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一叶
管理员
管理员
  • UID20140437
  • 粉丝13
  • 关注5
  • 发帖数434
阅读:1150回复:0

文坛寿星的养生之道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5-08-26 09:51

我国文坛历来不乏“寿星级”大师,他们的养生之道各有千秋,下面就来向文坛的老寿星们学习一下如何养生。

启功:我从不温习烦恼

启功是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诗人,享年93岁。启功先生坎坷半生,“文革”时期,被划为右派,他的助手曾问:“经历了这么多,你为什么还这么乐观?”他答道:“我从不温习烦恼。人的一生,是可以分为过去、现在、将来三个阶段。过去的都已经过去了,现在感觉是很短暂,很快就会成为了过去,只有我们的将来还是有希望的。”

他曾这样自叙生平:“检点平生,往日全非,百事无聊。计幼时孤露,中年坎坷,如今渐老,幻想俱抛。半世生涯,教书卖画,不过闲吹乞食箫。谁似我,真有名无实,饭桶脓包。偶然弄些蹊跷,像博学多闻见识超。”

在北师大校园内,师生们尊称他为“博导”。博士生导师启功便笑着说:“老朽垂垂老矣,一拨就倒、一驳就倒,我是‘拨倒’,不拨‘自倒’矣!”

正是启功先生这种谦恭温和、不固步自封、心胸宽广、平易近人的性格,使他得以长寿。

施蛰存:不死就是胜利

施蛰存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教育家,学贯中西、博通古今,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专家”。上世纪六十年代,施蛰存在农村摘棉花时悟出一套“棉花哲学”。棉花受到外部挤压,缩成一团渺小无力;一旦外部挤压放松便又会松弛地恢复原貌,妙在弹性十足。此后,每当遇到挫折,他都像棉花一样伸缩自如、弹性十足。“文革”期间,他专心致力于词学和金石研究,自得其乐,外界的干扰几乎对他不起任何作用。他当时的名言是“不死就是胜利”。

1993年,有关部门决定授予施蛰存上海市第二届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他得知消息后几次写信,请求评委会将该项荣誉给予年轻学者。他说:“我连生死都看得很淡,钱对我已毫无用处。至于名利,我早就看透了。”这种闲适的心态,使施蛰存老先生最终以99岁高龄尽享天年。

郑逸梅:不比为贵

我国文史掌故大家郑逸梅一生为报纸副刊写的随笔、趣闻总字数超过1000万字,被誉为“补白大王”。老先生生前的座右铭是四个字:不比为贵。他说:“不与富交,我不贫;不与贵交,我不贱。自感不贫不贱,就能常处乐境,于身心有益。”正因为有这种良好的心态,尽管一生充满坎坷,他却始终保持坦然、乐观、淡定的精神,活到了98岁高龄。

要想享受人生的欢悦与幸福,学习这种“不比为贵”的心态,对每个现代人来说都很有必要。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