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59984回复:132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学习心得专贴【17班同学进这里】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学习心得专贴
所有17班学员统一在此专贴签到,完成当日学习任务。在本帖直接回复学习心得即可。 大家一起努力,共同创造和维护良好的学习环境哈~ ![]() |
|
板凳#
发布于:2015-11-06 19:4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薛绍展报到
2015年11月7日,太原-薛绍展《艾灸知识》心得 艾草可避邪祈福、理气血、逐寒湿,驱蚊蝇,煎汤可祛风暖胃且无毒副作用。“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保命之法,灼艾第一”,这些都是古籍中对艾草的评价。 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去调整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众所周知:人体有十二经络和三百六十五穴,这些是人体脏腑各官能与官能之间互相传递信息的驿站和通路。健康的生理状态,内脏器官通过经络体系与身体表面的穴位气孔息息相通。中医认为,所有的病都是经络不通所致,在病理状态下,穴位气孔可作为宣泄病理产物的天然渠道和缺口。艾灸即是运用了这个原理,且 艾是地之阳,其火是纯阳之火,阳乃生命之根本。艾灸具有自动找病位和通经脉的功能,艾灸可使艾火的纯阳之气由身体的皮肤表层透达体内,通达病位,打通阻塞,自动调节身体内部阴阳的升降,从而达到壮阳、养生、治病的功用。 艾灸适用范围广泛,既适宜体弱病久的慢性病人,也适于体壮病新的急性患者,对热性病患者也可以灸治。肾虚、失眠、虚胖、贫血,各种慢性妇科病、慢性肾病、类风湿、脊椎炎等:通过灸关元等穴都可以治愈,感冒可通过灸大椎穴治愈,肠胃不适可艾灸足三里、神阙、关元穴,不论胃热胃寒,都可以灸中脘穴。时常艾灸关元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命门穴这四大养生要穴,有延年益寿的功效。如若有病症,又不知道穴位的时候,则就近取穴,哪里疼灸哪里。 艾灸禁忌: 1、艾灸后至少一小时之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洗澡; 2、宜多喝温开水,不能喝冷水,冰水; 3、孕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极度衰竭、无自制能力者,不宜艾灸; 4、一些特殊部位以及大血管、心脏处,不宜艾灸; 5、颜面部不宜艾灸。 如何分辨陈艾和新艾: 从绒、色、味、烟四个方面入手。新艾的颜色发青、暗,点着以后火力强烈,燃烧时烟气发青、发黑,比较呛人。好的陈艾色土黄或金黄,烟色淡白,不浓烈,燃烧后烟雾由下而上缭绕,气味温和有艾香,不刺鼻,渗透力强,灸治效果比较好。 [薛绍展于2015-11-08 12:40编辑了帖子]
|
|
4楼#
发布于:2015-11-07 09:2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管琴歆报到
2015年11月7日,深圳-管琴歆《艾灸知识》心得 一、 艾灸古法养生 艾草无毒副作用被民间广泛用于日常生活。端午节把艾草插在家门口用来避邪祈福;艾根煲汤驱风暖胃;孕妇用艾泡水洗澡或薰蒸理气血,逐寒湿;夏天焚烧艾草驱赶蚊绳。 养生贵在保养阳气,强壮阳气。太阳为天之阳,艾为地之阳。艾灸的纯阳温热之气由身体的表面透达体内,通达病位打通阻塞,自动调节体内阴阳的升降,从而达到壮阳、养生、防病的功效。 艾燃烧时产生的特殊短红外线渗透力是普通长红外线的3-4倍,能激活细胞免疫激活素,提高免疫力。 艾灸有自动找病位和通经脉的功能,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力调整人体已经紊乱生理生化功能,达到治病防病的功能。 二、 艾灸为什么能治病 人体是阴阳对立的统一整体,疾病的发生皆因阴阳失调。疾病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必然有某种病理产物积滞。在病理状态穴位气孔是宣泄病理产物的天然渠道和缺口如果能找到出路。 艾灸在人体的信息通路上选择相应的部位,以特定的因子、人工激发感传作用,使良性循环得以恢复和巩固,恶性循环得以折断或者阻滞,从而达到防病和治病的效果。艾灸的作用从补泻意义上讲是补多泻少,先补而后泻,在提高正气的情况下,让邪气自除。 三、 艾灸能治哪些病 体弱病久的慢性病人,体壮病新的急性患者,热性病患者。肾虚、失眠、虚胖、贫血、各种慢性妇科病、慢性肾病、类风湿等,都可以做艾灸。 人体自有大药,脏腑之气汇聚于募穴,六脏六腑共有募穴12个。艾灸募穴可以治疗本脏腑的病症。比如: 感冒可以取灸大椎穴,灸到皮肤发红、发潮为佳,每次操作做到微微出汗效果最好。可以用温和灸的方式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来预防感冒。 一般性肠胃问题可以艾灸足三里、神阙、关元,不论胃热胃寒,都可以灸中脘。 人体四大养生要穴关元、中脘、足三里、命门,长期温灸之,就能达到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的作用。 *艾灸如果不懂穴位就哪里不舒服灸哪里,就近取穴 四、艾灸注意事项: 1、艾灸后至少1小时内不能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2、要多喝温水以协助排毒; 3、孕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极度衰竭、无自制能力者不能艾灸 4、一些特殊部位以及大血管处,心脏部位,颜面部不能艾灸 五、如何分辨艾条、艾绒的优劣 《本草纲目》记载:艾叶需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所以一定要选陈艾:颜色土黄或金黄,烟的颜色淡白,不浓烈,艾烟由下而上缭绕,气味温和有艾香不刺鼻,渗透力强。 [管琴歆于2015-11-07 20:56编辑了帖子]
