是9,虎是阴数,是6。
2.龙虎交战,龙虎交战在三部,天人地三部,做一补一泻。针在天部,把穴道皮层到骨头之间距离想成三等分,天,地,人。针下去之后,引到气,把针提到天部,顺着气脉右转,快转,用捻转法。先做九次补,再回头做六次的泻。做完以后针下到人部,地部,手法相同,做九次补六次泻。平常可做一补一泻。
3.龙虎升降,就是用插提。同样的在三部做一补一泻。气至,做插提,做完了,把针提到天部,等一会儿,让气一直在那循环。龙虎交战的目的是止痛。头痛,牙痛,癌症的痛,或者意外的痛,都可用,这是镇痛用的。
4.病人脱臼或者骨头断了,气过不去,或者关节风湿肿大有堵塞,气也过不去,用龙虎升降法让气过去。使用时机是在外科伤科,很严重的痛,气机堵到的时候。天部,人部,地部各用一次插提法。是针灸麻醉法。如果骨头没裂,用龙虎交战就可以了。
张丽
新手
新手
  • UID20183028
  • 粉丝2
  • 关注1
  • 发帖数88
1411楼#
发布于:2015-12-27 07:35
@教官-南京-李宁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张丽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6日《针灸大成》第58课学习心得

飞经引气四种手法青龙摆尾、赤凤摇头、龙虎交战、龙虎升降。
青龙摆尾与白虎摇头  青龙摆尾
是补法,是虚症才会用到补。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比如足阳明胃经的虚症,乳房太小是虚症,太大有硬块是实症,或是脸颊痛,要扎母穴时,解溪穴不好下,或是没有了。可在足三里上做,足三里是本穴,虚实都可用。用青龙摆尾做补。正面对着你针扎足三里,左右转针,引到气(捻针)后,将针柄左右摇时,就已经在补了就是青龙摆尾。会很热,补得越强,就越热。用细针去摇,摇粗针会更痛。针在身体里,摇时是引动气叫飞经引气。在经络上,用飞的方式,是补法。可摇九下是青龙摆尾。
白虎摇头是泻法。泻时有歌诀四字,退方进圆。白虎摇头,是摇铃状。当针扎到穴道后,做插提时,退是方形的退,退针出来做补泻。白虎摇头做补泻时,针尾成方形慢慢出来。到了顶后,要进针回去时,圆形进去。会用到这种补泻法,一定在肌肉很多的地方。在原穴或本穴上。当经的子穴或母穴,都在手脚边。不需要什么青龙摆尾、白虎摇头。否则,摇完病人也痛死了,要找肉多的地方做补泻。
龙虎交战与龙虎升降 这两种是相反的,中国人把龙当九,虎当六。龙是纯阳,虎是阴数,就是龙九、虎六。这是针刺手法。龙虎交战在三部就是天、人、地,一补一泻。就是针在天部里。皮,骨,皮下到骨边分三个,天、人、地。针下去,引到气后,把针提到天部这边,如顺着气脉,右转,快转,用捻转法。先做九次补,再做六次泻。做完后到人部,做九次补、六次泻,到地部做九次补,六次泻。三部都有一补一泻。平常做九、做六很复杂,一个补完一个泻是最快速的方法。书上写三部都是一补一泻,但真要做就做九次跟六次。在龙虎交战上,是用捻转法,在龙虎升降法是用插提。同样在三部做一补一泻。气至后,用插提法完后,把针提起来,提在天部这放在那等,让它气一直在那边循环。龙虎交战的目的是止痛。强烈的痛,不管是头痛,牙痛,癌症或是意外的痛,都可用龙虎交战是镇痛的手法。
龙虎升降的目的就是气要经过关节,卡住了,气过不去。有人脱臼或是骨头断了,气过不去。关节有堵塞,会用龙虎升降法让气过去。在外科、伤科,很严重的痛,都是气机堵到时,才会用这种方法。一般龙虎升降就是插提法,天部、人部、地部各用一次。用在关节脱臼或风湿关节肿很大,气过不去用的。龙虎交战是捻转法是止痛用的。针灸麻醉的止痛手法。若骨头没有裂用龙虎交战就可以了。麻醉的效果会很强。
灸友44819
贫民
贫民
  • UID20184819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3
1412楼#
发布于:2015-12-27 08:53
@教官-南京-李宁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严婷申请签到
2015.12.26《针灸大成》第58课学习心得
第五章 奇经八脉与针刺法
十、飞经引气
(三) 龙虎交战与龙虎升降
龙虎交战和龙虎升降是相反的,使用的时机不一样。龙虎交战:捻转法;龙虎升降:插提法。龙是纯阳,是九,老虎是阴数,是六。
龙虎交战:在天、人、地三部上面,一补一泻。手法:下针引到气后,把针提到天部,顺着气脉捻转法快转。先九次补,再六泻;三部依次做九补六泻。一般每部只做一补一泻。
作用:止痛,如头痛、牙痛、癌痛、意外伤痛等,是针灸麻醉止痛的手法。
龙虎升降法:同样在三部做一补一泻。手法:下针气至以后,三部依次插提法各一次补泻后,把针提在天部,留针,使气一直循环。做完补泻,气会循环。作用:外科伤科(如脱臼或是骨头断了或风湿关节肿,气过不去,导致关节堵塞),很严重的痛等气机堵塞时,用龙虎升降法让气过去。若骨头没有裂,用龙虎交战就可以了麻醉的效果会很强。
戴春蓉
贫民
贫民
  • UID20184485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47
1413楼#
发布于:2015-12-28 16:2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戴春蓉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8日《针灸大成》第60课学习心得
五脏交经的手法有青龙摆尾。青龙摆尾是采本穴治疗。
本穴是与该经属性相同的穴道。如胆经属木,胆经的本穴临泣也属木。在五脏交经上,要去木生火,要去强心脏,胆是心脏的母亲,也是小肠的母亲,针在临泣上,如
果是平补平泻,它对带脉很好,还有呢,对治经络的虚实症也很好。这个针下去,也不用补
泻,引到气后,因为它是木,可以泻膀胱的实症,也可以补到小肠经的虚证。是引到气就不够了。加强的话,在这个本穴上面再用青龙摆尾的方式,来加强力量,不能下到内脏的穴这个时候,会用到五脏交经法。简单讲就是在本穴上做补泻,力量可以到内脏去。
使用时机除了刚刚讲的以外,就是针对痞块、硬块、积块在腹部时。比如说,子
宫里面有肿瘤,那就用五脏交经,针下在三阴交,痛就会去掉。可是有肿瘤在那边,要把肿瘤去掉,可能要在同样的穴道上面或在三阴交上面来做,增强它的力量,然后把痞块去掉。
通关交经。比如说,这个骨头原来是连到的,结果断掉,中间少了一截,或者是骨头有断裂,他曾经去接过骨,或关节有脱臼。用下针的手法去用通关交经。通关交经,一般来说都是在做关节周围的时候,
说扎针扎膝关,治膝盖关节,手肘受伤扎曲池。若关节本身有受伤,要让它气通过
就扎对侧如果下针还没好,就加强它的力量,就会用通关交经。是用赤凤摇头来通关交经。赤凤摇头就是一个泻的手法。
膈角交经。当心脏有病的时候,治心脏病时先去治金,
先让它生金,等金强起来,病就停止了,就不会再恶化。
这就叫膈角。那补泻的手法呢,就是看你须要做补还是做泻。
呼吸补泻法
使用最多的最强的是呼气补泻。使用在肉比较多的地方。所有脏腑的俞穴,比如说正面,腑会中脘、脏会章门、小肠的募穴关元、膀胱的募穴中极、背后肝胆脾胃三焦肾、心、厥阴俞、督俞、
心俞都可以做。做时就是先引气,气到了,然后病人吸,叫鼻吸,口吐,鼻子吸气,口吐气,这样先做补。
比如说现在针在足三里上面,引到气以后,要病人吸气,用鼻子吸气,吸的时候就把针
提起来,一边吸,一边把针提起来到皮层,我们在做补,当然不能让气跑掉,再要他吐气,吐气的时候,这个针不动,一直等到他气吐完的时候,很快的把针,拉放到皮层下。这样就不会动到他的气,在做第二次吸气的时候,再慢慢的,让他一边吸,最好的速度是他吸吸吸,你慢慢的提提提,正好他吸完气,你也将针提到顶端,让气到最饱满。你做了一下、二下、第三下整个气就都满了。
又称为紧按慢提。利用他吐气和吸气的中间。这时候你用气停的瞬间,在气不动的时候,
赶快把针刺到底部做它的补。
另外一个泻,叫做鼻吐气口吸气,是紧提慢按
嘴巴是吐气(补),这是泻的时候,鼻子吐气嘴巴吸气。它的手法正好是反过来。
泻法简单讲,就是跟补的手法相反。在针拔出来以后,针孔不要去按它。
子午捣臼法(九入六出治水胀)
子午补泻、子午捣臼。这个最重要的是用在水病。
鼓胀的人肚子都是水,都是积水。用子午捣臼法。比如说,
治疗水病针水分、水道、关元、中极、还有三皇、阴陵泉、地机、三阴交。下在阴
陵泉、地机、三阴交的时候,用九入六出插提法,这是专门退水用的。一般来说,是在阴陵泉上做。尤其是遇到水病的时候,在阴陵泉上的时
候要加重进针,进针的时候,一寸的距离,九刺的进,进的时候一定要慢慢的提起
来,再很快的进去,这就是补。那很快的提起来,慢慢、慢慢的进去,就是泻。所以九次补
做完以后,再做六次的泻。补泻会同时出现在一个穴道原因就是要引动他三焦的气,三焦的气不通时,水会累积。因为三焦是“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全身的水要把它散掉的时候,
要把
灸友53755
贫民
贫民
  • UID20193755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3
1414楼#
发布于:2015-12-28 19:43
楼主我如何才能参加中医特训理
刘人中
新手
新手
  • UID20187344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62
  • 社区居民
1415楼#
发布于:2015-12-28 20:08
@教官-南京-李宁@助教-中山-吴泳茵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刘人中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8日《针灸大成》第60课心得                                    五脏交经法(青龙摆尾于本穴)
青龙摆尾是采本穴治疗。本穴是与该经属性相同的穴道。如果要同样运用这一个本穴,把这个经络的气,打到内脏去。就在这个穴道平补平泻,光是引到气就不够了。简单讲就是在本穴上做补泻,力量可以到内脏去。使用时机呢?除了我刚刚讲的以外,就是针对痞块、硬块、积块在腹部时。还有,我们称之为通关交经。这通关就是像我上次讲的病历。比如说,这个骨头原来是连到的,结果断掉,中间少了一截,或者是骨头有断裂,他曾经去接过骨或关节有脱臼。我们用下针的手法去用通关交经。通关交经,一般来说都是我们在做关节周围的时候,比如说扎针扎膝关,治膝盖关节,手肘受伤我们扎曲池。若关节本身有受伤,我们要让它气通过去,我们就扎对侧对不对?如果下针还没好,我们就加强它的力量,就会用通关交经。我们是用赤凤摇头来通关交经。赤凤摇头就是一个泻的手法。我们另外有一个叫膈角交经。什么叫膈角?当我们心脏有病 的时候,像病人如果有常年的心口痛,有心病、心脏肥大都无所谓。你治心脏病时,一开始下手的时候,先去治金,先让它生金, 等金强起来, 病就停止了, 就不会再恶化。 这个时候你再慢去做其它的动作。这就叫膈角。那补泻的手法呢,就是看你须要做补还是做泻。看它相克还是相生用的。针刺的目的,就是不要让病情再恶化,简单讲就是这样
呼吸补泻法
