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20624回复:84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学习心得专贴【3班同学进这里】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学习心得专贴
所有3班学员统一在此专贴签到,完成当日学习任务。在本帖直接回复学习心得即可。 大家一起努力,共同创造和维护良好的学习环境哈~ ![]() |
|
沙发#
发布于:2015-11-07 15:43
11月7日
艾灸是无毒副作用的原生态疗法,是中国古代医术的重要组成部份。艾是一种效用特殊的草,其作用很多,端午期间可以挂在家里辟邪祈福;南方人用艾的根煲汤,祛风暖胃;产妇用艾水洗澡或熏蒸来理气血,逐寒湿;燃烧艾可驱蚊。古医书记载: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是说很多针药无愈的病症,艾灸可以治愈。保命之法:灼艾第一。是说艾能续命,艾能补肾。 艾灸的特点:是不用服药、无毒副作用,是一种绿色原生态疗法。艾是纯阳之火,是地之阳。阳气是生命的根本。<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艾灸的功能:艾在燃烧时能产生特殊的短红外线,渗透力强,可激活细胞免疫激活素,提高人体免疫力;可自动找病位、通经脉,自动调节身体内部阴阳升降。 艾灸为什么能治病?人体本是阴阳对立的统一体,疾病的发生都是阴阳的失调引起的,会有某种病理产物的积滞,如果积滞能找到出路,身体就会痊愈。人体的十二经络与三百六十五穴,是人体各器官与脏腑之间传递信息的驿站,当人体产生疾病,穴位气孔就是宣泄病理产物的出口。艾以特定的因子激发感传作用,使良性循环得以恢复,恶性循环得以阻滞,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以溢奇邪,以行营卫”,“有余可泻,不足可补”是艾灸疗法对中医基本原则的灵活运用。 艾灸和针灸的区别:艾灸补多泄少,针灸补少泄多。针炙主通经脉,不能补元阳,艾灸先补后泄,提高正气,让邪气自除。 现代人为什么越来越需要艾灸。人应以“宁事温补、勿事寒凉”为日常习惯,但现在人是反其道而行之,熬夜,冷饮生冷食物,冰箱,空调,各种寒凉药物,激素等等,人体所依赖的阳气就会加速损耗,提升阳气,增加生命之火被越来越从的人需要。 艾灸能治哪些病?艾灸适应范围广泛,体弱病久的慢性病患者,体壮病新的急性病患者,热性病患者,元气虚弱、胃功能差很难吸收药物的患者都可以用艾灸。具体疾病如肾虚,失眠,虚胖,贫血,各种慢性妇科病,慢性肾病,类风湿,脊柱炎等等。对于西医来说的不治之症,通过重灸关元等穴位,可以治愈。灸关元是以后天补先天为道理,人体“阴阳”的升降是有固定规律的,令元气逐渐充足,“阴阳”就必定按照其规律运行,人体会自行节能,升降自如,人体内自有大药。 艾灸如何取穴。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六脏六腑共有12个募穴,艾灸募穴可以治疗本脏腑的病症。感冒时,取炙大椎穴,灸到皮肤发红、发潮,微微出汗。预防经常性感冒,用温和灸的方式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一般性肠胃问题,艾灸足三里,神阙,关元。胃热胃寒,艾灸中脘。 四大养生要穴:关元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命门穴。长期温灸,可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 对于不知道穴位的人,就哪里不舒服就灸哪里,古人称痛点为阿是穴或天应穴;或者“就近取穴”,就是在患处附近或患处不远处取穴。 艾灸养生的注意事项: 1、灸后比平时要多喝一些温开水帮助排毒,灸后一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洗澡。 2、艾灸不适宜人群:孕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极度衰竭,无自制能力者。 3、不能灸的部位:一些特殊部位以及大血管、心脏部位,眼球。 艾灸后的反映: 艾灸后出现疾病加重反应,如口干舌燥,这是正邪交战的正常现象。艾灸中脘,会有肝区不适,会胃脘不适,这有可能是肝有隐患或胃脘有疾病,艾灸以主动帮人体去调整。艾灸关元穴,可能会反应出妇科隐患,前列腺或生殖系统的疾病,这就是艾灸的通窜功能,它能告诉我们,身体有一个自我调整的功能,只好调动的好,相关的部分都会齐心协力一起工作。因经络敏感度不同,灸感个体差异会很大,青壮年的会比老年人强和快,女性的感传比男性高。 艾叶要求:需要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所以一定要用熟艾。 如何分辨艾条和艾绒的优劣:主要从绒、色、味、烟入手。好的陈艾颜色土黄或金黄,烟的颜色是淡白,不浓烈,燃烧后烟雾由下而上缭绕,气味温和有艾香,不刺鼻,渗透力强。 现代的温和灸疗法:1、手持移动法。手拿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或患痛处,上下、左右移动熏烤,病人可长期自灸。2、工具支持法。借用各种现代温灸器,可缓解直接灸的烧灼痛和手持法的疲劳。 |
|
板凳#
发布于:2015-11-07 16:1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莫维春
2015-11-7作业 1 艾草的定义用处。 中文艾的本义是治理恢复如初的意思,艾草是古代医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普通的草,能辟邪,还能用来煲汤祛风暖胃,还可以用它泡的水洗澡或熏蒸,可理气血,逐寒湿,燃烧能驱赶蚊蝇。 2 艾灸的含义。 它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表穴位或特点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去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祛病防病的目的。古代人认为,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很多针药无法治愈的病痛,艾灸能治愈。保命之法,灼艾第一。艾灸的特点是不用服药,无毒副作用,是一种绿色的原生态疗法。艾灸成为常规常法而载诸典籍,经历了漫长的试验,研究,直至沿用至今。 3艾灸为什么能治病?艾燃烧后它的热非其他发热的物质所能比拟,燃烧时产生特殊红外线是普通的红外线的3到4倍,能激活细胞免疫激活素,提高免疫力,艾灸同时具有自动找痛和通经脉的功能,它的连续燃烧可使纯阳温热之气由身体的皮肤表层透达体内,通达病位,打通阻塞,自动调节身体内部阴阳升降,具有壮阳养生治病的功用。艾灸有扶正祛邪的作用,艾灸补多泻少,针灸主通经脉不能补阳,艾灸先补后泻,在提高正气的情况下,让邪气自除。 4艾灸能治哪些病?既适宜体弱病久的慢性病人,也适宜体壮病轻的急性患者,对热性病患者也可灸治。像肾虚,失眠,贫血和各种慢性妇科病等,都可以灸治。比如感冒了,可以灸大椎穴,效果非常好。人体四大养生要穴是,关元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命门穴。 5艾灸养生的讲究。艾灸后1小时内最好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要比平时多喝温开水,以协助排毒,绝不能喝冷水。孕妇,极度疲劳,过饱,过饥,酒醉,大汗淋漓,以及极度衰竭,无自制能力者不适宜艾灸,一些特殊部位以及大血管心脏处不要灸。眼球面部也不要灸。 6 艾灸方法有。手持移动法,工具支持法 |