|
|
5楼#
发布于:2015-11-07 19:01
黄萍 1107作业
一、 艾灸古法养生 二、 艾灸为什么能治病 补多泻少,先补而后泻,在提高正气的情况下,让邪气自除。 三、 艾灸能治哪些病 一般性肠胃问题可以艾灸足三里、神阙、关元,不论胃热胃寒,都可以灸中脘。 人体四大养生要穴关元、中脘、足三里、命门,长期温灸之,就能达到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的作用。 募穴: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六脏六腑共有12个募穴。巨阙穴(心经),中脘穴(胃经),天枢穴(大肠经),石门穴(三焦经),关元穴(小肠经),中极穴(膀胱经),中府穴(肺经),膻中穴(心包经),期门穴(肝经),日月穴(胆经),章门穴(脾经),京门穴(肾经)。 四、艾灸注意事项: 1、艾灸后至少1小时内不能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2、要多喝温水以协助排毒; 3、孕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极度衰竭、无自制能力者不能艾灸 4、一些特殊部位以及大血管处,心脏部位,颜面部不能艾灸 五、如何分辨艾条、艾绒的优劣 艾叶需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所以一定要选陈艾:颜色土黄或金黄,烟的颜色淡白,不浓烈,艾烟由下而上缭绕,气味温和有艾香不刺鼻,渗透力强。 |
|
6楼#
发布于:2015-11-07 20:0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罗飞燕报到
2015年11月7日,深圳-罗飞燕《艾灸知识》心得 一、艾灸知识 艾,是一种特殊的草。在南北方的农村,随处可见。农村常燃烧艾草用来驱蚊蝇。端午时节,人们采来艾草放在家门口,用来辟邪祈福。 在广东客家地区,人们用艾根来煲汤,祛风暖胃。在安徽地区,产妇用艾草泡澡,以达理气血,祛寒湿目的。 我是四川人,记得我坐月子快结束的时候,我妈妈也是去市场上买来艾草煮后让我洗澡,用热气熏身体,使得体内寒湿去除。当时不知道缘故,现在看到这个,才明白,看来老人家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古书上有 “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的说法,可见艾灸有其不可取代的地方。又有保命之法:灼艾第一的说法。意思是说艾能续命,补肾。艾灸的特点是不用服药,无毒副作用,是一种原生态疗法。相比现代的很多养生方法,这个是值得推崇的。 艾之火是纯阳之火。古人称太阳为天之阳,艾火为地之阳。而阳气乃生命之本。《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养生贵在保养阳气,强壮阳气。要想健康长寿,须提升身体阳气,而艾灸就是很好的提升阳气之法。艾热之热,其渗透力是普通红长外线的3-4倍,能激活细胞免疫激活素,提高人体免疫力。 艾灸还有自动找病位和通经络功能,从而可达到治病,壮阳和养生之功用。中文的“艾”字,,“乂”本意就是治理恢复如初的意思。而艾灸就是通过它的特点和功能达到身体恢复本来健康的目的。 二、艾灸为何能治病? 首先我们要知道疾病是怎么来的?人体本是阴阳对立的统一整理。中医认为,疾病的来源是由于阴阳失调引起的。十二经络和三百六十五穴是人体脏腑各官能,官与官信息互相传递的驿站和通路。健康的生理状态,内脏器官通过经络体系与身体表面的穴位气孔息息相通。在病理状态下,穴位气孔又是宣泄病理产物的天然渠道和缺口。这段话我的理解是,人体就是一个小宇宙,想要宇宙运行顺畅,身体的各官能器官要协调合作,让身体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 针灸和艾灸都有扶正祛邪作用。针灸主要是泻多补少,通经络,不能补元阳。而艾灸则是补多泻少,先补后泻。而且在针灸大成里,针和灸是不能同时使用的。艾灸可以“以溢奇邪,以行营卫”“有余可泻,不足可补”。 古人强调养生要注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日常生活习惯上应“宁事温补,勿事寒凉。”反观现在我们的生活,所处的环境,常年处于空调寒凉的环境,穿衣暴露,饮食上也贪凉,贪多,贪肉食,平时也缺乏运动,从而让身体长期处于一个糟糕的环境当中,身体不出现问题反而奇怪呢?要想身体健康,“宁事温补,勿事寒凉”,顺应自然之道是养生指南。 三、艾灸能治哪些病? 艾灸的适应范围广泛。体弱病久的慢性病人,体壮病新的急性患者,对热性病患者也可以灸治,元气虚弱的人,药物也会耗掉体内的元气。而艾灸法,可以不通过肠胃而直接将热力作用于经脉以培补,达到通调经脉,祛病除邪。例如:肾虚,失眠,虚胖,贫血,各种慢性妇科病,慢性肾病,类风湿,脊柱炎等,通过重灸关元等穴位,可以治愈。 前几天,我左边乳房突然长出一个硬块,一碰就疼,去看西医检查,医生说的很可怕,说乳房的导管里有东西,先消炎,如果没好,需要做手术切掉。还好我没听他的,找了我的中医老师看了。老师说是身体堵塞厉害,尤其是肝经,老师教我艾灸,敲肝经。回家后我就艾灸了几天,明显硬块变小,而且也不痛了。这是我亲身体验了艾灸对急症的处理,非常快速有效。 灸关元:以后天补先天为道理。人体“阴阳”升降有固定规律的。令元气逐渐充足。