这第十二个关节交经,跟通关交经差不了多少。这是在关节上面做。平常,我们在做补泻的时候,我们使用最多的最强的是呼气补泻。这里介绍了很多的手法,比较重要的补泻要知道。这个呼吸补泻法,使用在肉比较多的地方.做的时候,一般来说,任何的补泻,我们一贯最常用的手法,就是先引气。一般来说,先要引到气,就是针扎了,病人感到酸了,气到了,气到了以后你才开始做补泻,才有用。先引气,然后病人吸,叫鼻吸,口吐,鼻子吸气,口吐气,我们这样先做补。你做了一下、二下、第三下整个气就都满了。我们就在这个时候又称为紧按慢提。就将针按下去的速度快一点,再慢慢慢慢提。提的时候就在吸,按下去的时候,就是吐完气的时后。利用他吐气和吸气的中间,没有人吐气和吸气是连续的,除非你在跑,跑的时候会呼吸很短,这样才会连续,否则吸和吐中间,可能会有一秒钟的停止状态,正常的时候会停一下。这时候你用气停的瞬间,在气不动的时候,赶快把针刺到底部做它的补。另外一个泻, 我们叫做鼻吐气口吸气, 这就是所谓的泻则是正好跟它相反, 是紧提慢按。就是他要吐气吐完了,在吐气的时候,等它吐完气,就把针放到底下。比如我们针足三里上面,我们现在做呼吸的补泻手法。在吸气的时候,这个补和泻,正好是反过来,鼻子是吸气嘴巴是吐气(补) ,这是泻的时候,鼻子吐气嘴巴吸气。你就记得我们要想办法,把这个气排出去。 补就是想办法把气饱, 像帮汽车车胎打饱气一样, 它的手法正好是反过来。 所以,鼻子在吐气的时候,你把针压下去,让他把整个气通通吐出去,然后在他吸气的候,将针慢慢的提起来,不要让他气回流到这边来。临床上,我们有时不用跟病人讲你用鼻子吐气、吸气。就是呼吸,他在吸气的时后,你把针提起来,然后吸饱了以后,等他吐完气以后,就按下去,就不会影响到气,这是强补。泻呢?让他吐气,吐气的时候,你把针慢慢、慢慢刺进去,等他开始呼气的时候,你再把针提起来,跟他的气正好是相撞的,撞在一起,那这是泻法。泻法简单讲,就是跟补的手法相反。在针拔出来以后,针孔不要去按它。
子午捣臼法(九入六出治水胀)
再来介绍子午补泻、子午捣臼。这个最重要的是用在水病。我们治疗鼓胀的时候哦, 鼓胀的人肚子都是水, 都是积水。 我们用子午捣臼法。 比如说,我们治疗水病针水分、水道、关元、中极、还有三皇、阴陵泉、地机、三阴交。我们下在阴陵泉、地机、三阴交的时候,我们用九入六出插提法,这是专门退水用的。我们用在大穴上面,什么叫大穴?一般来说,我是在阴陵泉上做。尤其是遇到水病的时候,在地机跟三阴交,只是平补平泻,因为它没有什么穴性嘛!就只是平补平泻。但在阴陵泉上的时候要加重进针,进针的时候,你就只要一寸的距离,九刺的进,进的时候一定要慢慢的提起来,再很快的进去,这就是补。那很快的提起来,慢慢、慢慢的进去,就是泻。所以九次补做完以后,再做六次的泻。为什么补泻会同时出现在一个穴道?原因是什么?就是要引动他三焦的气,三焦的气不通时,水会累积。因为三焦是“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全身的水我们要把它散掉的时候,要把三焦的气点起来。三焦它是行阳的,全身的阳气就是在三焦网络里面,散布到全身里面去。所以我们用九宫六数,阳气会很旺。你同时补泻在那边,阳气的进退会有依据。所以,中医的观念,阴和阳能够平衡,调和起来这是常态,这就是正常。如果阴盛阳衰, 或是阳盛阴衰,都会造成失衡。到最后两个就会阴走阴,阳走阳,到完全不搭嘎的时候,就是生死的大限了。我们的想法和原理就是说,在它上面同时做补泻的时候,就可以引动三焦的气。那水泻出来的力量就很大。你如果说不用这个,直接下针水道、地机、阴陵泉、三阴交也绝对有效。只是这个速度很快, 这个几乎下完针就跑厕所。 你留针长一点, 他会叫你赶快拔起来, 说 “我要去小便” ,就是那么急。如果你只做补泻,绝对有效,但要第二天才会消,晚上可能跑很多次厕所,效果就有差异了。这是用在补泻上面。后面的,我觉得诸位可以看一看,这些我们都有用过,但是用的不多。所以诸位可以自己参考一下。这十二经络的病,很重要,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寒则留之,热则疾之。所谓疾之,就是热症的时候,针下去就出来。一般是不会留针的。寒我们就留针留在那边。如果看到凹陷的病,肿瘤凹陷下去,就用灸。当我们没有办法区分的虚实的时候,这时我们就取它的经穴。举例来说,膀胱经虚则补其阳,阳所出为井。那不虚不实的时候,就扎它的经穴。我们就下昆仑,就是这样的意思。
下针八法
下针有八种。第一个是揣,这个怎么做呢?观念是这样子,荣卫的观念。如果这是血,这是气。如果病在气分,我们知道是在很表面上,我们扎气的时候,就不希望它伤到血。那如果病在荣上面,病就是在血,我们扎针就不希望伤到气。当针进到身体里面去的时候,我们会用到八法。第一个是揣,揣就是用指甲戳一戳它。如果要针下去不伤到气,先用指甲戳一戳,针下去时下的深一点,扎到血脉旁边就好了。这意思是告诉你,手摸一摸他再下去,因为你的目的是治血,而不伤气。这是比较讲究的。我平常不管他是伤血还是伤气,因为临床上不会那么讲究。我们就指甲掐一下,指头按一下,再下针。一般来说,比如说伤寒,病人发汗,头痛恶寒发高烧,或是皮肤病,病在表嘛。我们下针就下在气分,就在肌肉和皮肤中间,很浅,这就是不伤血。扎针时,不管这两个,我们都用手揉揉,用指甲按按它。你指甲先要洗干净,不要黑黑的。我因指甲不多,所以我指头轻轻压,然后针就下进去了,因卫病比较浅,荣痛比较深,基本上就是这个观念。这个爪跟这个揣是一样的。都是用指甲,我们要扎在动脉旁边,比如说扎太渊、经渠、列缺的时候,我们用指甲把血脉掐开一点,针再下进去,扎在动脉的后方。有时用指头把脉轻轻的切开,在针下去以后,再把脉放下来,这个动脉会跟针贴到,你会看到针在跳,这就是点头针。你看下针的高手下针时,就会看到这点头针。这个搓就是我们前面讲的左右捻转。这里为什么又提出来讲,就是弹跟摇。我们针下去以后有一种轻补,很轻微的补,不需要很重的补。你可以找它的穴道,用子母补泻或是本穴来做。所谓弹呢,就是用手指头弹那个针,针还在那边弹,这样气就来了,这是弹针法。就好像在池塘边,拍拍水,水就来了。弹一弹气就来了,这是弹。摇针是摇动针头不是摇动针柄,想办法去摇动针头。摇一摇,这是摇针头。一般我们,在这一页写的是提豆许,并不是我们讲的补泻提豆许。比如说,我们先下足三里,引到气以后提一点,让气有个地方待着,从这开始做弹哦。并不是说提豆的补泻,是退一点点让气在下面,这个时候你再用弹一弹来补,摇一摇就是泻,这是最浅的补泻手法。 (弹跟摇都是退一豆许,并非跟提豆许、容豆许,在补泻有分“提”跟“容” 。 )那循和捻呢?就是我们的迎随法。
五俞穴治疗与原络治疗
五俞穴井荣俞经合,在这里提到“井主心下满” 、 “荣主身热” 、 “俞主体重结痛” 、 “经主喘咳寒热” 、 “合主逆气而泻” ,五俞穴的治疗是每一条经,不管是阴经、阳经,都有井荣俞经合。井荣俞经合本身的穴性,就是这五个。过去,我们在临床上,井跟荣大部分是冬天下针。因它在末梢嘛!天气冷越容易受伤的地方就是在脚趾头边或手指头旁边。春夏大部分是在俞、经、合下针。因为阴经没有原穴,就取阴经的俞穴来代替。用俞穴来取代它。这是行家讲的话。如果有人说,这个阴经没有原穴,根本就是针灸的书没有读过。阴经也有原穴,只是阴经是用俞穴来代替的。比如说,足太阴脾经是太白穴,手太阴肺经的原穴是太渊。现在看到十二经的主客治疗,肺是主,大肠是客。所谓肺是主、大肠是客,就是病在肺,而肺跟大肠相表里。因为我们两边是相通的。所以说,可以用大肠经的络穴来辅助它。你看肺为主的时候,像喉咙痛啊,肺主喉咙,手掌发热痰多。我们可以太渊穴。下太渊以后,再下肺经的表里经——大肠经的络穴,偏历穴。除了内科治症以外,这个原络治疗在经络上也可以用。比如说,肺经的实症,我不想下他的尺泽。你可以用原络治疗,但你用了原穴,你一定会用到表经或里经的络穴,这才是真正的原络治疗。
任立业
新手
新手
  • UID20187910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58
1416楼#
发布于:2015-12-28 20:45
@教官-南京-李宁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任立业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8号《针灸大成》第60课学习心得
一、五脏交经法(青龙摆尾于本穴)
1、五脏交经的手法为:如果要同样运用这一个本穴,把这个经络的气,打到内脏去。就在这个穴道平补平泻,光是引到气就不够了。加强的话,在这个本穴上面再用青龙摆尾的方式,来加强补的力量。?因为有的时候你要求安全,有时扎到身上怕扎不对,或者是有些不方便的地方。有时在大庭广众,人很多的时候,你要把衣服脱下来也不方便。所以,可以在一个穴道上这样做。总是有不方便的时候嘛。比如说你在露营,你没有地方挡雨,也没有办法挡风、雪,那你要怎么办,而且衣服也有保暖的作用,你不能下到内脏的穴道,只能在手脚上面扎。诸如此类。这个时候,会用到五脏交经法。简单讲就是在本穴上做补泻,力量可以到内脏去。使用时机呢?除了我刚刚讲的以外,就是针对痞块、硬块、积块在腹部时。
2、通关交经
若关节本身有受伤,我们要让它气通过去,我们就扎对侧对不对?如果下针还没好,我们就加强它的力量,就会用通关交经。我们是用赤凤摇头来通关交经。赤凤摇头就是一个泻的手法。
3、膈角交经
什么叫膈角?当我们心脏有病  的时候,像病人如果有常年的心口痛,有心脏病、心脏肥大都无所谓。你治心脏病时,一开始下手的时候,先去治金,先让它生金,等金强起来,病就停止了,就不会再恶化。这个时候你再慢慢去做其它的动作。这就叫膈角。那补泻的手法呢,就是看你须要做补还是做泻。看它相克还是相生用的。针刺的目的,就是不要让病情再恶化,简单讲就是这样子。
二、呼吸补泻法
呼吸补泻法是比较重要的补泻手法,使用在肉比较多的地方。一般来说,先要引到气,就是针扎了,病人感到酸了,气到了,气到了以后你才开始做补泻,才有用。然后病人吸,叫鼻吸,口吐,鼻子吸气,口吐气,针按下去的速度快一点,再慢慢慢慢提。提的时候就在吸,按下去的时候,就是吐完气的时后为补法。 另外一个泻,我们叫做鼻吐气口吸气,这就是所谓的泻则是正好跟它相反,是紧提慢按。就是他要吐气吐完了,在吐气的时候,等它吐完气,就把针放到底下为泻法。
三、子午捣臼法
1、子午补泻、子午捣臼,这个最重要的是用在水病。比如说,我们治疗水病针水分、水道、关元、中极、还有三皇、阴陵泉、地机、三阴交。我们下在阴陵泉、地机、三阴交的时候,我们用九入六出插提法,这是专门退水用的。在阴陵泉上的时候要加重进针,进针的时候,你就只要一寸的距离,九刺的进,进的时候一定要慢慢的提起来,再很快的进去,这就是补。那很快的提起来,慢慢、慢慢的进去,就是泻。所以九次补做完以后,再做六次的泻。
2、十二经络的病,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寒则留之,热则疾之。所谓疾之,就是热症的时候,针下去就出来。一般是不会留针的。寒症我们就留针留在那边。如果看到凹陷的病,肿瘤凹陷下去,就用灸。当我们没有办法区分它的虚实的时候,这时我们就取它的经穴。
四、下针八法
下针有八种,第一个是揣,揣就是用指甲戳一戳它。如果要针下去不伤到气,先用指甲戳一戳,针下去时下的深一点,扎到血脉旁边就好了。第二爪跟这个揣是一样的。都是用指甲,我们要扎在动脉旁边,比如说扎太渊、经渠、列缺的时候,我们用指甲把血脉掐开一点,针再下进去,扎在动脉的后方。搓就是我们前面讲的左右捻转。这里为什么又提出来讲,就是弹跟摇。我们针下去以后有一种轻补,很轻微的补,不需要很重的补。你可以找它的穴道,用子母补泻或是本穴来做,这是最浅的补泻手法。那循和捻呢?就是我们的迎随法。
五、五俞穴治疗与原络治疗
五俞穴井荣俞经合,在这里提到“井主心下满”、“荣主身热”、“俞
韩玲
会员
会员
  • UID20188706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56
1417楼#
发布于:2015-12-28 20:59
@教官-南京-李宁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韩玲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8日《针灸大成》第60课心得 :
1五脏交经法(青龙摆尾于本穴):青龙摆尾是采本穴治疗。本穴是与该经属性相同的穴道。如果要同样运用这一个本穴,把这个经络的气,打到内脏去。就在这个穴道平补平泻,光是引到气就不够了。简单讲就是在本穴上做补泻,力量可以到内脏去。使用时机就是针对痞块、硬块、积块在腹部时。还有,我们称之为通关交经。比如说,这个骨头原来是连到的,结果断掉,中间少了一截,或者是骨头有断裂,他曾经去接过骨或关节有脱臼。我们用下针的手法去用通关交经。通关交经,一般来说都是我们在做关节周围的时候,比如说扎针扎膝关,治膝盖关节,手肘受伤我们扎曲池。若关节本身有受伤,我们要让它气通过去,我们就扎对侧,如果下针还没好,我们就加强它的力量,就会用通关交经。我们是用赤凤摇头来通关交经。赤凤摇头就是一个泻的手法。我们另外有一个叫膈角交经。当我们心脏有病 的时候,像病人如果有常年的心口痛,有心病、心脏肥大都无所谓。你治心脏病时,一开始下手的时候,先去治金,先让它生金, 等金强起来, 病就停止了, 就不会再恶化。 这个时候你再慢去做其它的动作。这就叫膈角。那补泻的手法,就是看你须要做补还是做泻。看它相克还是相生用的。针刺的目的,就是不要让病情再恶化。