|
地板#
发布于:2015-11-07 16:4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云南-保发容
@教官-孝感-郑其赛
云南-保发容 2015-11-7学习心得: 一、艾草的运用 1、我国古代书籍提到艾灸这种治疗方法“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保命之法,灼艾第一”。艾灸是一种无毒副作用绿色原生态疗法,中国古代医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南方北方用艾根煲汤,祛风暖胃,用艾泡水洗澡熏蒸达到理气血,逐寒湿的作用。 2、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去调理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治病祛病的目的。
二、艾灸治疾病理论依据 1、邪气何来,疾病何来,人体是阴阳对立的统一整体,疾病的发生都是阴阳失调,疾病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必然有某种病理产物的积滞,这种积滞的病理产物,如果能找到出路,病势必然痊愈。中医认为所有人身上都有经络,并总结为十二经络三百六十五穴,而这些经络穴位之间息息相通的。 2、艾灸和针灸一样都是在人体的信息通路上选择相应的部位,以特定的因子、人工激发感传作用,使良性循环得以恢复和巩固,恶性循环得以折断或者阻滞,从而达到防病和治病的效果。艾灸的作用从补泻意义上讲是补多泻少,先补而后泻,在提高正气的情况下,让邪气自除。 三、艾灸适应症 1、艾灸适应范围广,体弱病久的慢性病人,也适于体壮病新的急性患者,热性病患者。肾虚、失眠、虚胖、贫血、各种慢性妇科病、慢性肾病、类风湿等。
2、人体自有大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成为“募穴”,六脏六腑共有募穴12个,艾灸募穴可以治疗本脏腑的病症。比如感冒可以取灸大椎穴,灸到皮肤发红、发潮为佳,每次操作做到微微出汗效果最好。可以用温和灸的方式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来预防感冒。一般性肠胃问题可以艾灸足三里、神阙、关元,不论胃热胃寒,都可以灸中脘。人体四大养生要穴关元、中脘、足三里、命门,长期温灸之,就能达到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的作用。 四、艾灸养生注意事项 1、灸后一小时内最好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灸后要比平时多喝一些温开水,以协助排毒。 2、孕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以及极度衰竭五自制能力者。一些特殊部位以及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于颜面部位,也不要灸。 3、 艾灸后为什么有些人会出现疾病加重的反应,口干舌燥,这是正邪交战,当身体内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正气,邪气就自动排出体外了。如有肝区、胃脘部不适,有可能因为肝有隐患或胃脘部有疾病,艾灸会主动调整。如灸关元,也许会反应生殖系统方面的疾患。 4、艾绒的选择,《本草纲目》记载:艾叶需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 五、如何分辨艾绒的优劣 四个方面入手,艾的绒、色、味、烟来分辨艾的优劣。新艾发青、暗,点着后火力强烈,燃烧时烟气发青、发黑,比较呛人。好的陈艾则颜色土黄或金黄,烟的颜色是淡白,不浓烈,燃烧后烟雾由下而上缭绕,气味温和有艾香,不刺鼻。渗透力强。
六、现代的温和灸疗法 1、手持移动法,手持艾条,对准穴位或患处一定熏烤,可上下左右等,病人可长期自灸。 2、工具支持法,各种各样的现代温灸器,手持的,绑缚的目的均是为了缓解直接灸的烧灼痛与手持法的疲劳。 |
|
4楼#
发布于:2015-11-07 19:50
重庆-江陈敏 2015-11-7艾灸古法养生学习心得
一、艾灸是中国古代医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特点不用服药,无毒副作用,是一种绿色原生态疗法。艾字,本意为治理恢复如初,古代又称年轻美丽的少女为少艾,正是艾的医疗之用的理想外延。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去调整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 艾除了制成艾灸材料治病,还有一些特殊效用,比如:避邪祈福、根煲汤祛风暖胃、艾水洗澡可理气血逐寒湿、焚烧驱蚊蝇。 二、艾灸治病的原因:1、艾燃烧时所产生的短红外线,其渗透力是普通长红外线的3到4倍,能够激活细胞免疫激活素,提高人体免疫能力;2、艾灸具有自动找病位和通经脉的功能。艾火的连续燃烧、传递,要使艾火的纯阳温热之气由身体的皮肤表层透达体内,通达病灶,打通阻塞,自动调节身体内部阴阳的升降,从而达到壮阳、养生、治病的功用;3、《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之所则折寿而不彰。”养生贵在保养阳气,强壮阳气。而艾火为纯阳之火,能培补元阳,具有扶正祛邪的双重作用。亦有:保命之法,灼艾第一。可见艾灸在治病防病上的功效真实不虚。 三、艾灸的适用范围:体弱病久的慢性病人,体壮新病的急性患者,热性病患者,肾虚,失眠,虚胖,贫血,各种慢性妇科病,慢性肾病,类风湿,脊柱炎等对于西医来说的不治之症,通过重灸关元等穴位都可以治愈。 四、艾灸的禁忌:孕妇、极度疲劳者、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房事后、极度衰竭、无自制能力者不宜艾灸。另,一些特殊部位及大血管外、心脏,眼球不能灸。 五、日常病症的艾灸治疗与保养: 1、感冒:灸大椎穴至皮肤发红发潮,每次操作做到微微出汗效果最好。 2、预防经常性感冒:温和灸中脘、关元、足三里。 3、一般性胃肠问题灸足三里、神阙、关元。无论胃寒胃热均可灸中脘。 4、不知道穴位可哪里痛灸哪里,或者找压痛点灸,或就近取穴。 5、人体四大养生要穴:关元、中脘、足三里、命门。 六、艾灸注意事项: 1、灸后1小时内不用冷水洗 手、洗澡 2、多喝温开水 3、有时灸后,病情会加重,这是气冲病灶,正邪相交的正常现象。因艾灸的通窜功能告诉我们,身体有一个自我调整的功能,只要你调动得当,相关部分会齐心协力一起工作。这也证实了人体有大药之说。 4、施灸需用陈年艾即熟艾。因艾生艾灸火易伤人肌脉。 七、灸感:灸感的差异性源于人不同的经络敏感度。青壮年往往比老年人强和快,女性的感传也容易比男性高。 八、艾灸的选择:宜从绒、烟、味、色上考虑。新艾:颜色发青发暗,点着后火力强烈,燃烧时烟气发青,发黑,比较呛人。好的陈艾,颜色土黄或金黄,烟色淡白,不浓烈,燃烧后烟雾由下而上缭绕,气味温和有艾香,不刺鼻,参透力强,灸治效果比较好。 九、现代温灸治疗 手持移动法和工具支持法。 |
|
5楼#
发布于:2015-11-07 20:50
湖北-王淑芬2015-11-07学习心得