“阴阳”就必定按其规律运行。该升的升,该降则降,不必认为去调整。人体内自有大药!这句话让我很震撼。人体自由大药,可是我们为何就看不到呢?一是,我们没有探索精神,不会去研究人体是怎么回事?人生病又是怎么回事?二是,我们不愿意为自我负责,被西医洗脑。遇到问题就去医院看,不会反思自己为何会得病的原因。三是,缺乏学习精神,消费者心态,总是希望别人能给我们一个答案。 募穴: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六脏六腑共有12个募穴。巨阙穴(心经),中脘穴(胃经),天枢穴(大肠经),石门穴(三焦经),关元穴(小肠经),中极穴(膀胱经),中府穴(肺经),膻中穴(心包经),期门穴(肝经),日月穴(胆经),章门穴(脾经),京门穴(肾经)。艾灸募穴,可治本脏腑病症,像用一股强气流去疏通经脉,同时,总闸开闸放水去冲刷病症。 常见病艾灸部位: 感冒:灸大椎穴,灸到皮肤发红,发潮为佳,微微出汗效果最好。 预防经常性感冒:用温和灸的方式灸中脘,关元,足三里。 一般肠胃性问题:灸足三里,神阙,关元。无论胃热胃寒,都可以灸中脘。 人体四大养生要穴:关元,中脘,足三里,命门。 哪里不舒服灸哪里。古人称为阿是穴或者天应穴,也可以在患处附近或者病患处不远处取穴,称为“就近取穴”。 四、艾灸养生又什么讲究? 灸后注意:1.至少一个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者洗澡。 2.多喝温开水,帮助排毒,忌喝冷水冰水。 哪些不适合艾灸:孕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以及极度衰竭,无自制能力者。 哪些部位不可以艾灸:大血管处,心脏部位,眼球。 艾灸后疾病加重反映:如出现口干舌燥,这是身体正邪交战的正常现象。艾灸中脘,会有肝区不适,或胃脘部不适,这有可能肝有隐患或胃脘部有疾病。艾灸会帮我们身体去调整。灸关元穴,也许会反映妇科隐患,前列腺或生殖系统的一些病患。艾灸的通窜功能告诉我们身体有一个自我调整的功能。 每个人的经络敏感都不同。通常青壮年较老人敏感,女人较男人敏感。 陈艾:治令细软,谓之熟艾。生艾灸火易伤人肌脉。施艾用陈年艾。 五、如何区分艾条和艾绒的优劣? 新艾:颜色发青、暗,点着后火力强烈,烟气发青,发黑,呛人。 陈艾:颜色土黄、金黄,烟色淡白,不浓烈,烟雾自下而上缭绕,气味温和,有艾香,不刺鼻,渗透力强。灸治效果好。 六、现代温和灸疗法 1.手持移动法,上下,左右移动等手法,人可长期自灸。 2.工具支持法。利用艾灸器来艾灸。 [罗飞燕于2015-11-08 16:24编辑了帖子]
|
|
7楼#
发布于:2015-11-07 21:00
王晴 11.07作业 艾灸知识
一、艾草的作用: 1、在传统习俗中可以避邪祈福 2、泡水洗澡或熏蒸可以理气血、逐寒湿 3、焚烧可以驱赶蚊蝇 4、艾草根煲汤可以祛风暖胃 二、艾灸的特点 不用服药,无毒副作用,绿色原生态疗法 三、艾灸的作用 艾能续命、艾能补肾 四、艾灸的原理 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去调整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具体如下: 艾之火是纯阳之火,是地之阳,阳气是生命的根本,养生贵在保养阳气,强壮阳气。艾热之热,非其他发热的物质所能比拟。艾在燃烧时产生特殊的短红外线,渗透力是普通长红外线的3到4倍,能够激活细胞免疫激活素,提高人体免疫力。 艾灸同时具有自动找病位和通经脉的功能,艾火连续地燃烧、传递,可使艾火的纯阳温热之气由身体的皮肤表层透达体内,通达病位,打通阻塞,自动调节身体内部阴阳的升降,从而达到壮阳、养生、治病的功用。 五、经络、穴位和内脏器官的关系 所有人身上都有一种经络现象,十二经络和三百六十五穴是人体脏腑各官能、官能与官能之间互相传递信息的驿站和通路。健康的生理状态,内脏器官通过经络体系与身体表面的穴位气孔息息相通。在病理状态下,穴位气孔又是宣泄病理产物的天然渠道和缺口。 六、艾灸和针灸的异同 1、相同点:艾灸和针灸一样,都是在人体内部的信息通路上选择相应的部位,以特定的因子,人工激发感传作用,使良性循环得以恢复和巩固,恶性循环得以遮断和阻滞,从而达到防病与治病的效果。 2、不同点:针灸和艾灸都有扶正祛邪的双重作用,只不过从补泻意义上讲,艾灸的作用是补多泻少,针灸的作用是泻多补少。针灸主通经脉,不能补元阳;艾灸法是先补而后泻,在提高正气的情况下让邪气自除。“以溢奇邪,以行营卫”,“有余可泻,不足可补”是艾灸疗法对这些中医基本原则的灵活运用。 七、养生的原则 古人强调养生,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至少在日常习惯上,“宁事温补,勿事寒凉”。 八、艾灸能治哪些病 艾灸适用范围广泛,既适宜体弱病久的慢性病人,也适于体壮病新的急性患者,对热性病患者也可以灸治。 元气虚弱的人,一般胃功能吸收差,服药治疗很难完全消化吸收药物,很多药物还必须耗用元气才能发挥作用,长期服用药而不及时恢复和补充元气,又必然更损伤元气。艾灸法可以不经过肠胃而直接将热力作用于经脉,以培补能量、提高正气、通调经脉、祛除病邪。 肾虚、失眠、虚胖、贫血,各种慢性妇科病、慢性肾病、类风湿、脊椎炎等:通过灸关元等穴都可以治愈 感冒:取灸大椎穴,把大椎穴灸到皮肤发红、发潮为佳。每次操作做到微微出汗效果最好。 预防经常性感冒:用温和灸的方式灸中脘穴、关元穴、足三里穴。 肠胃不适:一般性肠胃问题可艾灸足三里、神阙、关元穴,不论胃热胃寒,都可以灸中脘穴。 九、穴位 四大养生要穴:关元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命门穴。 募穴:人体内自有大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六脏六腑共有募穴12个。艾灸募穴,可以治疗脏腑的病症,像用一股强流去疏通经脉,同时,总闸开闸放水去冲刷病灶,效果非常好。 