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933回复:5
灵艾:仙气飘飘的名艾
百草斗馀欣令月,五丝萦后祝遐年。
洞房风暖垂灵艾,神沼波深竞彩船。 北宋前期文坛领袖晏殊的《端午词·内廷》,再次为我们展示了国人端午悬挂艾草的传统习俗。 在这里,潇湘君最为关注的是,宋人悬挂的竟然是大名鼎鼎的“灵艾”! 灵艾产自艾山,艾山位于烟台。是的,就是有蓬莱仙境的那个烟台,听地名就有一种仙气飘飘的感觉有木有? 《栖霞县志》记载:“艾山在县西北三十里,山赞元秀拔,峻岭不易攀跻,上产灵艾,苍紫茎光,异凡种传世,五月五日,神人采之,遂以名山。” “苍紫茎光”、“异凡种”的灵艾,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艾草呢?业内方家“施家厂长”给潇湘君提供了一张照片。先来一睹灵艾芳容—— 传说中的灵艾 |
|
|
沙发#
发布于:2016-03-01 11:39
紫梗,小叶,矮苗,一副穷矮搓的模样。在北方多石的艾山上,灵艾长成这个样子才符合想象。但是,别忘了,这可是中国最具仙气的名种艾草。
道教全真教龙门派创始人丘处机(公元1148-1227年)是烟台栖霞县艾山南麓滨都里人,被元朝开国皇帝成吉思汗封为神仙。丘处机少年丧父,母亲终年操劳而病倒,根据郎中指点,他到艾山采艾给母亲煎汤服用,十几日就病愈 关于灵艾,还流传一个神话故事: 从前,天上玉帝听信谗言,说凡人懒惰,不务正业,因此,欲在端午之日降下瘟疫,改换人间。一位老神仙听说后,生恐伤及无辜,便化作一位老翁,只身前往凡间查访。一路所见,却都是人人勤劳、男耕女织的忙碌景象。 走到艾山脚下,见一条低洼泥泞的路上,有一骑驴的中年人。老神仙当即变做一位手拄拐杖的瘸腿老人,故意在骑驴人前面,艰难行走。骑驴人看到之后,不顾路面泥泞,立即从驴背上跳下来,让老人骑驴,自己则在黄泥路中深一脚浅一脚地步行,两腿溅满了黄泥水。骑驴人的行为让老仙很是感动,于是便把玉帝要降疫人间之事如实相告,并指着艾山嘱咐道:“这山上有一种艾草,在五月五日端午节日出之前采之,可辟邪祛病,非常灵验。端午节日出之前,你可带乡亲们在山坡前等我,我采了这山上的艾草给你们,你们再照样去采集,回家放到门簪上,预防瘟疫,保全家一年平安。”说罢便不见了踪影。中年人认定遇到了神人,便急忙把此事告知乡亲们。端午节日出之前,人们纷纷来到山前,只见山坡前紫气荧荧,早有一位白发银须的老翁手拿艾草在等候。老翁把艾草送给村民,嘱咐大伙儿照样去采。村民们依计而行,并按神仙的说法,把采来的艾草放到自家的门簪上。果然,一年过去了,采艾草的人家都平安无事,而村中有个别不相信这说法的犟人,有的莫名染上瘟疫大病一场,有的竟死掉了。因此,村民更觉得这山中生长的艾草确乎灵验,又因为有神人示采,称该草为“灵艾”。 为了寻找这种异乎凡种的灵艾,有人在艾山一带进行了实地考察。艾山上确实有一种艾草与其它艾草不同,当地百姓称之为“艾茶”。艾茶属艾山特产,在其它山系尚未发现。艾茶生长在海拔500至600米左右的山坡上,高约30公分左右,艾叶为圆形或扁圆形【注意:此处描述与前面的灵艾照片不符】,茎杆呈紫红色,极其光滑,以簇相生。当地百姓讲,这种艾茶除了茎杆矮、色泽为紫红、叶子呈圆形或扁圆形外,其余特征与本地普通艾草并无两样。考察之人认为,这与旧志所述之“灵艾”极为吻合,可以断言“艾茶”就是“灵艾”。 检索资料,近年烟台当地报纸有灵艾的零星介绍,大多沿用一种观点:“由于环境改变、气候变化和人们无休止的采摘等原因,致使艾山灵艾濒临灭绝。但是,当地百姓仍然肯定,艾山之上还有灵艾在世代繁衍,只是凤毛麟角,弥足珍贵而已。” 这几年,艾草行业异军突起,据说艾山某公司以艾山独有的紫梗小叶艾为原料,生产艾油、艾条、艾皂、艾茶、艾护膝、艾座垫、艾食品等系列艾产品。愿艾产品厂家扩种灵艾、开发灵艾,用良心产品造福世人。 |
|
|
4楼#
发布于:2016-03-10 14:31
![]() 灸友35424:长见识了 |
|
|
5楼#
发布于:2016-03-10 14:31
![]() 灸友13731:学习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