艾灸养生知识 古往今来,各地人们巧用艾草来防病保健,具体应用如下 1.南北方农村在端午前后采艾悬于屋梁,驱邪祈福 2.广东客家人用艾根煲汤,驱寒暖胃 3.安徽农村孕妇用艾草泡脚,除湿去病。 4.城乡郊区,夏日晚上焚烧艾草用来驱除蚊蝇。 一,艾灸作用原理 艾灸是中国古代医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有‘针之不到,药之不及,必须灸之’之说。 艾灸是一种绿色原生态疗法,其特点是不用服药,不用打针,对身体无任何毒负作用。艾灸是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热,作用于人体的穴位或特定体表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去调整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治病养生的目的。 艾之火为纯阳之火,固而中国古人把太阳称为天之阳,把艾火称为地之阳。 阳气为人体生命之本,人从出生到成年再到老去,就是阳气逐渐递减的一个过程。因而养生贵在保养阳气,强壮阳气。艾热的热非其他燃烧物所能比拟,艾热所产生的短红外线对人体的渗透力是其他长红外线的3到4倍。能够激活细胞激活素,提高人体免疫力。 艾灸同时具有自动找病位和通经络的功能。 近年来医疗工作者们通过各种物理或化学手段,作用与其他物质来与艾做对比研究,结果发现没有任何物质能够完全替代艾。 二,艾灸为什么能治病? 人为什么会生病,疾病是如何来的?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都是由于阴阳失调。而在生病过程中,人体必然会因为生病而产生病理产物的积滞。而这种病理产物如果能及时找到出路,那么人体的病势必然能够走到恢复甚至痊愈。 人体在正常状态下,内部的脏腑通过人体经络和表面的穴位气孔息息相通。而在病理状态下。表面的穴位气孔又是病理产物的排泄通道与缺口。艾灸和针灸一样,都是作用于人体信息通路的特定的穴位或部位,通过经络刺激,使良性循环得以恢复和巩固,使恶性循环得以遮断或阻滞,从而达到防病和治病的效果 针灸补少泻多,主通经脉,不能补元阳。 艾灸补多泻少,是先补后泻,在提高正气情况下让邪气自除。 现代人因为冰箱,空调等家电的普遍使用,药物的滥用,而又不能随同古人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此加速了阳气的损耗。 三,艾灸能治哪些病? 适应于体弱病久的慢性病人,体壮病轻的急性患者。对热性病患者也可以灸治。 肾虚,失眠,虚胖,贫血,各种慢性妇科病,慢性肾病,类风湿,脊柱炎等对于西医来说的不治之症,通过重灸关元等穴位都可以治愈。灸关元是以后天补先天为道理。人体元气充足,阴阳就必定按照固定规律而运行。 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人体共有12募穴,艾灸募穴,可以治疗本脏腑的病症。 感冒时,取大椎,灸到皮肤发红发潮为佳。做到微微出汗效果最好。 温和灸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预防经常性感冒。 肠胃不适,艾灸神阙,关元,足三里,不论胃热胃寒,都可艾灸中脘。 人体养生四大要穴,关元,中脘,足三里,命门。 不知道穴位就艾灸患处,阿是穴,就近取穴。 艾灸后注意事项,艾灸后至少一小时内最好不要冷水洗手,洗澡。多喝温开水。 四,艾灸不适宜人群 孕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极度衰竭,无自制能力者不能艾灸。 人体一些特殊部位,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颜面部不要灸。 五,艾灸后的排病反应 艾灸中脘,会有胃区或者肝区不适,这可能因为这些地方有疾病。艾灸会主动帮助调整。 艾灸关元,会反应出妇科方面的疾患,或者前列腺,生殖系统的疾患。 经络敏感度不同,艾灸后的灸感就不同。青壮年人比老年人强和快。女性比男性高。 艾灸用陈艾。 六,如何分辨艾条好坏? 从绒,色,味,烟分辨。 新艾,烟气发青,发黑,火力强,比较呛人,陈艾,颜色土黄或金黄,烟色 |
|
6楼#
发布于:2015-11-07 20:51
,烟色白,不刺鼻,灸效好。
七,现代温灸治疗 手持移动法和工具支持法。 |
|
7楼#
发布于:2015-11-07 21:27
第一课作业——艾灸知识
2015-11-7日,山东-3班-杨丽丽 第一课作业——艾灸知识
艾,是一种普遍而又神奇的草,田间地头,一片一片,散发着香气,虽貌不惊人却又身怀绝技。人们夏天用它来驱蝇蚊,南方的客家人用它来煲汤,祛寒湿,端午期间可以挂在家里辟邪祈福。古医书又记载:“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是说有很多别的办法治不了的病可以用艾灸治好,“保命之法,灼艾第一”是说艾能续命,艾能补肾。艾灸是中国古代医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艾灸特点是没有毒副作用,而且天然环保无污染。 一:那么艾为什么会治病防病呢? 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调整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 艾火是纯阳之火,太阳是天之阳,艾火是地之阳,而阳气是人生命的根本。《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不彰”,故而养生重在保养阳气,强壮阳气。艾热之热,非其他发热的物质所能比。 “艾”在燃烧时产生的特殊的短红外线,渗透力是普通长红外线的三到四倍,能够激活细胞免疫激活素,提供人体免疫力。艾灸同时具有自动找病位和通经脉的功能,艾火连续的燃烧、传递,可使艾火的纯阳温热之气,由身体的皮肤渗透表层,透达体内,通达病位,打通阻塞,自动调节身体内部阴阳的升降,从而达到壮阳、养生治病的功用,现代医学还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完全替代艾。 人体本是阴阳对立的统一整体,生病是因为人体的阴阳失衡了,疾病在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必然有某种病理产物的积滞,这种积滞病理的产物,如果能找到出路,病势必然受到顿挫而走向痊愈。所有人身上都有一种经络现象,十二经络与三百六十五穴,是人体脏腑各官能,官与官之间互相传递信息的驿站和通路,健康的生理状态,内脏器官通过经络体系,与身体表面的穴位气孔息息相通,在病理状态下,穴位气孔又是宣泄病理产物的天然渠道和缺口。 艾灸和针灸一样,都是在人体内部的信息通路山选择相应的部位以特定的因子,人工激发感传作用,使良性循环得以恢复和巩固,恶性循环得以遮断和阻滞,从而达到治病和防病的效果。针灸和艾灸都有扶正祛邪的双重作用。只不过,艾灸的作用是补多泻少,针灸法是泄多补少,艾灸法是先补而后泻,在提高正气的状态,下让人本的邪气自除。 “以溢其邪,以行营卫”,“有余可泻,不足可补”,是艾灸疗法对这些中医基本原则的灵活运用,古人强调养生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日常习惯上,“宁事温补,勿事寒凉”。我们现代人却往往反其道而行之,从小生活在空调、冰箱、冷饮无处不在的环境,加上不恰当地大量使用寒凉药物、激素,贪凉生、冷食物,女孩穿短裙、短裤,经常熬夜等等,人体所依赖的阳气,容易被加速损耗,增加炉膛内的生命之火,变得越来越为现代人所需要。 二:艾灸能治哪些病? 体弱病久的慢性病人、体壮病新的急性患者、热性病患者都可以灸治。元气虚弱的人,一般胃功能吸收差,服药治疗,很难完全消化吸收药物,很多药物还必须耗用元气,才能发挥作用,长期服药而不及时恢复和补充元气,又必然更损伤元气。