2呼吸补泻法:这第十二个关节交经,跟通关交经差不了多少。这是在关节上面做。平常,我们在做补泻的时候,我们使用最多的最强的是呼气补泻。这个呼吸补泻法,使用在肉比较多的地方,做的时候,一般来说,任何的补泻,我们一贯最常用的手法,就是先引气。一般来说,先要引到气,就是针扎了,病人感到酸了,气到了以后才开始做补泻,才有用。先引气,然后病人吸,叫鼻吸,口吐,鼻子吸气,口吐气,我们这样先做补。做了一下、二下、第三下整个气就都满了。我们就在这个时候又称为紧按慢提。就将针按下去的速度快一点,再慢慢提。提的时候就在吸,按下去的时候,就是吐完气的时后。利用他吐气和吸气的中间,可能会有一秒钟的停止状态,这时候你用气停的瞬间,在气不动的时候,赶快把针刺到底部做它的补。另外一个泻, 我们叫做鼻吐气口吸气, 这就是所谓的泻则是正好跟它相反, 是紧提慢按。就是他要吐气吐完了,在吐气的时候,等它吐完气,就把针放到底下。比如我们针足三里上面,我们现在做呼吸的补泻手法。在吸气的时候,这个补和泻,正好是反过来,鼻子是吸气嘴巴是吐气(补) ,这是泻的时候,鼻子吐气嘴巴吸气。你就记得我们要想办法,把这个气排出去。 补就是想办法把气饱, 它的手法正好是反过来。 所以,鼻子在吐气的时候,你把针压下去,让他把整个气通通吐出去,然后在他吸气的候,将针慢慢的提起来,不要让他气回流到这边来。临床上,我们有时不用跟病人讲你用鼻子吐气、吸气。就是呼吸,他在吸气的时后,你把针提起来,然后吸饱了以后,等他吐完气以后,就按下去,就不会影响到气,这是强补。泻就是让他吐气,吐气的时候,你把针慢慢刺进去,等他开始呼气的时候,你再把针提起来,跟他的气正好是相撞的,撞在一起,那这是泻法。泻法简单讲,就是跟补的手法相反。在针拔出来以后,针孔不要去按它。
3子午捣臼法(九入六出治水肿):治疗水病针水分,水道,关元,中极,还有三皇,阴陵泉,地机,三阴交。下针时用九入六出提法专门退水用,用在大穴上面。比如治水病,阴陵泉是最大的,其它穴位只是平补平泻,在阴陵泉上要加重进针,只要一寸距离,九刺的进一定要慢慢提起来,再很快的进去,这就是补。很快的提起来,慢慢的进去,就是泻。所以九次补的做完后,再做六次的泻。
游南
新手
新手
  • UID20185060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95
1418楼#
发布于:2015-12-28 21:2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游南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8日《针灸大成》第60课心得
一、五脏交经法(青龙摆尾于本穴)
1、青龙摆尾是采用本穴治疗,本穴是与该经同属性的穴道,如胆经属木,胆经的本穴足临泣也属木;
2、在五脏交经穴上,我们要木生火(要去强心脏),胆是心脏的母亲,也是小肠的母亲,下足临泣,平补平泻,引到气后;因为是木可泻膀胱的实证,可补小肠的虚症;
3、用五脏交经法在本穴上做平补平泻,再用青龙摆尾的方式加强,这样力量就可以到内脏去;
4、使用时机:①针对痞块、硬块、积块在腹部时,如子宫肌瘤,下三阴交(五脏交经法),痛就去掉;
5、若关节本身受伤,我们要让它气通过去,就扎对侧穴位,如果下针后还没好,就要加强它的力量,用通关交经法,即用赤凤摇头来交经通关,赤凤摇头是一种泻的手法;
6、膈角交经:如病在心脏,属火,可在开始时治金,先让它生金,强金后,病就停止不会恶化,然后在做其他治疗,叫膈角;补泻手法可根据病情相生或相克来定;膈角交经的目的就是让病情不在恶化;
二、呼吸补泻法
1、呼吸补泻用在肉多的地方,所有脏腑的俞穴;如腑会中脘、脏会章门、小肠之募穴关元、膀胱募穴中极、背后的肝胆脾胃三焦肾心厥阴、督俞;
2、呼吸补泻方法:①补法(鼻吸气口吐气):先下针引到气,病人鼻子吸气,吸时把针提起(慢慢);然后用口吐气,吐气时针不动,吐气完后很快把针按下;(在吐气和吸气间快速按下针);紧按慢提;
②泻法(鼻吐气口吸气):先下针引到气,鼻吐气时,慢慢把针刺进去,口吸气时,再把针提起来;紧提慢按;把针拔出后不按针孔;
三、子午捣臼法(九入六出治水胀)
1、子午补泻、子午捣臼法用在水病;
2、治疗鼓胀,肚子积水,用子午捣臼法;如治疗水病针水分、水道、关元、中极、三皇:阴陵泉、地机、三阴交;下针时用九入六出提插法;
3、子午捣臼法(九入六出提插法):进针快,在慢慢的提起,即为补,九次;很快的提起,在慢慢的进针,即为泻,六次;先做九次补后做六次泻;
4、为什么补泻在同一穴道?就是要引动它的三焦气,三焦气不通,水会累积;三焦行阳,全身阳气都在三焦网络里,散布到全身里面去,阳气很旺;用九宫六数,同时补泻在同一穴位,阳气的进退会有依据;中医认为,阴阳能过平衡,调和起来是常态,这是这是正常;
5、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寒则留之,热则疾之;热症不留针,寒症留针,肿瘤凹陷下去就用灸;如果无法区分虚实就取它经穴;
四、下针八法
1、如果病在气分,在表面上,不希望伤到下面的血,如果病在荣上,就是病在血,扎针时不希望伤到气;就会用到八法;
①揣:就是用指甲戳一戳它(穴道)如果下针不伤害到气,先用指甲戳一戳,针下去时下深一点,扎到血脉旁就好;
②爪跟揣一样,都是用指甲,要扎在动脉旁,入扎太渊、经渠、列缺,用指甲把血脉掐开一点,再下针,扎在动脉后方;会看到点头针;
③搓:就是左右捻转,
④弹:就是用指头弹针,这样气就来了,弹针法;
⑤摇:就是摇动针头,不是针柄;
⑥循和捻:就是迎随补泻法;
五、五俞穴治疗与原络治疗
1、五俞穴:井荣俞经合
井主心下满,荣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泻;
2、五俞穴的治疗是每一条尽管,不管是阴经、阳经,都有井荣俞经合;如心下满,心下正好在乳房这边,乳房痛硬块刚好在胸口,因心下有胀满症状,就可以下井穴;
3、井和荣大部分在冬天下针,因为它们在末梢,天气冷容易受伤在脚趾头和手指头旁边;春夏秋大部分在俞经合取穴,但也要看当经的病变,而不是任何经络都可下;
4、女人乳癌,有乳房硬块、溃烂流脓、身热,我们不管身热,不管发炎、溃烂,还是高烧,一样取胃经的荣穴内庭穴;
5感冒关节痛,在后颈处,是膀胱经、胆经经过的地方,下膀胱经和胆经的俞穴,可专治体重节痛;
6、关节肿痛,如在肺经处就下肺经的俞穴,针下后无所谓补泻,平补平泻;
7、咳嗽、喘咳、寒热就用合穴,合穴主逆气而泻,就好有人嗝逆、上吐下泻、打嗝不断、放屁;
8、主客(原络治疗)治疗法则
①主,就是病变的经,客,就是病变经的表经或里经;我们在主经上去原穴,客经取络穴,称之为原络治疗;
②所有的阳经是三焦脉络在管,所以三焦通
过属于络,行阳,因此阳经有独立的原穴;这个原穴就直接络在三焦上面去;
③阴经不管三焦,所以没有独立的原穴,就取阴经的俞穴代替原穴;
④主客治疗:肺是主,客是大肠,就是病在肺,而肺与大肠相表里;两边相通的,可以用大肠的络穴辅助它;下太渊,就下大肠络穴偏历穴;
⑤在原络上下针,因为它是治疗法则,没有特殊的补泻,就是捻转引到气就好;
王岩龙
贫民
贫民
  • UID20183244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98
1419楼#
发布于:2015-12-28 21:57
@教官-南京-李宁@助教-中山-吴泳茵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王岩龙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8日《针灸大成》第60课心得:1.五脏交经法(青龙摆尾于本穴)本穴是与该经属性相同的穴道。如胆经属木,本穴临泣。在五脏交经上,如果我们要去木生火,要去强心脏,胆是心脏的母亲,也是小肠的母亲,那你在临泣上如果是平补平泻,它对带脉很好,对治经络的虚实症也很好。针下去不用补泻,引到气后,因为它是木,可以泻膀胱的实症,也可以补到小肠经的虚证。像小肠经痛很久,针临泣也可以补。如果要同样运用这一个本穴,把这个经络的气,打到内脏去。就在这个穴道平补平泻,光是引到气就不够了。加强的话,在这个本穴上面再用青龙摆尾的方式,来加强补的力量。这个方法偶尔会用到,因为有的时候要求安全,有时扎到身上怕扎不对,或者是有些不方便的地方。诸如此类。这个时候,会用到五脏交经法。简单讲就是在本穴上做补泻,力量可以到内脏去。使用时机除了刚讲的以外,就是针对痞块、硬块、积块在腹部时。比如说,子宫里面有肿瘤,那就用五脏交经,针下在三阴交,痛就会去掉。比如说月经痛,下三阴交、血海,痛就当场去掉了。可是有肿瘤在那边,要把肿瘤去掉,可能要在同样的穴道上面或在三阴交上面来做,增强它的力量,然后让他把痞块去掉。2.还有通关交经。比如说,骨头断掉,中间少了一截,或者是骨头有断裂,他曾经去接过骨,或关节有脱臼。我们用下针的手法去用通关交经。一般来说我们在做关节周围的时候,比如说扎膝关治膝盖关节,手肘受伤我们扎曲池。若关节本身有受伤,我们要让它气通过去,我们就扎对侧。如果下针还没好,我们就加强它的力量,就会用通关交经,用赤凤摇头来通关交经。赤凤摇头就是一个泻的手法。3.另外还有膈角交经。什么叫膈角?当我们心脏有病 的时候,像病人如果有常年的心口痛,有心脏病、心脏肥大都无所谓。治心脏病时,一开始下手的时候,先去治金,先让它生金,等金强起来,病就停止了,就不会再恶化。这个时候再慢慢去做其它的动作,这就叫膈角。那补泻的手法呢,就是看你须要做补还是做泻,看它相克还是相生用的。针刺的目的,就是不要让病情再恶化。4.呼吸补泻法:平常在做补泻的时候,我们使用最多的最强的是呼吸补泻。呼吸补泻法使用在肉比较多的地方。又称为紧按慢提。就将针按下去的速度快一点,再慢慢慢慢提。提的时候就在吸,按下去的时候,就是吐完气的时后,利用他吐气和吸气中间一秒钟的停止状态,这时候你用气停的瞬间,在气不动的时候,赶快把针刺到底部。先引气,然后病人吸,叫鼻吸口吐,鼻子吸气,口吐气,我们这样先做补。另外一个泻,我们叫做鼻吐气口吸气,是紧提慢按。就是他要吐气吐完了,等它吐完气,就把针放到底下,然后在他吸气的时候,将针慢慢的提起来,不要让他气回流到这边来。5.子午捣臼法(九入六出治水胀),这个最重要的是用在水病。我们治疗鼓胀的时候,鼓胀的人肚子都是水,都是积水。我们用子午捣臼法。治疗水病针水分、水道、关元、中极、还有三皇、阴陵泉、地机、三阴交。。一般来说,我是在阴陵泉上做。尤其是遇到水病的时候,在地机跟三阴交,只是平补平泻,因为它没有什么穴性嘛!就只是平补平泻。但在阴陵泉上的时候要加重进针,进针的时候,你就只要一寸的距离,九刺的进,进的时候一定要慢慢的提起来,再很快的进去,这就是补。那很快的提起来,慢慢、慢慢的进去,就是泻。所以九次补做完以后,再做六次的泻。为什么补泻会同时出现在一个穴道?原因就是要引动他三焦的气,三焦的气不通时,水会累积。因为三焦是“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全身的水我们要把它散掉的时候,要把三焦的气点起来。三焦它是行阳的,全身的阳气就是在三焦网
刘凌
新手
新手
  • UID20184209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74
1420楼#
发布于:2015-12-28 22:2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刘凌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8日《针灸大成》第60集心得。

