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921回复:0
《周易》启蒙讲稿--第一讲 引子谢谢大家来捧场。 我想在座的诸位都应该接触过《易经》方面的书籍,现在你们心里头有一个大问号:那就是我对《易经》是真懂还是假懂,能讲出些什么名堂。 以前我就有过几次讲《易经》的机会,都被我放过了,我总是想,我不是写了《大易论》吗,有悟性、有根基的人从文字点拨中一下子就能找到门道,还用得着鼓唇弄舌吗?老子有句话:“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我何苦去趟易学这潭浑水。让我改变主意是在今年夏天,我心里想,《大易论》几乎没人懂,这样不行,我还是写个更浅显、更简明的《龙图说易》吧。不过,我把桥搭得这么低,有些心术不正的人找到门路后,就会运用《易经》揣摩别人。“其弊也贼!”我决心占卜一卦,看看天意如何? 得到的是涣卦的九五爻,爻辞说“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意思是说应该把王的宝藏与大众分享,于是我就写了这部《龙图说易》。现在看来我当初是过虑了。实际上由于易学早就是一潭浑水,就是这本书不见得能点醒几个人,还得我亲口来讲。 《易经》的心法失传很久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有很多人想搞明白它,结果像进了迷宫一样,找不到北。自己找不到门道也就罢了,偏偏喜欢班门弄斧,著书立说,使别人也跟着在迷宫里转。诸位,学《易经》是大丈夫的事情,不是书呆子的事情,《易经》既然是大智慧,又岂是书呆子能够指东道西的?所以大丈夫一见到《易经》,立刻就会深信这里面有大学问,而且压根不是朱熹之类书呆子能够罩得住的,信他们不如信自己,有这样的气度你就至少不会被引入歧途了。如果你的气度再大一点,你就会相信《易经》的钥匙就在书里面,而且很简单,它不可能是天书,为什么呢?因为像文王、周公、孔子是不会有意瞒着我们什么的,而且大道理、大学问总是很简单。我这个《周易》启蒙讲座就是想启发大家找到读懂《易经》、运用《易经》的方法,只要拨开这点灵犀,大家都能登堂入室。 我先简单讲一下《易经》的历史,我们的始祖伏羲氏发明了八卦,黄帝接着阐述了阴阳五行思想,到了周文王的时候,把八卦重叠演绎成六十四卦,并且写了卦辞,周公作了爻辞,孔子又为此作了系辞,这就是《周易》的成书过程,它是我们祖先许多圣人智慧的结晶,也是整个中国文化的大根本。孔子以后,易学上还出了一个邵雍,很了不起,他的学问属于易外别传的,是天机命运之类,他说自己不在周公、孔子手底下盘旋。“法久生弊”,现在连真正懂得邵雍的也没几个了,社会上充斥着迷信左道。可以这么说,如果《易经》彻底失传了,中国文化的根也就断了,必定走向衰亡。今天我打算结合《易经》的道理讲讲中国文化面临 的时局。 去年我到人民网读书论坛,碰到北大的吴国盛教授在讲“科学时代的人文关怀”,我说这只是一种对社会现实的改良愿望,是不顶用的。科学是最活跃的生产力,就像野马一样迅猛奔驰,已经成为社会的主导。这种性质和地位可以用《易经》的乾卦来表述,乾为健、为马、为君。文化呢,则是坤卦,坤为顺,为文。以科学作为主导,人文作为附庸,就构成了上乾下坤的否卦,否卦卦辞说:“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小人道长,君子道消”。否的含义是闭塞不通之意。科学与文化各自为政,不相交通,相互矛盾,“小人道长,君子道消”,整个社会思想混乱,道德沦丧,欺诈风行。当今西方发达国家有三大社会难题:吸毒、孤独、自杀,这都是否卦物质和精神不通的征象。“大往小来”,在迅猛的工业化进程中,环境破坏,资源枯竭,世界大战接连发生,科学的这种无约束发展对于人类久远的福祉而言,就像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假如真正以德治国,或是文化当先,统率科学发展的方向,则将是一副乾坤交泰、生生不息的新景象,泰卦上面是坤,下面是乾,以人文统领科学。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就是以文艺为龙头,牵动了科学的发展,由此缔造了西方近代的繁荣昌盛。等到科学渐渐得势,人文黯然失色,双方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后,弊端也就占据了主流。这种变化实际上也 是一种必然,泰极必否,在《易经》中泰卦后面接着就是否卦。 西方的文艺复兴是从对几部古老经典著作重新理解开始的,我认为,中华文明的真正复兴必然从《易经》的复兴开始。首先,《易经》生动说明了心性和因果的关联,可以总纳唯心思想;其次,《易经》和辩证法、科学共通,可以总纳唯物思想;再次,《易经》的太极、两仪、三才、五行、八卦模型可以把儒家、道家、佛家等人类的各种优秀思想罩在里面,正如佛说:“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个模型既能说明整个宇宙的道理,又能具体显示各种思想的差别;最后,一个文明的复兴往往是从回到原点后再前进,正如老子所说:“夫物芸芸,各复归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任何纷繁复杂的东西最后都是要归根的,一旦归根就会重新恢复生命力。回到《易经》这个中国文化的根本上来,就会重新演绎文明的生机。从中国文化自身的发展大势上,也到了这个复兴的时候了。中华文化从宋明理学开始,一直在剥落、衰微,就是剥卦,现在已经衰败到了极点。根据《易经》序卦的道理,剥久必复,剥卦下一卦就是复卦了。“五四”运动在摧枯拉朽、对旧文化进行清零的同时也就预兆了中华文化新的生机。每个炎黄子孙都肩负着重建文化的历史使命。前景虽然光明,眼下却不容乐观,中国文化眼下是什么情况呢?现在中华文化在海外很活跃,人们有神圣感;在国内上层受到尊重,成为维系全球华人的感情纽带,这种外势就是乾卦,乾为健,为君,为精神。但在国内大众的心目中,由于鱼目混珠,人们普遍对之持怀疑和敬而远之的态度,这种内机就是艮卦,艮为止,为疑忌。两者合在一起就是上乾下艮的遁卦。随着人们对民族文化的重新认识和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向古文化寻求养分。同时社会人心的混乱也呼唤它作为一种凝聚力和教化。这就是坤卦,坤为顺,为众,为文,为奉养。 遁卦的下卦艮变坤,这就是遁卦的九三爻变。九三爻辞说:“系遁,有疾厉,畜臣妾吉”,象辞说:“系遁之厉,有疾惫也,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系遁是有所牵累,不能完全隐退的含义。比如,我想回家当个隐士,但是又不甘心回家种地,只好在城里活受罪。于是根据爻辞,知道在这种局面下,有志于弘扬中国文化的人们不甘心隐退,在弘扬的过程中得不到时人的理解,很是疲劳,甚至还会受些莫须有的牵累。在这种时势下,只适合我们因为共同的爱好交朋结友,大家在一起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不也是人生一大乐趣吗? |
|