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44804回复:32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7班学习心得专贴【7班同学进这里】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7班学习心得专贴
所有7班学员统一在此专贴签到,完成当日学习任务。在本帖直接回复学习心得即可。 大家一起努力,共同创造和维护良好的学习环境哈~ ![]() |
|
最新喜欢:![]() |
沙发#
发布于:2015-11-07 08:12
一、神奇的艾灸疗法简介:
艾灸是一种无毒负作用的原生态疗法,是中国古代医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所用的主要原料是艾草。通过长期实践,人们在很早以前就知道艾是一种灸用最好的原料。现代研究发现,地球上的植物叶子艾的脉络惟有艾叶最均匀,早在三千年,聪明的中国人就发现了艾用作灸的原料最为适宜。艾是一种效用特殊的草,在中国南北方的农村田头野地随处可见,为多年生草本,叶似菊,表面深绿色,背面灰色有茸毛,性温芳香。端午节前后采集,叶入药用。以河南南阳者为佳,叶厚而绒多,南阳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湿润,艾草繁密旺盛,最适宜艾灸!传统药性理论认为艾叶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等作用。中国南方广东客家人喜欢用艾根煲汤,祛风暖胃;北方,孕妇用艾水洗澡或熏蒸,达到理气血、除寒湿的作用;在农村城市郊区的夜晚,常焚烧驱赶蚊蝇。 古贤云:“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明•杨继洲曾说过:“病在肠胃,非药而不能以济;在血脉,非针此不能以及;在腠里,非灸、爇(ruo、音弱,点燃的意思)、熨不能以达。”明•李梴《医学入门》说:“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其实,所谓“针药所不及”,是因为针刺需要调动元气,而对于阴盛阳虚的情况是不适合针刺的;而元气虚弱、胃功能极差的情况是很难消化药物的,故而称“针药所不及”。只有灸法,可以避开脾胃而直接将热力作用于经脉以祛除寒邪,通调经脉。 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去调理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治病祛病的目的。 二、艾灸治病的机理: 中医认为人体是阴阳对立的统一整体,疾病的发生都是阴阳失调,疾病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必然有某种病理产物的积滞,这种积滞的病理产物,如果能找到出路,病势必然痊愈。中医认为所有人身上都有经络,并总结为十二经络三百六十五穴,而这些经络穴位之间息息相通的。 艾灸和针灸一样都是在人体的信息通路上选择相应的部位,以特定的因子、人工激发感传作用,使良性循环得以恢复和巩固,恶性循环得以折断或者阻滞,从而达到防病和治病的效果。艾灸的作用从补泻意义上讲是补多泻少,先补而后泻,在提高正气的情况下,让邪气自除。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空调环境、使用冰箱冷冻食物等种种原因,人体健康比古代人加倍损耗,导致阳气亏损。身体易乏,精神无法集中,工作效率低,失眠健忘等亚健康症状,其实这些都是阳气不足所致。 中医养生表示,扶阳的方法有很多种,最有效,最健康的方法便是艾灸疗法,艾灸所用的艾草是一种纯阳性植物,有扶正祛邪的作用。艾之火是纯阳之火,太阳为天阳,艾火为地阳。《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而养生贵在保养阳气,强壮阳气。 艾热之热的特点:1.渗透力强。2.自动找病位。3.通经脉。经中医研究证明,艾灸具有不可替代性。至于艾炷产生的强热,对于身体来说就是“外来力量帮助正气作战”的阳气,这股不断渗入的阳气,一方面温化阴邪,一方面鼓舞脏腑正气,脏腑功能逐渐恢复,就会按照固定的途径,将阴邪逐渐排出。 三、灸法的作用: (一)温经散寒。《素问· 异法方宜论篇》载:“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 常用于治疗脏腑虚寒证及实寒证如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寒湿痹痛、痛经、经闭、胃脘痛、寒疝、腹痛、泄泻、痢疾等。(二)扶阳固脱。《扁鹊心书》记载:“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凡气虚下陷或阳气欲脱之危证,皆可用灸法,以扶助虚脱之阳气。临床常用于治疗亡阳虚脱证和中气不足、 |
|
板凳#
发布于:2015-11-07 08:25
2015年11月07日吴超菁艾炙知识视频讲座心得:一
一、神奇的艾灸疗法简介: 艾灸是一种无毒负作用的原生态疗法,是中国古代医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所用的主要原料是艾草。通过长期实践,人们在很早以前就知道艾是一种灸用最好的原料。现代研究发现,地球上的植物叶子艾的脉络惟有艾叶最均匀,早在三千年,聪明的中国人就发现了艾用作灸的原料最为适宜。艾是一种效用特殊的草,在中国南北方的农村田头野地随处可见,为多年生草本,叶似菊,表面深绿色,背面灰色有茸毛,性温芳香。端午节前后采集,叶入药用。以河南南阳者为佳,叶厚而绒多,南阳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湿润,艾草繁密旺盛,最适宜艾灸!传统药性理论认为艾叶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等作用。中国南方广东客家人喜欢用艾根煲汤,祛风暖胃;北方,孕妇用艾水洗澡或熏蒸,达到理气血、除寒湿的作用;在农村城市郊区的夜晚,常焚烧驱赶蚊蝇。 古贤云:“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明•杨继洲曾说过:“病在肠胃,非药而不能以济;在血脉,非针此不能以及;在腠里,非灸、爇(ruo、音弱,点燃的意思)、熨不能以达。”明•李梴《医学入门》说:“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其实,所谓“针药所不及”,是因为针刺需要调动元气,而对于阴盛阳虚的情况是不适合针刺的;而元气虚弱、胃功能极差的情况是很难消化药物的,故而称“针药所不及”。只有灸法,可以避开脾胃而直接将热力作用于经脉以祛除寒邪,通调经脉。 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去调理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治病祛病的目的。 二、艾灸治病的机理: 中医认为人体是阴阳对立的统一整体,疾病的发生都是阴阳失调,疾病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必然有某种病理产物的积滞,这种积滞的病理产物,如果能找到出路,病势必然痊愈。中医认为所有人身上都有经络,并总结为十二经络三百六十五穴,而这些经络穴位之间息息相通的。 艾灸和针灸一样都是在人体的信息通路上选择相应的部位,以特定的因子、人工激发感传作用,使良性循环得以恢复和巩固,恶性循环得以折断或者阻滞,从而达到防病和治病的效果。艾灸的作用从补泻意义上讲是补多泻少,先补而后泻,在提高正气的情况下,让邪气自除。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空调环境、使用冰箱冷冻食物等种种原因,人体健康比古代人加倍损耗,导致阳气亏损。