12)五脏交经法(青龙摆尾于本穴)
1.五脏交经法。简单讲就是在本穴上做补泻,力量可以到内脏去
2.同样运用这一个本穴,把这个经络的气,打到内脏去。就在这个穴道平补平泻,光是引到气就不够了。加强的话,在这个本穴上面再用青龙摆尾的方式,来加强补的力量。
3.针对痞块、硬块、积块在腹部时。比如说,子宫里面有肿瘤,那就用五脏交经,针下在三阴交,痛就会去掉。比如说月经痛,你下三阴交、血海,痛就当场去掉了。可是有肿瘤在那边,你 要把肿瘤去掉,你可能要在同样的穴道上面或在三阴交上面来做,增强它的力量,然后让他把痞块去掉。
4.通关交经。这通关就是像我上次讲的病历。比如说,这个骨头原来是连到的,结果断掉,中间少了一截,或者是骨头有断裂,他曾经去接过骨,或关节有脱臼。我们用下针的手法去用通关 交经。通关交经,一般来说都是我们在做关节周围的时候,比如说扎针扎膝关,治膝盖关节,手肘受伤我们扎曲池。若关节本身有受伤,我们要让它气通过去,我们就扎对侧对不对?如果下 针还没好,我们就加强它的力量,就会用通关交经。我们是用赤凤摇头来通关交经。赤凤摇头就是一个泻的手法
5.膈角交经。比如心脏有病的时候,像病人如果有常年的心口痛,有心脏病、心脏肥,治心脏病时,一开始下手的时候,先去治金,先让它生金,等金强起来,病就停止了,就不会再恶化。 这个时候你再慢慢去做其它的动作。这就叫膈角。补泻的手法,就是看你须要做补还是做泻。看它相克还是相生用的。针刺的目的,就是不要让病情再恶化

