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酱紫
精灵王
精灵王
  • UID20140010
  • 粉丝9
  • 关注5
  • 发帖数1603
阅读:693回复:0

道德经-第四章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5-09-24 15:35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是空虚冲和的,用起来却似不能充盈。它渊深莫测,就像是万物的宗祖。“人有道, 盎于面背”,有的人“目击而道存”,还不算进于道藏之妙。《庄子》中有一段故事:
列御寇之齐,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曰:“吾惊焉。”曰: “恶乎惊?”曰:“吾尝食于十浆而五浆先馈。”伯昏瞀人曰:“若是则汝何为惊已?” 曰:“夫内诚不解,形谍成光,以外镇人心,使人轻乎贵老,而赍其所患。夫浆人特为食羹之货,无多余之赢,其为利也薄,其为权也轻,而犹若是,而况于万乘之主乎!身劳于国而知尽于事。彼将任我以事,而效我以功。吾是以惊。” 伯昏瞀人曰:“善哉观乎!女处已,人将保汝矣!” 无几何而往,则户外之屦满矣。伯昏瞀人北面而立,敦杖蹙之乎颐。立有间,不言而出。宾者以告列子,列子提屦,跣而走,暨于门,曰:“先生既来,曾不发药乎?” 曰:“已矣,吾固告汝曰:人将保汝。果保汝矣!非汝能使人保汝,而汝不能使人无保汝也,而焉用之感豫出异也。
有道的人连那种器宇泰定的天光都宜隐蔽,常人则喜欢锋芒毕露。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康熙囚禁十三爷多年,就是为了磨钝他的锋芒并远离复杂的宫廷斗争以保全之,使他将来能成为雍正的臂膀。“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小隐的定力不够,怕外界纷扰,只好躲起来;大隐在闹市中就像梦游一样毫不留意。我们累了,被乱七八糟的意见搞糊涂了的时候,就干脆跑到风景地带去玩几天,一回来自然有了主张。因为纷乱丢掉之后,真知灼见就明朗了。如果把自己心智的光辉都雍和起来,这个光明就会内蕴含蓄,如同顽石渐渐化玉一般。凡是高明的人都很平实,跟普通人一般无二。他们的心态从来不肯脱离大众,搞什么独特,泊然与外界为一。《内经》言:“圣人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 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当我们这样去做的时候,就会安心而进于禅的状态。 在禅定中,心光湛明,一切皆空,只有一种东西若存若亡,它就是道的体现,就是觉性。这个觉性也不知道是由什么东西派生出来的,好像在天帝之前就存在了。佛经中有一段典故:
佛告大王:“汝身现在。今复问汝:汝此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为复变坏?”“世尊。 我今此身终从变灭。”
佛言:“大王。汝未曾灭,云何知灭?”“世尊。我此无常变坏之身,虽未曾灭,我观现前念念迁谢,新新不住,如火成灰,渐渐销殒,殒亡不息。决知此身当从灭尽。”佛言:“如是。”
“大王。汝今生龄已从衰老,颜貌何如童子之时?”“世尊。我昔孩孺,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形色枯悴,精神昏昧,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何见比充盛之时。”佛言:“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王言:“世尊。变化密移,我诚不 觉。寒暑迁流,渐至于此。何以故?我年二十,虽号年少,颜貌已老初十岁时。三十之年,又衰二十。于今六十又过于二,观五十时宛然强壮。世尊。我见密移。虽此殂落,其间流易 且限十年。若复令我微细思维:其变宁唯一纪二纪,实为年变;岂唯年变,亦兼月化;何直 月化,兼又日迁。沉思谛观: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得停住。故知我身终从变灭。”
佛告大王:“汝见变化迁改不停,悟知汝灭。亦于灭时,汝知身中有不灭耶?”波斯匿 王合掌白佛:“我实不知。”佛言:“我今示汝不生灭性。”
“大王。汝年几时见恒河水?”王言:“我生三岁,慈母携我谒耆婆天,经过此流,尔 时即知是恒河水。”佛言:“大王。如汝所说:二十之时衰于十岁,乃至六十,日月岁时念念迁变。则汝三岁见此河时,至年十三其水云何?”王言:“如三岁时宛然无异。乃至于今年
六十二,亦无有异。”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王言:“不也。世尊。”
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元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而犹引彼末伽黎等,都言此身死后全灭。”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