身体易乏,精神无法集中,工作效率低,失眠健忘等亚健康症状,其实这些都是阳气不足所致。 中医养生表示,扶阳的方法有很多种,最有效,最健康的方法便是艾灸疗法,艾灸所用的艾草是一种纯阳性植物,有扶正祛邪的作用。艾之火是纯阳之火,太阳为天阳,艾火为地阳。《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而养生贵在保养阳气,强壮阳气。 艾热之热的特点:1.渗透力强。2.自动找病位。3.通经脉。经中医研究证明,艾灸具有不可替代性。至于艾炷产生的强热,对于身体来说就是“外来力量帮助正气作战”的阳气,这股不断渗入的阳气,一方面温化阴邪,一方面鼓舞脏腑正气,脏腑功能逐渐恢复,就会按照固定的途径,将阴邪逐渐排出。 三、灸法的作用: (一)温经散寒。《素问· 异法方宜论篇》载:“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 常用于治疗脏腑虚寒证及实寒证如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寒湿痹痛、痛经、经闭、胃脘痛、寒疝、腹痛、泄泻、痢疾等。(二)扶阳固脱。《扁鹊心书》记载:“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凡气虚下陷或阳气欲脱之危证,皆可用灸法,以扶助虚脱之阳气。临床常用于治疗亡阳虚脱证和中气不足、阳气下陷而引起的遗尿、脱肛、阴挺、崩漏、带下、久泄、久痢、痰饮等。(三)消瘀散结。灸能使气机通畅,营卫调和,故瘀结自散。常用于治疗气血凝滞 之疾,如乳痈(急性乳腺炎)初起、瘰疬(颈淋巴结核)、瘿瘤等疾病。(四)防病保健。扁鹊心书·须识扶阳》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也。"无病施灸,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增强抗病的能力,使人精力充沛,长寿不衰。可调理亚健康状态。 四、艾灸能治哪些病: 1.体弱病久的慢性病病人;2.体壮病新的急性患者;3.热性病患者。艾灸直接作用于经脉培补能量,提高正气、通调经脉、祛除病邪。如:肾虚、失眠、虚胖、贫血、各种慢性妇科病、慢性肾病、类风湿等等。对于西医说的不治之症,通过重灸关元等穴位,都可以治愈。灸关元是以后天补先天为道理。 人体自有大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成为“募穴”,六脏六腑共有募穴12个,艾灸募穴可以治疗本脏腑的病症。比如感冒可以取灸大椎穴,灸到皮肤发红、发潮为佳,每次操作做到微微出汗效果最好。可以用温和灸的方式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来预防感冒。一般性肠胃问题可以艾灸足三里、神阙、关元,不论胃热胃寒,都可以灸中脘。人体四大养生要穴关元、中脘、足三里、命门,长期温灸之,就能达到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的作用。不知道穴位者,也可以哪里不舒服灸哪里。 五、艾灸养生注意事项: 1、灸后一小时内最好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灸后要比平时多喝一些温开水,以协助排毒。 2、不适适宜艾灸的人群:孕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以及极度衰竭无自制能力者。一些特殊部位以及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于颜面部位,也不要灸。 3、艾灸后为什么有些人会出现疾病加重的反应,如口干舌燥,这是正邪交战的时刻,当身体内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正气,邪气就自动排出体外了。如有肝区、胃脘部不适,有可能因为肝有隐患或胃脘部有疾病,艾灸会主动调整。如灸关元,也许会反应妇科、前列腺等生殖系统方面的疾患。 4、灸感不一样。经络敏感度不一样,灸感就不一样。青壮年的灸感较老年人强和快,女性比男性高。 六、艾绒的选择: 《本草纲目》记载:凡用艾叶需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如何分辨艾绒的优劣,从艾的绒、色、味、烟四个方面入手来分辨艾的优劣。新艾发青、暗,点着后火力强烈,燃烧时烟气发青、发黑,比较呛人。好的陈艾则颜色土黄或金黄,烟的颜色是淡白,不浓烈,燃烧后烟雾由下而上缭绕,气味温和有艾香,不刺鼻。渗透力强。 七、现代的温和灸疗法:常用的有二种疗法1、手持移动法,手持艾条,对准穴位或患处一定熏烤,可上下左右等,病人可长期自灸。2、工具支持法,各种各样的现代温灸器,手持的,绑缚的目的均是为了缓解直接灸的烧灼痛与手持法的疲劳。 |
|
4楼#
发布于:2015-11-07 14:2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7班杨秋丽艾灸知识学习心得
2015-11-7作业 一:古法养生的方法--艾灸 1,艾,一种效用特殊的草,是中国的古代医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2,艾的生长环境和采摘时间:中国南北方的农村,田头随处可见,端午时节前 后采摘 3.艾草功效:避邪祈福,熏蚊蝇,煲汤祛风暖胃,煮水洗澡或者熏蒸,达到理气血,逐寒湿的作用。 4.艾灸,是中国古代医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特点是不用服药,无毒副作用,是一种绿色原生态疗法。燃烧艾草产生的热,可以刺激体表经络和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去调整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 5.艾在燃烧时产生的特殊的短红外线,是普通长红外线的3-4倍,能够激活细胞免疫激活素,提高人体免疫力。艾灸同时具有自动寻找病位和通经脉的功能。自动调节身体内部阴阳的升降,从而达到壮阳、养生、治病的功效。 二:艾灸为什么能治病 1:中医认为人体本是阴阳对立的统一体,疾病的发生都是由于阴阳失调,疾病在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必然有某种病理产物的积滞,这种积滞的病理产物,如果能找到出路,病势必然受到顿挫二走向痊愈。 2:针灸与艾灸的区别: 针灸和艾灸都有扶正祛邪的双重作用,只不过从补泻意义上讲,艾灸的作用使补多泄少,针灸的作用使泻多补少,针灸主通经脉,不能补元阳,艾灸法是先补而后泄,在提高正气的情况下,让邪气自除。 3,艾灸适用的人群对象: 艾灸适应范围广泛,既适宜体弱病久的慢性病人,也适用于体壮病新的急性患者,对于热性病患者也可以灸治。 4:墓穴定义与功能: 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六脏六腑共有12个募穴。(巨阙,中脘,天枢,石门,关元中级,中府,膻中,期门,日月,掌门,京门) 艾灸募穴可以治疗本脏腑的病症,通过艾灸墓穴去疏通经脉,正气冲刷病灶,效果非常好 5:四大养生要穴是,中脘,关元,足三里,命门。 6:灸法简单,哪里不舒服灸哪里 三:艾灸养生的注意事项 1:艾灸后一小时内最好不要用冷水洗手洗澡,艾灸后要比平时多喝一些温开水。以协助排毒。但是绝不能喝冷水,冰水。 2:艾灸不适宜对象:孕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以及极度衰竭,无自制能力者不适宜艾灸。一些特殊部位以及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艾灸后会出现疾病加重的反应是正邪交战的现象。 4:每个人有不同的“经络敏感度”,所以灸感的个体差异非常大,青壮年人的灸感,往往较老年人强和快,女性的感传也容易比男性高。 5:历代医家反复强调:凡用艾叶需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所以施艾需要陈年艾。 四:如何分辨艾条和艾绒的优劣 1:如何分辨艾条和艾绒的优劣,主要从绒,色,味,烟四个方面入手。 新艾的颜色发青,暗,点着以后火力强烈,燃烧时烟气发青,发黑,比较呛人。 好的陈艾,则颜色土黄或者金黄,烟的颜色是淡白,部浓烈,燃烧后延误由下而上缭绕,气味温和,有艾香,不刺鼻,渗透力强,灸治效果比较好。 五:现代温和灸方式 1:手持移动法 2:工具支持法 |
