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友16574
精灵王
精灵王
  • UID20156574
  • 粉丝9
  • 关注4
  • 发帖数1295
阅读:1109回复:1

治疗骨质疏松 营养膳食不可少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5-12-30 22:19
骨质疏松是许多老年人遇到的问题,随着医学对人类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更多的证据被挖掘出来:日常饮食之中的膳食营养素在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有许多营养素例如钙、维生素D等都可以在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为三大产热营养素之一,蛋白质对于机体的重要生理作用毋庸置疑。然而长久以来,在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中,针对蛋白质作用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一方面,蛋白质是构成骨骼的基础原料,长期缺乏不利于骨健康;而另一方面,有研究显示高蛋白摄入增加机体高尿钙反应并降低肠道对钙的吸收,对于骨质疏松症有负面作用。在这之中,后者成为很多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疑虑焦点,有些患者甚至走上另外一个极端,严格控制日常膳食中富含蛋白质食物的摄入量。此种做法是否科学?在骨质疏松症面前,蛋白质是否具有如此大的“杀伤力”?蛋白质究竟应该成为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爱”还是“害”呢?

蛋白质摄入与骨骼健康

蛋白质对骨骼健康作用的研究可追溯至19世纪20年代,既往研究对其作用的描述呈现双重性。

①蛋白质是构成骨骼有机基质的基础原料,部分氨基酸和肽化合物有利于钙质的吸收。长期缺乏蛋白质可导致血浆蛋白水平降低,造成骨基质蛋白质合成不足及新骨形成落后,不利于骨健康。

②高蛋白摄入对骨骼健康不利,其机制为:高蛋白质摄入可引起高尿钙反应;高蛋白质摄入能降低肠道钙吸收;酸负荷假说,富含硫氨基酸的动物性蛋白质中所含的甲硫氨酸、半胱氨酸等在肝脏氧化后生成硫酸,影响血液酸碱度(使pH值偏酸),可动员骨钙入血作为缓冲,同时使尿钙丢失增多。

近期很多研究针对蛋白质对骨骼健康的不利影响提供了反面证据。部分学者认为饮食中蛋白质的增加可以提高肠道对钙离子的吸收,从而抑制甲状旁腺素(PTH)的分泌,达到抑制骨吸收的作用。也有研究认为高蛋白饮食时,尿中钙排泄的增多是由于肠道对钙的吸收增多,血钙升高,尿钙随之增多,但并不能导致骨骼钙的负平衡。2014年7月,欧洲骨质疏松症和骨关节炎临床经济学会(ESCEO)发布了《关于膳食蛋白质和维生素D维持绝经后妇女肌肉骨骼健康的共识声明》,声明中明确指出:截至目前,没有证据证实增加蛋白质摄入会增加膳食酸负荷进而促进骨矿物质丢失及骨质疏松。

相反,更多研究支持蛋白质对骨骼健康的有益效应,其可能机制包括以下两方面。

①可提高肌肉质量和力量,而肌肉质量、体积以及肌力对骨骼具有重要保护作用。某些氨基酸(例如亮氨酸)是肌肉组织合成代谢的激活物,可通过调节机体蛋白质翻译,在细胞生长过程中整合营养素利用率、生长因子和细胞能量状态的信号,增加蛋白质合成而调节肌肉生长。

②可增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有研究报道高蛋白饮食可增加机体IGF-1的循环水平。IGF-1是包括成骨细胞在内多种细胞的促有丝分裂剂。IGF-1能减少骨胶原退化,增加骨质沉积,促进成骨细胞分化、成熟,刺激骨矿化,促进骨生长。
灸友16574
精灵王
精灵王
  • UID20156574
  • 粉丝9
  • 关注4
  • 发帖数1295
沙发#
发布于:2015-12-30 22:20
收藏了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