灸关元穴:是以后天补先天为道理,人体“阴阳”的升降是有固定规律的,令元气逐渐充足,“阴阳”就必定按照其规律运行,该升的升,该降的降,不必人为再去调整。 不知道穴位的时候哪里疼灸哪里,就近取穴。 十、艾灸的注意事项 1、艾灸后至少一小时内最好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比平时多喝一些温开水以协助排毒,但绝不能喝冷水冰水。 2、孕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以及极度衰竭、无自制能力者不适宜艾灸。 3、一些特殊部位以及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4、施艾需用陈年艾。 十一、如何分辨艾灸和艾绒的优劣 主要从绒、色、味、烟四个方面入手。新艾的颜色发青、暗,点着以后火力强烈,燃烧时烟气发青、发黑,比较呛人。好的陈艾,则颜色土黄或金黄,烟的颜色淡白,不浓烈,燃烧后烟雾由下而上缭绕,气味温和有艾香,不刺鼻,渗透力强,灸治效果比较好。 十二、现代的温和灸疗法 1、手持移动法 2、工具支持法 [王晴于2015-11-08 14:12编辑了帖子]
|
|
8楼#
发布于:2015-11-07 21:19
巩菲 2015.11.07 艾灸知识学习心得
艾草的作用: 南方--煲汤--祛风暖胃,北方—艾叶煮水洗澡--理气血,逐寒湿。焚烧以后净化空气,驱赶蚊虫。 艾灸----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艾能续命,艾能补肾。 艾灸的特点: 不用服药,无毒副作用,是一种绿色原生态疗法。 艾灸的原理: 艾条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区调整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 艾灸对人体作用的原理: 艾之火为纯阳之火。人在出生时是纯阳之体,人的养生贵在保养阳气,强壮阳气。艾条在燃烧时产生的特殊的短红外线是普通长红外线的3-4倍,艾火连续的燃烧传递,可使艾火的纯阳温热之气由身体的皮肤表层透达体内,通达病位,打通阻塞。自动调节身体内部阴阳的升降,从而达到壮阳,养生,治病的功用。 艾灸同时具有自动找病位,通经脉的功能。 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 人体的阴阳失调。疾病所产生的病理产物 人体有12条经络和365个穴位,是人体脏腑之间相互传递信息的驿站和通路, 健康的生理状态,内脏器官通过经络体系与体表的穴位气孔息息相通,在病理状态下,穴位气孔又是宣泄病理产物的天然渠道和缺口。 针灸和艾灸的原理: 都是在人体内部的信息通路上选择相应的部位,以特定的因子,人工激发感传作用。使良性循环得以恢复和巩固,恶性循环得以遮断和阻止.从而达到防病和治病效果。 针灸和艾灸都有扶正祛邪的双重作用。 艾灸,先补后泻,在提高正气的情况下,让邪气自除。-“以溢其邪,以行营卫”“有余可泻,不足可补” 现代人的不良生活习惯和大量抗生素的使用,极大的破坏了人体的阳气。 艾灸适用的范围: 体弱多病的慢性病人。体壮病新的急性患者,对热性病患者也可以灸治。 艾灸法可以不经过肠胃而直接将热力作用于经络以培补能量,提高正气,通调经脉,去除病邪。 关元穴的重要性:提升人体的元气。 十二经脉的募穴-------艾灸募穴,可以治疗本脏腑的病症。 肺经募穴是:中府、心包经募穴是:膻中 肝经募穴是期门、心经募穴是:巨厥 胆经募穴是日月、胃经募穴是:中脘 脾经募穴是章门、三焦经募穴是:石门 肾经募穴是京门、小肠经募穴是:关元 大肠经募穴是天枢、膀胱经募穴是:中极 艾灸在实际疾病中的应用: 感冒------灸大椎 预防经常性感冒-----温和灸中脘,关元,足三里 一般性肠胃问题------足三里,神阙,关元 胃寒胃热------都可以灸中脘 四大养生热穴------关元,中脘,足三里,命门。 艾灸后的注意事项: 艾灸后1小时之内最好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后多和温开水,以协助排毒。 不适宜艾灸的人: 孕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以及极度衰竭,无自制能力者。 一些特殊部位以及大血管处,心脏部位,眼球不要灸。 艾灸提升正气,灸后身体会出现排病反应。 艾条艾绒的选择: 绒----金色或土黄 烟----淡白,烟雾由下而上缭绕,气味温和有艾香,不刺鼻,有渗透力。 |
|
9楼#
发布于:2015-11-07 21:39
2015年11月7日鞠文盈艾灸知识学习
一,认识艾 1艾,一种特殊的草,南北方田地随处可见,端午前后被采进信守传统的人家, 避邪祈福 2.广东客家艾根煲汤,祛风暖胃。 3.安徽农村产妇泡水洗澡或熏蒸:理气血,逐寒湿。 4.农村焚烧艾草驱赶蚊蝇 二、艾的应用 药之不及,针之不及,必须灸之。是说很多针药无语的疾病都可以用艾灸治愈。保命之法,灼灸第一。针药无愈,艾灸愈之。艾能续命,艾能补肾。 1、艾灸 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去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 2、艾火 艾之火是纯阳之火,太阳是天之阳,艾火为地之阳,阳气为生命之根本。内经云:阳气者,艾天与日,失其所则寿而不障。艾火燃烧时产生特殊的短红外线,渗透力是普通长红外线的3-4倍,能激活细胞免疫激活素,提高人体免疫力,同时具有自动找病位和通经脉的作用,纯阳温热之气由身体的皮肤表层透达体内,通达病位,打通阻塞,自动调节身体内部的阴阳的升降,起到壮阳,养生,治病的功用。 三、艾灸与针灸的异同 疾病都是因为阴阳失调,积滞的病理产物。艾灸和针灸一样都是扶阳祛邪的双重作用,艾灸:补多泄少。先泄后补,提高正气,泄气自除;针灸:主通经脉,不补元阳。“以溢奇邪,以行营卫,有余可泄,不足可补”是艾灸的中医基本原则的灵活应用。