艾灸法可以不经过肠胃而直接将热力作用于经脉,以培朴补能量,提高正气,通调经脉 祛除病邪。 肾虚,失眠,虚胖,贫血,各种慢性妇科病,慢性肾病,类风湿,脊柱炎等等,对于西医来说的不治之症,通过重灸关元等穴位,都可以治愈。灸关元是以后天补先天为道理,人体“阴阳”的升降式是有固定规律的,令元气逐渐充足,阴阳就必定按照其规律运行。该升的升,该降的降,不必人为再去调整。人体内自有大药。 脏腑之气汇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六脏六腑共有募穴12个。炙募穴可以治疗本脏腑的疾病,像用一股强气流去疏通经脉。同时,总闸开闸放水去冲刷病灶。 感冒的时候可以取灸大椎穴,效果非常快,把大椎穴灸到皮肤发红,发潮为佳,每次操作做到微微出汗效果最好,预防经常性感冒,艾灸也很有效果,可以用温和灸的方式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现代人肠胃病比较多,一般性肠胃问题,可艾灸,足三里、神阙、关元,不论胃热胃寒,都可以灸中脘。 三:四大养生要穴 长期温灸四大养生要穴,能达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的作用。四大穴是:关元穴、中脘穴,足三里,命门 四:怎样取穴 找阿是穴也叫天应穴,也就是那里痛找哪里,也可以在患处附近或离患处不远处取穴,我们称为“就近取穴“ 五:艾灸养生有什么讲究? 1:艾灸后一小时之内,最好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后要比平时多喝一些温开水,以协助排毒,但绝不能喝冷水冰水。 2:是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艾灸?孕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以及极度衰竭,无自制能力者不适宜艾灸。 3:是不是所有部位都适合艾灸? 一些特殊部位以及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4::为什么有些人艾灸后出现疾病加重反应? 如艾灸后出现口干舌燥,这是正邪交战的正常现象,那些病邪在体内寄居很久,这时候免不了会有各种反应,逐渐艾灸,体内慢慢累计了足够多的正气,病邪就会逐渐的出离体外了。有时候我们艾灸中脘会有肝区不适,或会有胃脘部不适,这有可能因为肝有隐患或胃脘部有疾病,艾灸会主动帮助我们去调整,艾灸关元穴也许会反应出妇科方面的隐患,前列腺方面的问题或生殖系统的一些疾患,艾灸的通窜功能就是在告诉我们,身体有一个自我调整的功能,只要你调动的好,相关的部分都会齐心协力一起工作。 5:每个人有不同的“经络敏感度”,所以灸感的个体差异非常大,青壮年的灸感往往较老年人强和快,女性的感传也容易比男性高。 六:艾的选择 1:《本草纲目》记载“凡用艾叶需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所以施艾需用陈年艾,这是历代医家反复强调的。 2::.任何分辨艾条和艾绒的优劣以保证疗效呢? 新艾的颜色发青、暗,点着以后火力强烈,燃烧时烟气发青、发黑,比较呛人。 好的陈艾,则颜色土黄或金黄,烟的颜色是淡白,不浓烈,燃烧后烟雾由下而上缭绕,气味温和有艾香,不刺鼻,渗透力强,灸治效果比较好。 七:现代的温和灸疗法 使用艾叶加工而成的艾条和各种温灸器具,因为一般都不会破皮损肉,安全稳妥,被称之为“温和灸” 常用的大致有两种手法: 1、手持移动法:点燃艾条。手持艾条,对准穴位或患通处,移动熏烤,用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之诸多手法,病人可长期自疚。 2、工具支持法:目前已有各种各样的现代温灸器,有手持的,有绑缚式的,目的均是为了缓解直接灸的烧灼痛,与手持法的疲劳,哪怕隔着衣服灸疗,也能使得渗透力源源不断的作用。 八:艾灸的传播 古炙疗法不仅在我们国家被广泛应用,也被世界别的国学传播和吹捧,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传染病肆虐日本,一位名叫原志免太郎的人,在全国发起一场“国民三里灸运动”,大大提高国民免疫力。在韩国电视《大长今》里,大长今也熟练使用艾灸治疗她义父的病,可见在那时,艾灸就已经被广泛使用,不仅这样,在十七世纪,德国人甘弗在其著作《海外珍闻录》,明确主张用艾绒施灸,且附注了一幅图,标明了施灸的穴位和适应症等。将艾灸运用较为出色的是拿破仑军中外科主任拉兰。自此,艾灸在欧洲得到了推广。 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通过艾灸,能让自己和家人朋友真阳充足,尽享生命的丰足。 2015-11-7日,山东-3班-杨丽丽 |
|
8楼#
发布于:2015-11-07 21:35
河南张莉第一课作业——2015年11月7日学习“艾灸知识”的心得
艾草,一种在我国南北方的农村很常见的草。它样貌普通,却有着特殊的效用。南方人常用艾根煲汤暖胃,北方人却喜欢用它泡澡、熏蒸。在夏天,用它焚烧来驱赶蚊蝇也有着不凡的效果。 艾灸,因为具有“不用服药,无毒副作用,渗透力强,疗效好”等特点,历来被医者所推崇而流传至今。古籍云:“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许多针药不愈的疾病,艾灸能够治愈。由此可见,“艾灸”这种古法养生的神奇。 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燃烧时能产生艾热,进而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经气的活动去调理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又艾之火为纯阳之火。艾热散发出来的热量非其他发热物质所能比拟。其燃烧时产生的特殊红外线,其渗透力是普通红外线的3—4倍,能够激活细胞激活素,提高人体免疫力。 艾灸同时具有自己找病位和通经络的功能。我国古代的医者早就了解到,每个人身上都有经络现象。十二经络与三百六十五穴是人体脏腑各官的官与官之间互相传递信息的驿站和通路。病理状态下,穴位气孔又是宣泻病理产物的天然渠道和缺口。艾灸就是在人体内部的信息通路上选择相应的部位,以特定的因子,通过人工激发感传作用,使良性循环得以恢复和巩固,恶性循环得以遮断和阻滞,从而达到防病和治病的效果。 艾灸还有扶正祛邪的作用。从补泻作用上讲,艾灸是补多泻少,先补而后泻。而针灸则是泻多补少,这是值得注意的地方。 艾灸疗法的适用范围比较广泛。既适宜体弱病久的慢性病人,又适宜体壮病新的急性患者。对热性病患者也可以灸治。 肾虚、失眠、虚胖、贫血、多种慢性妇科病、慢性肾病、类风湿、脊柱炎等等,通过重灸关元等穴位,都可以治愈。 如:日常感冒,可以取灸大椎穴,效果非常快。预防经常性感冒,可以用温和灸的方式,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也很有效果。一般性肠胃问题,可艾灸足三里、神阙和关元穴。不论胃热、畏寒,都可以灸中脘穴。 不知道穴位时,哪里不舒服就灸哪里。也可以在患处附近或离患处不远处取穴,称之为“就近取穴”。 一般人只要记住四大养生要穴——关元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和命门穴,长期温灸之,就能达到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和延缓衰老的作用。 