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717回复:9
夜来呼噜声,“睡眠”知多少?
我们知道,睡眠非常重要,只有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高效的睡眠效率,才能够获得最佳的状态。睡眠能够带给我们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还不是那么清晰。不过,如果把这个问题反过来,“不睡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它的答案却是显而易见的。
睡眠不足的危害 研究表明,睡眠不足害处多多,它会损害人的注意力、警觉性、专注性、推理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人容易发生工伤和意外。北京市交管局公布,近3年来北京市因疲劳驾驶直接引发的交通事故约有300起,伤亡200余人。有专家称,“睡眠不足,已然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道路安全问题”。 其次,睡眠不足还会增加患病风险。在失眠患者中,心脏病、高血压、中风、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比普通人群要高。另外,睡眠不足和睡眠障碍还可导致抑郁。据2007年的一项样本量为1万人的调查显示,失眠患者最终发展成为抑郁症的概率要比不失眠的人高5倍。 此外,睡眠不足还可能会影响“面子工程”。在睡眠不足时,体内会释放出更多的应激激素——皮质醇。过量的皮质醇会分解皮肤中的胶原蛋白,使皮肤变得粗糙且缺乏弹性。 不仅如此,睡眠不足还与肥胖有关系。睡眠不足不仅会刺激食欲,同时也会让人渴望进食高脂肪和高碳水化合物,从而增加死亡风险。有数据显示,每天睡眠少于5小时的人,比每天睡7~9小时的人更有可能成为肥胖者。 睡眠“负债累累”后,就会危害到我们的身心健康了。我国台湾长庚医院睡眠中心的陈泞宏主任曾说过,睡眠的债也是有“利息”的。比如熬夜一次,并不是在之后多睡几个小时就可以补回来的,而是要分好多天才能慢慢补回来。因为从睡眠结构来看,每次实际睡眠时间如果超过正常作息所需,额外的那些睡眠就都属于无意义的“浅睡”。 很多时候,睡眠不足是由于我们主观上“不愿睡觉”造成的。但是,也有很多客观的病理变化,会造成我们“睡不着”或者“睡不够”。 失眠的原因 从临床角度讲,“睡不着”(也就是“失眠”)的诱因有很多,可以分为生理性的和心理性的。在生理性方面,能够导致失眠的诱因很多,如药物、毒品、酒精等物质滥用,甲亢,更年期综合征以及其他躯体疾病等。在心理性方面,当情绪出现较大波动(如兴奋、悲痛、恐惧时),容易出现情绪调整不良,造成失眠。一般情况下,失眠会在数天或数周之内自愈;但如果身体不能自我调整,则常常会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延长失眠的病程。 以上说的这些,属于失眠的诱因。那么,失眠的真正病因是什么?现在还不清楚。 不过,目前研究认为,控制觉醒和睡眠周期更替的核团为Isodendritic core(直译为“异树突状核”),它从延髓到脑干,再到下丘脑,向上到基底前脑。与维持觉醒状态相关的神经元,主要集中在脑桥吻侧、中脑中央被盖区、下丘脑后部和基底前脑;而与控制入睡相关的神经元,则主要存在于脑干中线核、背外侧延髓网状结构及下丘脑前部视交叉。这两种神经元功能不同、活性不同,却分布在同一区域,分别投射到上行网状激活系统(ascending 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m,ARAS)和下行网状激活系统,参与对前脑和脊髓的活动调节。类似地,含有不同神经活性物质的细胞也存在同一区域,例如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组胺、儿茶酚胺等)可以被投射到前脑和脊髓,而大分子肽也可能参与了对睡眠和觉醒的调节。 现在看来,失眠可能是由于递质释放和神经元调节失衡引起的。不过迄今为止,尚未发现哪一种神经递质、神经调质或神经内分泌激素,对于睡眠和觉醒是必需的。 健康睡眠管理 根据自身情况决定睡眠时间 每个人的睡眠需求量不同,要根据身体状况、营养状况、劳动强度来决定自己的睡眠时间,调整好“生物钟”,卧床时间不宜太长(特别是失眠患者,在床上越躺越焦虑、越焦虑越睡不着)。当然,也有人可以过那种毫无规律、起伏很大的生活,但如果那样的生活让你的睡眠出现了障碍,就说明那种生活方式并不适合你。 睡眠环境要舒适 温度、湿度是否适宜,床铺是否舒适,都会影响睡眠质量。此外,光照和声音也不可忽视。安静的环境虽好,但也不是越安静越好,比如轻音乐就有助于睡眠。对于光照来说,则是越黑暗越好。因为夜晚入睡前,体内的褪黑素分泌会增加;而在早上见光后,它的分泌就会减少,人也开始清醒。 睡前不喝咖啡、酒,也不吃难以消化的食物 睡前喝咖啡难以入睡,而且入睡后浅睡增多、深睡减少,醒来的次数也会更多,这意味着睡眠质量下降。睡前喝酒虽然会很快入睡,但入睡后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快速眼动睡眠,容易早醒,睡眠质量同样不高。对于不好消化的食物,也要尽量避免在睡前食用,如红薯、马铃薯、玉米等。不过,鱼类和奶类等含有色氨酸和钙、镁的食物,可以缓解紧张,稳定情绪,对睡眠可能有一定的帮助。 晚餐不宜过饱 碳水化合物有助于睡眠。当它在胃内被消化时,会促使体内释放出胰岛素,帮助色氨酸进入大脑。这些色氨酸能够转化为5-羟色胺,让人产生睡意。相反,蛋白质能够转化为氨基酸,阻止色氨酸进入大脑,使大脑保持警醒。所以,适当、适量安排晚餐,会帮助我们更好地入睡。 睡前活动巧安排 睡前4小时内,不要做剧烈运动,但可以进行15~20分钟的“肌肉绷紧-放松”运动,即让身体各部位按照“紧张-放松-再紧张-再放松”的节律绷紧和舒张,这样能有效放松并很快入睡。另外,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冥想等,也有助于改善睡眠。有些睡前活动可以自己完成,但最好还是在专业人员(医师、临床心理治疗师及护理人员)的帮助指导下练习。 |
|
|
5楼#
发布于:2015-09-12 09:19
![]() |
|
|
8楼#
发布于:2015-09-12 10:35
羡慕
紫苏:我都是睡不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