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786回复:2
戒烟少酒,运动进取
治疗这些现代病的良方,只有一个“勤”字。清代的曾国藩谈养生之道时说过:“天下百病,生于懒也”,“戒惰莫如早起”,“起早犹千金妙方,长寿金丹”。
我们生存的大环境经过夜晚的自然净化,变得空气清洁、氧气含量高、温湿度都较适宜,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户外运动,会增强组织细胞活力。经常参加晨练的男性,免疫力明显高于同龄不锻炼的人群,而且应急反应敏捷,组织器官老化缓慢,抗病能力增强。 我少年时期体弱,中年以后工作繁重,但是因为我常年坚持早睡早起,清晨通过跑步、游泳锻炼身体,所以至今年逾花甲仍能精力充沛地工作、学习、生活。我从晨练中获益很多。 我国著名的医学家和养生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散步者,养神之道也。四时气候和畅之日,量其时节寒暖出门行三里二里,及三百二百步为佳,量力行,但无令气乏气喘而已。且行且立,须得一种闲暇自如之态,诗曰‘白云流水如闲步’是也,才得欢适,不可过度耳。水之性,不杂则清,散步所以养神也。” 户外散步运动除了运动肢体,流通气血之外,兼有融入自然,欣赏风景,呼吸新鲜空气,调剂精神,开阔心胸,清醒头脑,沐浴阳光等增进健康的多方面功效。 运动也有大学问 清晨户外运动的时间,应在天亮后一两小时内进行。太早有晨雾,空气湿度大,含氧量低,易使呼吸不畅。太晚则空气干燥,有害气体污染增加,不利养生。晨练前应饮足水,排净二便。有低血糖等病的人应少量进食后再运动,以免虚脱晕倒。 晨练养生贵在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有每天坚持的毅力,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要克服懒惰贪床,排除身边琐事干扰,为健康投资时间。虽然时间就是金钱,但金钱买不来健康。 关于坚持运动,不少男性只理解为体育运动,其实还应当深化认识,把勤于动脑、进取养生也归入坚持运动的内容。因为脑是人体的指挥机关,脑子常运动也会有利于它的活力不衰。进取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也是一种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有进取心的人,热爱生活,有远大目标,有精神支柱,身心充实,精神愉快。具有这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就可以使人体各项机能协调运转,功能正常,保证身体的健康。进取心强的人,勤于动脑,发奋学习,喜欢读书,刻苦钻研,遇到困难千方百计克服,以自己的智慧去战胜它,同时坚持力所能及的劳动。这样就可以延缓大脑的衰老,也可延缓机体的衰老。 美国科学家曾经追踪调查过73位平均年龄81岁的老人,把他们分成三组:勤于思考组、思维迟钝组、受人照管组。跟踪调查的结果是:勤于思考组的老人血压、记忆力、寿命达到最佳指标。三年后,勤于思考组的人都还活着,思维迟钝组的人死亡125%,而受人照管组的人则有375%已经死去。有科学家用超声波测量出勤于思考组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状态,从而保养了脑细胞,使大脑不过早衰老。还有人用正电子断层放射照相术的方法,对大脑新陈代谢进行研究,发现脑力活动时总有较多的葡萄糖送到脑中最需要的地方。在安静时,老年人和青年人相比,脑内葡萄糖利用率较低,但用起脑来,脑最活跃的地方所得到的葡萄糖并不低于青年人。所以勤用脑可促进脑的新陈代谢,延缓衰老。 |
|
沙发#
发布于:2015-11-10 10:11
在人类生活的诸多因素中,要数饮食对人的健康影响最大。古人对于养生提出:“主身者神,养气者精,益精者气,资气者食,食者生民之天,活人之本也。”这一论述指明了“精气神”对于人体的重要性和三者之间的关联。同时也指出精气神来源于饮食,“食”为“生民之天”、“活人之本”,可见饮食对于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重要性。这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民以食为天”的道理所在。