艾灸养生的注意事项: 一、艾灸后至少1小时内最后不要用冷水洗手洗澡; 二、要比平时多喝些温开水,以协助排毒,但绝不能喝冷水、冰水; 三、孕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以及极度衰竭,无自制能力者,不适宜艾灸; 四、一些特殊部位,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也不能灸。 有些人艾灸后出现口干舌燥,局部不适等现象,这是正邪交战的正常现象。逐渐艾灸,当体内累积了足够多的正气,病邪就会逐渐出离体外了。因每人有着不同的经络敏感度,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也非常大。一般而言,青壮年人的灸感往往比老年人强和快,女性的感传也容易比男性高。 艾条和艾绒的选择上,历代医家都强调选择陈艾。好的陈艾颜色土黄或金黄,点着后烟呈淡白色,烟雾自下而上缭绕,气味温和有艾香,不刺鼻,渗透力强,灸治效果比较好。 现在常用的温和灸疗法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手持移动法:点燃艾条,手持艾条对准穴位或患痛处,通过上下或左右移动等诸多手法进行灸治。此法操作简便,病人可长期自灸。一种是工具支持法。目前已有各种各样的温灸器,如手持的,绑缚式的等,借助于工具减轻直接灸的烧灼痛和手持的疲劳。即使隔着衣服灸,也能使渗透力源源不断地作用。 阳气是生命的根本。养生贵在养阳。现代人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快节奏,加之喜食冷饮,贪图寒凉等诸多不良习惯,很容易过快损耗自身阳气。艾灸凭其“以溢奇邪,以行营卫,”“有余可泻,不足可补”的灵活性和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7世纪,艾灸疗法还广传到了欧洲,造福于更多的世界人民。衷心希望每一个现代人都能够认识并实践这种神奇的古法,让自己、家人和朋友真阳充足,脏腑强健,保持健康的体魄,畅享生命的美好。 |
|
9楼#
发布于:2015-11-07 22:50
河南张莉第一课作业——2015年11月7日学习“艾灸知识”的心得
艾草,一种在我国南北方的农村很常见的草。它样貌普通,却有着特殊的效用。南方人常用艾根煲汤暖胃,北方人却喜欢用它泡澡、熏蒸。在夏天,用它焚烧来驱赶蚊蝇也有着不凡的效果。 艾灸,因为具有“不用服药,无毒副作用,渗透力强,疗效好”等特点,历来被医者所推崇而流传至今。古籍云:“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许多针药不愈的疾病,艾灸能够治愈。由此可见,“艾灸”这种古法养生的神奇。 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燃烧时能产生艾热,进而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经气的活动去调理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又艾之火为纯阳之火。艾热散发出来的热量非其他发热物质所能比拟。其燃烧时产生的特殊红外线,其渗透力是普通红外线的3—4倍,能够激活细胞激活素,提高人体免疫力。 艾灸同时具有自己找病位和通经络的功能。我国古代的医者早就了解到,每个人身上都有经络现象。十二经络与三百六十五穴是人体脏腑各官的官与官之间互相传递信息的驿站和通路。病理状态下,穴位气孔又是宣泻病理产物的天然渠道和缺口。艾灸就是在人体内部的信息通路上选择相应的部位,以特定的因子,通过人工激发感传作用,使良性循环得以恢复和巩固,恶性循环得以遮断和阻滞,从而达到防病和治病的效果。 艾灸还有扶正祛邪的作用。从补泻作用上讲,艾灸是补多泻少,先补而后泻。而针灸则是泻多补少,这是值得注意的地方。 艾灸疗法的适用范围比较广泛。既适宜体弱病久的慢性病人,又适宜体壮病新的急性患者。对热性病患者也可以灸治。 肾虚、失眠、虚胖、贫血、多种慢性妇科病、慢性肾病、类风湿、脊柱炎等等,通过重灸关元等穴位,都可以治愈。 如:日常感冒,可以取灸大椎穴,效果非常快。预防经常性感冒,可以用温和灸的方式,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也很有效果。一般性肠胃问题,可艾灸足三里、神阙和关元穴。不论胃热、畏寒,都可以灸中脘穴。 不知道穴位时,哪里不舒服就灸哪里。也可以在患处附近或离患处不远处取穴,称之为“就近取穴”。 一般人只要记住四大养生要穴——关元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和命门穴,长期温灸之,就能达到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和延缓衰老的作用。 艾灸养生的注意事项: 一、艾灸后至少1小时内最后不要用冷水洗手洗澡; 二、要比平时多喝些温开水,以协助排毒,但绝不能喝冷水、冰水; 三、孕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以及极度衰竭,无自制能力者,不适宜艾灸; 四、一些特殊部位,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也不能灸。 有些人艾灸后出现口干舌燥,局部不适等现象,这是正邪交战的正常现象。逐渐艾灸,当体内累积了足够多的正气,病邪就会逐渐出离体外了。因每人有着不同的经络敏感度,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也非常大。一般而言,青壮年人的灸感往往比老年人强和快,女性的感传也容易比男性高。 艾条和艾绒的选择上,历代医家都强调选择陈艾。好的陈艾颜色土黄或金黄,点着后烟呈淡白色,烟雾自下而上缭绕,气味温和有艾香,不刺鼻,渗透力强,灸治效果比较好。 现在常用的温和灸疗法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手持移动法:点燃艾条,手持艾条对准穴位或患痛处,通过上下或左右移动等诸多手法进行灸治。此法操作简便,病人可长期自灸。一种是工具支持法。目前已有各种各样的温灸器,如手持的,绑缚式的等,借助于工具减轻直接灸的烧灼痛和手持的疲劳。即使隔着衣服灸,也能使渗透力源源不断地作用。 阳气是生命的根本。养生贵在养阳。现代人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快节奏,加之喜食冷饮,贪图寒凉等诸多不良习惯,很容易过快损耗自身阳气。艾灸凭其“以溢奇邪,以行营卫,”“有余可泻,不足可补”的灵活性和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7世纪,艾灸疗法还广传到了欧洲,造福于更多的世界人民。衷心希望每一个现代人都能够认识并实践这种神奇的古法,让自己、家人和朋友真阳充足,脏腑强健,保持健康的体魄,畅享生命的美好。 |
|
10楼#
发布于:2015-11-07 23:08
邓小兰2015年11月7日《艾灸知识》学习心得
邓小兰2015年11月7日《艾灸知识》学习心得
