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楼#
发布于:2015-12-05 10:10
拳的运动,由于利用脊骨的卷进、压缩和突然的弹放,能使足弓、足腕、膝、胯、肩、背、肘、腕的弹性肌肉一起卷紧和突然抖放。脊椎带领上下九节可作随意挥洒和突然的转折变形,使膝纵胯扭,肩抖背弹,双臂如鞭任意发出一圈圈连续不断轨迹不同的无规律无断续的搏杀之波浪。这种运动被称作大成拳的脊骨弹抖切削搏杀术。其实,你能否有效的利用脊骨旋转起落之内劲去切削对方的重心,作一实验即可。如对方对你面部突然击出一拳,你随意探手一接,对方能否旋转着栽出去,如果不能就证明你对脊椎的内转发力还没有真正掌握。
当年芗翁之健舞,近来有人以仅能恢复表演而成为一种时尚,好像谁能做出龙游蛇惊鹤戏等动作来才是得到了芗翁的真传。我则认为芗翁作舞是熟谙腰椎脊骨张缩吞吐后而作的一种即兴表演,下一次不一定是上一次机械之重复。至于传芗翁健舞的黄慕樵先生我相信则是以教健舞之神之意为主,而不是注重健舞固定之形式;况且芗翁之舞有形意拳之沉雄,心意拳之刚健,太极拳之圆活 …… 更有郭云琛先生的激烈刚猛,谢铁夫先生的弹抖空灵,黄慕樵先生的舒展飘逸 …… 不仅融百家之精华,而且不拘一家之模式。芗翁之舞,缓动如似动不动的三月柳絮,飘逸飞扬的满天梨花;快动如疾风中的杨柳,奔腾翻滚的天际乌云;急时则像岩浆之喷射,铁汁之出炉,飞瀑之骤落,大河之决堤,惊涛之裂岸,可谓身探如蟒,势缩如猿。在如醉如狂中以脊骨带动肢体切削出一串串横竖斜偏的圆弧。头领,肩沉,胸空,腹实,无须顾此失彼,脊骨运领尽在其中。一位浸淫拳学 50 余载,并剖析过多家经典的老拳家回忆: |
|
16楼#
发布于:2015-12-05 10:11
“芗翁抬手之间浓缩了武术各门各派的诸多精华。是功力智慧的凝结和升华。”
笔者认为一个人能以芗翁这种神、意,这种脊骨内动去舞,虽不似芗翁,而精神酷肖也。反之,你既是上穷于碧霄,下掘于黄泉,仅学芗当年健舞之形,而神不附,意不似,外形再真而实质皆非也。 大成拳开合、勾锉、推按、挤压、猫洗脸、蛇缠手、神龟出水等试力;矛盾、托婴、浮云、提插等桩功,无不得到脊骨腰椎的飞胀、压缩、伸拉、纵放为主。只有脊骨得到了缩与放,开与合,右左实,右提左落的实质锻炼才能够达到“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微动,以至外形不动,内部生生不已之动”的上乘练功境界。才能够真正浑元一致,圆满统一。否则,意念再多,想象再丰富,也只是胡思乱想,不会达到预期效果。 |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