13)呼吸补泻法
1.在做补泻的时候,使用最多的最强的是呼气补泻。
2.呼吸补泻法,使用在肉比较多的地方。所有脏腑的俞穴,比如说正面,腑会中脘、脏会章门、小肠的募穴关元、膀胱的募穴中极、背后肝胆脾胃三焦肾、心、厥阴俞、督俞、心俞都可以做 。
3.补的方法:针扎了,病人感到酸了,气到了,气到了以后你才开始做补泻。然后病人吸,叫鼻吸,口吐,鼻子吸气,口吐气,我们这样先做补。病人吸气,用鼻子吸气,吸的时候就把针提 起来,一边吸,一边把针提起来到皮层,我们在做补,当然不能让气跑掉,再要他吐气,吐气的时候,这个针不动,一直等到他气吐完的时候,很快的把针,拉放到皮层下。这样就不会动到 他的气,在做第二次吸气的时候,再慢慢的,让他一边吸,最好的速度是他吸吸吸,你慢慢的提提提,正好他吸完气,你也将针提到顶端,让气到最饱满。你做了一下、二下、第三下整个气 就都满了。称为紧按慢提
4.另外一个泻,我们叫做鼻吐气口吸气。所谓的泻则是正好跟它相反,是紧提慢按。在吸气的时候,这个补和泻,正好是反过来,鼻子是吸气嘴巴是吐气(补),这是泻的时候,鼻子吐气嘴 巴吸气。你就记得我们要想办法,把这个气排出去。补就是想办法把气充饱,像帮汽车车胎打饱气一样,它的手法正好是反过来。所以,鼻子在吐气的时候,你把针压下去,让他把整个气通 通吐出去,然后在他吸气的时候,将针慢慢的提起来,不要让他气回流到这边来。
5.临床上,不用跟病人讲你用鼻子吐气、吸气。就是呼吸,他在吸气的时后,你把针提起来,然后吸饱了以后,等他吐完气以后,就按下去,就不会影响到气,这是强补。
泻呢?让他吐气,吐气的时候,你把针慢慢、慢慢刺进去,等他开始呼气的时候,你再把针提起来,跟他的气正好是相撞的,撞在一起,那这是泻法。

