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萍
侠客
侠客
  • UID20176952
  • 粉丝1
  • 关注1
  • 发帖数219
阅读:1585回复:4

大家都来说说经脉。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5-11-04 15:30
王玲萍
侠客
侠客
  • UID20176952
  • 粉丝1
  • 关注1
  • 发帖数219
沙发#
发布于:2015-11-04 15:34
  

  关于腧穴的知识真的学到不少呢,今天要介绍些什么?我已经迫不及待啦!啊哈,接下来我们会进入十二经脉的学习。是不是充满期待呢?今天就由手太阴肺经开始吧。

  呱呱经络系统主干线——十二经脉一、手太阴肺经及其主要腧穴
  及其主要腧穴
  (一)经脉循行?体内:起于中焦,属肺、络大肠。
  ?体表:从胸前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止于拇指桡侧端。腕后支脉走向食指桡侧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经脉循行原文:
  《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1],上膈属肺,从肺系[2]横出腋下,下循臑[3]内,行少阴[4]、心主[5]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6]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注释】
  [1]胃口:指胃之上口,贲门部。
  [2]肺系:喉咙,兼指气管。
  [3]臑:音闹,指上臂。
  [4]少阴:此处指手少阴心经。
  [5]心主:指手厥阴心包经。
  [6]上骨:指桡骨。
  Tips:经脉歌
  手太阴肺中焦生,下络大肠复上行;
  过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臂内通;
  肘臂寸口上鱼际,大指内侧爪甲终;
  支脉还从腕后出,直走次指阳明经。

  (二)主治概要?肺系疾患:咳嗽、气喘、咽喉肿痛
  ?经脉循行部位病证:上肢不遂、手腕痛
  手太阴肺经病候原文:
  《灵枢·经脉》 是动则病[1],肺胀满,膨膨而咳喘,缺盆[2]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3],此为臂厥[4]。
  是主肺所生病[5]者,咳,上气,喘喝[6],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
  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7];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8]。
  【注释】[1]是动则病:原意指经脉变动异常,此指这一经脉发生异常变化就可能出现有关病症。
  [2]缺盆:锁骨上窝部。
  [3]瞀:音茂,指心胸闷乱,视力模糊。
  [4]臂厥:前臂经脉所过处发生气血阻逆的见症。
  [5]是主肺所生病:这一经脉(腧穴)能主治有关肺方面所发生的病症。
  [6]喘喝:气喘声粗。
  [7]欠:原指呵欠。此处属实证,指张口出气。
  [8]溺色变:小便颜色异常。
  今日话题
  为什么手太阴肺经为十二经脉气血流注次序中的首个经脉?小贴士上期话题参考答案俞、输、腧三字的含义与辨析:俞是指用船运输,输是指用车运送,引申为运行气血的穴位,如“背俞穴”、'五输穴'。而腧是“俞”的今字,最能代表“腧穴”的含义。三字约定俗成用于不同的穴位名称中,不能混
[王玲萍于2015-11-04 18:29编辑了帖子]
王玲萍
侠客
侠客
  • UID20176952
  • 粉丝1
  • 关注1
  • 发帖数219
板凳#
发布于:2015-11-04 15:37
字数多事软件发帖不好使!!!!
花开花落
精灵王
精灵王
  • UID20161985
  • 粉丝11
  • 关注135
  • 发帖数1823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喜欢达人
  • 原创写手
  • 追星一族
地板#
发布于:2015-11-04 16:20
人生可以不完美,但必须精彩!
王玲萍
侠客
侠客
  • UID20176952
  • 粉丝1
  • 关注1
  • 发帖数219
4楼#
发布于:2015-11-04 18:26
  咪咪

  我来猜猜,根据十二经脉的循行,今天应该讲足阳明胃经了吧!(?·??·?)??哇噢!真聪明!那我们开始学习吧~

  呱呱足阳明胃经及其主要腧穴目的要求:
  掌握:足阳明胃经的经脉循行;天枢穴、足三里穴、丰隆穴、内庭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法。
  熟悉:足阳明胃经主治概要;承泣穴、四白穴、地仓穴、颊车穴、下关穴、头维穴、伏兔穴、梁丘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法。
  (一)经脉循行
  体表:起于鼻旁,上行至鼻根部,沿目中线下行,入上齿,环绕口唇,至口角旁,循下颌向外至下颌角,折返向上,过耳前,至额角发际。
  ·在胸部沿第二侧线,即乳中线或锁骨中线(距前正中线4寸)下行。
  ·在腹部沿第二侧线(距前正中线2寸)下行。
  ·在大腿沿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侧缘连线下行。
  ·在小腿沿胫骨前缘外1寸下行(除丰隆穴外)。
  ·在足部沿踝横纹中点与足次趾外侧端连线循行。足上支脉从足背部分出,进入足大趾内侧,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体内:从咽喉部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经脉循行原文:
  《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1]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2]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3],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4]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5],抵伏兔,下膝髌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注释:[1]頞:音遏,鼻根部。
  [2]颐:音夷,口角后,下颌部。
  [3]客主人:即上关穴,当耳前颧弓上缘。
  [4]气街:此指气冲,指股动脉搏动处。
  [5]髀关:股外曰髀,穴在髂前上棘直下,缝匠肌外侧,约平会阴。
  主治概要胃肠病:胃痛、呕吐、腹胀、泄泻、便秘
  头面五官病:头痛、口眼歪斜、齿痛、面痛
  热病:发热、中暑
  神志病:癫狂痫
  经脉循行部位病证:乳痈、疝气、膝痛、 下肢痿痹

  记忆歌诀
  经脉歌
  胃足阳明交鼻起,下循鼻外入上齿,还出挟口绕承浆,颐后大迎颊车里。
  耳前发际至额颅,支下人迎缺盆底,下膈入胃络脾宫,直者缺盆下乳内。
  一支幽门循腹中,下行直合气冲逢,遂由髀关抵膝髌,胫外中指内间同。
  一支下行注三里,前出中指外间通,一支别走足跗指,大指之端经尽矣。
  上期话题参考答案:
  迎香穴为临床治疗呃逆的效穴,从经脉循行方面如何理解?
  呃逆一症,总的病因病机为胃气上逆动膈所致,而迎香穴位于鼻部,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而足阳明胃经循行“起于鼻”,迎香穴位于足阳明胃经经气起始之处,具有平胃降逆之功效,故临床用于治疗呃逆一症,收效较好。
  本期话题:
  伏兔穴为足阳明胃经的腧穴,为何伏兔穴可以用于主治疝气?
  各位看官,您对今天的话题有何高见记得给小编留言哦。
  我们将不断为您推送实用有趣的针灸知识,针灸云课堂,移动微学习,敬请持续关注!
评论(0)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