艾草,一种在农村很常见,样貌普通却功用特殊的野草。南方人常用艾根煲汤暖胃,北方人喜欢用它泡澡、熏蒸。在夏天的农村,用它焚烧来驱赶蚊蝇是常见的景象。 艾灸,因为具有“不用服药,无毒副作用,渗透力强,疗效好”等特点,历来被医家所推崇而流传至今。古籍云:“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许多针药难愈之疾,艾灸霍然而愈。“艾灸”古法养生因之令人倍感神奇。 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燃烧时能产生艾热,进而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经气的活动去调理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艾之火为纯阳之火。艾热散发出来的热量非其他发热物质所能比拟。其燃烧时产生的特殊近红外线,其渗透力是普通红外线的3—4倍,能够激活细胞激活素,提高人体免疫力。 艾灸具有自己找病位和通经络的功能。我国古代的医者早就了解到,每个人身上都有经络现象。十二经络与三百六十五穴是人体脏腑器官之间互相传递信息的驿站和通路。病理状态下,穴位气孔又是宣泻病理产物的天然渠道和孔穴。艾灸就是在人体内部的信息通路上选择相应的部位,以特定的因子,通过人工激发感传作用,使良性循环得以恢复和巩固,恶性循环得以遮断和阻滞,从而达到防病和治病的效果。 艾灸扶正祛邪的作用。从补泻作用上讲,艾灸是补多泻少,先补而后泻。而针刺则是泻多补少,这是值得注意的地方。(此处有争议,关键在术者手法) 艾灸疗法的适用范围比较广泛。既适宜体弱病久的慢性病人,又适宜体壮病新的急性患者。对热性病患者也可以灸治。 肾虚、失眠、虚胖、贫血、多种慢性妇科病、慢性肾病、类风湿、脊柱炎等等,通过重灸关元等穴位,都可以治愈。 如:日常感冒,可以取灸大椎穴,效果非常快。预防经常性感冒,可以用温和灸的方式,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也很有效果。一般性肠胃问题,可艾灸足三里、神阙和关元穴。不论胃热、胃寒,都可以灸中脘穴。 不知道穴位时,哪里不舒服就灸哪里。也可以在患处附近或离患处不远处取穴,称之为“就近取穴”。 一般人只要记住四大养生要穴——关元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和命门穴,长期温灸之,就能达到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和延缓衰老的作用。 艾灸养生的注意事项: 一、艾灸后至少1小时内最后不要用冷水洗手洗澡; 二、要比平时多喝些温开水,以协助排毒,但绝不能喝冷水、冰水; 三、孕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怒、大汗淋漓,以及极度衰竭,急性传染病,精神病或者无自制能力者,不宜艾灸; 四、特殊部位如大血管处、毛发多汗多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也不能灸。 有些人艾灸后出现口干舌燥,局部不适等现象,这是正邪交战的正常现象。逐渐艾灸,当体内累积了足够多的正气,病邪就会逐渐被驱离体外了。因每人有着不同的经络敏感度,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也非常大。一般而言,青壮年人的灸感往往比老年人强和快,女性的感传也容易比男性高。 艾条和艾绒的选择上,历代医家都强调选择陈艾。好的陈艾颜色土黄或金黄,点着后烟呈淡白色,烟雾自下而上缭绕,气味温和有艾香,不刺鼻,渗透力强,灸治效果比较好。 现在常用的温和灸疗法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手持移动法:点燃艾条,手持艾条对准穴位或患处,通过上下或左右移动等诸多手法进行灸治。此法操作简便,病人可长期自灸。一种是工具支持法。目前已有各种各样的温灸器,如手持的,绑缚式的等,借助于工具减轻直接灸的烧灼痛和手持的疲劳。即使隔着衣服灸,也能使渗透力源源不断地作用。 阳气是生命的根本。养生贵在养阳。现代人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快节奏,加之喜食冷饮,贪图寒凉等诸多不良习惯,很容易过快损耗自身阳气。艾灸凭其“以溢奇邪,以行营卫,”“有余可泻,不足可补”的灵活性和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7世纪,艾灸疗法传到了欧洲,造福于更多的世界人民。衷心希望每一个现代人都能够认识并实践这种神奇的古法,让自己、家人和朋友真阳充足,脏腑强健,保持健康的体魄,畅享生命的美好。 |
|
11楼#
发布于:2015-11-08 00:49
2015-11-7葫芦岛-张帆的第一课《艾灸的初识》
吉首,百草之神奇者无右于艾。艾,广茂之草,取之可谓唾手之劳;更其所用,施与火灸之法,谓之神奇,必得可叹。
国之南,其人以其根煲汤憨饮,为祛风暖胃;国之中,徽州之人等,犹孕者,以浸泡之水沐浴熏蒸,为达理气血、逐湿寒之功效;国之北,城之郊,夜人燃之,为趋蚊蝇之扰;各方端午之风俗,多悬于门梁为达辟邪、祈福之愿。诸多,用之。 言之甚者,古之医术之重者,艾灸。“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灼灸之”,“其是保命之法,灼艾第一”,“艾能治病,艾能补肾”。得之羽冠,纯阳于身。阳乃人之本,人以百阳耗损于零,则命之失也。太阳乃天之阳,艾草乃地之阳。人以晒吸受天之阳,人以灼补受地之阳。阳之可补,则命之保矣。 疑一则,艾灸何以治病? 人体其邪何来,其病何来?无外风寒燥湿,无内忧喜悲思等等,积久成疾,经络不通,痛之外象,卫气难御,营气不运,阴阳失调。幸甚,恰逢人体十二经络通外之365孔穴。脏腑之安,孔穴之责,艾草之辅。艾灸之阳,门以孔穴,通达经络。培补能量,提高正气,祛除病邪。不无壮阳、养生、治病之功。 艾灸同与针灸,皆有扶正祛邪之效。然针灸泻多补少,艾灸则补多泻少。针灸单补经脉不补阴阳,艾灸先补后泻,提升正气,邪气自除。可谓“以溢奇邪,以行营卫”,“有余可泻,不足可补”。古人以养生为要,养之元气亦为阳气。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宁事温补,勿事寒凉”。今人当效仿之,为求真阳小损,补阳以求艾。 疑二则,艾灸何种病治? 体弱病久,体壮病新,热性病患者皆可治,人体自有大药。元气虚弱者,无内肠胃药耗之忧。肾虚、失眠、虚胖、贫血、各妇科病、慢性病、类风湿、脊柱炎等等,西医谓之不可治,艾草重灸,孔穴在关元等,皆可治愈。 疑三则,艾灸何以道理? 人以关元阴阳之气升降往复是之本,其气循行于经脉,经脉连于脏腑,脏腑之气聚于胸腹之腧穴(募穴)。六脏六腑募穴一十二个,艾灸可疗脏腑之病。强热之气疏通经脉,冲击病灶而愈。感冒灸大椎,发红发潮微汗为佳;预防感冒温和灸中脘、关元、足三里;胃肠不适可灸足三里、神阙、关元,无论胃寒胃热。强身健体,长温灸之,四大要穴:关元、中脘、足三里、命门、病痛不通寻阿是穴(天应穴),也可就近取穴。 疑四则,艾灸何以禁忌? 孕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及极度衰竭不可灸;大血管心脏眼球特殊部位不可灸;灸后半个时辰内不可冷饮,沐浴;灸后多饮温开水以协助排毒,忌喝冷水冰水。 疑五则,艾灸何以病重? 口干舌燥乃正邪之争,元气聚多,正气为上,邪气自会出离。诸如艾灸中脘,肝部不适,胃部不适,其为病之隐患。艾灸关元,可见妇科,前列腺,生殖系统隐患。实为艾灸的通串功效。经络敏感度各异,少壮强于老弱,女性强于男性。 疑六则,艾者何以取佳? 凡用艾叶需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见其绒、色、味、烟,辨优劣。新艾颜色发青,暗,点燃火力强烈烟气发青发黑,呛人。上好陈艾色土黄或金黄,烟淡白,不浓烈,烟雾由下而上缭绕,气味温和有艾香,不刺鼻,渗透力强,灸治效果奇佳。 疑七则,艾灸何以疗法? 手持移动古法,工具支持今法。古法且为今用,今法利道便民。 吉尾,无论我泱泱中国,且有外夷效之大法。古之医学,奥妙深远。后生晚辈,发奋研学,大行广义,利济群生。 [张帆于2015-11-08 18:26编辑了帖子]
|
|
12楼#
发布于:2015-11-08 11:43
2015.11.7 第一节课 作业