14)子午捣臼法(九入六出治水胀)
1.子午补泻、子午捣臼。这个最重要的是用在水病。
2.治疗水病针水分、水道、关元、中极、还有三皇、阴陵泉、地机、三阴交。阴陵泉是最大的
3.用九入六出插提法,这是专门退水用的
4.遇到水病的时候,在地机跟三阴交,只是平补平泻,但在阴陵泉上的时候要加重进针,
5.进针的时候,你就只要一寸的距离,九刺的进,进的时候一定要慢慢的提起来,再很快的进去,这就是补。那很快的提起来,慢慢、慢慢的进去,就是泻。所以九次补做完以后,再做六次 的泻。
6.补泻会同时出现在一个穴道,原因就是要引动他三焦的气,三焦的气不通时,水会累积。因为三焦是“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全身的水我们要把它散掉的时候,要把三焦的气点起来。
7.三焦它是行阳的,全身的阳气就是在三焦网络里面,散布到全身里面去。所以我们用九宫六数,阳气会很旺。你同时补泻在那边,阳气的进退会有依据
8.十二经络的病,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寒则留之(寒症留针),热则疾之(热症不留针)。凹陷的病,肿瘤凹陷下去,就用灸。如果没有办法区分虚实的时候,就取它的经穴。

15)下针八法
1.荣卫的观念:如果病在荣上面,病就是在血,我们扎针就不希望伤到气,反之亦然
2.当针进到身体里面去的时候,我们会用到八法。第一个是揣,揣就是用指甲戳一戳它,如果要针下去不伤到气,先用指甲戳一戳,针下去时下的深一点,扎到血脉旁边就好了。这意思是告 诉你,手摸一摸他再下去,因为你的目的是治血,而不伤气。
3.卫病比较浅,荣痛比较深
4.爪跟这个揣是一样的。都是用指甲,我们要扎在动脉旁边,比如说扎太渊、经渠、列缺的时候,我们用指甲把血脉掐开一点,针再下进去,扎在动脉的后方
5.搓就是我左右捻转
6.有一种轻补,很轻微的补,不需要很重的补,可以弹针,比如针扎在足三里上面去,本来这个人是胃痛,足三里就解决了。下了本穴胃就不痛了,可是那病人又有牙齿痛,牙齿痛已两三天 了,而又懒得去下子穴,那就直接在足三里这个穴道,同时去胃痛,也同时去牙痛。这时就会有这个弹和摇的手法。弹就是补,摇就是泻。
7.引到气以后提一点,让气有个地方待着,从这开始做弹摇

16)五俞穴治疗与原络治疗
1.五俞穴井荣俞经合,在这里提到“井主心下满”、“荣主身热”、“俞主体重结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泻”
2.有的人是心下满。而心下正好在乳房这边,如果乳房痛,硬块正好在胸口这边。因心下满有胀满的症状,就可以下井
3.井跟荣大部分是冬天下针;春夏秋大部分是在俞、经、合下针
4.例如女人乳癌,有乳房硬块、溃烂流脓、身热。我们不管身热,不管是发炎、溃烂,还是高烧的热,都没有关系,一样取胃经的荣穴内庭穴
5.比如说有人关节疼痛,是感冒了关节疼痛,在后颈的地方,后颈是膀胱经络到,最大的就是膀胱经,再来胆经也有络过。在这个时后,我们就下膀胱经的俞穴跟胆经的俞穴,就可专门治疗 体重节痛
6.风湿性关节痛正好在指头关节这边,这是痛风。是肺经,你就下肺经的俞穴
7.针下去采平补平泻
8.咳嗽,喘咳寒热、气喘就用合穴。逆气而泻就是有人嗝逆、上吐下泻、打嗝不断、放屁都可以用
9.原络治疗:主客:主就是病变经。客就是表或者是里经。我们在主经上取它的原穴,客的时候取络穴,所以又称之为原络治疗。
10.所有的阳经是由三焦脉络在管。所以三焦经通过属于络,行阳。因此阳经有独立的原穴。这个原穴就直接络到三焦上面去。阴经呢?三焦不管阴经。所以阴经是没有原穴的。但当病发在阴 经时,我们又要用原络治疗的时候,因为阴经没有原穴,就取阴经的俞穴来代替。
11.十二经的主客治疗,肺是主,大肠是客。所谓肺是主、大肠是客,就是病在肺,而肺跟大肠相表里。因为我们两边是相通的。所以说,可以用大肠经的络穴来辅助它。你看肺为主的时候 ,像喉咙痛啊,肺主喉咙,手掌发热痰多。我们可以太渊穴。下太渊以后,再下肺经的表里经——大肠经的络穴,偏历穴。
12.肺经的实症,可以下尺泽,也可以用原络治疗,但你用了原穴,你一定会用到表经或里经的络穴,这才是真正的原络治疗。
13.原络治疗没有特殊的补泻,就是捻针,就是左右转,引到气就好了。
钱蔚宏
侠客
侠客
  • UID20183763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201
1421楼#
发布于:2015-12-28 22:3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钱蔚宏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8日《针灸大成》第60课心得:

【五脏交经法】青龙摆尾采本穴治疗加强力量。
运用同样一个本穴,把经络的气打到内脏去,在这个穴道平补平泻,光是引到气就不够了,要在这个本穴上再用青龙摆尾的方式,来加强补的力量。
这个方法偶尔会用到,因为有的时候要求安全,有时扎到身上怕扎不对,或者是有些不方便的地方。这个时候,会用到五脏交经法。
使用时机,除了刚刚讲的以外,就是针对痞块、硬块、积块在腹部时。比如,子宫里面有肿瘤,那就用五脏交经,针下在三阴交,痛就会去掉。只下针在三阴交而不做五脏交经,只能去月经痛,而不能把肿瘤去掉,要在同样的穴道上面增强它的力量,然后把痞块去掉。

【通关交经】赤凤摇头来通关交经,加强力量。骨头有断裂,曾经接过骨,或关节有脱臼,用下针的手法去用通关交经。

【膈角交经】治未病,不让病情再恶化。如治心脏病,一开始下手的时候先去治金,等金强起来,病就停止了,就不会再恶化,然后再慢慢去做其它的动作。补泻手法,看它相克还是相生用的。

【关节交经】跟通关交经差不多,在关节上面做。

【呼吸补泻法】使用在肉比较多的地方,所有脏腑的俞穴,比如说正面,腑会中脘、脏会章门、小肠的募穴关元、膀胱的募穴中极、背后肝胆脾胃三焦肾、心厥阴俞、督俞、心俞都可以做。任何的补泻先引气,引到气做补泻才有用。气没有到,做补泻半天,病仍不会走。

补法:引气时,病人吸(鼻吸口吐),紧按慢提。针按下去的速度快一点,再慢慢慢慢提。提的时候吸,按下去的时候吐气。利用吐气和吸气的间隙,没有人吐气和吸气是连续的,除非在跑,跑的时候会呼吸很短,这样才会连续,否则吸和吐中间,可能会有一秒钟的停止状态,这时候你用气停的瞬间,在气不动的时候,赶快把针刺到底部做它的补。
比如说针在足三里上,引到气以后,要病人吸气,用鼻子吸气,吸的时候把针提起来,一边吸,一边把针提起来到皮层,补,当然不能让气跑掉,再要他吐气,吐气的时候,这个针不动,一直等到他气吐完,很快把针拉放到皮层下,这样就不会动到他的气,在做第二次吸气的时候,再慢慢的,让他一边吸,最好的速度是他吸吸吸,你慢慢的提提提,正好他吸完气,你也将针提到顶端,让气到最饱满。做三下整个气就都满了。

