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232回复:2
尺泽穴治验:咳嗽、急性胃脘痛、 急性胃炎 、鼻衄 、臂丛神经痛
【取法】微屈肘,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缘。
【主治】⑴咳嗽 ⑵急性胃脘痛 ⑶急性胃炎 ⑷鼻衄 ⑸臂丛神经痛 【机理】尺泽为肺经合水穴,“合主逆气而泄”,故可泻肺胃之逆气,治疗气机不利而引起的各种病证。 【刺灸法】直刺,透刺,放血,穴位注射 【治疗经验】 ◎吴成善:近10年来笔者用链霉素注射尺泽穴治疗顽固性咳嗽,止咳效果甚好。此外,本法还治疗肺及气管疾患,咽喉炎,肘臂挛痛,小儿惊风,乳痈,尿频,发烧,咯血,丹毒,心痛等病证。 操作:用灭菌注射用水把硫酸链霉素稀释成0.1g/ml,按不同年龄每穴注射0.1-0.5sml,用4-6号注射针头以皮试针管或2ml针管吸取所需药液于双侧尺泽穴注射,进针深度0.5-l寸,回抽无血后稍向后退,再缓缓注入药液,拔针后用消毒棉球压迫针眼片刻。急性咳嗽每日l次,慢性咳嗽隔日1次。5日为1疗程,间隔2-3天再行下一疗程。亦可用针灸毫针直刺0.5-1寸深,局部有痠胀或麻或放电样感觉向前臂放射即起针。但单纯针刺不如穴位注射药物疗效好。 典型病例:尚xx,男,41岁。1983年10月17日就诊。诊断:支气管肺炎咳嗽。患者于3周前因发热(37.5℃)、咳嗽1天求医,某医按“上感”处理,予四环素片和川贝枇杷露等药物治疗3天无效。咳嗽加剧,体温上升(38℃),查血中白细胞总数12000/mm3,中性80%,淋巴20%,X光胸透诊为支气管肺炎。予肌注青、链霉素,口服非那更止咳糖浆,连治2周,热退,但咳嗽有增无减。复查血象正常,X光胸片示支气管纹理粗乱,余无异常。予磷酸可待因每次30mg,早晚各1次。初用止咳效果明显,2天后疗效降低,改为每6小时30mg,3天后疗效再次下降,恐其上瘾,不敢再用。找余诊治,嘱停用前药,予链霉素注射尺泽穴,1次咳嗽减轻,2次白天基本不咳,夜晚偶咳,3次咳嗽停止,未再复发。 按语:尺泽为肺经腧穴,主喉、胸、肺病。将链霉素稀释液尺泽穴注射,把药物与针刺对穴位的刺激结合在一起而发挥综合效能,故能提高疗效。本法较链霉素肌注药量轻,无明显神经毒性反应,对肺结核患者,不仅止咳效果较一般止咳剂好,而且在肌注链霉素产生耐药性时采用木法仍然有效。 ◎张尚武:尺泽穴使用反复捻转提插法,促使针感向胸部推进,运用此法,对25例胃脘痛病人进行观察,其结果是:针刺感传到剑突附近时立即止痛24例,1例无效。因当时为急诊病人,后经明确诊断,胃痉挛7例,胃炎6例,胃溃疡8例,胆囊炎4例,无效l例也诊断为胆囊炎。说明针刺尺泽穴治疗上腹部疼痛有一定疗效。 操作:用1.5寸毫针,进针1寸左右,然后反复捻转提插,使其痠、麻、胀针感从肘窝向上沿上臂内侧,经中府穴向胸部走,下到剑突附近。手法操作l分钟左右。这时上腹部疼痛基本消失。留针30分钟,如果针感达不到剑突部,仅到上臂内侧部,其效不佳。 典型病例:张xx,女,45岁。自诉:1988年9月21日上午10时许,突然感上腹部疼痛,为阵发性发作,辗转难忍,恶心,呕吐,吐出物为清水,继之为黄绿色之水,头冒冷汗,手脚发冷。查患者神志清楚,弯腰捧腹,腹痛难忍,上腹部疼痛处肌紧张,伴随恶心、呕吐,舌红苔白,脉弦数。经B超诊断为急性胆囊炎。处理:针刺尺泽穴,捻转提插1分钟,患者觉痠麻胀针感从肘窝向上沿上臂内侧,经中府穴,到胸部,下行至剑突附近,此时病人上腹部疼痛立即消失。留针30分钟。 李XX,男,25岁。