一、什么是艾草、艾灸? 艾是一种相貌普通却有特殊的草,可以辟邪祈福,可以用它的根煲汤,驱寒暖胃,很多人用艾泡的水洗澡熏蒸,理气血驱寒湿,也可以焚烧艾草驱赶蚊蝇。 艾灸是一种不需服药,无毒副作用的原生态疗法,是用艾叶制成的材料燃烧产生艾热,激发经气调整生理功能而达到治病目的。古代中医书籍有 “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就是说艾灸可治愈很多针药无法治愈的病症;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艾之火是纯阳之火,古人把太阳称为天之阳,艾称为地之阳,阳气是生命的根本。《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人从生到死就是阳气从强到弱到0的过程。所以养生的根本就是保养阳气,强壮阳气,而艾灸正是保养提升阳气最好的办法。 二、艾灸为何能治病? 艾灸同针灸一样都有扶正祛邪的双重作用,区别在于针灸可通经络不能补元阳,而艾灸先补后泻。“以溢奇邪,以行营卫”,“有余可泻,不足可补”是艾灸对中医的灵活运用,古人养生遵循“宁事温补,勿事寒凉”的原则,比较现在人的生活习惯,阳气损耗愈发严重,补阳气也就越来越重要。 三、艾灸能治什么病? 无论是体弱病久、体壮病新还是热性病都可以艾灸治疗,艾灸可以不经过肠胃直接刺激温通经络,提高正气,祛除病邪,避免了药物刺激身体消耗元气。 常用的穴位为:关元; 六脏六腑相对应的12个募穴也可以治疗相对应脏腑的疾病。 平时感冒灸:大椎穴; 经常性感冒灸:中脘穴、关元穴、足三里穴; 胃肠不适久:足三里穴、神阙穴、关元穴,无论胃寒胃热都可以灸 中脘穴; 最常用四大养生要穴:关元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命门穴; 不清楚穴位也可以灸患部,常称为阿是穴或天应穴,也可在患处附近“就近取穴”; 四、艾灸养生的注意事项及艾草选取和辨别 禁忌:灸后一小时不要碰冷水,多喝温开水协助排毒,绝不可喝冷水冰水; 不宜艾灸人群:孕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极度衰竭人群; 禁灸部位:心脏、大血管处、眼面部; 灸后反应:如疾病加重、口干舌燥,这是病邪与身体正气交战时期,坚持艾灸继续提升正气将病邪驱逐出去即可。 选艾:用艾需用陈艾,治令细软,也就是熟艾,生艾会伤人肌脉; 辨艾:绒、色、味、烟四方面入手;新艾发青、暗,点燃以后火力强烈,燃烧时发黑、发青,会呛人;陈艾颜色金黄或土黄,烟色淡白,不浓烈,气味温和有艾香不刺鼻,渗透力强。 五、艾灸方法 1、手持移动法 2、工具支持法 古今中外,艾灸的神奇疗效已经广泛流传。希望通过我们大家的力量让更多人知道艾灸,受益于艾灸。享受健康,与“艾”同行。 |
|
13楼#
发布于:2015-11-08 11:55
2015年11月6日,乌鲁木齐-周永燕《艾灸知识》1课心得
艾灸知识 一.艾灸古法养生 1.艾:“艾”是一种效用特殊的草,样貌非常普通,这种草神奇而又普遍。传统习俗-端午前后采摘默默微热辟邪祈福。根-煲汤,祛风暖胃。产妇们用它泡的水洗澡或熏蒸,达到理气血,逐寒湿的作用。焚烧这种草以驱赶蚊蝇。 中文的艾字,“乂”本意为治理恢复如初的意思,古代又称年轻美丽的少女为少艾。正是艾的医疗之用的理想外延。 2.艾灸历史渊源:《扁鹊心书》保命之法“灼艾第一”,古法艾灸不仅仅在我国深受重视,而且被多个国家追捧应用 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1882.10-1991.6},传染病肆虐日本,一位名叫原志免太郎的人在全国发起一场“国民三里灸运动”大大提高国民免疫力。 在韩国电视剧大长今有一个关于艾灸的片段,长今的养父严重晕船陷入昏迷,长今考虑再三选用了艾灸为其治疗,养父很快恢复了健康,可见那是艾灸疗法已经相当普遍了,且以一种简单,安全的方式造福人民,不仅如此。 十七世纪左右艾灸疗法传播到了欧洲,德国人甘弗在其著作《海外珍闻录》明确主张用艾绒施灸,且附注了一幅图标明了施灸的穴位和适应症等。将艾灸运用较为出色的是拿破仑军中外科主任拉兰。 3.艾灸:艾能续命,艾能补肾,“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中国古代医学书记,艾灸这种治疗方法“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是说很多针药无愈的病症,艾灸能够治愈。艾灸-其特点是不用服药、无副作用,是一种绿色原生态疗法。 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区调整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艾灸成为常规常法。 艾之火是纯阳之火,故而中国古人,把太阳称为天之阳,把艾称为地之阳。阳气是生命的根本,《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如果把我们阳气算作一百,那么人从生到死,就是阳气从一百到零的过程,故而养生贵在保养阳气、强壮阳气。艾热之热,非其他发热的物质所能比拟。 “艾”在燃烧时产生的特殊的短红外线渗透力是普通长红外线的三到四倍,能够激活细胞免疫激活素,提供人体免疫力。 艾灸同时具有自动找病位和通经脉的功能,艾火连续的燃烧、传递,可使艾火的纯阳温热之气由身体的皮肤渗表层透达体内,通达病位,打通阻塞,自动调节身体内部阴阳的升降从而达到壮阳养生治病的功用,中医研究机构用其他药材和其他各种物质,各种物理化学方法射线等等与艾作对比研究,结果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完全替代艾。 二.艾灸为什么能治病 1.奇邪何来?疾病何来?人体本是阴阳对立的统一整体,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都是由于阴阳失调,疾病在发生和发展的过程过程中必然有某种病理产物的积滞,这种积滞病理的产物,如果能找到出路病势必然受到顿挫而走向痊愈。中医工作者了解到所有人身上都有一种经络现象,就像在一台运转的发电机身上,在金属导线上有电压而后电流,十二经络与三百六十五穴是人体脏腑各官能官与官之间互相传递信息的驿站和通路,健康的生理状态内脏器官通过经络体系与身体表面的穴位气孔息息相通,在病理状态下,穴位气孔又是宣泄病理产物的天然渠道和缺口。 2.艾灸和针灸一样,都是在人体内部的信息通路山选择相应的部位以特定的因子,人工激发感传作用使良性循环得以恢复和巩固,恶性循环得以遮断和阻滞从而达到治病和防病的效果。针灸和艾灸都有扶正祛邪的双重作用。 3.从补泻意义上讲艾灸与针灸区别: 艾灸的作用是补多泻少,艾灸法是先补而后泻,在提高正气的情况下,让邪气自除。 针灸的作用是泻多补少,针灸主通经脉,不能补元阳。 4.“以溢其邪,以行营卫”“有余可泻,不足可补”是艾灸疗法对这些中医基本原则的灵活运用,古人强调养身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日常习惯上,“宁事温补,勿事寒凉”。我们现代人却往往反其道而行之,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已太难依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小生活在空调冰箱冷饮无处不在的环境加上不恰当地大量使用寒凉药物激素,贪凉生冷食物。经常身体保温不当,熬夜等等。人体健康所依赖的阳气,容易被加速损耗,增加炉膛种的生命之火,变得越来越为现代人所需要。 三.艾灸能治哪些病? 1.艾灸适应范围:体弱病久的慢性病人、体壮病新的急性患者、热性病患者也可以灸治。