泻法:鼻吐气口吸气,紧提慢按。鼻子在吐气的时候把针压下去,让病人把整个气通通吐出去,然后在他吸气的时候,将针慢慢的提起来,不要让他气回流。吐气的时候把针慢慢刺进去,开始呼气的时候再把针提起来。

【子午捣臼法】子午补泻、子午捣臼,用在水病。用九入六出插提法,这是专门退水用的,用在大穴上。
治疗水病针水分、水道、关元、中极、还有三皇(阴陵泉、地机、三阴交),其中阴陵泉最大,在阴陵泉上做子午捣臼,在地机跟三阴交只做平补平泻。在阴陵泉上候要加重进针,进针一寸的距离,九刺的进,进的时候慢提快进,这就是补。快提慢进,就是泻。所以九次补做完以后,再做六次的泻。
补泻同时出现在一个穴道,是要引动三焦的气,三焦的气不通时,水会累积,因为三焦是“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全身的水我们要把它散掉的时候,要把三焦的气点起来。三焦是行阳的,全身的阳气就是在三焦网络里,散布到全身。所以用九宫六数,阳气会很旺,同时补泻,阳气的进退会有依据。所以,阴和阳能够平衡、调和起来这是正常。如果阴盛阳衰, 或是阳盛阴衰,都会造成失衡。到最后两个就会阴走阴,阳走阳,到完全不搭嘎的时候,就是生死的大限了。在一个穴道上面同时做补泻,可以引动三焦的气,水泻出来的力量就很大。直接下针水道、地机、阴陵泉、三阴交也绝对有效,但要第二天才会消。用这个手法速度很快,几乎下完针就跑厕所。

十二经络的病,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寒则留之,热则疾之。
疾之:热症的时候,针下去就出来,一般是不会留针的;寒症就留针;如果看到凹陷的病(肿瘤),就用灸;当没有办法区分虚实的时候,就取它的经穴。

【下针八法】揣、爪、搓、弹、摇、循、捻
如果病在卫(气分),病在表面上,我们扎气的时候不希望它伤到血;如果病在荣(血),扎针就不希望伤到气。卫病比较浅,荣痛比较深。

揣:如果要针下去不伤到气,先用指甲戳一戳,针下去时下的深一点,扎到血脉旁边就好了。即手摸一摸再下去,目的是治血而不伤气。治症伤寒、皮肤病,病在表。下针在气分,在肌肉和皮肤中间,很浅,这就不伤血。

爪:用指甲把血脉掐开一点,针再下进去,扎在动脉的后方。有时用指头把脉轻轻的切开,在针下去以后,再把脉放下来,这个动脉会跟针贴到,你会看到针在跳,这就是点头针。

搓:即左右捻转。

弹:用手指头弹针,针在弹,气就来了。是一种很轻微的补,用子母补泻或是本穴来做。
摇:摇动针头不是摇动针柄。
弹就是补,摇就是泻。弹和摇都是退一豆许,让气有个地方待着,然后开始做弹或摇,弹一弹补,摇一摇泻。

循和捻:迎随法。

【五俞穴治疗】井荣俞经合,“井主心下满”、“荣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泻”
病例:心下满,心下有胀满的症状。而心下正好在乳房这边,如果乳房痛,硬块正好在胸口这边,就可以下井。
井、荣大部分是冬天下针;春、夏、秋大部分是在俞、经、合下针。但是取穴还是要看症,五俞穴也要看当经的病变,而不是任何的经络都可下。
如病人发高烧、头昏,这是太阳症,下太阳经的荣穴通谷。
如病人在后颈的地方关节疼痛,下膀胱经的俞穴跟胆经的俞穴,可专门治疗体重节痛。
如病人风湿性关节痛正好在指头关节,下肺经的俞穴,针下去采平补平泻。
如病人喘咳寒热、气喘就用合穴。合主逆气而泻,逆气而泻就是有人嗝逆、上吐下泻、打嗝不断、放屁都可以用。

【原络治疗】也称之为主客治疗,主就是病变经;客就是表或者是里经。在主经上取它的原穴,客的时候取络穴,即为原络治疗。
所有的阳经是由三焦脉络在管,阳经有独立的原穴。阴经没有原穴,就取阴经的俞穴来代替。比如,足太阴脾经是太白穴,手太阴肺经的原穴是太渊。
十二经的主客治疗,除了内科治症以外,在经络上也可以用。
如肺是主,大肠是客,就是病在肺,肺跟大肠相表里,可以用大肠经的络穴来辅助它。像喉咙痛(肺主喉咙)、手掌发热痰多,可以下太渊,再下肺经的表里经—大肠经的络穴,偏历穴。若是大肠主,肺为客,大肠有病,扎大肠的原穴,再扎肺经的络穴。
用了原穴,一定会用到表经或里经的络穴,这才是真正的原络治疗。没有特殊的补泻,就是捻针,就是左右转,引到气就好了。
黄旭红
会员
会员
  • UID20149616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57
1422楼#
发布于:2015-12-28 22:3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黄旭红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8号《针灸大成》第60课学习心得:
一、五脏交经法(青龙摆尾于本穴)
1、五脏交经的手法:如要同样运用这一个本穴,把这个经络的气打到内脏去,就在这个穴道平补平泻,在这个本穴上面再用青龙摆尾的方式,来加强补的力量。在一些特地环境下,只能在手脚上面扎针就会用到五脏交经法。简单讲就是在本穴上做补泻,力量可以到内脏去。使用时机就是针对痞块、硬块、积块在腹部时。
2、通关交经
如果关节本身有受伤,我们要让它气通过去,我们就扎对侧,如果还没好,我们就加强它的力量,就会用通关交经。我们是用赤凤摇头来通关交经。赤凤摇头就是一个泻的手法。
3、膈角交经
膈角就是当心脏有病的时候,像常年的心口痛、心脏病、心脏肥大等。治心脏病时,先去治金,先让它生金,等金强起来,病就停止了,就不会再恶化,这个时候再慢慢去做其它的动作,这就叫膈角。那补泻的手法呢,就是看需要做补还是做泻,看它相克还是相生用的。针刺的目的,就是不要让病情再恶化。  
二、呼吸补泻法
呼吸补泻法是比较重要的补泻手法,使用在肉比较多的地方。一般来说,气到后才开始做补泻,才有用。然后叫病人鼻吸,口吐,鼻子吸气,口吐气,针按下去的速度快一点,再慢慢慢慢提,提的时候就在吸,按下去的时候,就是吐完气的时后为补法。 另外一个泻,叫做鼻吐气口吸气,这就是所谓的泻则是正好跟它相反,是紧提慢按,就是病人要吐气吐完了,在吐气的时候,等它吐完气,就把针放到底下为泻法。
三、子午捣臼法
   子午补泻 这个最重要的是用在水病,比如说,我们治疗水病针水分、水道、关元、中极、还有三皇、阴陵泉、地机、三阴交。下在阴陵泉、地机、三阴交的时候,用九入六出插提法,这是专门退水用的。在地机穴和三阴交只是平补平泻,但在阴陵泉上的时候要加重进针,进针的时候,只要一寸的距离,九刺的进,进的时候一定要慢慢的提起来,再很快的进去,这就是补; 很快的提起来,慢慢的进去,就是泻。所以九次补做完以后,再做六次的泻。这样就是要引动三焦的气,二焦的气不通时,水就会累积,因为三焦是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全身的水把要散掉时,就要把三焦的气点起来,三焦是行阳的,用九宫六数,阳气会很旺,所以,同时做补泻,阳气的进退就会有依据,而达到阴阳之平衡,如果失衡,阴走阴,阳走阳,完全不搭界,就是生死的大限了。
    十二经络的病,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寒则留之,热则疾之。所谓疾之,就是热症的时候,针下去就出来。一般是不会留针的。寒症我们就留针留在那边。如果看到凹陷的病,肿瘤凹陷下去,就用灸。当没有办法区分它的虚实的时候,这时我们就取它的经穴。
四、下针八法
下针有八种,第一个是揣,揣就是用指甲戳一戳它,扎到气,如果要针下去不伤到血,先用指甲戳一戳,针下去时下的深一点,扎到血脉旁边就好了;”爪”跟这个揣是一样的。都是用指甲,要扎在动脉旁边,比如说扎太渊、经渠、列缺的时候,用指甲把血脉掐开一点,针再下进去,扎在动脉的后方;搓就是我们前面讲的左右捻转,就是弹跟摇,我们针下去以后有一种轻补,很轻微的补,不需要很重的补。可以找它的穴道,用子母补泻或是本穴来做,这是最浅的补泻手法。那循和捻呢?就是迎随法。
五、五俞穴治疗与原络治疗
五俞穴井荣俞经合,在这里提到“井主心下满”、“荣主身热”、“俞主体重结痛”、 “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泻”,五俞穴的治疗是每一条经--例如有的人是心下满,而心下正好在乳房这边;如果乳房痛,硬块正好在胸口这边,因心下满有胀满的症状,就可以下井。井和荣大部分是在冬天下针,因它在末稍,天气越易受伤的地方就是脚趾
程晓平
新手
新手
  • UID20186214
  • 粉丝2
  • 关注3
  • 发帖数79
1423楼#
发布于:2015-12-28 22:5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程晓平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28日《针灸大成》第60课心得