养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日常习惯:宁事温补,勿事寒凉. 四、艾灸的治疗: 1.体弱久病的慢性病人; 2.体壮病新的急性患者; 3.热性病患者; 4.元气虚弱的人; 5.肠胃功能差的人服药很难消化药物,药物耗用元气才可以发挥,艾灸可以不通过肠胃而直接执行作用与经脉培补能量,提高正气,通络经脉,祛除病邪。 6肾虚,失眠,虚胖,贫血,脊柱炎等各种慢性妇科病,慢性肾病,类风湿可通过重灸关元等穴位治愈.灸关元穴,以后天补先天的道理。 7.艾灸募穴(脏腑之气汇集于胸腹部的腧穴)可以治疗本脏腑的病症。 十二经脉的募穴-------艾灸募穴,可以治疗本脏腑的病症。 肺经募穴是:中府、心包经募穴是:膻中 肝经募穴是期门、心经募穴是:巨厥 胆经募穴是日月、胃经募穴是:中脘 脾经募穴是章门、三焦经募穴是:石门 肾经募穴是京门、小肠经募穴是:关元 大肠经募穴是天枢、膀胱经募穴是:中极 8.感冒;灸大椎穴,以皮肤发红,潮红,微微出汗为度。 9.预防感冒;灸中脘,关元,足三里 10.肠胃灸足三里,神阙,关元。 11.胃寒胃热均可灸中脘。 12.四大养生穴:关元穴,中脘穴,足三里,命门穴。长期灸之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 13.哪里痛灸那里及阿是穴,也称天应穴。也可就近取穴灸之。 五、艾灸养生的注意事项 1.艾灸后至少1小时内不用冷水洗手和洗澡。 2.艾灸后比平时要多喝温开水,不喝冷饮冰水。 3.孕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极度衰竭,无自制能力者不适宜艾灸。一些特殊部位以及大血管处,心脏部位,眼球、颜面部不适宜艾灸。 4.艾灸后出现口干舌燥现象属正邪交战之像,逐步艾灸慢慢累积正气病邪逐就出离体外。 5.灸中脘会有肝区不适或胃脘部不适是肝,胃脘部由隐患。 6.灸关元穴会反应出妇科方面的隐患,前列腺,生殖器等病患。 艾灸的通窜功能就是告诉我们身体有自我调整的功能,只要调动的好相关部门就会齐心协力一起工作。 六、艾选择 从绒,色,味,烟四个方面选择艾绒或艾条,越陈越好。新艾色青,暗,火力强,燃烧时烟气发青,发黑,比较呛人。陈艾颜色土黄或金黄,烟的颜色是淡白不浓烈,燃烧后烟雾由下而上缭绕。气味温和有艾香,不刺鼻,渗透力强。 七、艾灸方法 1.手持移动法:手持艾条对准穴位移动熏烤,可以自灸。 2.工具支持法:手持式,绑缚式,隔衣灸。 |
|
10楼#
发布于:2015-11-07 22:37
2015年11月7日,太原-郝文慧《艾灸知识》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郝文慧报到
2015年11月7日,太原-郝文慧《艾灸知识》心得一、 艾灸古法养生 艾灸是无毒副作用的原生态疗法,中国古代医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艾是一种效用特殊的草,南北方农村随处可见,端午前后用于辟邪祈福,南方用于艾根煲汤,祛风暖胃;安徽产妇用艾泡水洗澡或熏蒸理气血,逐寒湿;焚烧艾草可以驱赶蚊绳。 艾灸疗法: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保命之法:灼艾第一是指艾能续命,艾能补肾。 艾灸特点:不用服药、无毒副作用,绿色原生态疗法。 艾灸原理: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去调整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 艾之火是纯阳之火。中国古人把太阳称为天之阳,把艾称为地之阳。阳气是生命的根本,《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人从出生到死亡阳气不断下降,所以养生贵在保养阳气、强壮阳气。艾在燃烧时产生的特殊的短红外线渗透力是普通长红外线的3-4倍,能激活细胞免疫激活素,提高人体免疫力。 艾灸同时具有自动找病位和通经脉的功能。艾火连续的燃烧传递,可使艾火的纯阳温热之气由身体的皮肤表层透达体内,通达病位,打通阻塞。自动调节身体内部阴阳的升降,从而达到壮阳、养生、治病的功用。 中文的“艾”字,“乂”本意为治理恢复如初的意思。而艾灸就是通过它的特点和功能达到身体恢复本来健康的目的。 二、艾灸为什么能治病? 人体本是阴阳对立的统一整理,疾病的发生都是因为阴阳失调。疾病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必然有某种病理产物积滞。这种积滞的病理产物如果能找到出路,病势必然受到顿挫而走向痊愈。十二经络和三百六十五穴是人体脏腑各官能,官与官之间互相传递信息的驿站和通路。健康的生理状态,内脏器官通过经络体系与身体表面的穴位气孔息息相通。在病理状态下,穴位气孔又是宣泄病理产物的天然渠道和缺口。“以溢奇邪,以行营卫”“有余可泻,不足可补”是艾灸对中医原则的灵活运用。 艾灸和针灸的相同点:都是在人体的信息通路上选择相应的部位,以特定的因子、人工激发感传作用,使良性循环得以恢复和巩固,恶性循环得以折断和阻滞,从而达到防病与治病的效果。针灸和艾灸都有扶正祛邪的作用。 艾灸和针灸的不同点:从补泻意义上,艾灸是补多泻少,先补而后泻,在提高正气的情况下,让邪气自除。针灸是泻多补少,主通经络,不能补元阳。 古人强调养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日常习惯上“宁事温补,勿事寒凉。”现代人却恰恰相反,作息时间、空调、冷饮、寒凉药物、激素、生冷食物、身体保温不当、熬夜。人体健康所依赖的阳气被加速损耗,需要增加生命之火。 三、艾灸能治哪些病? 艾灸的适应范围广泛,既适宜体弱病久的慢性病人,也适于体壮病新的急性病人,对热性病患者也可以灸治。元气虚弱的人,一般胃功能吸收差,服药很难吸收,很多药物要耗掉元气,长期服药而不及时恢复和补充元气,必然更损伤元气。