|
5楼#
发布于:2015-11-07 17:12
2015年11月7号余娇观看艾灸知识视频心得:
1.艾灸疗法简介:艾草一种特殊的药草,端午节前后采摘。具有驱风邪、理气血、逐寒湿、驱蚊虫的功效。中国古代医书中明确记载--药之不到 针之不及 必须灸之,足以看到自古以来历代医家对艾灸疗法的重视,同时也表明艾灸疗法可以治疗很多针药都治疗不好的疾病。《扁鹊心书》里也记载--保命之法 灼艾第一,说明艾灸能续命、能补肾。诸多记载足以证明艾灸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医术中一项不可替代并且绿色原生态的自然疗法。 2.艾灸治病机理及功效:艾灸治病则是通过在穴位上放上艾草提纯制作的艾绒放在穴位上,通过激发经络经气调整身体阴阳来实现的。《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而养生就是保养阳气,、强壮阳气。而艾是纯阳之火,用艾灸来养生,就是依靠艾燃烧时产生的远红外线和热渗透达到激活细胞免疫素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同时艾灸还具有自动寻找病灶和通经络的功能,可自动调节身体内部阴阳升降,达到身体阴阳平衡。 3.艾灸治疗疾病种类:人体是阴阳对立的一个整体,而疾病的出现就是身体的阴阳失去平衡,而艾灸就是通过经络为通路,将疾病中产生的病理产物驱逐出去。艾灸适应范围广泛,对各种慢性病、急病、热病均可以治疗。而现代脾胃虚弱者很多,而通过艾灸则可以强壮脾胃补充元气。而对于一些重病患者则可以通过重灸关元穴大补元气来治愈。现在诸多生活习惯、饮食习惯都无时无刻不在损耗人体阳气,而我们通过艾灸则可以补充阳气,通调经脉、平衡阴阳,达到不药而愈的作用。人体五脏六腑共有十二个募穴,而艾灸治病则是通过在募穴上施灸治疗本经上的病。如果我们感冒了可以通过灸大椎穴来治疗,而用来治疗胃肠道不适则可以取穴足三里、神阙、关元来治疗。而用来预防疾病、保健身体,则可以通过温和灸中皖、关元、命门、足三里来达到保健的功效。 4.艾灸注意事项:用艾灸来养生也有需要注意的事项,灸后一小时不能冷水洗手、洗澡,要多喝一些温开水帮助排毒,绝对不可以喝冷水、冰水。孕妇、极度疲劳者、醉酒者、过饥过饱者、大汗淋漓者、极度衰弱者不宜艾灸,心脏、大血管、眼球、颜面部这些特殊部位禁灸。而艾灸后出现口干舌燥一些反映则是人体正邪交战的正常现象。而我们通过艾灸亦可以帮助人体找出隐藏的一些疾病。 5.艾绒的挑选:艾灸的选材决定灸疗的效果,所以我们必须要会分辨艾条、艾绒的好坏。据《本草纲目》记载:凡用艾叶需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如何分辨艾绒的优劣,从艾的绒、色、味、烟四个方面入手来分辨艾的优劣。新艾发青、暗,点着后火力强烈,燃烧时烟气发青、发黑,比较呛人。好的陈艾则颜色土黄或金黄,烟的颜色是淡白,不浓烈,燃烧后烟雾由下而上缭绕,气味温和有艾香,不刺鼻。渗透力强。 6.温和灸疗法的种类:随着现代对艾灸疗法的重视,市场上出现了各种温灸器具。而目前我们艾灸疗法的操作大致有两种使用方法,一是手工灸,二是工具灸。 通过观看此片得出结论,从古至今艾灸疗法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也创造出不少的医学奇迹! |
|
6楼#
发布于:2015-11-07 23:10
2015年11月7号罗能观看<艾灸知识>视频心得:
艾一种效用特殊的草,在中国南北方,田头野地随处可见。在南方,广东客家人用它的根煲汤,祛风暖胃,安徽农村地区人们懂得用它泡的水洗澡熏蒸达到理气血逐寒湿的作用。 中国古代医学书籍提到艾灸这种治疗方法“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是说很多针药无愈的病症艾灸都能够治愈。“保命之,法灼艾第一”是说艾能续命,艾能补肾。艾灸是中国古代医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 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区调整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艾之火为纯阳之火,故而中国古人把太阳称为天之阳,把艾称为地之阳。艾热之热,非其他发热的物质所能比拟,艾在燃烧时所产生的红外线渗透力是普通红外线的3到4倍,能够激活细胞免疫激活素,提高人体免疫力。 艾灸同时具有自动找病位和通经脉的功能,从而达到壮阳养生治病的功用。 艾灸和针灸一样都是在人体内部的信息通路上选择相应的部位以特定的因子人工激发感传作用使良性循环的以恢复和巩固,恶性循环的以遮断和阻滞从而达到防病与治病的效果,针灸和艾灸都有扶正祛邪的双重作用。从补泻意义上讲艾灸的作用是补多泻少,针灸的作用是泻多补少针灸主通经脉,不能补元阳。艾灸法是先补而后泻,在提高正气的情况下,让邪气自除。 艾灸适应范围广泛,既适宜体弱病久的慢性病人也适于体壮病新的急性患者,对热性病患者也可以灸治。像肾虚,失眠,虚胖,贫血,各种慢性妇科病,慢性肾病,类风湿等等对于西医来说的不治之症都可以通过重灸关元等穴位治愈。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六脏六腑共有募穴12个,艾灸募穴可以治疗本脏腑的病症。 艾灸注意事项:用艾灸来养生也有需要注意的事项,灸后一小时不能冷水洗手、洗澡,要多喝一些温开水帮助排毒,绝对不可以喝冷水、冰水。孕妇、极度疲劳者、醉酒者、过饥过饱者、大汗淋漓者、极度衰弱者不宜艾灸,心脏、大血管、眼球、颜面部这些特殊部位禁灸。而艾灸后出现口干舌燥一些反映则是人体正邪交战的正常现象。 《本草纲目》记载:凡用艾叶需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从艾的绒、色、味、烟四个方面入手来分辨艾的优劣.好的陈艾则颜色土黄或金黄,烟的颜色是淡白,不浓烈,燃烧后烟雾由下而上缭绕,气味温和有艾香,不刺鼻。 |
|
7楼#
发布于:2015-11-07 23:1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7班益阳——文斌观看《艾灸知识》视频学习心得——2015-11-7作业