元气虚弱的人,一般胃功能吸收差,服药治疗,很难完全消化吸收药物,很多药物还必须耗用元气才能发挥作用,长期服药而不及时恢复和补充元气,又必然更损伤元气。 肾虚,失眠,虚胖,贫血,各种慢性妇科病,慢性肾病,类风湿,脊柱炎等等,对于西医来说的不治之症,通过重灸关元等穴位,都可以治愈。灸关元是以后天补先天为道理,人体“阴阳”的升降式有固定规律的,令元气逐渐充足,阴阳就必定按照其规律运行。该升的升,该降的降,不必人为再去调整。 2.人体内自有大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六脏六腑共有募穴12个{中府穴,膻中穴、巨阙穴、期门穴、中脘穴、日月穴、天枢穴、章门穴、石门穴、京门穴、关元穴、中极穴 }。 感冒的时候可以取灸大椎穴,效果非常快,把大椎穴灸到皮肤发红,发潮为佳,每次操作做到微微出汗效果最好,预防经常性感冒,艾灸也很有效果,可以用温和灸的方式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 肠胃不适,一般性肠胃问题,可艾灸,足三里、神阙、关元,不论胃热胃寒,都可以灸中脘。 3.记穴:一般人无法记住太多的穴位,但只要记住人体四大养生要穴,长期温灸之,就能达到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的作用。不知道穴位怎么办?哪里不舒服灸哪里,用艾灸直接作用于不舒服的患部。古人称为阿是穴或天应穴。也可以在患处或离患处不远处取穴,我们称之为就近取穴。 四大养生要穴是:关元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命门穴。 四.艾灸养生有什么讲究? 1.艾灸后都需要注意事项:艾灸后一小时之内最好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后要比平时多喝一些温开水以协助排毒,但绝不能喝冷水冰水。 2.孕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以及极度衰竭,无自制能力者不适宜艾灸。 3.一些特殊部位以及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为什么有些人艾灸后出现疾病加重反应?如艾灸后出现口干舌燥,这是正邪交战的正常现象,那些病邪在体内寄居很久,这时候免不了会有各种反应,逐渐艾灸,体内慢慢累计了足够多的正气,病邪就会逐渐的出离体外了。有时候我们艾灸中脘会有肝区不适,或会有胃脘部不适,这有可能因为肝有隐患或胃脘部有疾病,艾灸会主动帮助我们去调整,艾灸关元穴也许会反应出妇科方面的隐患,前列腺方面的问题或生殖系统的一些疾患,艾灸的通窜功能就是在告诉我们身体有一个自我调整的功能,只要你调动的好,相关的部分都会齐心协力一起工作。 4.艾灸敏感度:每个人有不同的“经络敏感度”所有灸感的个体差异非常大,青壮年的灸感往往较老年人强和快,女性的感传也容易比男性高。 5.用“艾”注意:《本草纲目》记载“凡用艾叶需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所有施艾需用陈年艾,这是历代医家反复强调的。 五.任何分辨艾条和艾绒的优劣? 主要从绒、色、味、烟四个方面入手。挑选艾条、艾绒! 新艾的颜色发青、暗,点着以后火力强烈,燃烧时烟气发青、发黑,比较呛人。 好的陈艾,则颜色土黄或金黄,烟的颜色是淡白,不浓烈,燃烧后烟雾由下而上缭绕,气味温和有艾香,不刺鼻,渗透力强,灸治效果比较好。 六.现代的温和灸疗法,由于对艾灸养生的重视,现代条件下已经开发出许多艾灸器械,使用艾叶加工而成的艾条和各种温灸器具因为一般都不会破皮损肉,安全稳妥,被称之为“温和灸” 常用的大致有以下两法: 1、手持移动法,点燃艾条。手持艾条,对准穴位或患通处,移动熏烤,用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之诸多手法,病人可长期自疚。 2、工具支持法:目前已有各种各样的现代温灸器,有手持的,有绑缚式的。目的均是为了缓解直接灸的烧灼痛与手持法的疲劳,哪怕隔着衣服灸疗,也能使得渗透力源源不断的作用。 |
|
14楼#
发布于:2015-11-08 13:07
重庆-江陈敏 2015-11-7艾灸古法养生学习心得
一、艾灸是中国古代医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特点不用服药,无毒副作用,是一种绿色原生态疗法。艾字,本意为治理恢复如初,古代又称年轻美丽的少女为少艾,正是艾的医疗之用的理想外延。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去调整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
艾除了制成艾灸材料治病,还有一些特殊效用,比如:避邪祈福、根煲汤祛风暖胃、艾水洗澡可理气血逐寒湿、焚烧驱蚊蝇。 二、艾灸治病的原因:1、艾燃烧时所产生的短红外线,其渗透力是普通长红外线的3到4倍,能够激活细胞免疫激活素,提高人体免疫能力;2、艾灸具有自动找病位和通经脉的功能。艾火的连续燃烧、传递,要使艾火的纯阳温热之气由身体的皮肤表层透达体内,通达病灶,打通阻塞,自动调节身体内部阴阳的升降,从而达到壮阳、养生、治病的功用;3、《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之所则折寿而不彰。”养生贵在保养阳气,强壮阳气。而艾火为纯阳之火,能培补元阳,具有扶正祛邪的双重作用。亦有:保命之法,灼艾第一。可见艾灸在治病防病上的功效真实不虚。 三、艾灸的适用范围:体弱病久的慢性病人,体壮新病的急性患者,热性病患者,肾虚,失眠,虚胖,贫血,各种慢性妇科病,慢性肾病,类风湿,脊柱炎等对于西医来说的不治之症,通过重灸关元等穴位都可以治愈。 四、艾灸的禁忌:孕妇、极度疲劳者、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房事后、极度衰竭、无自制能力者不宜艾灸。另,一些特殊部位及大血管外、心脏,眼球不能灸。 五、日常病症的艾灸治疗与保养: 1、感冒:灸大椎穴至皮肤发红发潮,每次操作做到微微出汗效果最好。 2、预防经常性感冒:温和灸中脘、关元、足三里。 3、一般性胃肠问题灸足三里、神阙、关元。无论胃寒胃热均可灸中脘。 4、不知道穴位可哪里痛灸哪里,或者找压痛点灸,或就近取穴。 5、人体四大养生要穴:关元、中脘、足三里、命门。 六、艾灸注意事项: 1、灸后1小时内不用冷水洗 手、洗澡 2、多喝温开水 3、有时灸后,病情会加重,这是气冲病灶,正邪相交的正常现象。因艾灸的通窜功能告诉我们,身体有一个自我调整的功能,只要你调动得当,相关部分会齐心协力一起工作。这也证实了人体有大药之说。 4、施灸需用陈年艾即熟艾。因艾生艾灸火易伤人肌脉。 七、灸感:灸感的差异性源于人不同的经络敏感度。青壮年往往比老年人强和快,女性的感传也容易比男性高。 八、艾灸的选择:宜从绒、烟、味、色上考虑。新艾:颜色发青发暗,点着后火力强烈,燃烧时烟气发青,发黑,比较呛人。好的陈艾,颜色土黄或金黄,烟色淡白,不浓烈,燃烧后烟雾由下而上缭绕,气味温和有艾香,不刺鼻,参透力强,灸治效果比较好。 九、现代温灸治疗 手持移动法和工具支持法。 牢记12募穴: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六脏六腑共有12个募穴。巨阙穴(心经),中脘穴(胃经),天枢穴(大肠经),石门穴(三焦经),关元穴(小肠经),中极穴(膀胱经),中府穴(肺经),膻中穴(心包经),期门穴(肝经),日月穴(胆经),章门穴(脾经),京门穴(肾经)。 |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