艾灸法,可以不通过肠胃而直接将热力作用于经脉,培补能量、提高正气、通调经脉、祛病除邪。肾虚,失眠,虚胖,贫血,各种慢性妇科病,慢性肾病,类风湿,脊柱炎等,通过重灸关元等穴位,都可以治愈。 灸关元是以后天补先天为道理。人体“阴阳”的升降有固定规律。元气充足,“阴阳”就按其规律运行,不必人为调整。人体内自有大药! 六脏六腑共有12个募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艾灸募穴可治本脏腑病症。巨阙穴——心经,中脘穴——胃经,天枢穴——大肠经,石门穴——三焦经,关元穴——小肠经,中极穴——膀胱经,中府穴——肺经,膻中穴——心包经,期门穴——肝经,日月穴——胆经,章门穴——脾经,京门穴——肾经。 常见病艾灸部位: ① 感冒:取灸大椎穴,灸到皮肤发红、发潮为佳,微微出汗效果最好。 ② 预防经常性感冒:用温和灸的方式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 ③ 一般性肠胃问题:艾灸足三里,神阙,关元。 ④ 胃热胃寒,都可以灸中脘。 四大养生要穴:关元,中脘,足三里,命门。长期温灸,可达到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的作用。 不知道穴位的取穴方法:①哪里不舒服灸哪里,古人称为阿是穴或者天应穴;②也可以在患处附近或者病患处不远处取穴,称为“就近取穴”。 四、艾灸养生有什么讲究? ①艾灸后的注意事项:一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洗澡;比平时多喝些温开水,协助排毒,决不能喝冷水冰水。 ②禁灸患者类型:孕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极度衰竭、无自制能力者。 ③禁灸部位:一些特殊部位以及大血管处、心脏部位、眼球等颜面部。 ④艾灸后疾病加重反应原因:如出现口干舌燥,这是正邪交战的正常现象;艾灸中脘,会有肝区不适,或胃脘部不适,这有可能肝有隐患或胃脘部有疾病。艾灸会帮我们身体去调整。灸关元穴,也许会反映妇科隐患、前列腺或生殖系统的疾患。艾灸的通窜功能说明身体有一个自我调整的功能。 每个人的经络敏感度都不同,灸感个体差异非常大。青壮年较老人强且快,女性的感传比男性高。 五、如何分辨艾条和艾绒的优劣? 本草纲目记载:凡用艾叶需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生艾灸火易伤人肌脉。施艾需用陈年艾。 分辨方法:绒、色、味、烟。 新艾:颜色发青、暗,点着后火力强烈,烟气发青,发黑,呛人。 陈艾:颜色土黄、金黄,烟色淡白,不浓烈,烟雾自下而上缭绕,气味温和,有艾香,不刺鼻,渗透力强,灸治效果好。 六、现代温和灸疗法 ①手持移动法,上下,左右移动等手法,人可长期自灸。 ②工具支持法,手持的、绑缚式的,缓解直接灸的烧灼痛与手持式的疲劳 [郝文慧于2015-11-08 12:40编辑了帖子]
|
|
11楼#
发布于:2015-11-07 22:55
20151107作业
20151107作业:
认识艾草: 避邪祈福、理气血、逐寒湿,驱蚊蝇,煎汤可祛风暖胃且无毒副作用。艾灸是一种不用服药无毒副作用,绿色原生态疗法,是中国古代医术重要组成部分;“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保命之法,灼艾第一”艾条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区调整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 艾之火为纯阳之火,太阳是天之阳,艾是地之阳。艾条在燃烧时产生的特殊的短红外线是普通长红外线的3-4倍,艾火连续的燃烧传递,可使艾火的纯阳温热之气由身体的皮肤表层透达体内,通达病位,打通阻塞。自动调节身体内部阴阳的升降,从而达到壮阳、养生、治病的功用。艾灸同时具有自动找病位,通经脉的功能。 治疗疾病: 人体的阴阳失调是首因,疾病所产生的病理产物,如果能及时找到出路,人体即可痊愈。12条经络和365穴是人体脏腑之间相互传递信息的驿站和通路,健康的生理状态内脏器官通过经络体系与体表的穴位气孔息息相通,在病理状态下穴位气孔又是宣泄病理产物的天然渠道和缺口。 针灸和艾灸都是在人体内部的信息通路上选择相应的部位,以特定的因子,人工激发感传作用,使良性循环得以恢复和巩固,恶性循环得以遮断和阻止.从而达到防病和治病效果。针灸和艾灸都有扶正祛邪的双重作用,针灸泻多补少,主通经络不能通元阳;艾灸补多泻少,在提高正气的情况下让邪气自除,“以溢其邪,以行营卫”“有余可泻,不足可补”。是艾炙疗法对中医基本原则的灵活运用。 艾灸适用体弱多病的慢性病人、体壮病新的急性患者和热性病患者。艾灸法可以不经过肠胃而直接将热力作用于经络以培补能量、提高正气、通调经脉、去除病邪。 实际应用: 感冒灸大椎;预防经常性感冒灸温和灸中脘,关元,足三里;一般性肠胃问题足三里、神阙、关元、 胃寒胃热------都可以灸中脘;十二经脉的募穴-------艾灸募穴,可以治疗本脏腑的病症。肺经募穴是:中府、心包经募穴是:膻中 、肝经募穴是期门、心经募穴是:巨厥 胆经募穴是日月、胃经募穴是:中脘、脾经募穴是章门、三焦经募穴是:石门 肾经募穴是京门、小肠经募穴是:关元、大肠经募穴是天枢、膀胱经募穴是:中极四大养生热穴------关元、中脘、足三里、命门。艾灸提升正气,灸后身体会出现排病反应。中脘穴: 肝区、胃脘部不适,存在隐患;关元穴: 会反应出妇科方面隐患、前列腺方面问题和生殖系统的一些疾患。常灸关元穴是为了提升人体的元气,后天补先天的道理; 注意事项: 艾灸后1小时之内最好不要用冷水洗手洗澡,艾灸后多和温开水,以协助排毒,绝不能喝冷水冰水。不适宜艾灸的人:孕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以及极度衰竭无自制能力者。一些特殊部位以及大血管处、心脏部位、眼球眼睑部分不要灸。 艾条艾绒选择优质陈年艾,从绒色烟味四个方面去判断,色金色或土黄,烟淡白,味:烟,烟雾由下而上缭绕,气味温和有艾香、不刺鼻、有渗透力。新艾颜色发青发暗,点燃之后会刺鼻。 现代的温和炙疗法:手持移动法和工具支持法. |