什么是对身体最重要的能量?阳气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是人体生殖、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的决定因素。人的正常生存需要阳气支持, 阳气不足,人就会生病。阳气完全耗尽,人就会死亡。它有温养全身组织、维护脏腑功能的作用。阳气虚就会出现生理活动减弱和衰退,导致身体御寒能力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阳气会逐渐亏耗。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 如何运用神奇的艾草?在端午节就有将艾草挂于门前避邪祈福;广东客家人用艾草的根煲汤,祛风暖胃;安徽农村产妇,用艾草泡水洗澡、熏蒸,达到理气血、逐寒湿的作用;在南方,夜晚燃烧艾草驱赶蚊蝇;艾草能入药,古代中医就将艾叶制作成艾灸材料,利用其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特定的部位和体表穴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去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 为什么艾灸疗法如此神奇?艾在燃烧所产生的特殊短红外线渗透力是普通的红外线的三到四倍,能够激活细胞免疫激活素,提高人体免疫力;艾灸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也能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通过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温经散寒,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以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上火本属阳,两阳相得,能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神效;能以热引热,使热外出;能散寒、清热,对机体原来的功能状态起双向调节作用,使身体逐渐达到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艾灸使人阳气足,精血充,加强了身体抵抗力,病邪难犯,起到防病保健的效果; “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说明了古代“灸”在中医里十分的重要,现代我们一听到“灸”,就想到艾灸。但古代的“灸”类有很多种,可区别称之为“非艾灸法”,尤其是热灸法和冷灸法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晋代《肘后备急方》中就载有用蜡灸法治狂犬咬伤,方法是“火灸蜡以灌疮中”;用干燥的鼠粪燃着施灸,桑枝灸等等。 “保命之法,灼艾第一”这就证明“艾灸”在古中医的发展实践过程的奇效性及特殊性。“灼”有利用热源进行“熏、烫伤”之意。古时,一般用的是直接灸,患者痛苦,更会留下疤痕。发展至今,人们逐渐的将之发展为“悬灸”为主,或是“针刺+艾粒”。这样在 治愈疾病及养生保健同时,也避免了患者直接给灼伤皮肤所带来的痛苦。 “太阳称之为天之阳,艾之火是纯阳之火,称为地之阳”。“阳气是生命的根本”。通过精子与卵子相接合产生生命的那一刻起,就是“阳”的发生,中医里将三岁之内的孩童称为“纯阳”。而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也是人的生命体的阳气——生发及被外界侵蚀的过程。就有“采阴补阳”之说,而这里的“阴”是指“食物、药物、水、空气等(地球生长之物),人自身的情绪”等等。艾草的神效药性,是经过众多医者上千年的实践而得出的结论,并通过了现代医学严格的审核与检验;在结合现代医学的临床中,更加直观的体现了“艾”在激活人体“阳气”后所产生的“神奇”!尤其是在当今社会,我们更需要这样一种纯原生态的自然疗法。让每个人都能掌握的一种简单、易学、有效,同时又兼保健、养生、治疗与一体的中医疗法!使我们的身体能更好的生活、工作! |
|
8楼#
发布于:2015-11-07 23:2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7班益阳——文斌观看《艾灸知识》视频学习心得——2015-11-7作业
什么是对身体最重要的能量?阳气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是人体生殖、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的决定因素。人的正常生存需要阳气支持, 阳气不足,人就会生病。阳气完全耗尽,人就会死亡。它有温养全身组织、维护脏腑功能的作用。阳气虚就会出现生理活动减弱和衰退,导致身体御寒能力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阳气会逐渐亏耗。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 如何运用神奇的艾草?在端午节就有将艾草挂于门前避邪祈福;广东客家人用艾草的根煲汤,祛风暖胃;安徽农村产妇,用艾草泡水洗澡、熏蒸,达到理气血、逐寒湿的作用;在南方,夜晚燃烧艾草驱赶蚊蝇;艾草能入药,古代中医就将艾叶制作成艾灸材料,利用其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特定的部位和体表穴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去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 为什么艾灸疗法如此神奇?艾在燃烧所产生的特殊短红外线渗透力是普通的红外线的三到四倍,能够激活细胞免疫激活素,提高人体免疫力;艾灸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也能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通过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温经散寒,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以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上火本属阳,两阳相得,能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神效;能以热引热,使热外出;能散寒、清热,对机体原来的功能状态起双向调节作用,使身体逐渐达到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艾灸使人阳气足,精血充,加强了身体抵抗力,病邪难犯,起到防病保健的效果; “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说明了古代“灸”在中医里十分的重要,现代我们一听到“灸”,就想到艾灸。但古代的“灸”类有很多种,可区别称之为“非艾灸法”,尤其是热灸法和冷灸法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晋代《肘后备急方》中就载有用蜡灸法治狂犬咬伤,方法是“火灸蜡以灌疮中”;用干燥的鼠粪燃着施灸,桑枝灸等等。 “保命之法,灼艾第一”这就证明“艾灸”在古中医的发展实践过程的奇效性及特殊性。“灼”有利用热源进行“熏、烫伤”之意。古时,一般用的是直接灸,患者痛苦,更会留下疤痕。发展至今,人们逐渐的将之发展为“悬灸”为主,或是“针刺+艾粒”。这样在 治愈疾病及养生保健同时,也避免了患者直接给灼伤皮肤所带来的痛苦。 “太阳称之为天之阳,艾之火是纯阳之火,称为地之阳”。“阳气是生命的根本”。通过精子与卵子相接合产生生命的那一刻起,就是“阳”的发生,中医里将三岁之内的孩童称为“纯阳”。而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也是人的生命体的阳气——生发及被外界侵蚀的过程。就有“采阴补阳”之说,而这里的“阴”是指“食物、药物、水、空气等(地球生长之物),人自身的情绪”等等。艾草的神效药性,是经过众多医者上千年的实践而得出的结论,并通过了现代医学严格的审核与检验;在结合现代医学的临床中,更加直观的体现了“艾”在激活人体“阳气”后所产生的“神奇”!尤其是在当今社会,我们更需要这样一种纯原生态的自然疗法。让每个人都能掌握的一种简单、易学、有效,同时又兼保健、养生、治疗与一体的中医疗法!使我们的身体能更好的生活、工作! |
|
9楼#
