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酱紫
精灵王
精灵王
  • UID20140010
  • 粉丝9
  • 关注5
  • 发帖数1603
阅读:905回复:2

道德经-第一章_转载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5-09-15 10:56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古往今来,注释《老子》的书汗牛充栋,真可谓头头是道。这第一句话光是怎么断句便已经众说纷纭。有的解释让人啼笑皆非,不知道老子在天之灵作何感想。“说不得也么哥,说不得也么哥”,只怕他老人家以后也鹦鹉前头不敢言呀。

智者也需要依靠譬喻才能悟道。世尊说过:“如人以手指示人,是人因指当月看,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但忘失月轮,亦亡其指。”老子著五千言,是让人们得鱼忘筌、得意忘言的。语言、文字都是“有所待而后当”的东西,只是意象的表述;偏偏道却是所有意象 的老祖宗,就算有广长舌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也道它不得。那可以长存经纶的大道真理,虽然说不得、不可思议,却又常常让人摸到一鳞半爪。于是产生了很多的名相、概念,欲图说其万一。可是太抽象的东西要想确切命名、下定义是很困难的,要是能够名称之,也就没有什么大不了,只不过是变化的物象、意识能够攀缘的东西。既然没有什么可说的,那老子又 为何画蛇添足写这么五千言呢?《庄子》中有这么一段故事: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 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 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 “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看来老子希望他的糟粕能够对后人醍醐灌顶呀。

老子先说了两个名词:“无”与“有”。任何东西都有生成的来源,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打破砂锅问到底,追根究底只能是从“无”开始的。也不问是否由盘古开天辟地,只知道一切都是从没有到有,又从有到没有。“有”在这里指的是万物孕生之际。少女如果害羞说“有了”,就意味着“麻烦”来了。灵机一动,就有事情可做了。万物还没萌芽的种子阶段是有名堂的,它的特性将来会全息反映在形象上。“无”“有”相对,可以借用乾坤来表示,乾主大始,坤德资生。“无”“有”只是一个假名,意在指那个能经久长存的原始以及生命的本初。只有追根溯源到世界和生命的本初,去观察其奥妙和迹象,才能上溯于道。宇宙的法则就在这么一个“无”、“有”之中树立。人也是一个小宇宙,人的心智最善于感知和模拟,也该用体会“无”、“有”的办法去认识世界。

具体而言,人心的“无”意味着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可见心境能否空无是一个人灵感与笨拙的关键。唐山大地震,连鱼、老鼠都预感大祸临头,人为万物之灵,偏偏蓬塞其心。光靠洁净精微的感知,虽然能知天机,还难以充分认识有主 观意愿的事物。 “三才”中有个能动的“人”,好比他跨在门槛上,你不知道这个姿势是要出门呢还是进门。“他人有心,余忖度之”,只有“将心比心”,去揣摩他根本的性情才能知道派生的现象。人们如果能拿自己的精神模拟到万物的性情之后,反过来再去看它的现象,就会掌上观文。李鸿章向曾国藩推荐了三个人,曾国藩打量一阵之后,说一个适合做军需官,一个可以培养成大将,最后一个叫他赶紧回家去。因为这个人要做烈士,等他把老母送终后再来投军不迟。这就是善于用自己的心智同化入別人的神情而知其稟赋乃至命运。蒋介石自以为高明,只要他对哪个战场遥控,毛主席就高兴;蒋指挥哪里,哪里的胜利就等于打了保票。因为蒋的心态早已被毛主席模拟透了。

  《庄子》中有一篇相人的故事:

郑有神巫曰季咸,知人之死生、存亡、祸福、寿夭,期以岁月旬日若神。郑人见之,皆弃而走。列子见之而心醉,归,以告壶子,曰:“始吾以夫子之道为至矣,则又有至焉者矣。” 壶子曰:“吾与汝既其文,未既其实。而固得道与?众雌而无雄,而又奚卵焉!而以道与世 亢,必信,夫故使人得而相汝。尝试与来,以予示之。”

明日,列子与之见壶子。出而谓列子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不以旬数矣! 吾见怪焉,见湿灰焉。”列子入,泣涕沾襟以告壶子。壶子曰:“乡吾示之以地文,萌乎不震不正,是殆见吾杜德机也。尝又与来。”明日,又与之见壶子。出而谓列子曰:“幸矣!子之先生遇我也,有瘳矣!全然有生矣!吾见其杜权矣!”列子入,以告壶子。壶子曰:“乡吾示 之以天壤,名实不入,而机发于踵。是殆见吾善者机也。尝又与来。”明日,又与之见壶子。出而谓列子曰:“子之先生不齐,吾无得而相焉。试齐,且复相之。”列子入,以告壶子。壶 子曰:“吾乡示之以以太冲莫胜,是殆见吾衡气机也。鲵桓之审为渊,止水之审为渊,流水之审为渊。渊有九名,此处三焉。尝又与来。”明日,又与之见壶子。立未定,自失而走。 壶子曰:“追之!”列子追之不及。反,以报壶子曰:“已灭矣,已失矣,吾弗及已。”壶子曰: “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不知其谁何,因以为弟靡,因以为波流,故逃也。”

  壶子心机一动,示相者一种什么精神,相者立刻就跟上模拟,偏偏人家是大成的人物,不可得而相之。

“无”也好,“有”也好,都来自于同一渊源,只是名字不同,体用有别。人们总是喜欢执著点什么,以便同室操戈。“无神论”、“有神论”、“唯心论”、“唯物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定要非此即彼,你死我活。太极生两仪,阴阳判分,以成天地,继生万物,还没判分两仪之前就是“无”。三才已立,将生万物之际,就是“有”。两者都来源于那个不可说的太极本体,或者又称之为“玄”。太极而无极,“玄之又玄”,是一切造化奥妙的总枢。佛家讲的无余涅槃、真空境界,意在斯乎?
紫苏
骑士
骑士
  • UID20149820
  • 粉丝14
  • 关注2
  • 发帖数508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沙发#
发布于:2015-09-15 11:14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以前在小说中经常看到,现在终于知道出处了
口黑口黑
骑士
骑士
  • UID20158487
  • 粉丝3
  • 关注0
  • 发帖数318
板凳#
发布于:2015-09-15 11:32
学习了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