营养学专家们的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引发我国居民死亡的前几种疾病,都与饮食有明显关系。所以,讲究饮食养生,调整饮食结构,养成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是当前养生保健的重要课题。 挖掘、继承我国古代饮食养生的精华,结合我个人保健养生的体会,特提出健康饮食五字经:吃饭先喝汤,胜过神药方;每餐七分饱,三餐“342”;粗细妙搭档,荤素巧配合;冷热要可口,细嚼慢咽好。 吃饭先喝汤,胜过神药方 通过我个人的身体状况的变化,体会出一个饮食养生的妙法。我自幼体质虚弱,经常生病,一顿饭吃不好,就反胃吐酸,肚子痛,骨瘦如柴。我母亲从一位老中医那里得到一个偏方,就是“吃饭先喝汤,一辈子不受伤”,让我每日三餐顿顿有稀饭■小米稀饭■,一直坚持到现在,使我的身体越来越好,越来越健康。这个方法成了身体健康的一大法宝,胜过医生开药方。 每餐七分饱,三餐“342” 佛家有一句饮食养生的名言:“吃得多是吃得少,吃得少是吃得多。”这句话讲得既精辟又有科学哲理,意思是平时每顿饭少吃,不伤身就会长寿,而每顿饭多吃,就会伤身短寿。常言道“食饱伤人”,就会短寿。从这个意义上讲,长寿者就可以多吃十几年的饭或者几十年的饭,如此算起来,就是少吃是多吃,多吃是少吃。真是一个养生的秘诀,也是很多长寿老人饮食养生的经验总结。但是我们怎样恰当地安排好一日三餐的比例,才符合人的身体各器官生理功能的正常需求呢?很多营养学家及长寿老人的经验告诉我们,一日三餐3、4、2的比例是最佳分配。这是按每顿饭以5分为满分来计算,早饭吃到3分为最好,午饭吃到4分最佳,晚饭吃到2分为最妥,正像我们经常讲的“早饭吃好,午饭吃饱,晚饭吃少”一样。这是因为白天工作量大,能量消耗就大,饮食的营养应该满足身体消耗的需要。而晚间要休息了,人体的各器官也该休息了,就应当少吃。否则,多吃,人虽然休息了,但人体内的各脏腑器官还在不停地紧张工作,这不仅不利于身体健康,还会有害身体。很多人晚上吃得多,热能消耗不了,就储存堆积在体内形成脂肪而发胖,还会诱发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民间有一句谚语:“晚上少吃一口,睡觉舒服一宿。” 美国科学家的实验结果表明:轻微饥饿,有助于防止一些常见病,从而可延长寿命。其原因是由于,细胞死亡是衰老的重要因素,而轻微饥饿会激发体内的潜能,使之拯救细胞不死。这和我们中医饮食养生的经验不谋而合,就是“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 粗细妙搭档,荤素巧配合 男性养生保健,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饮食要多样化,以保证身体摄取各种不同的营养素、维生素、微量元素,均衡供应,满足需求,千万切忌偏食与挑食。 在食物的搭配方面,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总结出多样化饮食均衡的经验。《素问·脏气法时论》中就论述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这是一份非常合理的营养食谱,它体现了全面均衡的营养和食物的多样化,有很高的科学性。人要想健康长寿,就必须以谷物为主食,蔬菜为充食,肉类为副食,水果为辅助营养,巧妙搭配。这基本反映了我们祖先饮食养生的良好习惯。偏食挑食,只细不粗,维生素不够;只粗不细,糖类营养不够;只荤不素,脂肪过剩,碳水化合物不够;只素不荤,蛋白质、微量元素不够。所以,我们提倡合理的饮食结构,这样才有利于健康长寿。 冷热要可口,细嚼慢咽好 食物有寒、热、温、凉不同属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注意根据自己身体实际需求,调整饮食中冷热属性的各种食物,以免因长期偏食偏寒、偏热的食物而导致体内阴阳平衡失调。如:偏温热类食物有羊肉、牛肉、狗肉、粳米、麦粉、桂圆、荔枝、生姜、大蒜、辣椒等;偏寒凉类食物有鸭肉、鸭蛋、绿豆、黄瓜、冬瓜、黑木耳等。 吃饭的温度,也有冷食与热食需求之分,这对人的身体健康也是有很大影响的。要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个体差异的需求,因人而异安排饮食,力求既可口又利于健康为最好。 在吃饭时,如何利用好牙齿的咀嚼功能和舌头、口腔唾液的搅拌功能,这也是一门科学,千万不能小瞧;用不好,就会影响食物营养成分的吸收利用,使身体生病而短寿;用好了,就会使吃饭既是一种美食的享受,又是补充营养使身体除病健康长寿的好方法。 我有一位老战友,吃饭时总是三下五除二,5分钟就解决战斗。有的首长还表扬他吃饭像个男子汉的样子,狼吞虎咽。我就总给他提意见:这样时间长了形成习惯会得病的。结果这位战友经常饭后胃疼难受,不到40岁就患胃癌去世了。所以我总结了一条健康长寿的经验,就是要想身体不得病,把好吃饭细嚼慢咽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