发布于:2015-11-07 23:2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7班益阳——文斌观看《艾灸知识》视频学习心得——2015-11-7作业
什么是对身体最重要的能量?阳气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是人体生殖、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的决定因素。人的正常生存需要阳气支持, 阳气不足,人就会生病。阳气完全耗尽,人就会死亡。它有温养全身组织、维护脏腑功能的作用。阳气虚就会出现生理活动减弱和衰退,导致身体御寒能力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阳气会逐渐亏耗。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 如何运用神奇的艾草?在端午节就有将艾草挂于门前避邪祈福;广东客家人用艾草的根煲汤,祛风暖胃;安徽农村产妇,用艾草泡水洗澡、熏蒸,达到理气血、逐寒湿的作用;在南方,夜晚燃烧艾草驱赶蚊蝇;艾草能入药,古代中医就将艾叶制作成艾灸材料,利用其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特定的部位和体表穴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去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 为什么艾灸疗法如此神奇?艾在燃烧所产生的特殊短红外线渗透力是普通的红外线的三到四倍,能够激活细胞免疫激活素,提高人体免疫力;艾灸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也能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通过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温经散寒,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以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上火本属阳,两阳相得,能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神效;能以热引热,使热外出;能散寒、清热,对机体原来的功能状态起双向调节作用,使身体逐渐达到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艾灸使人阳气足,精血充,加强了身体抵抗力,病邪难犯,起到防病保健的效果; “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说明了古代“灸”在中医里十分的重要,现代我们一听到“灸”,就想到艾灸。但古代的“灸”类有很多种,可区别称之为“非艾灸法”,尤其是热灸法和冷灸法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晋代《肘后备急方》中就载有用蜡灸法治狂犬咬伤,方法是“火灸蜡以灌疮中”;用干燥的鼠粪燃着施灸,桑枝灸等等。 “保命之法,灼艾第一”这就证明“艾灸”在古中医的发展实践过程的奇效性及特殊性。“灼”有利用热源进行“熏、烫伤”之意。古时,一般用的是直接灸,患者痛苦,更会留下疤痕。发展至今,人们逐渐的将之发展为“悬灸”为主,或是“针刺+艾粒”。这样在 治愈疾病及养生保健同时,也避免了患者直接给灼伤皮肤所带来的痛苦。 “太阳称之为天之阳,艾之火是纯阳之火,称为地之阳”。“阳气是生命的根本”。通过精子与卵子相接合产生生命的那一刻起,就是“阳”的发生,中医里将三岁之内的孩童称为“纯阳”。而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也是人的生命体的阳气——生发及被外界侵蚀的过程。就有“采阴补阳”之说,而这里的“阴”是指“食物、药物、水、空气等(地球生长之物),人自身的情绪”等等。艾草的神效药性,是经过众多医者上千年的实践而得出的结论,并通过了现代医学严格的审核与检验;在结合现代医学的临床中,更加直观的体现了“艾”在激活人体“阳气”后所产生的“神奇”!尤其是在当今社会,我们更需要这样一种纯原生态的自然疗法。让每个人都能掌握的一种简单、易学、有效,同时又兼保健、养生、治疗与一体的中医疗法!使我们的身体能更好的生活、工作! |
|
10楼#
发布于:2015-11-07 23:35
11月7日艾灸知识 中国古代医学书籍提到艾灸这种治疗方法:“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是指很多针药无愈的病症,艾灸能够治愈。“保命之法,灼艾第一”是说艾能续命,艾能补肾 艾灸,是中国古代医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特点是不用药,无毒副作用,是一各绿色原生态疗法。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去调整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艾之火,是纯阳之火!故而中国古人把太阳称为天之阳,把艾称为地之阳!阳气,是生命的根本。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养生贵在保养阳气,强壮阳气。 艾灸之热,非其他发热的物质所能比拟,艾在燃烧时产生的特殊的短红外线,渗透力是普通的长红外的3到4倍,能够激活细胞免疫激活素,提高人体免疫力。艾灸,同时具有自动找病和通经脉的功能。艾火连续的燃烧,传递,可使艾火的纯阳温热之气由身体的皮肤表层透达体内,通达病位,打通阻塞,自动调节身体内部阴阳的升降,从而达到壮阳、养生、治病的功用。艾灸为什么能治病? 奇邪何来?疾病何来?人体本是阴阳对立的统一整体,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都是由于阴阳失调,疾病在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必然有某种病理产物的积滞,这种积滞的病理产物,如果能够找到出路,病势则必然受到顿挫,而走向痊愈。中医工作者了解到,所有人身上,都有一种经络现像,十二经络与365穴是人体脏腑各官能,官与官之间互相传递信息的驿站和通路。健康的生理状态,内脏器官通过经络体系与身体表面的穴位气孔息息相通,在病理状态下,穴位气孔又是宣泄病理产物的天然渠道和缺口。艾灸和针灸一样,都是在人体内部的信息通路上选择相应的部位,以特定的因子,人工激发感传作用,使良性循环得以恢复巩固,恶性循环得以遮断和阻滞,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针灸和艾灸都有扶正袪邪的双重作用,只不过,从补泻意义上讲,艾灸的作用是补多,泻少,针灸的作用是泻多补少,针灸,主通经脉,不能补元阳,艾灸法是后泻,在提高正气的情况下,让邪气自除“以溢奇邪,以行营卫”“有余可泻,不足可补”是艾灸疗法对这些中医基本原则的灵活运用。古人强调养生,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药物,激素,贪食生冷食物,经常身体保温不当,熬夜等等,人体健康所倚赖的阳气,容易加速损耗,增加炉膛中的生命之火,变得越来越为现代人所需要。 艾灸能治哪些 |
|
11楼#
发布于:2015-11-08 07:3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7班河池-何丽苹2015年11月7日观看《艾灸知识》视频学习心得