1989年2月10日初诊。自诉3天前,因生气加之感冒,突然上腹部不适,继之剧烈疼痛,以胃脘部疼痛为主,不能直立,头上出大汗。检查:舌苔白厚,脉沉紧,辨为寒邪犯胃、寒凝气滞。B超诊为胃痉挛,曾反复注射阿托品止痛,但无效。前来我处作针灸治疗。处理:针刺尺泽穴。反复捻转提插1分钟,自觉针感从肘窝向上沿上臂内侧,经中府穴,经胸部,下行到剑突附近后,病人立即感到疼痛消失,留针30分钟。 ◎翟兴明、翟润民:对急性呕吐的患者,针刺尺泽穴l次而获效。 操作:在尺泽部消毒,取明显暴露之血络,用三棱针点刺出血,血止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片刻即可。 典型病例:项x,男,26岁。1984年3月9日诊。诊断:急性胃炎。患者于进午餐时不慎引起呕吐,水食不能进,进则呕吐,因治疗无效而来就诊。取尺泽部之血络用三棱针点刺出血,血止后呕吐亦随之好转,1小时后呕吐停止,痊愈。 ◎甘定中:笔者从1935年至现在的50余年间,在临床、教学中,先后经治鼻衄患者200余例,均取左尺泽一穴获效。并经笔者传授的中西医使用,取用左尺泽一穴,治疗鼻衄无不针到病除。 操作:用28号1寸半毫针,在消毒的穴位上方2-3分处下针,针尖斜向下方透刺,直至透过穴位下方2-3分处,用泻法捻动毫针3-5分钟,见鼻衄停止时,即留针30-60分钟,继续观察情况。如遇极少数患者,在留针时鼻血尚未完全停止情况下,还可适当用泻法捻动毫针,总以鼻血完全停止为准。出针后仍须对针孔消毒。 典型病例:金X,男,16岁。1976年10月14日夜11时许就诊。患者之母述:其子从1960年秋天开始流鼻血,每年都要发作多次,一次比一次严重,曾先后在xx门诊部、xx医院诊治,均无效果。又曾服各种草药、单方,病情依然不减。是日夜晚将睡时,病又发作,口鼻喷血,溅满衣襟,患者颜面潮红,脉象洪数,体质尚健。此乃中焦郁热,迫血上逆使然,法当清热降逆为治。即以降法为针左尺泽一穴,意取肺主清肃,主气,血之与气,异名同类,气行血行,气降血降之意,当用泻法捻针,留针15分钟后,鼻血已不流。为防复发,续为留针60分钟。患者经此次治疗后,鼻衄即未再发。1980年4月20日及1989年12月28日,先后走访,亦未再流鼻血。 按语:鼻衄乃血热妄行之火证,尺泽为肺经合穴,其性属水,以水制火,恰得其宜。 ◎喻喜春:近40年来用尺泽处络脉放血,治疗臂丛神经痛及挠神经痛,每1-3天放血1次,每次出血5-10ml,5次后多能减轻症状。5次为1疗程,有时需3-5个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本法还用于红细胞增多症、肺水肿、高血压危象。红细胞增多症,每次放血100-200ml,每周1-2次,10-14次后能改善症状。肺水肿及高血压危象及时放血150-200ml,连续1-3次,可改善症状甚至消除之。 操作:此处有头静脉入肘,用橡皮带扎住近心端后,则络脉怒张,用10-50毫升注射器,臂丛神经痛、挠神经痛每次抽血5-10ml;红细胞增多症、肺水肿、高血压危象,每次抽血100-20Oml。 典型病例:汪xx,女,40岁。1989年9月1日就诊。诊断:臂丛神经痛。患者近1个月来,从右肩至整个臂部钝痛,无法忍受,夜不能睡,被迫停止工作。针灸及中西药治疗皆无效,触痛明显,摄片证明颈椎骨质增生。用10ml注射器于尺泽穴络脉抽血10ml后,当夜睡眠好转,又连续放血3次,每天1次,疼痛明显减轻,恢复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