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的天空
骑士
骑士
  • UID20142940
  • 粉丝16
  • 关注47
  • 发帖数362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社区居民
  • 原创写手
阅读:1101回复:0

面对烦恼,如何安住你的心?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5-09-05 14:31
明明已经很辛苦,家人却不理解;
工作很拼命,升职的却不是你;
办事守规矩,却总是被不守规矩的人占便宜;
面对年底的未完成的任务指标,想想都头疼
…… ……
不禁想呐喊,为啥受伤的总是我!

喊完之后又怎样?
还是听听杨硕诚老师,从心解读,如何让我们的情绪不容易受外境影响,获得真正属于你的快乐。

作者:杨硕诚 正安文化特约老师
我们情绪上的很多波动常是一些不必要的担心和焦虑。若能通过禅修,认识心性,令心安住,让心回到原始的状态,那不论遇到什么,情绪都不容易随外境而起伏。
这种快乐,是拥有财富、名声等无法代替的。

止观与冥想的区别
“止观”是佛教中的一种修行方式。“止”为止息妄念,也就是我们一般俗称的“定”;“观”为观察思维,目的在获得“慧”。
而“冥想”的意思也相差不远,“冥”代表状态,“想”代表思考,所以简单来说,于“冥”中“想”,于“止”中“观”都是形容精神意识入静定阶段后,所进行的一种观察思维的方法。
这种修行法门不是只有在佛教才有,印度许多瑜伽宗派都有此修行传统。而其他地区或宗教,不管自觉不自觉,也常有这种形式的影子存在。不过在佛教里,却将其运用得最为淋漓尽致。跟随佛教的传布发展走向,“止观”也约略区分为南传、北传、藏传几种形态。虽然表面看来,各自之间所遵行的次第仪轨差异性极大,但其实背后的原理与目的却系出同源,并无二致。
要说明这个部分,必须简单了解一下佛教修行的理趣。虽然有关佛教修行的宗派论述繁多,但基本上应该皆赞同“离苦得乐”与“超越轮回”是其重要目标方向,而导致“苦”和“轮回”的根本要素便是“萨迦耶见”,也就是“我见”。
就如同治病一样,首先必须由医师找出病因,然后再选择治疗方式。我们经由佛陀与其之后诸多伟大修行圣者的告谕,知道导致我们心灵出现疾病的原因——“萨迦耶见”,接下来就是找出如何解决、根除这个问题的方法,而“止观”正是其中极为有效的治疗手段,甚至应该说是所有治疗形式里的关键要素。


所有的佛教修行法门,不管明不明显,基本上都蕴含着“止观”结构。先不说直接标诸止观法门的南传不净观、安般法、十遍处,北传天台的对治、不定、圆顿三止观,连一般的诵经、持咒、拜忏,到净土宗的念佛、禅宗的祖师禅、机锋禅、公案禅、看话禅,藏传拙火定、本尊观修、大手印、大圆满等等,全都融摄有“止观”法门原理。

定在修行中的重要性
为何“止观”在佛教修行占据如此地位?
乍看之下不难理解:佛教本就是一个强调“定”“慧”等持的宗教,训练修行人“由定生慧”与“由慧增定”的“止观双运”观念受到重视,本就理所当然。可是若稍做细想,则会生起“定”的目的是甚么?“慧”的目的是甚么?“定”与“慧”的关系又是甚么等疑惑?


“定”的目的有五个:
第一是必须具备定的能力,才能深入发现心识与生命问题的根源;
第二是必须透过定,才能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第三是尚未将问题解决前,必须借由定来保护自己;
第四是解决问题过程中,需借由定来贯彻强化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是阶段性将问题解决后,需依靠定维持成果的效益,一直到问题完全解决。
这五项目的可以再借用治病的过程来比拟:由第一项到第二项里的定,就好像透过简单的体温计、血压机到X光、抽血检验、超音波、核子共振般,逐步找出我们的病因。
通常我们需要经由医师(就如同上师)的协助,才能达成此一目的。但若医学常识够丰富(精研经论教理),也能只藉由这些仪器(定),便可自行探索解决方法。
不过反过来说,在没有医师的前提下,不具备医学知识与辅助仪器而想要找出病因与疗法,是绝对不可能的;只有知识没有仪器,将很难准确判断问题根源,由其是面对复杂的病症;缺乏知识光有仪器,则连方向都摸不清楚,就算由仪器里看见病因,也会当面错过不自知。
一旦确定病源与疗法(修行方式)后,第三项的定,就好像治疗过程中,需要补充营养成分来调理体质、增加抵抗力,以免尚未治疗成功,就又再遭受其他感染,或是无法承受所使用的药剂毒素,导致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第四项的定,如同我们吃药时所喝的水,帮助我们将药顺利送入胃里,更像打针时的针筒,没有它就很难将药剂注射进血液之中。此处的药就是“慧”,三、四两种状态下的定,单纯居于辅助药方治疗的地位。但到了第五项所述,定已经跟慧皆同属药品,就跟中药药引与西药辅料一样,虽然不是由它负责治疗,但药里面却不能缺少这些成分。

慧能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慧”即是“般若智慧”,这跟我们一般提到的学识涵养、聪明才智并不相同。佛教里的“慧”,专门用来解决关于生命解脱的问题。当然,一旦生命的问题得以安顿,生活上的问题自然也就轻松化解。

回到开文所提到那些表面看似简单的小问题,它们背后所形成的原因,跟我们生命苦痛、轮回的原因完全一样,因此只有将生命的根本无明-“我见”去除,才能真正将所有问题完全消弭,关于这部分的原理,将会在后面章节再详述。
“慧”的目的仅有两个,第一个是发现问题,第二个是解决问题。其中在第一时,必须由“观”才能发现问题,在第二时,必须由“观”才能解决问题。
虽然“般若智慧”的获得非常困难,可是我们却幸运的能够透过依止的明师,或流传下来的经论记载,约略勾勒出大致的方向蓝图。不过光有蓝图而不启航,永远无法到达目的地,就如有了治病的药方却不去服用道理相同,这个启航及服药的动作,就是“观”。
让我们再稍做整理:“慧”的第一个目的与“定”的第一、二个目的的目标相同,此阶段我们可以经由自身,但也可以靠着老师找出答案。接着“慧”的第二个目的与“定”的第三、四、五个目的则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可是这部分却无法只依赖老师,一定要自己也投入其中才行。
其实“慧”与“定”分别还有第三和第六个目的存在,但那已经是道路到达终点后的景致,属于大安心、大自在的果地展现,为不可思议的秘密境界,非我们文字可以论述的范围了。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