艾草是我国很常见很普通的一种草,它的用法广泛,可用于日常生活,也可用作医药. 日常生活中,,端午前后一些信守传统的人家,会把它挂在门口为人避邪祈福,在中国南方广东客家人喜欢用它的根煲汤,袪风暖胃,安徽农村地区,产妇们依老人言,懂得用它泡的水洗澡或熏蒸,达到理气血,逐寒湿的作用,而在农村和郊区的夜晚,焚烧这种草驱赶蚊蝇是常见的景致. 艾灸,是中国古代医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特点是不用服药,无毒副作用,是一种绿色原生态疗法。 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去调整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 艾之火,是纯阳之火!故而中国古人把太阳称为天之阳,把艾称为地之阳!阳气,是生命的根本。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如果我们把阳气算做100,那么人从生到死,就是阳气从一到零的过程,故而养生贵在保养阳气,强壮阳气。 艾灸之热,非其他发热的物质所能比拟,艾在燃烧时产生的特殊的短红外线,渗透力是普通的长红外线的3到4倍,能够激活细胞免疫激活素,提高人体免疫力 艾灸,同时具有自动找病和通经脉的功能。艾火连续的燃烧,传递,可使艾火的纯阳温热之气由身体的皮肤表层透达体内,通达病位,打通阻塞,自动调节身体内部阴阳的升降,从而达到壮阳、养生、治病的功用。 中医研究机构用其它药材和其它各种物质,各种物理化学方法射线等等,与艾作对比研究,结果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完全替代艾。 艾灸为什么能治病? 人体本是阴阳对立的统一整体,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都是由于阴阳失调,疾病在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必然有某种病理产物的积滞,这种积滞的病理产物,如果能够找到出路,病势则必然受到顿挫,而走向痊愈。中医工作者了解到,所有人身上,都有一种经络现像,就像在一台运转的发电机身上,在金属导线上,有电压和电流,十二经络与365穴是人体脏腑各官能,官与官之间互相传递信息的驿站和通路。健康的生理状态,内脏器官通过经络体系与身体表面的穴位气孔息息相通,在病理状态下,穴位气孔又是宣泄病理产物的天然渠道和缺口。 艾灸和针灸一样,都是在人体内部的信息通路上选择相应的部位,以特定的因子,人工激发感传作用,使良性循环得以恢复巩固,恶性循环得以遮断和阻滞,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针灸和艾灸都有扶正袪邪的双重作用,只不过,从补泻意义上讲,艾灸的作用是补多,泻少,针灸的作用是泻多补少,针灸,主通经脉,不能补元阳,艾灸法是先补后泻,在提高正气的情况下,让邪气自除“以溢奇邪,以行营卫”“有余可泻,不足可补”是艾灸疗法对这些中医基本原则的灵活运用。 艾灸能治哪些病? 艾灸适应范围广泛,既适体弱病久的慢性病人,也适于体壮病新的急性患者,对热性病患者也可以灸治。元气虚弱的人,一般胃功能吸收差,服药治疗,很难完全消化吸收,很多药物还必须耗用元气才能发挥作用,长期服药而不及时恢复和补充元气,又必然更损伤元气。 艾灸法,可以不经过肠胃而直接将力作用于经脉以培补能量,提高正气,通调经脉,袪除病邪像肾虚、失眠、虚胖、贫血、各种慢性妇科病、慢性肾病、类风湿脊柱炎等等,对于西医来说的不治之症,通过重灸关元等穴位,都可以治愈,灸关元,是以后天补先天为道理,人体“阴阳”的升降是胡固定规律的,令元气逐渐充足“阴阳”就必定按照其规律运行,该升的升,该降的降,不必人为再去调整,人体内,自有大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六脏六腑,共有募穴12个,艾灸募穴,可以治疗体脏腑的病症,像用一股强气流去疏通经脉,同时,总闸开闸放水去冲刷病灶,效果非常好! 日常生活中,我们感冒的时候可以取灸大椎穴,效果非常快,把大椎穴灸到皮肤发潮为佳,每次操作做到微微出汗效果最好,预防经常性感冒,艾灸也很有效果,可以用温和灸的方式,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 现代人,胃肠不适的挻多,一般性肠胃问题,可艾灸足三里、神阙、关元,不论胃热胃寒,都可以灸中脘,一般人无法记住太多穴位,但只要记住人体四大养生要穴,长期温灸之,就能达到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的作用。 这四大养生要穴是:关元、足三里、中脘、命门穴 不知道穴位怎么办?哪里不舒服灸哪里。用艾灸直接作用于不舒服的患部,古人称为阿是穴或天应穴,也可以在患处附近或患处不远处取穴,我们称为就近取穴。 艾灸养生有什么讲究? 人体随时在消耗,虽说我们随时可灸,艾灸还是有一些注意事项值得大家注意!艾灸后一小时之内最好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后要比平时多喝一些温开水,孕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以及极度衰竭、无自制能力者不适宜艾灸,一些特殊部位及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为什么有些人艾灸后会出现疾病加重的反应? 如很多人艾灸后会出现口干舌燥,这是正邪交战的正常现象,那些病邪在体内寄居很久,这时候免不了会有各种反应,逐渐艾灸,体内慢慢累计了足够多的正气,病邪就会逐渐的出离病体外了。 有时候,我们艾灸中脘,会有肝区不适,或会有胃脘部不适,这有可能国为肝有隐患或脘部有疾病,艾灸会主动帮助我们去调整,假如艾灸关元穴,也许会反应出妇科方面的隐患、前列腺方面的问题或生殖系统的一些疾病,艾灸的通窜功能,只要像调动得好,相关的部分都会齐心协力一起工作。 如何分辩艾条和艾绒的优劣? 主要从绒、色、味、烟四个方面入手,我们到市场上挑选艾条、艾绒,可以看到,新艾的颜色发青、暗,点着之后火力强烈,燃烧时烟气发青,发黑,比较呛人,好的陈艾,则颜色土黄或金黄,烟的颜色是淡白,不浓烈,燃烧后,烟雾由下而上缭绕,气味温和有艾香,不刺鼻,渗透力强,灸治效果比较好! 现代的温和灸疗法 由于对艾灸养生的重视,现代条件下已经开出许多艾灸器械,使用艾叶加工而成的艾条和各种温灸器具,因为一般都不会破皮损肉,完全稳妥,被称之为“温和灸”常用的大致有以下两法: 1、 手持移动法:手持艾条对准穴位或患痛处移动熏烧,用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之诸之手法,病人可长期自灸 2、 工具支持法:目前已有各种各样的现代温灸器,有手持的,绑缚式的,目的均是为了缓解直接灸的烧灼痛与手持的疲劳,哪怕隔着衣服,也能使得渗透力源源不断地作用 学习心得: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了关于艾草的日常用法,以及于艾在古代、现代医学中的作用,是无法比拟无法替代的!艾灸不光可以养生,更可以治疗许多西医中的不治之症!而且无任何毒副作用! 也了解到了艾灸与针灸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还有艾灸的注意事项,及如何分辨艾条和艾绒的优劣!还有它从古至今的发展,及海外的发展等等! 今天所学习到的,只是艾灸的概述,我会继续认直的学习,相信以后能学到更多更深层的东西!希望自己每天都能进步一点点! |
|
12楼#
发布于:2015-11-08 08:58
2015年11月08日安康-胥小麟艾灸知识视频讲座心得。神奇的艾灸疗法简介:神奇的艾灸疗法简介:
艾灸是一种无毒负作用的原生态疗法,是中国古代医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所用的主要原料是艾草。通过长期实践,人们在很早以前就知道艾是一种灸用最好的原料。现代研究发现,地球上的植物叶子艾的脉络惟有艾叶最均匀,早在三千年,聪明的中国人就发现了艾用作灸的原料最为适宜。艾是一种效用特殊的草,在中国南北方的农村田头野地随处可见,为多年生草本,叶似菊,表面深绿色,背面灰色有茸毛,性温芳香。端午节前后采集,叶入药用。以河南南阳者为佳,叶厚而绒多,南阳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湿润,艾草繁密旺盛,最适宜艾灸!传统药性理论认为艾叶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等作用。中国南方广东客家人喜欢用艾根煲汤,祛风暖胃;北方,孕妇用艾水洗澡或熏蒸,达到理气血、除寒湿的作用;在农村城市郊区的夜晚,常焚烧驱赶蚊蝇。 古贤云:“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明•杨继洲曾说过:“病在肠胃,非药而不能以济;在血脉,非针此不能以及;在腠里,非灸、爇(ruo、音弱,点燃的意思)、熨不能以达。”明•李梴《医学入门》说:“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其实,所谓“针药所不及”,是因为针刺需要调动元气,而对于阴盛阳虚的情况是不适合针刺的;而元气虚弱、胃功能极差的情况是很难消化药物的,故而称“针药所不及”。只有灸法,可以避开脾胃而直接将热力作用于经脉以祛除寒邪,通调经脉。 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去调理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治病祛病的目的。 二、艾灸治病的机理: 中医认为人体是阴阳对立的统一整体,疾病的发生都是阴阳失调,疾病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必然有某种病理产物的积滞,这种积滞的病理产物,如果能找到出路,病势必然痊愈。中医认为所有人身上都有经络,并总结为十二经络三百六十五穴,而这些经络穴位之间息息相通的。 艾灸和针灸一样都是在人体的信息通路上选择相应的部位,以特定的因子、人工激发感传作用,使良性循环得以恢复和巩固,恶性循环得以折断或者阻滞,从而达到防病和治病的效果。艾灸的作用从补泻意义上讲是补多泻少,先补而后泻,在提高正气的情况下,让邪气自除。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空调环境、使用冰箱冷冻食物等种种原因,人体健康比古代人加倍损耗,导致阳气亏损。身体易乏,精神无法集中,工作效率低,失眠健忘等亚健康症状,其实这些都是阳气不足所致。 中医养生表示,扶阳的方法有很多种,最有效,最健康的方法便是艾灸疗法,艾灸所用的艾草是一种纯阳性植物,有扶正祛邪的作用。艾之火是纯阳之火,太阳为天阳,艾火为地阳。《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而养生贵在保养阳气,强壮阳气。 艾热之热的特点:1.渗透力强。2.自动找病位。3.通经脉。经中医研究证明,艾灸具有不可替代性。至于艾炷产生的强热,对于身体来说就是“外来力量帮助正气作战”的阳气,这股不断渗入的阳气,一方面温化阴邪,一方面鼓舞脏腑正气,脏腑功能逐渐恢复,就会按照固定的途径,将阴邪逐渐排出。 三、灸法的作用: (一)温经散寒。《素问· 异法方宜论篇》载:“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 常用于治疗脏腑虚寒证及实寒证如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寒湿痹痛、痛经、经闭、胃脘痛、寒疝、腹痛、泄泻、痢疾等。(二)扶阳固脱。《扁鹊心书》记载:“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凡气虚下陷或阳气欲脱之危证,皆可用灸法,以扶助虚脱之阳气。临床常用于治疗亡阳虚脱证和中气不足、阳气下陷而引起的遗尿、脱肛、阴挺、崩漏、带下、久泄、久痢、痰饮等。(三)消瘀散结。灸能使气机通畅,营卫调和,故瘀结自散。常用于治疗气血凝滞 之疾,如乳痈(急性乳腺炎)初起、瘰疬(颈淋巴结核)、瘿瘤等疾病。(四)防病保健。扁鹊心书·须识扶阳》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也。"无病施灸,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增强抗病的能力,使人精力充沛,长寿不衰。可调理亚健康状态。 四、艾灸能治哪些病: 1.体弱病久的慢性病病人;2.体壮病新的急性患者;3.热性病患者。艾灸直接作用于经脉培补能量,提高正气、通调经脉、祛除病邪。如:肾虚、失眠、虚胖、贫血、各种慢性妇科病、慢性肾病、类风湿等等。对于西医说的不治之症,通过重灸关元等穴位,都可以治愈。灸关元是以后天补先天为道理。 人体自有大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成为“募穴”,六脏六腑共有募穴12个,艾灸募穴可以治疗本脏腑的病症。比如感冒可以取灸大椎穴,灸到皮肤发红、发潮为佳,每次操作做到微微出汗效果最好。可以用温和灸的方式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来预防感冒。一般性肠胃问题可以艾灸足三里、神阙、关元,不论胃热胃寒,都可以灸中脘。人体四大养生要穴关元、中脘、足三里、命门,长期温灸之,就能达到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的作用。不知道穴位者,也可以哪里不舒服灸哪里。 五、艾灸养生注意事项: 1、灸后一小时内最好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灸后要比平时多喝一些温开水,以协助排毒。 2、不适适宜艾灸的人群:孕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以及极度衰竭无自制能力者。一些特殊部位以及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于颜面部位,也不要灸。 3、艾灸后为什么有些人会出现疾病加重的反应,如口干舌燥,这是正邪交战的时刻,当身体内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正气,邪气就自动排出体外了。如有肝区、胃脘部不适,有可能因为肝有隐患或胃脘部有疾病,艾灸会主动调整。如灸关元,也许会反应妇科、前列腺等生殖系统方面的疾患。 4、灸感不一样。经络敏感度不一样,灸感就不一样。青壮年的灸感较老年人强和快,女性比男性高。 六、艾绒的选择: 《本草纲目》记载:凡用艾叶需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如何分辨艾绒的优劣,从艾的绒、色、味、烟四个方面入手来分辨艾的优劣。新艾发青、暗,点着后火力强烈,燃烧时烟气发青、发黑,比较呛人。好的陈艾则颜色土黄或金黄,烟的颜色是淡白,不浓烈,燃烧后烟雾由下而上缭绕,气味温和有艾香,不刺鼻。渗透力强。 七、现代的温和灸疗法:常用的有二种疗法1、手持移动法,手持艾条,对准穴位或患处一定熏烤,可上下左右等,病人可长期自灸。2、工具支持法,各种 各样的现代温灸器,手持的,绑缚的目的均是为了缓解直接灸的烧灼痛与手持法的疲劳。但愿每一个现代人,都能从祖先的医学智慧里汲取营养,通过实践艾灸这种古法,让自已,家人和朋友都真阳充足,脏腑功能强健,最大减少疾病,原每一个人都能尽亨自然寿命,更健康,更好地体验生命的真义,广行利济群生的事业,祝您生体健康,践行公益。 |
|
13楼#
发布于:2015-11-08 09:33
一、艾灸基础知识