第五章 奇经八脉与针刺法
十一、交经法                                  
(一)五脏交经法:青龙摆尾于本穴。
1.本穴上做补泻,即在本穴上使用青龙摆尾法,使力量可以达到内脏,补的手法。
例:胆经属木,临泣也属木,故临泣为胆经的本穴。临泣下针后引气,平补平泻,可治带脉病,泻膀胱经实,补小肠经虚。但用本穴将经络的气打入到内脏,只引到气做平补平泻时,力量不够需加强,此时在本穴上用青龙摆尾法做五脏交经法,木生火则强心
2.使用时机:不方便直接针内脏的穴位时;治疗痞块。
例:子宫肿瘤:有痛时,脾主少腹,针三阴交,痛去,但肿瘤仍在,用五脏交经法加强力量以达到去除肿块。
(二)通关交经:用赤凤摇头来通关交经,泻的手法。
使用时机:骨头断掉或骨裂或脱臼等。对侧治疗。针膝关治膝盖关节或针曲池治手肘受伤,此时若关节本身受伤,则要加强力量使气通过关节。
(三)隔角交经:例:治心脏病,先治金,强金后病就停止发展不会再恶化,再行强木等手段。目的:不让病情恶化。根据相生相克做补泻。
(四)关节交经:基本同通关交经。
十二、呼吸补泻法
手法:先引气:补:鼻吸口呼时,紧按慢提;泻:鼻呼口吸时,紧提慢按。
呼吸补泻法:使用最多,多用于肉多处,如所有脏腑的俞穴等。
十三、子午捣臼法(九入六出治水胀)
子午捣臼:治水病。
针水分、水道、关元、中极、三皇(阴陵泉、地机、三阴交)治水病时,下针在三皇时用九入六出插提法,专门退水。治水病时,针地机、三阴交,没有穴性,故为平补平泻,但阴陵泉为大穴,要加重进针,紧按慢提为补;紧提慢按为泻。九补后六泻。
在同一个穴位做补泻,是要引动三焦的气,三焦气不通则水积(三焦“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三焦行阳,消水就要引动三焦的气,让阳气散布到全身,泻水的力量就很大。九入六出则阳气旺盛。同一穴位补泻则阳气进退有据。阴走阴,阳走阳,则为生死大限。
十二经络病,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寒则留之,热则疾之。疾之,就是不留针的。如果是凹陷的病,如肿瘤凹陷下去,就用灸。分不清虚实时,取经穴。例:膀胱经虚则补其阳,阳所出为井。那不虚不实的时候,针经穴昆仑。
十四、下针八法
病在卫(气),针卫(气)时不要伤血,病在荣(血),针荣(血)不要伤气。卫病较浅,荣病较深。
1.揣:用指头按一下,再下针。
2.抓:同瑞相似,用指甲把脉掐开一点,再下针。
3.搓:即左右捻转。有弹和摇的手法,弹为补,摇为泻。
4.弹:弹针法,手指弹针使气至。
5.摇:指摇动针头而不是针柄。
6.
7.
十五、五俞穴治疗与原络治疗
(一)五俞穴治疗
1.五俞穴:井荣俞经合,穴性:“井主心下满”、“荣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泻”。平补平泻。
逆气而泻:嗝逆、上吐下泻、打嗝、排气等。
2.一般取穴:冬天:井、荣穴;春夏秋:俞、经、合穴。但取穴主要还是看症,并且五俞穴也要看当经的病变,而不是任何的经络都可下。
例1.胸口处乳房硬块:井主心下满,针井穴。
例2.病人发烧、头痛:荣主身热,此为太阳症,针太阳经的荣穴通谷。?我们就下太阳经的荣穴通谷。
例3.乳癌身热:荣主身热,此在胃经上,针胃经荣穴内庭。
例4.感冒后颈关节痛:俞主体重节痛,此在膀胱经、胆经上,针膀胱经和胆的俞穴。
例5.肺经上的关节痛:俞主体重节痛,针肺经俞穴。
例6.咳嗽、寒热:经主喘咳寒热,用经穴。
(二)原络治疗:
主客治疗:也称原络治疗。主就是病变经;客就是表/里经。在主经取原穴,客经取络穴,故又称原络治疗。手法:左右捻针,引气则可。
内科治症,亦可用于经络。治疗内科病时,两侧均针。
三焦行阳,阳经有独立的原穴,直接络到三焦经上;阴经用俞穴代替原穴。
例:喉咙痛,手掌发热、痰多,因肺主喉咙,则肺是主,大肠是客,针肺经俞穴太渊,大肠经络穴偏历。
如果大肠是主,肺是客,则针大肠经原穴,肺经络穴。

路顺利
贫民
贫民
  • UID20187346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48
1424楼#
发布于:2015-12-28 23:0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路顺利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28日《针灸大成》第60课心得
1、五脏交经法
在本穴上做青龙摆尾来做补泄,力量可达到内脏;
针对痞块、硬块;子宫肿瘤,针下三阴交去痛去痞块;
2、通关交经法
骨头断裂或脱臼时,用此法。关节周围扎针,手肘受伤扎对侧曲池,加强力量,用刺凤摇头法。
3、 隔角交经法
治心脏病时火,现治金,病就不会恶化。补泄手法看需要作补还是作泄,目的是病不要恶化。
4、呼吸补泄法
使用最多的是呼吸补泄法。用在肉较多处。所有脏腑俞穴都可以做。先引气,病人鼻吸气,口吐气作补,紧按慢提。如下足三里,病人鼻子吸气的同时把针提起来,吸完的同时针提到顶端,吐气时针不动,一直等到气吐完了,很快地把针推到底。
鼻子吐气,口吸气作泄,紧提慢按。想办法把气丢出去。吐气时提针,吸气时慢慢按下去。针孔不要去按。
5、子午捣臼法
水胀的病人,用子午捣臼法。下在阴陵泉、三阴交、地机穴时,用九入六出法,退水病。尤其是阴陵泉时。九次慢慢得进,很快地提起来就是补。九次慢慢地提,很快地进,就是泄。同时作补作泄,引动水气的力量就很快,很快就会上厕所。
热证不留针,寒证留针。如果看到凹陷病就灸,不虚不实的病就下经穴。
6、下针八法
揣:扎气时不希望伤血,扎(荣)血时不希望伤气。指甲搓一搓,针下去,扎到血脉旁边。皮肤病,下针扎到皮肤表面,就不会伤到血。扎动脉旁边,太渊穴时,要手指把动脉拨开再下针
搓:左右捻转就是搓。
弹:针扎足三里治胃痛,同时治疗牙痛。可以同时用弹和摇。弹是补,摇是泄。摇动针头。下针引起后提一点点,然后再作弹或补。
7、五俞穴治疗法
井荣俞经合,井主心下满,荣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肿块正好在心口下边,可以用井。大部分是天气冷时下针。春夏时大部分在荣穴上下针。发炎发烧,就针荣穴。关节痛,一看是肺经,就下肺经的俞穴。平补平泄。
8、主客(原络)治疗法
病变经是主,是原经,客是表里经,是络经。阳经都落在三焦上,阴经无原穴,以俞穴来代替。肺是主,大肠是客,可以用大肠经的络穴来辅助。喉咙痛,发热,可以用肺经的太渊穴,再用表里经大肠经的俞穴。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