|
12楼#
发布于:2015-11-07 23:12
罗红梅 2015年11月7日
通过《艾灸知识》短片,让我重新认识什么是对生体最重要的能量?如何运用神奇的艾草,为什么艾炙疗法如此神奇?从如下几点进行回顾: 一、艾灸的治疗方法、特点、对人体作用的原理 “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是说很多针药无愈的病症,艾灸能够治愈。“保 命之法, 灼艾第一”是说艾能续命,艾能补肾; 艾灸是一种不用服药无毒副作用,绿色原生态疗法,是中国古代医术重要组成部分; 艾条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区调整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 艾之火为纯阳之火,太阳是天之阳,艾是地之阳。《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如果我们把阳气算作为100,从生到死,就是100-0的过程,人在出生时是纯阳之体,人的养生贵在保养阳气,强壮阳气。艾条在燃烧时产生的特殊的短红外线是普通长红外线的3-4倍,艾火连续的燃烧传递,可使艾火的纯阳温热之气由身体的皮肤表层透达体内,通达病位,打通阻塞。自动调节身体内部阴阳的升降,从而达到壮阳、养生、治病的功用。艾灸同时具有自动找病位,通经脉的功能。 二、疾病发生的原因 人体的阴阳失调是首因,疾病所产生的病理产物,如果能及时找到出路,人体即可痊愈。12条经络和365穴是人体脏腑之间相互传递信息的驿站和通路,健康的生理状态内脏器官通过经络体系与体表的穴位气孔息息相通,在病理状态下穴位气孔又是宣泄病理产物的天然渠道和缺口。 三、针灸和艾灸的原理 两者都是在人体内部的信息通路上选择相应的部位,以特定的因子,人工激发感传作 用,使良性循环得以恢复和巩固,恶性循环得以遮断和阻止.从而达到防病和治病效果。针灸和艾灸都有扶正祛邪的双重作用,针灸泻多补少,主通经络不能通元阳;艾灸补多泻少,在提高正气的情况下让邪气自除,“以溢其邪,以行营卫”“有余可泻,不足可补”。是艾炙疗法对中医基本原则的灵活运用。 四:艾灸适用的范围和在实际疾病中的应用 适用体弱多病的慢性病人、体壮病新的急性患者和热性病患者。艾灸法可以不经过肠胃而直接将热力作用于经络以培补能量、提高正气、通调经脉、去除病邪。 艾灸在实际疾病中的应用:感冒灸大椎;预防经常性感冒灸温和灸中脘,关元,足三里;一般性肠胃问题足三里、神阙、关元、 胃寒胃热------都可以灸中脘; 十二经脉的募穴-------艾灸募穴,可以治疗本脏腑的病症。 肺经募穴是中府、心包经募穴是膻中 、肝经募穴是期门、心经募穴是巨厥 胆经募穴是日月、胃经募穴是中脘、脾经募穴是章门、三焦经募穴是:石门 肾经募穴是京门、小肠经募穴是关元、大肠经募穴是天枢、膀胱经募穴是中极 四大养生穴位------关元、中脘、足三里、命门。 艾灸提升正气,灸后身体会出现排病反应。 中脘穴: 肝区、胃脘部不适,存在隐患; 关元穴: 会反应出妇科方面隐患、前列腺方面问题和生殖系统的一些疾患。常灸关元穴是为了提升人体的元气,后天补先天的道理; 五、注意事项 艾灸后的注意事项:艾灸后1小时之内最好不要用冷水洗手洗澡,艾灸后多和温开水,以协助排毒,绝不能喝冷水冰水。不适宜艾灸的人:孕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以及极度衰竭无自制能力者。一些特殊部位以及大血管处、心脏部位、眼球眼睑部分不要灸。 六:艾条艾绒的选择 选优质陈年艾,从绒色烟味四个方面去判断,色金色或土黄, 烟淡白,味:烟,烟雾由下而上缭绕,气味温和有艾香、不刺鼻、有渗透力。新艾颜色发青发暗, 点燃之后会刺鼻; |
|
13楼#
发布于:2015-11-08 10:16
20151107学习心得
一、艾及艾灸介绍 1.艾是种效用特殊的草,在中国南北方随处可见,广东客家人喜欢用它的根煲汤,袪风暖胃;安徽农村产妇用它泡的水洗澡或熏蒸,达到理气血,逐寒湿的作用;在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夜晚焚烧艾草用于驱赶蚊蝇。 2.古代医书上提到“艾灸是药之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是说艾灸能够治愈很多针药无愈的病症。“保命之法,灼艾第一”是说艾能续命,艾能补肾。 3.艾灸的特点是不用服药,无毒副作用,是一种绿色原生态疗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去调整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 4.艾之火是纯阳之火,中国古人把太阳称为天之阳,把艾称为“地之阳”,阳气是生命的根本。《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如果把阳气算作更有,那么人从生到死就是阳气从一百到零的过程。因而养生重在保养阳气,强壮阳气。 5.艾在燃烧时产生的特殊的短红外线,渗透力是普通长红外线的3-4倍,能激活细胞免疫激活素,提高人体免疫力。 6..艾灸同时具有自动找病位和通经脉的功能,艾火连续的燃烧、传递可使艾火的纯阳温热之气由身体的皮肤表层透达体内通达病位,打通阻塞,自动调节身体内部阴阳的升降,从而达到壮阳,养生,治病的功用。 二、艾灸为何能治病? 1.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都是由于阴阳失调,疾病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必然有某种病理产物的积滞,如其能找到出路,病势必然受到顿挫而走向痊愈。 