艾灸是一种无毒副作用的原生态疗法,是中国古代医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所用的主要原料是艾草。艾是一种效用特殊的草,在中国南北方的农村田头野地随处可见,为多年生草本,叶似菊,表面深绿色,背面灰色有茸毛,性温芳香。端午节前后采集,叶入药用。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去调理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治病祛病的目的。 二、艾灸为什么能治病 中医认为人体是阴阳对立的统一整体,疾病的发生都是阴阳失调,疾病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必然有某种病理产物的积滞,这种积滞的病理产物,如果能找到出路,病势必然痊愈。中医认为所有人身上都有经络,并总结为十二经络三百六十五穴,而这些经络穴位之间息息相通的。 艾灸和针灸一样都是在人体的信息通路上选择相应的部位,以特定的因子、人工激发感传作用,使良性循环得以恢复和巩固,恶性循环得以折断或者阻滞,从而达到防病和治病的效果。艾灸的作用从补泻意义上讲是补多泻少,先补而后泻,在提高正气的情况下,让邪气自除。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空调环境、使用冰箱冷冻食物等种种原因,人体健康比古代人加倍损耗,导致阳气亏损。身体易乏,精神无法集中,工作效率低,失眠健忘等亚健康症状,其实这些都是阳气不足所致。 古贤云:“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保命之法,灼艾第一”,艾能续命,艾能补肾。养生贵在保养阳气,强壮阳气。天之火是纯阳之火,太阳为天阳,艾火为地阳。 艾热之热的特点:1.渗透力强。2.自动找病位。3.通经脉。经中医研究证明,艾灸具有不可替代性。至于艾炷产生的强热,对于身体来说就是“外来力量帮助正气作战”的阳气,这股不断渗入的阳气,一方面温化阴邪,一方面鼓舞脏腑正气,脏腑功能逐渐恢复,就会按照固定的途径,将阴邪逐渐排出。 三、艾灸能治哪些病: 1. 体弱病久的慢性病病人;2、.体壮病新的急性患者;3、热性病患者。艾灸直接作用于经脉培补能量,提高正气、通调经脉、祛除病邪。 人体自有大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成为“募穴”,六脏六腑共有募穴12个, 艾灸募穴可以治疗本脏腑的病症。人体四大养生要穴关元、中脘、足三里、命门,长期温灸之,就能达到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的作用。不知道穴位者,也可以哪里不舒服灸哪里。 四、艾灸养生注意事项: 1、灸后一小时内最好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灸后要比平时多喝一些温开水,以协助排毒。 2、不适适宜艾灸的人群:孕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以及极度衰竭无自制能力者。一些特殊部位以及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于颜面部位,也不要灸。 3、艾灸后为什么有些人会出现疾病加重的反应,如口干舌燥,这是正邪交战的时刻,当身体内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正气,邪气就自动排出体外了。4、灸感不一样。经络敏感度不一样,灸感就不一样。青壮年的灸感较老年人强和快,女性比男性高。 五、艾绒的选择: 如何分辨艾绒的优劣,从艾的绒、色、味、烟四个方面入手来分辨艾的优劣。新艾发青、暗,点着后火力强烈,燃烧时烟气发青、发黑,比较呛人。好的陈艾则颜色土黄或金黄,烟的颜色是淡白,不浓烈,燃烧后烟雾由下而上缭绕,气味温和有艾香,不刺鼻。渗透力强。 六、现代的温和灸疗法:1、手持移动法 2、工具支持法 |
|
14楼#
发布于:2015-11-08 09:34
一、艾灸基础知识
艾灸是一种无毒副作用的原生态疗法,是中国古代医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所用的主要原料是艾草。艾是一种效用特殊的草,在中国南北方的农村田头野地随处可见,为多年生草本,叶似菊,表面深绿色,背面灰色有茸毛,性温芳香。端午节前后采集,叶入药用。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去调理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治病祛病的目的。 二、艾灸为什么能治病 中医认为人体是阴阳对立的统一整体,疾病的发生都是阴阳失调,疾病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必然有某种病理产物的积滞,这种积滞的病理产物,如果能找到出路,病势必然痊愈。中医认为所有人身上都有经络,并总结为十二经络三百六十五穴,而这些经络穴位之间息息相通的。 艾灸和针灸一样都是在人体的信息通路上选择相应的部位,以特定的因子、人工激发感传作用,使良性循环得以恢复和巩固,恶性循环得以折断或者阻滞,从而达到防病和治病的效果。艾灸的作用从补泻意义上讲是补多泻少,先补而后泻,在提高正气的情况下,让邪气自除。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空调环境、使用冰箱冷冻食物等种种原因,人体健康比古代人加倍损耗,导致阳气亏损。身体易乏,精神无法集中,工作效率低,失眠健忘等亚健康症状,其实这些都是阳气不足所致。 古贤云:“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保命之法,灼艾第一”,艾能续命,艾能补肾。养生贵在保养阳气,强壮阳气。天之火是纯阳之火,太阳为天阳,艾火为地阳。 艾热之热的特点:1.渗透力强。2.自动找病位。3.通经脉。经中医研究证明,艾灸具有不可替代性。至于艾炷产生的强热,对于身体来说就是“外来力量帮助正气作战”的阳气,这股不断渗入的阳气,一方面温化阴邪,一方面鼓舞脏腑正气,脏腑功能逐渐恢复,就会按照固定的途径,将阴邪逐渐排出。 三、艾灸能治哪些病: 1. 体弱病久的慢性病病人;2、.体壮病新的急性患者;3、热性病患者。艾灸直接作用于经脉培补能量,提高正气、通调经脉、祛除病邪。 人体自有大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成为“募穴”,六脏六腑共有募穴12个, 艾灸募穴可以治疗本脏腑的病症。人体四大养生要穴关元、中脘、足三里、命门,长期温灸之,就能达到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的作用。不知道穴位者,也可以哪里不舒服灸哪里。 四、艾灸养生注意事项: 1、灸后一小时内最好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灸后要比平时多喝一些温开水,以协助排毒。 2、不适适宜艾灸的人群:孕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以及极度衰竭无自制能力者。一些特殊部位以及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于颜面部位,也不要灸。 3、艾灸后为什么有些人会出现疾病加重的反应,如口干舌燥,这是正邪交战的时刻,当身体内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正气,邪气就自动排出体外了。4、灸感不一样。经络敏感度不一样,灸感就不一样。青壮年的灸感较老年人强和快,女性比男性高。 五、艾绒的选择: 如何分辨艾绒的优劣,从艾的绒、色、味、烟四个方面入手来分辨艾的优劣。新艾发青、暗,点着后火力强烈,燃烧时烟气发青、发黑,比较呛人。好的陈艾则颜色土黄或金黄,烟的颜色是淡白,不浓烈,燃烧后烟雾由下而上缭绕,气味温和有艾香,不刺鼻。渗透力强。 六、现代的温和灸疗法:1、手持移动法 2、工具支持法 |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