2.所有身上都有一种经络现象,十二经络和三百六十五穴是人体脏腑各官能,官与官之前互相传递信息的驿站和通路。健康的生理状态内脏器官通过经络体系与身体表面的穴位气孔相通。在病理状态下,穴位气孔又是宣泄病理产物的天然渠道和缺口。 3.艾炙和针灸都是在人体内部的信息通路上选择相应的部分以特定的因子、人工激发感传作用,使良性循环得以恢复和巩固,使恶性循环得以遮断和阻滞,从而达到防病与治病的效果。艾灸和针灸都有扶正袪邪的双重作用,只不过从补泻作用来说,艾灸是补多泻少,针灸是泻多补少。“以溢奇邪,以行营卫”,“有余可泻,不足可补”是艾灸疗法对这些中医基本原则的灵活运用。 4.古代强调养生是“秋冬养阴,夏秋养阳,以从其根”,至少在饮食习惯上是“宁事温补,勿事寒凉”。 三、艾灸能治哪些病? 1.艾灸适用范围广泛,即适宜体弱病久的慢性病人,也适于体壮病新的急性病人,对热性病患者也可灸治。 2.艾灸法可不经过肠胃而将直接将热力作用于经脉以培补能量,提高正气、通高经脉,袪除病邪。象肾虚,失眠,虚胖,贫血,各种慢性妇科病,慢性肾病,类风湿,脊柱炎等对西医认为的不治之症通过重灸关元等穴位都可以治愈。灸关元是以后天补先天为道理。 3.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六脏六腑共有募穴12个,艾灸募穴可治疗本脏腑的病症。像用一股强气流去疏通经脉,同时总闸开闸放水去冲刷病灶,效果非常好。 4.日常感冒可艾灸大锥穴。预防经常性感冒可温和灸中脘,关元,足三里。一般性肠胃问题可艾灸足三里,神阙,关元。胃热胃寒均可灸中脘。 5.人体四大养生要穴,分别是关元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和命门穴。长期温灸之,就能达到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的作用。 6.阿是穴或天应穴就是不舒服的地方,可以直接灸此处。就近取穴是在离患处附近或不远处进行艾灸。 四、艾灸养生的注意事项 1.艾灸后一小时内最好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比平时多喝温开水,去协助排毒,不可喝冷水或冰水。 2.孕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醉酒,大汗淋漓,以及极度衰竭,无自制能力者不适宜艾灸。 3.一些特殊部位,大血管处,心脏部位,眼球属颜面部,也不适宜艾灸。 4.艾灸后出现病情加重的反应,比如口干舌燥,这是正邪交战的正常现象,是因为病邪在体内寄居很久,这时候免不了有各种反应,逐渐艾灸体内慢慢积累足够的正气,病邪就会脱离体内了。 5.艾灸的通窜说明身体有自我调整的功能,只要调动的好,相关部位就会齐心协力一起工作。 6.每个人的经络敏感度不同,艾感的个体差异比较大,年青人比老年人敏感,小孩比大人敏感,女人比男人敏感。 7.施艾需用陈年艾,主要从绒色味烟四方面进行判断,陈艾颜色土黄或金黄,烟的颜色淡白,不浓烈,燃烧后烟雾由下而上缭绕,气味温和有艾香,不刺鼻,渗透力强,灸治效果好。 8.温和灸一般不会破皮损肉,安全稳妥。常用有两种,一是手持移动法,二是工具支持法。 |
|
14楼#
发布于:2015-11-08 12:22
胡林波11月7号学习心得
艾灸古法养生 艾草的作用: 1.辟邪祈福。2.可用艾草根煲汤,驱风暖胃。3.产后泡水洗澡或熏蒸,可理气血,逐寒湿。4.焚烧可驱赶蚊蝇。5.艾可续命,可补肾。扁鹊心书: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医学入门云,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行灸之。 艾灸的特点:不用服药无毒副作用,是一种原生态绿色疗法。 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调节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达到治病防病的作用。 艾灸为什么能治病? 十二经络与三百六十五穴,是脏腑各官能之间互相传递信息的驿站和通路,内脏器官通过经络体系与身体表面的穴位气孔息息相通,在病理壮态下,穴位又是宣泄病理产物的天然渠道和缺口。 艾灸补多泻少,针灸泻多补少,主通经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日常宁事温补,勿事寒凉。 艾灸能治哪些病:1.体弱病久的慢性病人2.原气虚弱者3急性病。肾虚,失眠,虚胖,贫血,各种妇科慢性病症,慢性肾炎,类风湿,脊柱炎等。艾灸募穴可以治疗本脏病。 十二经络之募穴: 肺募中府,大肠募天枢,胃募中脘,脾募章门,心募巨阙,小肠募关元,膀胱募中极,肾募京门,心包募膻中,三焦募石门,胆募日月,肝募期门。 感冒可灸大椎穴,灸到皮肤发红,微微汗出为止。预防感冒可温和灸中脘,关元,足三里。肠胃不适可灸足三里,关元,神阙,中脘。不论胃热胃寒,都可以灸中脘。人体四大养生要穴足三里,关元,中脘,命门。找不到穴位时可以就近取穴。 艾灸注意事项: 灸后一小时内不可用冷水洗手洗澡。不可喝冷水冰水,可多喝些温开水。 孕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大汗淋漓,酒醉,极度衰竭,无自制能力者,禁灸。 特殊部位,大血管处,心脏部位,眼球等颜面部位禁灸。 灸后如出现口干舌燥属正邪交战,艾灸中脘出现肝区不适或胃脘部不适,是肝有病或胃脘部有疾患。 灸感个体差异大,青壮年比老年人强且快,女性感传比男性高。 如何分辨艾绒与艾条的优劣 凡用艾叶需用陈艾,新艾颜色发青,暗,点燃后火力强,燃烧时烟气发青发黑较呛人。陈艾颜色土黄或金黄,烟色淡白,气味温和。 温和灸方法: 1.手持移动法2.工具支持法。@教官-徐州-杨诚 |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